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一 开学考试 2021-04-08 3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宋代秦观的作品。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络作家的“另一半”甚至“另一大半”。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逻辑可以穷尽。
D.“宫斗”神剧总是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
2021-04-12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生

契诃夫

起初天气很好,没有风。鸫鸟噪鸣,附近沼泽里有个什么活东西在发出悲凉的声音,像是往一个空瓶子里吹气。有一只山鹬飞过,向它打过去的那一枪,在春天的空气里,发出轰隆一声欢畅的音响。然而临到树林里黑下来,却大煞风景,有一股冷冽刺骨的风从东方刮来,一切声音就都停息了。

水洼的浮面上铺开一层冰针,树林里变得不舒服、荒凉、阴森了。这就有了冬天的意味。

教堂诵经士的儿子,神学院的大学生伊凡·韦里科波尔斯基打完山鹬,步行回家,一直沿着水淹的草地上一条小径走着。他手指头冻僵,脸给风刮得发烧。这天是受难节,他家里没烧饭,他饿得难受。现在,大学生冷得缩起身子,心里暗想:不论在留里克的时代也好,在伊凡雷帝的时代也好,在彼得的时代也好,都刮过这样的风,在那些时代也有这种严酷的贫穷和饥饿,也有这种破了窟窿的草房顶,也有愚昧、苦恼,也有这种满目荒凉、黑暗、抑郁的心情,这一切可怕的现象从前有过,现在还有,以后也会有,因此再过一千年,生活也不会变好。想到这些,他都不想回家了

那菜园所以叫做寡妇菜园,是因为它归母女两个寡妇所有。一堆篝火烧得很旺,劈劈啪啪地响,火光照亮了周围远处的耕地。寡妇瓦西里萨是个又高又胖的老太婆,穿一件男人的短皮袄,站在一旁,瞧着火光想心思;她的女儿路凯利雅身材矮小,脸上有麻斑,样子有点蠢,她坐在地上,正在洗一口锅和几把汤勺。显然她们刚刚吃过晚饭。

“嘿,冬天又回来了,”大学生走到篝火跟前说。“你们好!”

瓦西里萨打了个哆嗦,不过她立刻认出他来,就客气地笑了笑。

“我刚才没认出您来,求主保佑您。”她说,“您要发财啦。”

他们攀谈起来。瓦西里萨是个见过世面的女人,以前在一位老爷家里当乳母,后来做保姆。她谈吐文雅,脸上始终挂着温和而庄重的笑容。她的女儿路凯利雅却是个村妇,受尽丈夫的折磨,这时候光是眯细眼睛看着大学生,一句话也没说,她脸上的表情古怪,就像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他朝黑魆魆的四周望了望,使劲摇一下头,问道:“你大概听人读过十二节福音吧?”

“听过。”瓦西里萨回答说。

“那你会记得,在进最后的晚餐时,彼得对耶稣说:‘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主却回答他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傍晚以后,耶稣在花园里愁闷得要命,就祷告,可怜的彼得心神劳顿,身体衰弱,眼皮发重,怎么也压不下他的睡意。他睡着了。后来,你听人读过,犹大就在那天晚上吻耶稣,把他出卖给折磨他的人了。他们把他绑上,带他去见大司祭,打他。彼得呢,累极了,又受着苦恼和惊恐的煎熬,而且你知道,他没有睡足,不过他预感到人世间马上要出一件惨事,就跟着走去。……他热烈地,全心全意地爱耶稣,这时候他远远看见耶稣在挨打。……”

路凯利雅放下汤勺,定睛瞧着大学生。

“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彼得远远地瞧着耶稣,想起昨天进晚餐时耶稣对他说过的话。……他回想着,醒悟过来,就走出院子,伤心地哭泣。福音书上写着:‘他就出去痛哭。’我能想出当时的情景:一个安安静静、一片漆黑的花园,在寂静中隐约传来一种低沉的啜泣声。……”

大学生叹口气,沉思起来。瓦西里萨虽然仍旧陪着笑脸,却忽然哽咽一声,大颗的泪珠接连不断地从她的脸上流下来,她用衣袖遮着脸,想挡住火光,似乎在为自己的眼泪害臊似的;而路凯利雅呆望着大学生,涨红脸,神情沉闷而紧张,像是一个隐忍着剧烈痛苦的人。

这时候大学生想到瓦西里萨:既然她哭起来,可见彼得在那个可怕的夜晚所经历的一切都跟她有某种关系。……既然老太婆哭起来,那就不是因为他善于把故事讲得动人,而是因为她觉得彼得是亲切的,因为她全身心关怀彼得的灵魂里发生的事情。

他的灵魂里忽然掀起欢乐,他甚至停住脚站一忽儿,好喘一口气。“过去同现在,”他暗想,“是由连绵不断、前呼后应的一长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他觉得他刚才似乎看见这条链子的两头:只要碰碰这一头,那一头就会颤动。

