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末 2023-07-27 1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社会,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营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氛围,催生出诸多新的文化事象,形成新的民俗。网络民俗就是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网络技术手段和语境为载体,由广大网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新兴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它涉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等方面。同时,互联网也为传统民俗文化创造出新的现代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借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技术手段、传播媒介、文化环境,通过线上线下在线在场现实虚拟相结合的文化实践活动,为人们提供一种活的民俗文化实践、体验和消费路径,使民俗文化真正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不是用网络民俗取代传统民俗文化事象,也不是把传统民俗文化原样地搬到互联网平台上运行,而是在充分认识民俗文化资源意识与核心价值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和网络思维,为传统民俗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实现民俗文化产品、业务、模式等全方位的活性状态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十提升民俗文化资源潜力。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资源来源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但不等同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它是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优势的重合,是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价值的提升和延伸,有的被构建为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的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主体架构,有的则被活用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比如湖北秭归的端午节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十,让游客在网络平台预定生成订单后,便可通过手机短信获取包括祭祀屈原、龙舟赛等在内的当地端午节文化习俗和文化产品资讯,帮助游客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也使得端午民俗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互联网十增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动力。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参与性强等优势,人们可以通过信息设备终端随时随地展示自我熟知的民俗文化,便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状况,个性化地参与网络民俗体验等,从而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无限放大民俗文化传承主体数量。另一方面,互联网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通过互联网十的众筹融资模式,实现人人都是文化生产者和投资者,人人都可能成为民俗文化运作的主体;通过一机在手人人在线以及电脑十人脑的融合,促成互联网思维和民俗文化实践有机结合,引爆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无限创意和创造力,增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参与意识和使命感。

互联网+丰富民俗文化现代表现力。网络信息时代之前,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传播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和时间局限。在信息社会里,网络交流的非在场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为民俗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拓宽了空间。其一,改变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媒介综合运用音、像、图、文等手段,让人们在视觉、触觉乃至嗅觉等全新视野下便捷、经济、多样地感知和体验民俗文化,便于人们通过网络技术的搜索引擎,发现不同民俗文化。通过网络信息的复制、发布,传递传播民俗文化,通过虚拟的民俗文化场景,体验各地民俗文化。其二,                网络媒介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民俗文化的流变,民俗文化的界域性完全被打破,它不再为某一区域或局内人所独享。互联网十更是加速了民俗文化在线化、数字化进程,使民俗文化真正成为任何人可以在场在线体验的文化事象,实现民俗文化在互联网络的跨界融合性、链接性、开放性中活态传承发展。其三,                             互联网+视野下,人们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新媒体的客户端,促进民俗文化的现代形式转换和跨时空传播,不仅打破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让人们获得超越传统民俗体验面和即时性的体验效果,而且,基于开放、链接、分享的价值理念,建立了一个更为包容、连贯、共享的文化生态系统,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入乡随俗的价值内涵。

(摘编自杨秀芝《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既可催生出新的文化事象,形成新的民俗,也可赋予传统民俗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B.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优势重合,其价值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和延伸。
C.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人人都可成为具备强烈参与意识和使命感的民俗文化运作主体。
D.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互联网跨界融合和跨区域共享,打破了地域限制,消除了地域特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不是对传统民俗的取代和照搬,而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没有“互联网+”,端午节旅游就不会成为秭归文化建设的主体架构,不会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
C.丰富的网络传播手段,改变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的单一化,使人们能更全面地体验民俗文化。
D.民俗文化的在线化、数字化,使人们获得真实的切身体验,实现了在互联网络中的活态传承发展。
3.下列选项不支持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2022年云上“行彩桥,迎福瑞”活动正式上线,揭阳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网上闹元宵,市民不仅可以“云”行彩桥、摸狮祈福,还可以下载精美海报分享祝福等互动场景。
B.“掌阅”平台重磅推荐网络作家“我本疯狂”的新作《铁骨铮铮》,作品讲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着不同风俗习惯的铁路建设者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共建银西高铁的感人故事。
C.“地道山西味”山西文化云推介会以“云游”的方式连线洪洞大槐树、皇城相府等标志性打卡地,结合丰富的曲艺、面艺的展示和表演,让网友们足不出户尽享山西民俗文化。
D.聊城棉文化手工博物馆爱国主义服务站揭牌,博物馆借助抖音在直播间现场展示结婚喜被的手工缝制过程,采用连线问答的方式向广大网友科普传统婚庆文化。
4.请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分论点二、三,每空不超过15字。
5.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与和担当,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扶轮问路

史铁生

(1)坐轮椅竞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是件没想到的事。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2)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那一个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地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大约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的设计,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跑了好些天,才有一家黑白铁加工部肯于接受。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了。

(3)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辆真正的轮椅来了,母亲却没能看到。

(4)那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字。

(5)这辆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其实是众人推着、背着、抬着我,去看中国。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

(6)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算是头一回见了外国。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是学医的,笑嘻嘻地闻一闻我的尿说:不要紧,味儿挺大,还能排毒。其实他心里全明白。他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

(7)说起那辆宇轮椅就要想起的那些人呢,如今都老了,有的已经过世。大伙儿推着、抬着、背着我走南闯北的日子,都是回忆了。这辆轮椅,是不可断有情的印证。

(8)如今我也是年近花甲了,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泊来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九?两万七?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好吧好吧,希米小姐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这东西才真正是给了我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给条坡道就能上山。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9)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

(10)谁能相信,是我自己上了山的呢!

