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7-12 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宗法制度实质上是父权制家庭的放大。不同层次的“大宗”是不同层次的家长,低层次从属于高层次,最后从属于最高层次的大家长,即周王。通过这样一个层级网状结构将所有人都整合进来,用血缘关系将人们联结为一个整体,“惧其散而无统”。从血缘关系的角度看,所有人都是亲戚,是周这个大家族的一员,统属于周王这个大家长的管辖。通过血缘关系将人联结为整体是氏族公社制遗留下来的传统。马克思认为:“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还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周保留了氏族公社制的传统,因而运用传统资源解决“散而无统”的问题,由此也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摘编自徐勇、杨海龙《历史政治学视角下的血缘道德王国——以周王朝的政治理想与悖论为例》)

材料二: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三: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讲,中国的人口治理格局呈现为“国家—家庭—社会”相均衡的三元结构,而不同于西方以“国家—社会”(或“政府—市场”)为主的二分模式。国家与社会的分野是西方经济制度和宗教背景下的理论构建,其底层逻辑源于个人主义,只有让“一切血缘的、半血缘的、伦理的、半伦理的、宗法的、半宗法的关系彻底解体”,才能产生“原子式的个人”以形成西方文明意义上“外在于人”的社会。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勃兴起自个人主义,其内在困境乃至治理障碍也囿于此——人类的生存样态远不只是个体性的。而以解构家庭为特征的个人主义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显现,中华文化基因对生活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有着天然关切而强调联结性。中国自古便有“集人成家,集家成国”的说法,其传统“家国同构”模式便是在“身家一体”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治理与家庭自治的关联,以及家庭在国家治理机理和社会组织功能上的桥梁性。与西方国家不同,传统中国数千年来皆属农耕文明,其核心治理结构只有“国”与“家”两个主体,在“国”之下和“家”之外并不存在西方文明意义上的“社会”。而即便是面对“家”,中西方理解亦不尽相同。西语中“family”多强调“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而家庭对中国人的意义则不仅在于夫妻及姻缘,更强调亲子与血缘,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即提出“expanded family”(扩大家庭/多代家庭)才能相对贴近中国的“家”。如果说西方体制是“身—群”(个体—社会)强而“家—国”弱,中国则是“国”最强而“家”次强,且“国”与“家”在中国并非相互独立或并立关系,而是“家”从属于“国”,“家”的治理被拟制扩大适用于“国”,人们对“家”的感情也同理被衍化投射于“国”,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的文化基石之一。

(摘编自胡湛、彭希哲、吴玉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朝保留了氏族公社制通过血缘关系将人联结为整体的传统,解决“散而无统”的问题,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B.马克思认为,由家庭到氏族的家庭再到各种形式的公社,这个整体不断扩大,所以会包含每个进行生产的个人。
C.近代西方文明的勃兴起自个人主义,因此一旦“原子式的个人”成为现实,西方社会就会达到文明的鼎盛阶段。
D.在“身家一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家国同构”模式,强调国家治理与家庭自治的关联,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具有桥梁性。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马克思的观点,论证了血缘关系在家庭中的联结作用比在公社中大。
B.材料二谈到“结构的静止”时从三种血缘继替的角度进行论证,全面而深入。
C.材料三视野开阔,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中西方国家人口治理格局的异同。
D.三则材料虽论述重点各异,但都能从历史、当下的角度审视血缘对社会的作用。
4.中国人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请结合材料三中有关家国关系的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血缘关系对于国家、社会的积极作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关连长

朱定

第三连关连长是个优秀的战士,团政委对我说,也是个优秀的党员!就是文化程度低一点, 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

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这房间,大概是用来堆破东西的,到处歪歪斜斜地放着一些破破烂烂的桌子凳子经台等。在这些破东西中间,硬挤出一丈多地方,地上铺了点稻草当床,把一个三只腿的破桌子用木条支起来放在前面,就当办公桌;桌上放着一只电话机,铺着一张地图。这大概就是连长办公室了。连长在看病号,我去叫他。通讯员说。

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第一眼注意的是他两条浓眉毛和眼边的一长条伤疤,我知道这就是关连长,赶紧站起来。他已经抢步过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讲一口陕西音很重的官方话:

朱同志,你来了!