他坐着渡船过河,后来爬上山坡,瞧着他自己的村子,瞧着西方,看见一条狭长的、冷冷的紫霞在发光,这时候他暗想:真理和美过去在花园里和大司祭的院子里指导过人的生活,而且至今一直连续不断地指导着生活,看来会永远成为人类生活中以及整个人世间的主要东西。于是青春、健康、力量的感觉(他刚二十二岁),对于幸福,对于奥妙而神秘的幸福那种难于形容的甜蜜的向往,渐渐抓住他的心,于是生活依他看来,显得美妙,神奇,充满高尚的意义了。

(有删改)


【注】①基督教节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守此节。②据编年史记载,留里克为公元九世纪的诺夫哥罗德大公,其子伊戈尔为俄罗斯国家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的建立者。③即俄国沙皇伊凡四世(1530-1584)。④即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⑤俄罗斯习俗:熟人相遇,一时未能认出对方,在认出后,即用此语解嘲。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耶稣在伊凡眼中是个可怜的人,在伊凡看来,彼得是个可悲的人,他们都值得同情、怜悯。他的情绪悲观,因此他对耶稣和彼得的理解不完全是消极的。
B.画横线句子通过环境描写和对伊凡的心理的刻画,与前面打猎时的心情形成映衬,表现出他对生活没有希望,和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C.在寡妇母女眼中,耶稣是个高尚的人,彼得是个亲切的人,他们都值得颂扬、尊敬。受到寡妇母女的影响,伊凡的情绪也变得高昂欢乐起来。
D.作者巧妙地把悲凉的环境和一千多年前的历史长河镶嵌在一起。寒冷的夜晚,在篝火前,伊凡想起了耶稣受审,彼得在篝火旁痛苦地遵守着对耶稣的承诺。
5.小说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有人认为结尾“这时候他暗想……”一句显得过于直白,应该删去,让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你认为是否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宫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病重之际将少子托付给他。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要求,遭到怨恨,后来被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
9.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六处)
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2021-04-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①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唐代开元前期一代文宗。这首诗是作者迁为幽州都督时因岁序之改有感而作。②蓟北:指幽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分别写江南与北地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诗人耳听戍歌,目睹彻明烛火,新年伊始,京都边塞,普天同庆。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
1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4-0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专心;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韩愈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5)《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用简练的笔法写出日出时的壮丽景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甲】该校教授陈秀雄、王兵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板凳甘坐十年冷,这恐怕是基础研究给人的第一印象。着眼现实,甘坐的精神殊为可贵,而那让冷板凳得以安放的环境则凤毛麟角。尽管选择走上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之路的学者,对严谨治学、坐冷板凳都有相当的心理建设和预期。但当“SCI、专利、引用等功利化评价机制横亘在前,头衔、项目、职称等量化晋升之路崎岖漫长,特别是在产出比”“转化率的催促下,维持初心并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一个能够安放冷板凳的环境,弥足珍贵。这两位教授之所以能够埋头钻研11年,与中科大微尺度研究中心的包容支持密不可分。【乙】这里深信优秀的人不需要考核,他们会自我鞭策,相互促进,每3年只进行一次信用考核,列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就可以过关。正是如此灵活的机制,让人才能够有计划地制定远大目标并踏实完成。

搞基础研究少有电光火石的瞬间,更多是成千上万次的无功而返,足够宽松的科研环境必不可少。【丙】一支青蒿素,诺奖得主屠呦呦试过380多种提取方法,又做了191次试验才发现有效成分;破解MD5密码,密码学家王小云手写400多页算法,推导几百个方程才得到确切结果。随着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各国对于创新的不断重视,问题越基础,破解越漫长的现象愈发普遍。宽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管理方式,而是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必由之路。

14.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悬而未决B.凤毛麟角C.无功而返D.可有可无
15.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珠峰测量登山队的8名攻顶队员在5月27日凌晨2点10分从海拔大约8300米以上的突击营地出发,②在上午11点完成登顶。③今年是人类从北坡首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④也是中国人首登珠峰 60 周年和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⑤由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了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在今年再次登顶珠峰,⑥综合运用 GNSS 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⑦精确测定珠峰高程。⑧致敬此次攻顶的攀登者,期待勇士们平安凯旋归来!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四处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改为“珠峰测量登山队的8名攻顶队员在5月27日凌晨2点10分从海拔大约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
B.③改为“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
C.⑤改为“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了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在今年再次登顶珠峰”。
D.⑧改为“致敬此次攻顶的攀登者,期待勇士们凯旋”。
2021-04-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17.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释梵卿《临终偈》中有句:一鞭策起疾如飞。

臧克家《老黄牛》中亦有句:不待扬鞭自奋蹄。


骏马奔驰千里,或许需要一鞭策起,或许应该不待扬鞭。请围绕你认同或反对的一个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
4-60.4契诃夫  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7-100.4《汉书》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120.4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150.65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结构混乱选择题
六、名著阅读
170.85曹雪芹(1715-1764)  整本书阅读
七、作文
180.1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