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6-29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风清骨峻”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基于文学作品两大构成要素“情”与“辞”的内质美而提出的具体要求。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看,此观点为刘勰首创。其《征圣》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一句指出,构造文章的金科玉律是志足情信、言文辞巧;其《风骨》篇则告诉我们,“情”与“辞”要具有内质美,就要做到“风清骨峻”。

“风清”是对“情”的内质美的要求。“清”,清新真切之意,“风清”就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深刻,清新爽朗,真切动人。《风骨》篇中说“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深乎风者,述情必显”。刘勰认为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就是有“风”的作品。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这说明我们把“风清”解释为“情感表达清新爽朗、真切动人”是正确的。

“骨峻”是对“辞”的内质美的要求。“峻”,峻拔遒劲之意,“骨峻”就是要求文章的语言简洁精炼,气势刚健有力,具有感染力。文辞的运用,一味卖弄辞藻是不好的,或者仅停留在流畅层面也是不够的,要靠力量、劲健、精约和峻拔取胜,这样才能达到文辞运用的美学要求。

另外,刘勰谈风骨总是离不开文采,他认为风骨与文采应和谐统一。文采是对文章外形美的要求,风骨是运用文采的基础,有风骨而缺乏文采的文章也是一种缺陷。刘勰还说,风骨需要文采的润饰,这种润饰要不露痕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内质美和外形美才得以统一。

(改编自童庆炳《<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

材料二: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无论是“兴观群怨”的《诗经》,“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离骚》,还是“慷慨刚健”的建安诗,抑或是“忧患深广”的唐宋词,“观照现实”的明清小说,之所以能够得到当时及后世读者、批评家的高度赞赏,均在于作家能够以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挚明朗的思想情感贯穿于作品之中,形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而言,推崇文学作品“风清”的审美旨趣,就是要在日常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切实关注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问题,褒扬那些能够以饱满的思想情感,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心怀天下、仁民爱物、慎独修身等向美、向善的优良品质自然融入其中的优秀作品。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使读者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真挚明朗、崇尚美善的思想情感和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实现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之效。

《文心雕龙·风骨》中说:“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看来,唯有语言简洁精炼,“结言端直”,才能使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做到指向明确、鲜明爽朗,充分展现作者“意气骏爽”、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细数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无论是高唱“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橘颂》,还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还是“大声鞺鞳,小声铿鍧”的辛弃疾词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而言,推崇文学作品的“骨峻”之美,就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古籍中的优秀成果,既要努力创作并积极褒扬那些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又要敢于反对、批判那些以炫技逞博、哗众取宠为能事的语言低俗、媚俗之作,真正做到“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向世界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避免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因此,探寻“风清骨峻”的当代意义,就是要在深入了解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其“激活”,使其真正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来,能够创作出充分展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综上所述,“风清骨峻”的审美观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放眼当下,面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努力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改编自董晨《“风清骨峻”的当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与“辞”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构成要素,而“风清骨峻”则是对“情”与“辞”内质美的具体要求。
B.风骨是运用文采的基础,文采又对风骨起润饰作用,好的作品中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C.在当代中国,推崇具有“骨峻”的审美旨趣的文学作品,就是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情的作品。
D.传承并创新“风清骨峻”的审美观,有助于我们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认为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清新爽朗、真切动人”,具有内质美,真正达到了“风清骨峻”的美学要求。
B.文学作品要达到文辞运用的美学要求,除了注重辞藻、语言流畅,还要做到精约峻拔,气势刚健有力。
C.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之效,需要创作者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自然融入到其文学作品中。
D.“风清骨峻”的审美观,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的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体现“风骨”特点的一项是(       
A.南朝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B.唐代戴叔伦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C.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评苏、辛词:“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
D.清代陈廷焯评岳飞《满江红》:“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两则材料都谈到“风清骨峻”,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方位

聂鑫森

又冷又饿又渴的方位,真的不明白此刻身处云阳山的哪个方位哪个地段,他迷路了。黑沉沉的冬夜,刮着小北风,飘着细雪花,山路上结了薄冰。他看看腕上的夜光表,已经九点了。路边有棵老松树,他疲惫地坐到树根边的一块石头上,歇口气。

下午四点离开羊蹄村时,热心的村民告诉他,十里外便是丰登镇。本应该六点左右到达,可不知在哪个地方走岔了道,丰登镇成了梦里的远方。

寒冬腊月,四十岁的方位从省城长沙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就为拍雪景。这里是高寒山区,下雪早,风景这边独好。更重要的是他想出了一个拍组照的好题材,叫《白雪红路标》——专拍红军时代遗存在大山里的房屋、战壕等,既是风景照,又有思想内涵,参加明年全国的红色旅游影展,肯定入选。他是一家旅游报的摄影记者,还是省摄影家协会的理事。明年省摄影家协会换届选举,他得拿出好作品,兴许能选上个副主席呢。

方位从长沙坐火车先到井冈山市,然后搭乘旅游大巴,在湘赣两地采访、拍照,一晃就过去了半个多月。方位听说茶陵县丰登镇的羊蹄村,有一处无名红军烈士墓地,现已列入建设陵园计划,便前去拍照。他是下午到达羊蹄村的,打算先在村民的小旅馆住下来,明日再去拍摄。不料省摄影家协会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让他赶回长沙,因明日下午三点有个理事座谈会,主题是:深入火热生活,创作优秀作品。方位顶风冒雪下基层,得好好介绍经验。方位在手机上查了查,他只能先步行到丰登镇,宿一晚;赶明日早班长途汽车去茶陵县,花两个半小时;再坐中午的火车去长沙,又要两个小时;到站后再打的去会场。必须环环紧扣,出不得半点儿差错。