王同志,他又回头向通讯员说,快去搞点稻草来!说着就蹲下去解我的行李卷。

不、不,我自己来。我不好意思地挡住他。

嗳嗳,不要客气,都是革命同志么!他和气地笑着,颊上的肌肉把那条伤疤直挤到耳后去。

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

通讯员扛进两大捆稻草,他们两个就帮着我铺在地上,关连长拍拍那垫得厚厚的床说:

就睡在我的旁边,朱同志,咱们今晚好好谈谈。

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

我入党入得迟了!他叹息着说,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自己如果能捧本书本子来念,他羡慕地望了望垫在我头底下的书,脑筋也就不会这样糊涂,以后得好好地帮我多认字啊!他又重复一遍。

我答应了他。

连指导员姓马,年纪很轻,一见面也像亲兄弟一样。那时候第三连一休息就搞识字运动,我和他计划把许多有用的字写在方块纸上,再贴在这些东西上。给关连长,我设计了一个认字串:把几个方块字用纸条连起来,叠起来是一个总方块,拉开来就成了一个句子。第一句是我是关连长。他一天就把它念熟了。后来就写较长些的句子给他,他用心地念着,每天总能至少识五个字,乐得他嘴也合不拢,一天到晚就问我要串串。

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谈到家庭,老关就把他的伤疤一直笑到耳朵后去,谨慎小心地从贴肉袋里摸出一个纸包,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老婆,两手拉着两个孩子,后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爸爸收

我的婆姨跟两个娃儿,老关说,一面斜着头看着这照片,一面孔爸爸的神气说,前年寄来的。

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

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

你们闭着眼乱闯,人家的菜畦子是一锄一锄开出来的,费了好多劲才长了这么几畦,你们可把他们一下子就踩垮了!你自己种的菜是不是这样踩呢?没有办法也得从缝里过去啊!就闭着眼乱闯? !这样不爱惜人民的劳动,还能算得人民的军队? !他讲话的声音很高,脸涨得通红,伤疤发紫。

晚上有四个弟兄跑来向老关坦白认错。老关这时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

到了上海近郊,第二天天没亮就接着命令:向右翼移动去接替二连,开始向敌人攻击。老关这时更加沉静了,分配了各排的具体任务,自己带领第一排先走。这时离敌人的阵地很近了,天空中满是炮弹呼呼的声音。我们阵地前有一所红洋房,那是敌人的据点。

用迫击炮先把这些机枪阵地打垮!指导员提高喉咙来压服不断的枪声;老关却把脸绷得像石板:不要打!脸上的紫疤像要裂开似的,默默地把望远镜递给了马指导员。老马看着看着就破口大骂起来,骂着又把望远镜递给了我,我校正了一看,就呆了。这洋房是两层,后墙上望过去,刚看见后面一间的玻璃窗,从窗中望过去,挤满了很多孩子,有几个小的正把脸贴在玻璃窗上,把鼻子压扁了,天真地向我们这边看着。

我们炸倒了一段墙,三排长报告说,敌人的机枪就在楼底下,正对那个缺口。中间又有一段刈平的草地,啥子东西也没有,进了墙也不济事,怎么办呢?

老关向三排长说,集中火力射击那个缺口,把敌人的火力引过来,我从后面搞他的屁股!

