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7-03 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儒家崇圣、墨家尚贤相反,道家对于圣贤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抵制,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庄子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于使老百姓回到纯然朴素的状态中,削弱社会的等级差别和能力差异。法家所提倡的尚法不尚贤,意在废除人为的能力评判、德行评骘,从而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成为同一贤愚的绝对要求。道家想要社会回归于原始初朴的状态,实际上消解了社会组织的全部意义,而法家所设立的法,恰恰是为了维护在乱世之中的公共秩序,以期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法家所强调的人才选拔,不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出于责任和能力的考虑,试图建立一个有公法可依、责权分明的公共社会。在法家看来,国家设置各级各类行政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履行为公的职责,分担公共社会中的事务性工作。《慎子·君臣》中提出“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慎子·威德》中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为平天下而立天子,为治国家而立国君,为管理公事而立官长。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而不能以天子、国君、官长自身的私权为本。

先秦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遴选出来的官员未必都是圣贤之人,但他们却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执掌者,肩负起规范社会运行的责任。在君主制官僚体系下,官员的本职角色只能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多在上向君主负责,少在下向民众负责。先秦法家吸收了道家思想,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慎子·民杂》论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申子·大体》也有:“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更是用摇木、张纲及救火三事为例,肯定了官员在君民之间的过渡作用。尽管最终的决策权仍掌握在君王手中,但官职是因其客观必要性而存在的,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必须遵守一切为公的基本准则。”

官员行使职权时,要废私立公,明于公私之分,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是官员的公共责任。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要求“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批评“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不过,法家也承认官员在私人领域内有私,个人的私心并不绝对与公共责任冲突。

官员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承担应做的社会事务,还有一层涵义是在没有处理好时,官员要受到谴责和制裁。先秦法家完全不寄希望于道德说教,而是“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凡事一决于法,由君王对官员察言、任事、观行、考功,任何官员为政的任何环节,只要有所违背或者有所不妥,就必须对其有相应惩戒,绝不能枉法而任由之。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官员问责机制的早期简单形态,问责的原则是法,问责的主体是君王,问责的方法是赏罚制度。

(节选自《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法家并不崇尚圣贤,前者对其理性抵制,后者对其有暴力抑制的倾向。
B.法家强调对于人才选拔问题,不用考虑备选者的道德,要考虑其责任和能力。
C.君主制下,官员主要向君主负责,在君民间起过渡作用,而其执事则相对独立。
D.法家认为官员要公私分明,认为其一旦结交私人关系,极易与公共责任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强调了法家不尚贤而尚法、以法律为唯一标准衡量人际关系的看法。
B.文章大量引用古籍,主要是为作者的观点提供支撑,比单纯的分析更有力度。
C.文章由总到分进行论证,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介绍法家的法理思想。
D.全文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法家、儒家体系内涵,意在引出“问责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和法家的不尚贤,目的都是使社会恢复到原始初朴、更有秩序的状态。
B.法家认为“官不私亲”,要求治国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这在当时是客观、进步的。
C.必须惩戒未承担相应社会事物或为政有所不妥的官员,可看作是问责机制的雏形。
D.法家要求行使职责的官员废私立公、分清公私,对当今治政有一定的启发。
2023-07-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宣布,经多年联合攻关,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首钢朗泽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制备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22秒合成),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获得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摘编自瞿剑《全球首次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材料二: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来源于饲料所与首钢朗泽的偶然结合。数年前,首钢朗泽专注于气体生物发酵合成乙醇工艺研发。研究人员发现,在乙醇分离蒸馏过程中还有一种“麻烦的黏稠的物质”,于是就把它分离出来想要弄清楚其成分,把样品送到饲料所后,饲料所赫然发现,这些黏稠物居然主要是蛋白质(乙醇梭菌蛋白)。

乙醇梭菌最早于1994年由比利时科学家从兔子肠道分离出来,是一种可从一氧化碳产生乙醇的厌氧茵。这个菌很特殊,几乎关注能源的人都只关注它能生产乙醇,菌体被当做废弃物丢弃;而专注于蛋白研究的人,也主要集中在酵母、乳酸菌、微藻等传统被认为可食用菌种上。因此,乙醇梭菌蛋白在蛋白质领域长期“默默无闻”。

面对这个具有超常黏度的蛋白,饲料所研究团队开始思考它能不能在低淀粉膨化饲料中发挥功能。于是他们对乙醇梭菌蛋白的功能特性、营养价值加工适宜性等做了系统研究,发现它具有优异的饲料蛋白质原料特性。

(摘编自郑琳《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工业尾气竟变成饲料》)

材料三: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戴小枫认为,一步生物合成饲料蛋白实现工业化生产有助于我国摆脱“大豆进口依赖综合征”和实现“碳中和”。

据测算,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1.2万亿立方米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如将这些工业尾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可年产乙醇梭菌蛋白1000万吨,用于替代鱼粉和大豆蛋白。