方位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然后站起来。

忽然,方位的耳朵支棱起来,一阵风送来隐约的锣鼓声。他的精神猛地一振——有锣鼓声处必有人,有人就有水喝有饭吃。他赶忙背起旅行袋,迎着锣鼓声而去。

跌跌撞撞走了好久,前面出现一块平地,搭着一个灵棚,灵棚后面是村子的影。是村民办丧事,灵棚正上方挂着一排白绣球花。方位找出一个没写字的信封,往里面放进两百元奠仪,然后一步一步地朝灵棚走去。

这时从灵棚里走出一位中年人,急急地迎上前,说:这么晚都来,辛苦了。我是村主任,姓王。

不……辛……苦。应该的。

方位随王主任走进灵棚,守灵的和锣鼓班子的人,有十来个,都礼貌地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方位放下旅行包,走向正前方的灵案。灵案上放着一个骨灰盒,盒子后面立着带镜框的遗像。逝者的样子很年轻,不过三十岁左右。灵案两边放着一个个花圈,庄严肃穆。灵案上方挂着白布黑字的横额,上写怀念我们的好书记贡力同志,两边分挂着挽联的上下联:从城中来,挂职不怕苦;做村里事,舍命为脱贫。方位马上明白了,贡力是城里来挂职当村支书的,为这个村脱贫致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令人敬佩。

方位肃立在灵案前,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王主任说:请你来签个到。

方来上摆着翻开的签到簿和圆珠笔。方位签上名字,掏出奠仪递过去。

对不起,不能收啊!贡力的父母一再交代,谁的奠仪也不能收。方先生,你从哪里来?与贡书记是什么关系呢?

我是省城的记者,从羊蹄村去丰登镇,因为走错了路才到了这里。我不认识贡书记。

你走反了方向,进入炎陵县了,不过,还在湖南哩。从羊蹄村到这里,四十里远,一定饿坏了。快去烤烤火,我安排人给你煮碗面条来!

打扰了,麻烦了。

你是读书人,懂礼数,一来就去给贡书记鞠躬,让我们感动。

方位坐到一大盆木炭火边,顿感周身暖和。方位说:各位在这里为贡书记守灵,唱夜歌子,可见你们和他情深意长。

坐在火边的人点着头,眼里涌出了泪水。

是啊,是啊!贡书记才二十八岁,还没成家哩。他来这里三年了,起早贪黑,建合作社,搞多种经营,硬是让我们脱了贫。他住在一个孤老头儿家,帮老人做饭、洗衣、修理房屋,陪老人去看病,比儿孙还孝顺呢。

方记者,你帮个忙,好好写写贡书记,我们全村人都感谢你。

一杯热茶端上来了,一大碗香喷喷的面条也端上来了。

王主任说:方记者,你慢慢吃。

谢谢。我边吃边听你们说。我想问,贡书记是怎么去世的?

王主任说:这地方的冬萝卜、冬笋、木炭很有名,订货多。前几天来了几辆大货车,因山路才修到一半,弯道多,又刮风又下雪,车载了货走起来难。贡书记口吹哨子,手握小红旗在车前步行引路,离山下还有一段路时,也许是下雪路滑又太累了,贡书记脚一滑,跌下了几十米高的悬崖……呜呜——

王主任再也说不下去了,放声大哭起来。

方位觉得心里堵得慌,放下筷子,再不想吃什么了。

我想听你们多说说贡书记,对我也是个教育。明天,我再去采访村民,再去贡书记常去的合作社和那个悬崖边拍照。这样的好书记,应该让大家学习。

好啊!

对头!

在这一刻,方位忘记要去长沙开会的事了。

铜盆里的木炭火烧得旺旺的,像一盆怒放的红莲花。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方位按照热心村民告诉他的去往丰登镇的路线走错了路,他如果根据手机查的路线前行的话,能准时到达丰登镇。
B.方位乘火车到井冈山市,在湘赣两地辗转半月拍雪景,主要是为了在明年的省摄影家协会换届选举中当选副主席。
C.详细了解贡书记的事迹后,方位肃立鞠躬送上奠仪,这既体现出他重视礼节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对贡书记的敬佩。
D.贡力父母一再交代谁的奠仪也不能收,他们的做法与儿子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相契合,展现出高尚的家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它吸引着方位来拍照,也一定程度上致使贡力脚滑坠崖,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小说没有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而是采用倒叙手法,先交代整个故事的结果,再叙述摄影、迷路、入村的过程。
C.小说对贡力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通过方位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刻画,人物形象丰满高大。
D.结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铜盆里燃烧的木炭火比喻为怒放的红莲花,给人希望和激励,以景作结,意蕴深远。
8.请探究“方位”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9.巧合和意外是小小说常用的情节安排手法,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文本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诱A天B下C亡D人E谋F作G乱H今I削J之K亦L反M不N削O亦P反Q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意思不同。
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意思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在文中意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意图谋反的诱因。
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直接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喜悦之情。
B.颔联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然没有出现“水”字,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阔大意境,景色的宏伟奇丽。
C.颔联和颈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颔联以观景所见为主,颈联以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两者的内涵方面是一脉相通的。
D.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多样,尤其是尾联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16.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简要分析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