(11)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12)坐在山上,看远处天边的风起云涌,心里有了一句诗:嗨,希米,希米/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呢/谁想却碰见了你!——若把凡·高的那些话加在后面,差不多就是一首完整的诗了。

(13)坐在山上,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个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想那些个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我曾经的那些个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14)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是呀,这五十七年我都干了些什么?——扶轮问路,扶轮问路啊!但这不仅仅是说,有个叫史铁生的家伙,扶着轮椅,在这颗星球上询问过究竟。也不只是说,史铁生——这一处陌生的地方,如今我已经弄懂了多少。更是说,譬如经轮常转,那明明是指示着一条无限的路途——无限的悲怆与有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以及靠着无限的思问与新告,去应和那存在之轮的无限之转!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既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设若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在了别人,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而凡·高所说的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选自史铁生《扶轮问路》,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记述重病后医生对自己存活时间的预言,引出下文对自己在亲朋支持下与命运抗争的回忆。
B.从文章第二段“即刻”“越发”两个词,可以感受到“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双腿残疾根本无法阻挡的。
C.文中提到“众人推着、背着、抬着”,从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作者朋友的热心,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
D.“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一句中的“又”字,透露出多年后再次登山的欣喜,更多的是对比活力四射的青年时代的无尽辛酸。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长于细微处显深意,如写制作第一辆轮椅时,父亲“捧”了图纸,母亲“求”人安装支架,一“捧”一“求”两个细节浓缩了父母对“我”厚重的爱。
B.作者以“轮椅”为线索贯穿全文,轮椅的更替见证了作者残疾后由自我封闭到打开心扉、看遍世界、参悟人生的全过程。
C.本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我”虽青年残疾,但亲人和朋友的陪伴成为“我”的人生底气,“我”始终活得从容淡定。
D.文章引用凡·高名言,表现出作者残疾多年重新“爬”上山以后,在思想上与先哲产生共鸣,丰富了文章内容,升华了文章主旨。
8.历经生命绝境的史铁生,语言却不乏风趣幽默,请结合文本中的一处语句具体赏析。
9.本文题为“扶轮问路”,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孤癖之隐明告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技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龚自珍《病梅馆记》,有删改)

文本二

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摘编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注:①清朝末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面八股取士,一面大兴文字狱,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C.有以文人画土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力,智慧和力量。《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智力”一词与此处含义相同。
B.其实,它结果实。《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中的“其实”一词与此处含义不同。
C.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鸡豚”一词与此处含义不同。
D.飧饔,饔指早饭,飧指晚饭,《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的“飧”一词与此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排比手法,写出文人画士的畸形审美观,揭露了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真实面目。
B.文本二采用类比法指明了“养树”与“养人”的相似性,大量短句的使用既富有节奏感,也表现了百姓对官府的不满。
C.《病梅馆记》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以梅议政,借治疗病梅表达自己解放天性、改革社会的愿望和决心。
D.《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讽刺寓言,篇幅虽小但是寓意深刻,作者犀利直白地批评了官吏烦政扰民的行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4.请简要梳理文本二第一段的论述思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注:①窗涵:窗棂,窗格子。②币地丝:遍地的丝绳。③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称五侯,这里泛指达官贵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追寻“愁”的踪迹,表明“愁”无影无踪,无时不在,不请自来,来而不去。
B.颔联化用前人词句,写出“愁”潜入的时机,春归之际,烦闷之时,最易生愁。
C.尾联写“愁”无处不在,表达对达官贵人不知愁的批判和深深的无奈之情。
D.本诗题为“咏愁”,但通篇不着一“愁”字,却无一句不切题,可谓“有神无迹”。
16.颈联与秦观《浣溪沙》“无边丝雨细如愁”,都运用比喻写“愁”,却各尽其妙。请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山势高峻、道路狭窄、难以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作者深沉悲痛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朝廷多次召唤却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____________”;如果抗旨不去,“____________”。
(4)古人常常感叹人生短暂,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又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18.请为选文第一段拟写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19.作者引用“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选文画线的句子中“滋养”一词用得极妙,请结合选文赏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部功能齐全、外型亮眼的电脑,不但具备完整的资讯,还有许多你的          的功能。我能让你即使不出门,也能够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用上街,也能够买到你要的物品;让你不必到图书馆,就可以阅读很多书籍;当然,你也可以适当地玩一点点游戏。除此之外,我还是人类生活上的好帮手,我可以远端监控、记事、预约、定时,更可以节省许多人力上的开支,可说是         !

我希望我的主人,是一个爱物、惜物的人,不管何时,我都会和他好好配合,尽我所能,提供给主人最全面的助力,使他在生活上和课业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帮助。我也希望主人会好好地爱护我,千万不要在网络上随意下载程式,让我生病、中毒,导致我功能丧失,造成极大的不便,如果一切事情都重新回归到人工处理,那不就         了吗?总之,现代人对于电脑的依赖,是与日俱增,我很庆幸我是一部电脑,能尽我一份心力,为人类服务。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选文是复兴小学《春芽》校刊的一篇科普宣传稿件,请作为编辑的你撰写录用理由。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的青春道路上没有泥泞?谁的人生诗行中没有波折?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有青年前途之迷茫,有中年生活之辛酸,有老年人生之遗憾……。或许是举步维艰的逆风时刻,或许是被风吹落低谷的至暗时刻,沉闷、龃龉、反复和踌躇,是每个人绕不开的心灵黑洞。

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浪花里,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不被大风吹倒的少年?

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论述类文本
6-90.65史铁生(1950-2010)  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柳宗元(773-819)  龚自珍(1792-1841)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概括要点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21-220.65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