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素养评估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6-28 1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围绕文明起源研究,国内还是最倚重考古学和历史学,前者尤甚,其余学科则介入不足。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相对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由涵盖文明起源期在内的史前文化构成的更为深远悠久的文化大传统。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曾系统分析了中国文字以及思维特色,以对应西方神学体系。他认为具有占卜功能和神权意义的甲骨文,是中华史前物象观念和文化信仰顺势发展的结果。庞朴先生指出,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上的一致性。诸如立象尽意”“铸鼎象物”“文以载道等观念都是中华文明取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其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换言之,滋生中国文字出现的深厚史前传统及其文字背后的信仰、礼制和观念特性造就了持续、统一的中华文化。中国文明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因此照搬西方经验的一般法则不具备普遍的应用性。针对中国性之争,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虽然奠定和夯实了研究基础,但是,当下盛行的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不足以完全回答信仰与观念问题,不足以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之全然面貌。

从学术范式和人文理论构建来看,在现当代学界,最常见的中华思想史研究惯于套用西学古典进化论的神话→历史”“信仰→理性”“宗教→理性化”“神圣→世俗的演进过程,用现代性工具理性观来规避中国王制中的神—人关系和礼乐文化渊源。这类由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其实,已经有考古学者谈到应结合神话学、文献学构建探源新理论:‘如何重建古史传说的历史’——这应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在方式与目标方面区别于西方而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重要内涵之一。(朱乃诚)以前的考古学界一直不重视意识形态,认为这是考古学研究力不能及的,……人类社会借助意识形态确立关于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信仰体系。通过意识形态,形成了关于宇宙的秩序,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观念,确立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周围万事万物的关系。(罗伯特·沙雷尔)这些论述都突显出考古学结合人文研究势必行。

(摘编自谭佳《从人文学科深耕文明探源的中国性问题》)

材料二:

研究发现,良渚、陶寺、石峁等具备原始国家形态的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农业、科学技术显著发展,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二是阶级分化,表现为出现了贵族专有的宫殿区和墓地,同时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社会等级制度已经形成;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社会存在着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即王权,以及由其建立和掌控的区域性政体。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考古资料总结出来的文明标准,也是对长期缺少中国历史内容的人类早期文明理论的重要补充。这几条标准没有强调国外主要是在西亚、埃及文明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表明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总体而言,经过近40年的探索,学术界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阶段性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最早的国家特征等问题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但也要看到,这些成果中,描述性内容多于理论的总结和升华,要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愈发意识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其不仅是一个长达近2000年的历史过程,还是一个分布在广袤大地上的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巨大丛体,体量为同时期世界古代文明之最,学术界早就形象地称之为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同时,这个丛体内部的各地方社会也分别有自己的文明化演进方式和特点。近年来,分别就这些地方文明的演进过程、原因机制、方式道路等开展研究,正成为学术热点。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它们怎样在彼此取长补短、交流互鉴、融会贯通中逐步扩大发展一体化趋势,凝聚形成中华文明的特色特点,最终形成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结果。

(摘编自赵辉《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对中国性之争做出了科学全面的回答。
B.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史前文化构成的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彰显对文化大传统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C.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的一致性,使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D.我国对良渚、陶寺、石峁等文化的历史考古资料总结出来的文明标准尚不完整,缺少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还不能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的全貌。
B.古史传说等意识形态属于神话学、文献学研究范畴,是研究史前文明的出发点。
C.目前我国早期文明的相关理论尚不够完整,需要得到各国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
D.分布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巨大丛体,是世界古代文明之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判定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准的一项是(     
A.距今五千多年前,中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区域中心逐步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都邑。
B.商代文字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C.夏王朝形成了择中建都、择中立宫、中轴线理念、青铜礼器和玉礼器等一整套的礼仪制度。
D.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展示了一个存在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区域性的早期国家形态。
4.西方一些观点为什么不能照搬到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两则材料均涉及当今史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问题,内容的侧重点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作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名师出高徒

瞿知味六十岁了,还从没见过像闻大秋这般角色!一个人学厨艺,起码也要三年才能出师,可要培养闻大秋,只能是三个月!

