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19 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槃。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摘编自孙小淳《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暅的一段话可作代表:

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

祖暅比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节选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宇宙学说中影响较大。
B.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根本目的是“究天人之际”。
C.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优秀传统,这要优于希腊天文学。
D.梁武帝在浑盖之争中的态度与做法表明政治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也是对宇宙结构的正确描述。
B.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断而出。
C.《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代表性著作,其作者东汉张衡对浑天说进行了描述。
D.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西汉天文学家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由于非常符合实际天象被汉武帝采用。
B.东汉桓谭撰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等方面批驳盖天说。
C.祖暅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
D.“浑盖之争”促成了《太初历》的制订,浑天仪的发明,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
4.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5.古人在研究宇宙结构时秉持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父亲说几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它们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痴,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不知置身何方。夜晚的山岭,看上去都一个模样,按照父亲的比喻,它们就像一把把钢刀插在那里,阴森恐怖,让人觉得是在屠宰场。

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两条狼!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瞎眼狼矮小瘦削,深爱小狼,小心谨慎,知恩图报,帮助父亲走出深山。
B.小狼孝顺忠勇,对瞎眼狼不离不弃,甘心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母亲的生命线。
C.父亲诱使敌人连发两弹,子弹击中了父亲胸口的两个布袋,洒落如小礼花。
D.小说中两狼的母子情、父亲投喂两狼、两狼对父亲的指引帮助都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炖马靴”简洁醒目,既吸引了读者,又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炖马靴”体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B.父亲撤退时不忘拿走中弹的秋衣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在结构上为后文写秋衣的去向埋下了伏笔。
C.小说用“打个哈欠的工夫”中牛皮的变化这一略带夸张的描写,以及运用比拟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
D.小说以“我”的口吻主要叙述了父亲与敌人战斗、瞎眼狼和小狼带父亲走出困境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8.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验A之B以C事D合E契F若G神H自I书J典K所L记M未N之O有P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意思是“没有谁”,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莫能如也”的“莫”意思相同。
B.奇,“认为……是个奇才”,意动用法,与《归去来兮辞》中“眄庭柯以怡颜”的“怡”用法相同。
C.下车,意思是“官员到任”,与成语“下车伊始”的“下车”意思相同。
D.乞骸骨,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表示官吏自请退职。致事、移疾等词也表示辞官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历任郎中、太史令、河间相等职,著有文学作品《两都赋》《思玄赋》以及天文学著作《灵宪》、《算罔论》。
B.张衡年轻时曾到京城并在太学学习,才学高出时人,生性从容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
C.张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地动仪检测地震非常灵验,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D.张衡在地方任职政治清明,刚刚到任就抓捕奸党,树立威信,整顿法制,官民上下都很敬畏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4.这篇传记记述了张衡哪几个方面的成就,请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B.颔联与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描写出高远壮阔的秋景,但本诗比杜诗更沉郁悲凉。
C.颈联使用典故,前后两句分别使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眼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D.尾联则借助“归船”“白鸥”等意象,表达诗人归隐之意,诗人想要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16.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6-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