过了十来分钟,机枪得得地响起来,直扫在红砖上,把那些红砖都打得一片片飞开来,我紧张地望着那些一起一伏的人影,向围墙逼近过去。

突然,对方的枪声也响起来。接着一阵爆炸声,敌人的一架机枪暗哑了。

炸得好!通讯员抓住望远镜高兴地大叫起来,炸他个精光!连长炸的,连长爬在前头。

就在这时,几声可怕的爆炸声又传过来。在墙外逼近的人影中升起了几股灰沙。

连长!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抛掉了望远镜,捞起马枪,就疯狂地冲了出去。一阵寒冷通过了我的全身,跳起来跟了上去。这时前面的弟兄都站起来,大喊着冲了上去,第二排已爬到墙上,冲锋枪嘶叫起来。

完了!通讯员的声音深得像山谷里的回声。

老关炸死了! ……我茫然地望着老关伏卧的身体,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老马停了一停来控制他的感情,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

老马和我走上楼去,推开了中间那个房间的门,满房子挤满了小孩子,惊惶地向我们呆呆地看了一分钟,最后坐在角落里的女教师先叫起来:

解放军!解放军来了!

那些小孩子,一瞬间都拥过来,牵住我们的手,天真地叫着,笑着,跳着,老马无限亲热地俯身抱起了一个有着大眼睛的孩子,紧紧地偎住他那苹果似的面庞,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有删改)

文本二: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写关连长办公环境时,借助诸如“歪歪斜斜”“破破烂烂”“三只脚”等一连串的修饰语,将驻地办公室的破旧不堪、简易清贫表现得淋漓尽致。
B.小说擅用细节塑造人物,“识字运动”中普通的方块纸和专门为关连长设计的“认字串”既表现了“我”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又体现了“我”对承诺的重视。
C.小说中的长条伤疤是关连长最鲜明的标记,也是描写他的传神之笔。笑时,它被挤到耳后去;怒时,发紫甚至像是要裂开。伤疤的变化彰显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憎情仇。
D.小说在讲述过程中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并对他打开纸包时的小心谨慎作了重点呈现,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珍视和思念,也为下文调整攻打策略做铺垫。
7.关于文中三连跟敌人交锋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指导员提议用迫击炮攻打敌方阵地,而关连长细心观察到红洋房二楼有孩子的存在,这也给三连攻下敌人阵地带来了新的挑战。
B.关连长冷静地安排任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用机关枪吸引火力,自己带队从后突击,顺利炸掉敌方机枪,可见连队配合默契。
C.当通讯员发现关连长可能出事了,他的一声惊叫引得几乎所有人往前冲锋,表达出弟兄们对连长的爱戴之情,使小说主题更多元。
D.交锋后,“我”与老马成功救下孩子跟老师,“叫着,笑着,跳着”传递出孩子们被救后的欣喜,但其实这快乐中也隐含着悲伤。
8.本文的关连长形象真实可亲,充满血肉,摆脱了平面化、脸谱化的倾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巧妙不同。《百合花》和《关连长》讲述的都是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但读来有所不同。试从叙述视角与语言风格两个角度简析两文表达上的异同。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郤,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 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B.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C.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D.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B.“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C.“黥布”的“黥”是姓。黥布当初跟从项羽,后归顺刘邦。
D.古代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为“崩”。“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卒”则用作“死”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C.刘邦卧病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樊哙屠狗出身,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往往给人粗壮勇士印象,殊不知其人粗中有细,请概括指出其这一形象的细节。
2023-07-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占汴京,宋徽、钦二帝被俘,朱敦儒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作。②簪缨:指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③倩:请。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上阕中“又”字表明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情景多次出现,内心苦痛更难忍受。
B.朱词上阕词人登上城楼,远眺萧条秋景,眼前的深秋暮景让他联想到国家的命运。
C.两首词在写景上都带有主观色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D.两首词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语凝练生动,情感抒发强烈而充沛。
16.两首词都有浓厚的亡国之痛,但具体抒发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请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交代了诗人悲惨的人生际遇和人生处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设想一个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仍可以治理有方,做到国富民强。
(3)《齐桓晋文之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达到使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不用扛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的和谐社会的句子。
2023-07-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