他为这件事颇为犯难。其一,闻大秋是镇政府送到酒楼来培训的贫困户,不能不收。闻大秋上有病歪歪的父母,中有天天嚷着要离婚的妻子,下有正上学的两个孩子,日子非常艰难。其二,闻大秋对脱贫提不起一点儿精神,蔫头耷脑,目光散乱。他来学艺,镇政府还要给他工资和伙食费,否则他坚决不来。

第一次与闻大秋见面,稍稍寒暄了几句,瞿知味问:小闻,你知道我是谁吗?

领导介绍了,你是株洲市做湘菜的头牌大师傅,是湘水肴酒楼的台柱子,顾客都是冲着你的手艺来的。

我原本可以退休了,可是为了你我要再上三个月的班。很多人想拜我为师,我没时间教了,你是一个特例。

瞿师傅,我愿意……学。

头两天,先不下厨,你只管跟着我去吃和玩,不用你掏钱,由师傅来安排。

哦……师傅太客气了。闻大秋笑得脸上开了花。

第一天上午,瞿知味领着闻大秋穿大街,走小巷。进入一户窄门窄院的人家,门楣上挂着一块秘制盐茶蛋几个红漆字的木板。主人居然是一对残疾人夫妇,男主人老刘的左手断了一截,妻子是个聋哑人。

老刘说:瞿师傅,你又来看我们,谢谢。

我领徒弟来品尝盐茶蛋,酒我也自带了,请上一碟六个蛋,这是十二元蛋钱。

不能收,不能收,我的技术是你教的!

你不收钱,我们就走。

我收就是,真不好意思。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吃盐茶蛋。

师傅,这蛋真的好吃,不仅甜中有点儿淡淡的咸,而且还有红枣、桂圆、茶叶、药材的香气。

煮盐茶蛋,关键是调料的配方,有丁香、八角、红枣、桂圆、麻油、红糖、白盐、安化黑茶。调料入水煮蛋,慢火熬两个小时,熄火后浸八个小时,当然好吃。一个蛋才卖两元钱,怎不顾客盈门。

先前他们家贫寒啊,但他们有志气,舍得下功夫。我教了他们技术不假,如果他们不想做,那也是白搭。你说是不是?

闻大秋一脸通红,说:是……的。

第二天上午,瞿知味领着小闻,去了他们老师家。快八十岁的王正奇,白须白眉,乐得直打哈哈:徒孙来了,我要和你师奶奶亲自下厨!

闻大秋问:师爷爷,你还做得动?

退休二十年了,我就没闲着。你师傅是湘菜大师,我是大师的老师。城里有好些家湘菜馆,都请了我当顾问,并给我发一份俸禄。有一门好手艺,做人也气派。小闻呀,要攥劲学,莫偷懒啊!

师爷爷,我记住了你的教导。

你一会儿到厨房,先看我的刀工,切、剁、割、拉、剖,让菜料变成块、条、片、丝、蓉。再看你师奶奶如何配盘、配料、配形,看我如何在火光油烟中颠锅、挥勺。我们是人老心不老,你这么年轻,正是学艺的好时候。

闻大秋心动情也动,眼眶蓦地湿了。

瞿知味住进了湘水肴酒楼,和闻大秋共一间宿舍,形同父子。湘菜的名品上千个,怎么教?怎么学?

瞿知味了解到湖塘镇到处是荷湖荷塘,鱼多、蛋多,蔬菜品种也多,便列出一些既可就地取材又有特色的菜品,一样一样地在案头教刀工,在灶上教烹饪之法。如:香椿煎蛋、韭菜花炒香干、荷花丝煎蛋、荷叶蒸鱼、荷叶蒸鸡、莲子羹……

培训快结束时,瞿知味让闻大秋领路,去了闻家。闻大秋挑着两个大竹箩筐,里面放着锅、刀、勺、砧板,还有猪肉鸡肉、鸭蛋、作料、调料。他们快进屋时,闻大秋的父母笑呵呵地站在台阶上,闻大秋的妻子小沈放响了一挂迎客的鞭炮。

我带徒弟回来,让他亮一亮这几个月学的本事,你们也品品菜味,蔬菜都准备好了吗?

