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一 期中 2023-06-20 1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富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拒疾疗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③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换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捱,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10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摘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中药这个宝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走上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据悉,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此前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令板蓝根这种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的抗病毒中药,成为首个进入外国实验室接受药效研究的中草药。业内人士表示,中医正越来越为国际所承认,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近年来,中药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重视。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建立的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本。

不过,中医药走向国际仍有不少障碍,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5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超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而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 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4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中,中药有11个,占比只有7.38%

而即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原创新药青蒿素,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我国反而沦为世界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地。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痛心不已:“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据报道,由于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GMP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不过,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通过WHO—PQ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编自严慧芳《中药现代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年半的训练,使屠呦呦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她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B.提取青蒿素要防止温度过高,以免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以保存其抗疟性。
C.青蒿素提取物被分为酸性和中性部分,中性提取物比酸性提取物对人体安全性高。
D.奎宁的发现,完全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提取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影响了中药的使用效果,减小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C.面对疟疾威胁人类健康这一问题,屠呦呦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D.虽然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从中药这个宝库中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这一工作还在继续努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连花清瘟是一款基于古方研制的创新中药,经现代生物学技术检验,专家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
B.广州医科大学通过研究,获得了蒲公英若干有效成分或组分,证明了蒲公英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C.北大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筛选到中和抗体,制成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
D.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桑枝生物碱以桑树枝条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此药可用于Ⅱ型糖尿病治疗。
4.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5.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让古老神秘的中医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如何让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请结合材料作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廷见元帝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

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

元帝:平身。

王昭君:谢天子。

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

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哦?

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元帝:什么?

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

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抗议地)陛下!

元帝:(温和地)让她唱。

(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

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

王昭君:谢陛下。(站起)

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

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

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好,你说。

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

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

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萧卿代读。

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

元帝: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

呼韩邪:(离座)陛下!

元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元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

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

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

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

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阏氏吗?

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

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

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阏氏。

(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

【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

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相知》是表现生死不渝的情歌,在剧中表现王昭君与元帝情投意合、生死相依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感。
B.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意思是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
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表面上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实际上是对单于的忌惮,是个昏君形象。
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杂。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
C.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
D.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
8.剧本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9.剧本设置昭君唱《长相知》这一情节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回答。
2023-06-1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B.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D.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是孔子的字,这“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
B.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指第一个提出用俑殉葬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叟,年老的男人,老头儿,是对老年人不太尊重的称呼。
D.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可知,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报仇雪恨,“愿比死者一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C.材料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禾苗”喻百姓,以“雨水”喻君恩,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
D.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仁政爱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4.孟子的论辩善设机巧,引人入彀。本文中“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以刃与政,有以异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023-06-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哀郢(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幕,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②章华: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一座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③废城:指郢城。荆榛:荆树丛。

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句写景,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为下句的感叹作铺垫。
B.首联次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过去的岁月比作下坡的车轮,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C.颔联写得极为沉重,抒发了诗人对仁人志士因天地无常与江湖险恶而贫困潦倒的感慨。
D.颈联塑造了一位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悲愤苦闷的爱国诗人形象。
16.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2023-06-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公西华才能高度肯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描写出洞庭湖的动态之美、浩瀚无边。
(3)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长江辽阔、青山林立的壮丽景象。
2023-06-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儿童,那些中国经典哲学古籍中佶屈聱牙的哲学内涵和艰深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如果换一种形式呢?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就敏锐地抓住《庄子》这部典籍的独特论述方式——大量运用寓言,由此入手,将之与儿童熟悉并且喜爱的童话形式进行嫁接,从而使这部深邃厚重的哲学典籍变得轻盈可亲起来。

萧袤,在《庄子》与童话之间发掘了一条奇妙的“虫洞”(时光隧道),穿越这条“虫洞”的小惠和小伙伴们走进了《庄子》中形形色色的哲理故事,与庄子笔下那些神奇人物共同演绎新的童话,从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了《庄子》的微言大义。譬如,小惠跟随庄周老爷爷忽而变成蝴蝶,忽而变成小鱼,在的逍遥游中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和谐、回归自然的愉悦。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庄子形象生动的哲学思想从这样深奥奇妙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孩子们神游于奇幻的童话意境中,地体会到庄子寓言的深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儿童,中国经典哲学古籍中那些艰深的哲学内涵和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B.对于儿童来说,那些中国经典哲学古籍中艰深的哲学内涵和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C.对于儿童,中国经典哲学古籍中那些佶屈聱牙的哲学内涵和艰深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D.对于儿童来说,中国经典哲学古籍中那些艰深的哲学内涵和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20.请用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23-06-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21.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填空 | 较易(0.85)
22. 根据《红楼梦》的内容进行填空。
(1)《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首判词写的是:______(填入一个人名)。
(2)《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在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首判词写的是:______(填入一个人名)。
2023-06-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今年清明,各地纷纷开展了清明纪念主题活动。据悉,“革命战士别样风采——雨花英烈文学艺术作品展”活动也于4月4日在红岩魂广场开展,该展览展示了29位雨花英烈在其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革命烈士一生中的别样风采。

清明纪念英雄,最好的方式是缅怀,最佳的缅怀是传承,最深的传承是明志。我们在纪念时慢下来,静下来,就能在“品味活着的历史”中感受英烈魂,激扬英雄气,更好地开创未来。现在高一年级将举行以“缅怀英烈,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据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6-16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名著阅读
1
整本书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曹禺(1910-1996)  戏剧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孟子(前372-前289)  《孟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咏史怀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压缩语段选择+表达
六、名著阅读
210.85曹雪芹(1715-1764)  整本书阅读
七、整本书阅读
220.85把握相关情节、内容填空
八、作文
230.4青春 使命  任务驱动型作文  国家情愫  时代榜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