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中 2023-07-13 1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千(shèng)之国                    (xìn)钟                    (xiáo)山                    (kān)
B.放(pì)邪侈                           (tì)                    (chù)然                    (xǐ)
C.前合后(yīng)                    (zǔ)                    (qiān)                    笑(xī)
D.不胜杯(sháo)                    (cén)                    (lián)                    (pī)霜
2023-06-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面这副对联中画横线处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攻心为上,巧舌如       ,智退秦晋      国难:国家第一,      无反顾,情荡衷肠      干戈。

A.黄B.纾C.义D.罢
2023-06-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B.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C.几片白云又高又远,慢悠悠地飘着,自在得像荷塘里那一片纯白洁净的睡莲。
D.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2023-06-2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C.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的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这些说明对推动、展开戏剧情节有一定的作用。
D.《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023-07-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B.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C.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D.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D.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2020-12-01更新 | 629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B.大王来何                                               操:拿,携带。
C.沛公已去,至军中                                 间:从小路。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9.以下句子中“谢”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B.入而徐趋,至而自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D.则与斗卮酒,哙拜
10.对上段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C.“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023-07-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

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

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12.“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13.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2023-07-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____________,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6)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7)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
(8)高树多悲风,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最得心应手的是指挥战争,而他的军旅诗词是纪实战争风云的精美华章,反映了他对革命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灵活驾驭。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毛泽东用飞将军自重霄入来称赞屡建奇功的黄公略,这是对《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偏师借重黄公略的生动诠释,也表明他对古代名将李广的高度认可。而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项羽则起警示作用。1949年,在国共和谈破裂之际,毛泽东摒弃古代兵法穷寇勿追之说,力戒项羽沽名钓誉之误,断然否定划江而治主张,毅然决定发动渡江战役,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作的,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它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并没有关联。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和是非观,如“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对“焚书坑儒”事件的肯定态度。
D.毛泽东的军旅诗词提到了汉代名将李广和西楚霸王项羽两位历史人物,一个是间接称赞,一个是直接批评,一褒一贬,用意迥然不同。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18.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六岁的夏天

罗荣

16岁那年我即将初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我知道考上师范不仅可以早几年参加工作,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奶奶的药罐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学费,已把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

中考结束后,我找到了同村做织鞭工的小梅,想去织鞭。

父亲知道了我要去织鞭,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调试前后闸,还特意安上了一个新铃铛。

第二天,我骑着自行车跟着小梅到了鞭炮厂。小梅把我带到一个高个子女人面前,让我喊桂姨。她向桂姨说了我的情况,桂姨打量了我一下问:想当织鞭工?我点点头。

小梅连忙说:他可聪明了,如果不是家里困难,他能考到北京上大学。桂姨笑了,让我留下来试工。

织鞭女工们陆陆续续来了,她们盯着我嘻嘻哈哈笑,说我是万花丛中一点绿,我窘得脸通红。

女工们都很关照我。年长的婶子手把手教我织鞭,一个穿红衣服的姐姐叫我明天戴一双薄手套来,不然用不了几天,手就会皲裂得像枯树皮。我很感激,把织鞭的要领牢牢记在心中,学着把颗颗散鞭串起来。桂姨过来看了我织的鞭说:不错,鞭织得紧密,可以留下。

真的?我激动地问。

半个月后,有人喊父亲到县城做工,早上去,晚上回来。这样我没有自行车骑了。小梅建议我:你跟桂姨说说,看能不能把散鞭称到家里织。

我结结巴巴地把称散鞭到家织的想法说了,桂姨答应了我。

掌灯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蛇皮袋里的散鞭,叮嘱我说好好干,别给老罗家丢脸。父亲又吩咐母亲把那间空着的猪圈收拾出来给我放鞭,不许任何人带着火星靠近这间猪圈。

第二天傍晚,我正在织鞭,前院的二强子来我家玩。二强子在院子里四处张望,我问他找什么。他问我:你没有留点?

我不解:留啥?

鞭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当织鞭工,当然要扣下散鞭。

我摇头: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不是坑桂姨嘛!