大秋早就打手机回来了,我们都准备好了!瞿师傅,我们全家都感谢你。四乡八村听说大秋是你的徒弟,要办酒席的人家都来预约大秋了。

小沈啊,你要当好贤内助,让大秋先去当上门的大师傅,把本事练好。你们再到镇上去开个小饭店,村里的互助资金就可以担保三年期的无息贷款。烹饪工具、工作服我已为大秋置办好了,酒楼的师傅们还要给大秋爱心捐款哩。将来的饭店就叫‘闻香来’,店堂里要挂一块匾,上写‘瞿派湘菜传人闻大秋’,我会隔三岔五来饭店坐镇。你们说好不好?

好!太好了!

大秋,你该下厨了,小沈去打个下手,我陪两位老人聊聊天。你把几道菜做好,莫让师傅丢脸。

闻大秋头一昂,说:遵命!再不打起精神来,老婆真的会远走高飞了。

小沈扑哧一笑,说;油腔滑调。

小两口进厨房去了,门也带关了。

瞿师傅,我这个不争气的儿,真的可以练成一个大师傅?

那还有假?你听厨房里的声音,刀响砧板,勺响油锅,有板有眼,我都喉咙发痒了,想唱,也想吃。我的老哥哥,开心——哇!

最后一句是地道的京腔京韵,是花脸的叫板。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瞿知味教闻大秋做菜写得比较简略,而对他领着闻大秋拜访残疾人夫妇和王正奇写得很详细,这种安排突出了扶贫先扶志的意思。
B.闻大秋在师傅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开始对烹饪毫无兴趣,到后来慢慢被触动,再到最后成功出师。
C.知味来到闻大秋家对徒弟的妻子小沈说的—番话,既表现了政府对扶贫工作的周到考虑,也表现了瞿知味和酒楼师傅对闻大秋的关爱之心。
D.小说结尾写瞿知味忍不住说:“我的老哥哥,开心——哇!”表现了瞿知味对徒弟手艺的自信和满心的期盼。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瞿知味而言,闻大秋不是他主动收下的徒弟,这个徒弟又很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而瞿知味还必须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让他学好。
B.细节描写“闻大秋笑得脸上开了花”,表现了闻大秋听说可以通过出门拜访而学到做菜技艺所产生的喜悦之情,形象生动,如在眼前。
C.王正奇向闻大秋简要介绍自己的生活状态,并表示让闻大伙观看自己的刀工和妻子的配盘配料等,既是自豪,也是对闻大秋的鼓励。
D.四乡八村要办酒席的人家都预约大秋,预示着闻大秋将会有比较好的收入,日子会渐渐变得富裕起来,而这也是瞿知味盼望的结果。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闻大秋有一个“天天嚷着要离婚的妻子”,结尾则以闻大秋所说“老婆真的会远走高飞了”与之照应,结构严谨。
B.小说介绍“秘制盐茶蛋”时,交代了它的具体配料,点明了煮与浸的时间,使盐茶蛋的制法显得十分专业,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闻大秋最初对脱贫提不起一点儿精神,蔫头耷脑,后来精神头十足,说话都有了幽默感,前后的对比显示出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D.瞿知味的师父王正奇的形象十分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运用的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
9.小说刻画了瞿知味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10.作者在开头两段介绍闻大秋,有什么作用?
2023-06-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素养评估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B.奉之繁,侵之愈急                  弥:更加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决定,确定
D.此言                                   得:得到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宰以卓异(上报)                                        呼欲绝(触、擅)
入邑库(使)                                                     细疏其能(细细搜索)
B.纳比笼中(比赛)                                               冠上(聚集)
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                                 又劣弱不中于(规格)
C.蹑迹求(拨开)                                               以尖草(轻轻拨动)
搜未已(尽力)                                               敌领(咬)
D.抚军亦厚成(赠送,赏赐)                           无毫发(差错)
置笼中(拾取)                                               庐访成(建造)
2023-06-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素养评估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C.留待限期,以塞官责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2023-06-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素养评估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六国论》中“邯郸为郡”的“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
B.称谓前加“先”,表示已去世,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称已去世的刘备为“先帝”,《六国论》中“思厥先祖父”中的“先”也是这种用法。
C.《促织》中“假此科敛丁口”的“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八岁的男子称“口”。
D.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2023-06-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素养评估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