戴小枫说,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当量,即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的1/3。同时,人工合成蛋白还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每生产1000万吨该蛋白,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爱科认为,该成果最大的亮点在于“以微生物蛋白生产来破解蛋白质短缺难题”。他介绍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将“微生物蛋白生产”列为研究课题,但进步较缓;国际上也长期研究从碳化合物合成蛋白的问题,但一直都没能实现产业化,而联合研发团队让这一构想变为现实。他说,如果能实现生物合成蛋白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对我国饲料蛋白供应、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

(摘编自赵广立《乙醇梭菌蛋白何以成了“香饽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钢朗泽通过多年努力攻关,终于掌握了一氧化碳到蛋白质(乙醇梭菌蛋白)的合成技术,并将其合成速度提高到了22秒。
B.首钢朗泽本是研发气体生物发酵合成乙醇工艺的,结果却制造出了乙醇梭菌蛋白,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C.我国对国外大豆的依赖性强,每年进口约8400万吨,但目前我国乙醇梭菌蛋白年产量已达千万吨,可以大量减少大豆进口。
D.如果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对中国每年产生的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就可生产大量乙醇梭菌蛋白。
6.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技术的形成,给科研工作带来哪些启示?其规模化生产又有哪些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柱下史入关

郭沫若

盛夏的太阳照在沉雄的函谷关头,屋脊上的鳌鱼和关门洞口上的朝阳双凤都好像在喘息着的一样。关外有几株白杨,肥厚的大叶在空中翻作白的光辉。无数的鸣蝉正在力竭声嘶地苦叫。遍体如焚的大地之上,只在这些白杨树下残留着一段阴影了。

老聃与关令尹相携在树荫下坐定。他的须眉比关尹更白,他的气色也比关尹更憔悴,他眉间竖立的许多皱纹表示他经受过许多苦闷的斗争,他向颚角而下垂的两颊,荡漾着时辰与倦怠的波澜。颧额和鼻端被太阳的光威晒成紫黑色了。身上穿的一件千破万补的蓝衣,和头上戴的一顶破帽,都布满着尘垢。

但他这面貌和穿戴都不足以惊人,最足以惊人的是他右手中拿着的一只牛尾了。

“老聃!你不久才那样决心地出了关去,你怎么又折回来了?”关尹开首向老聃问了一声,只听老聃百无气力地向关尹回答道:

“嗳,关尹,你容我慢慢地向你倾谈,我今天水粒都还不曾沾唇,请你把点现成的饮食给我。”

关尹听了,忙去取了一瓶水和两张麦饼来。

在那时候老聃把树荫下的竹简翻来在读。

“啊,我真惭愧,你把我这部《道德经》倒不如烧了的好罢。”

“那怎么使得呀!”关尹一面把饮食放在老聃面前,一面说:“自从你写了这部书给我,我是把它看得比性命还要珍贵。我是寸刻不曾离它。我一展开它来读时,这炎热的世界,恶浊的世界,立地从我眼前消去,我的脑袋中徐徐地起了一阵清风,吹爽我全身的脉络……说起牛来,老聃,你从前骑着的那条青牛往哪儿去了呢?”

老聃尽关尹在一旁赞美,他只把那水和麦饼尽量地吃喝,麦饼吃来只剩下半个了,他的精神,才渐渐恢复了几分,他又才低声地说道:

“可感谢的还是饮和食,可怜为我作了牺牲的是我的青牛了。可怜我的青牛只剩了这根尾巴了!”

“那是怎么一回事?你是遇着了强人的打劫吗?”关尹到此才注意到了他的牛尾。

老聃把麦饼又吃了几口,把瓶里的水又呷了几下,他又慢慢地说:“我自从出了函谷关后,我一心一意想往沙漠里奔去。沙漠中人是诚然没有,但是一片黄沙茫茫,草没有一株,水没有一滴,可怜我的青牛它奔赶了多么远的路程,走到那儿便横倒在地上。我守看了它两天两夜,但无法可以疗治它,它在第三天上终竟死了。”

“啊,可怜我这个忠实的牺牲!我在这部书里虽然恍恍惚惚地说了许多道道德德的话,但是我终究是一个利己的小人。我这部书完全是一部伪善的经典啦!我因为要表示我是普天之下的唯一的真人,所以我故意枉道西来,想到沙漠里去目标特异。啊啊,我的算盘终究打错了。不出户,终究不能知天下。可怜我想象中的沙漠和实际的沙漠是完全两样。我辛辛苦苦远来,我倒折了一头牛,还几乎断送了我的生命。我看待生命是很宝重的,但我偏又说没有身体便没有大患。啊,我真是一个伪善者!可怜我的一头青牛为我这伪善者而牺牲了!”

老聃说着,他的热情渐渐激越起来。关尹在一旁只是沉默无声,一种不愉快的暗云渐渐罩满了他全部的颜面。

“啊,我的青牛虽然为我死了,”老聃又接着说,“但是它提醒了我这个伪善者的良心。青牛它是我的先生呢。它教训我:人间终是离不得的,离去了人间便会没有生命。与其高谈道德跑到沙漠里来,倒不如走向民间去种一茎一穗。伪善者哟,你可以颓然思返了!我的牛,啊,我的先生,它给了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教训。它的这条尾巴比我五千言的《道德经》还要高贵得五千倍呢。关尹,你了解我吗?”