二强子也摇头:就你实心眼儿,扣下散鞭就省下过年买鞭炮的钱了。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除夕夜的12点,家家户户要放一万响的鞭出行,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为凑一万响的鞭钱,父母将裤腰带紧了又紧,奶奶也竭力忍住不咳嗽,弟弟只能看着糖果咽口水。

二强子的话让我心动了。等他走后,我捧了一把散鞭装到一个黑色袋子里,外面套一个蛇皮袋子。过了一会儿,我又打开袋子,抓了几颗散线放回织鞭的篮子里,再把袋子藏到我的床空下面。

再去交鞭,我的心怦怦直跳,紧张地看桂姨称秤。桂姨像往常一样,左右拨动秤砣。秤杆随着秤砣的移动一上一下,我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大气也不敢出。桂姨没有发现我的异常,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看秤,然后叫我把挂鞭搬到仓库里。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搬鞭时手心都汗津津的。

连续两次去交鞭,斤两都对得上,只是秤尾压得有点低,桂姨也没说什么。我彻底放心了,跟大家大声说笑,还和桂姨开玩笑:您把秤看准喽。

一天,我睡得香甜,一巴掌狠狠地扇在我身上。我一骨碌爬起来想骂人,看到父亲黑着脸站在床边。父亲到城里做工后,每天早出晚归,我已很长时间没和他照面了。父亲把一个蛇皮袋子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袋子里的鞭炮散了一地,我的脑袋地炸了。

出息了?会玩心眼了?父亲的巴掌甩过来了。

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起来!父亲厉声吼道。

那天,父亲没去做工,押着我把扣下来的散鞭送到鞭炮厂。父亲打了自己一巴掌:丢死个先人了,这张老脸没地儿放了。他姨,娃做错了事,你狠狠处罚他。大家都看着我,小梅张开的嘴巴可以塞下一个大鸭蛋。我羞红了脸,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钻进去。

桂姨把袋子里的散鞭称了重,对我说:按规矩扣工钱吧。

父亲仍是一脸羞愧:他姨,除了扣工钱,你还应该开除他,看他还做不做丢脸的事。

他织的鞭质量过关,又是初犯,先不开除。桂姨笑道,以后再犯就开除。

啪。父亲又给我了一巴掌,还不快谢你桂姨。小子,以后再想扣鞭,先弄个麻袋把我这张老脸装起来。我的脸又红了。

八月二十五日,我最后一次去交鞭。桂姨递给我一沓钱:这是工钱,你数一下。

数完钱,我疑惑地看着桂姨。桂姨不仅没有扣钱,还多给了30元钱。桂姨见我傻傻地看着她,笑:你把鞭都还回来了,就不扣钱了,那30元是你给我家孩子荷香买书的钱。我的手像烫了一样,忙抽出50元给桂姨:这怎么行,该扣的一定要扣。那书是旧的,不值钱的。桂姨把钱塞给我:你先拿着,算我对你考上师范的祝贺。我连连摆手,说不行。桂姨佯装生气:怎么,家有喜事,还不许随礼了?我只好收下钱,向桂姨鞠了一躬。 又对荷香说:明年暑假,我来织鞭时再给你带图画书,还教你拼音和算术。明年荷香就要上一年级了。荷香兴奋地说:真的?我们拉钩,一百年不许变!

告别桂姨和织鞭工,我挎上竹篮回家。西边的天空铺满了红霞,晚风徐徐地吹着。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撒腿在碧绿的田野上奔跑起来……

(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罐子”、“学费”展现了“我”家庭负担的沉重,与下文写买“一万响”的艰难遥相呼应。
B.文中多次写“我”脸红,写出“我”的拘谨、羞涩、委屈,也表现了“我”青春的质朴纯净。
C.“我”留散鞭,明知是坑害桂姨,还是做了,是由于家乡的习俗和家境的贫困,一念之差,犯了错。
D.桂姨不仅没有扣“我”的钱,还分外多给了我30元钱,说是贺礼,其实是对“我”的帮助与关爱。
2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运用了细节描写,主要为了突出“我”“偷鞭”暴露的恐惧,
以及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
B.小说善于运用映衬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起初“我”的“正”与二强子的“歪”,父亲的“刚”与
桂姨的“柔”,形象形成映衬鲜明突出。
C.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大多比较简短,甚至只言片语,但是人物形象却生动鲜活,跃然纸上,主要是因为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
D.小说以“我”家庭负担的沉重写起,以“我”在“田野上奔跑”收尾,由阴郁转向明朗,张弛有度,使小说富有变化,耐人寻味。
21.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22.小说结尾处划线的句子蕴含着“我”成长历程的丰富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写作课上,老师经常说,写文章要学会以小见大

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里常常包含着让人折服的道理,使人佩服的智慧,令人感动的情怀……

请你联系生活,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2023-07-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小题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一般词语选择题
30.85修辞手法选择题
5-7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二、文言小题
40.85文学常识综合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类
三、文言文阅读
8-11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2-130.65白居易(772-846)  咏物言志
五、名篇名句默写
14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15-18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19-22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七、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