关尹没有回答。他的脸色愈见黑沉下去了。

老聃讲了半天,他口渴了起来,把瓶里的水又喝了几下,率性把剩下的麦饼吃了。他把两手拍了两拍,把水瓶交还了关尹之后,又把那青牛的尾巴拿在手中招展。

“啊,我真荒唐!我可知道了,我的根本谬误是在一方面高谈自然,一方面又万事都从利己设想。只要于己有利,便无论是什么卑贱的态度都是至高的道德。啊,我于今忏悔了!”

“关尹,我现在要回到中原去了,回到人间去了。我从前说的话几乎句句都是狂妄。我现在忏悔了,我要回到人间去,认真地过一番人的生活来。我是有妻有子的人,你是晓得的。他们现刻住在魏国的段干,我现刻要往那儿去了。可怜我并没有什么本事,我只有一肚皮的历史。我现刻要想养活我自己,我还当自行改造一下才行。我回到他们那里去便替他们扫地洗衣都可以,我再不敢做视一切,大着面皮向人讲利己的道德了。”

老聃说了一长串的独白,想说的话大约也说完了。到这时候他才觉得关尹立在一旁始终不曾作声。关尹脸上堆着的一脸暗云,就好像暴风雨欲来时险恶的天势一样。

他自己只得徐徐立起身来,自言自语地说:“我这部误人的《道德经》,只好让我自己拿去烧毁了。”他便把那编竹简挟在左胁下,右手拿起他的牛尾巴,悠悠然向东南走去。

蝉子的声音仍然在白杨树上苦叫,日脚已渐渐偏西了。

关尹在树荫下沉默了好一会,他的眼睛愈见突露欲裂,颈上的浮肿愈见奋张,全身都在震作响。

“哼!哼!虚伪!卑鄙!诈骗!我是受了这恶鬼的愚弄!……啊,他分明卖掉了他的青牛,偏要编出一长串的鬼话来骗去了我两张麦饼!……”

他愤恨地说了这几声,他的怒气愈见不能遏抑,他把手中的水瓶投打在一株白杨树上破成如粉碎了。他怒张着震栗的两手向空中抓拿,朝着老聃所走去的方向大吼:

“你这老家伙!有史以来的大滑头!你把你那伪善的经典抱去,又可以向书坊里去骗几张麦饼了!哼!哼!……”

蝉子的声音仍然在白杨树上苦叫,日脚已渐渐偏西了。

1923810

(有删改)

【注】①“柱下史”是掌管中央的奏章、档案、图书以及地方上报的材料的一名御史大夫,老子承认周守藏史,故称老子为柱下史。这篇小说作于1923年,当时“五四”运动已趋落潮,新文化运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五四提倡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还依然停留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先觉的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尹的脸色由不愉快到愈见黑沉下去再到一脸暗云,表现的是关尹对老子的不理解,意在批评像关尹一样不知变通的人。
B.文章善用大泼墨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出人物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善用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出人物深层心理活动。
C.文章运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呈现了两人的对话,对话中包含着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言说,洋溢着热情。
D.文章中牛尾具有深刻的意蕴,象征着现在的老聃与过去的老聃的割裂,表达了他追求新生的愿望。
8.老聃为什么出关之后又要入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郭沫若笔下的老于与人们心中传统的形象截然不同,在本文中,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老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镐,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

孙子为书谢曰:“‘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才、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围骋于郑,未出境,闻王病,反问疾,遂以冠缨绞王,杀之,自立也。齐崔杼之妻美,庄公通之。崔杼帅其群党而攻。庄公请与分国,崔杼不许;欲自刃于庙,崔杼不许。庄公走出,逾于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见: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夫疠虽痈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由此观之,疠虽怜王可也。”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杂布与锦,不知异兮。闾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惟其同!”《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

【注】①孙子:即荀子,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故称孙子。②疠:癞病,麻风病。③闾姝子奢:古代美女、美男名。④嫫母:即丑女。⑤瘵(zhài):病,多指痨病。疾苦,困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
B.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人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
C.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
D.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与“繁启、蕃长于春夏”(《荀子·天论》)两句中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弑,封建时代称臣子杀君王、儿子杀父母,是一种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为。
C.本文中“因自立也”中的“因”字与后文“因为赋曰”中的“因”字含义相同,都表示“于是”。
D.“以是为非”与“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庄子·逍遥游》)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客以商汤、武王为例劝说春申君,认为春申君以百里之地礼待荀子,将会对春申君不利。
B.赵国尊荀子为上卿后,门客又以伊尹、管仲为例强调贤臣的重要性,劝说春申君请荀子回国。
C.荀子讲述崔杼弑庄公的故事,意在劝说春申君不能偏听偏信,应当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决断。
D.荀子作赋,意在劝说春申君不能错勘贤愚、混淆是非,上天很神明,不要以愚昧自惹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年少而矜才,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
(2)庄公走出,逾于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景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