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新疆 高二 期末 2023-07-27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干支创制刍议

干支,天干地支,中国古代纪年、月、日、时之法也。

天干地支以纪年、月、日、时的传说,所从来远矣。《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有云: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润余。考定星历一说,《系本》及《律历志》作如此索引: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更早的战国时史官所撰的《世本》记黄帝以迄春秋时的历史,有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大桡,黄帝之臣也,以作甲子,亦若仓颉为黄帝之臣也,以制文字一样,不过是个代号式的人物,天干地支的创制也同样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这一点,我赞成郭沫若《释支干》中所云: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观念衍化,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大抵其文其事皆出自然发生,而无丝毫神秘,及外来之痕迹。我想,在夏、商之时,中国十进位记数法已使用相当纯熟。据考古学之发现,中国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已开始了十进位记数之法,距今竟是三万年之遥。中国人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不仅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等。大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一书中作如是说,这真是石破天惊之高论,因为人们如果不知道逢十进一,加上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那么我可以猜想,至今人类跨不进数码化的时代。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构成数的世界,是殷人最初以60日为周期纪日,而这种干支配合用以纪年,是殷人后期纪年至美至善的创制。101260的两个公约数,60是它们最小的公倍数,有了这样的十进位记数系统,加上60循环的干支表(我们在《甲骨文合编》中看到了一篇编号为37986的卜骨,上面刻有完整无缺的干支表,起于甲子,止于癸亥,正好是一轮甲子),我们中国的历史理应比任何国家的历史记载得更清晰。

夏代的天干为帝王名的有孔甲和癸(桀),而商代的天干为帝王名的几乎是全部,从商汤之子太丁到商的亡帝辛(纣)无一例外用天干为帝号,足见天干十字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于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尊地位。而且我们可以断言,天干的产生早于地支,准确地说(不是大桡作甲子式的传说)以天干地支纪年应是殷商后期、周初之后的事,而最准确的纪年应该是公元前841年庚申共和元年。李学勤先生等一批卓越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正将中国之准确纪年向前推移,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学术上的大事。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范曾《干支与生肖的迷雾》)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干支创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仓颉造字一样,干支是黄帝之臣大桡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创制出来的。
B.干支的创制,人们说法不一,但其起源与我国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C.天干与地支的创制都纯属夏、商之时已使用相当纯熟的十进位记数法的观念衍化。
D.干支的创制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样,也是中国人对全人类的最伟大贡献之一。
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因十进位记数系统和干支表,中国的历史从道理、事实上都比任何国家记载得更清晰。
B.天干的产生早于地交,地位也尊于地支,而干支配合用以纪日又早于干支配合以纪年。
C.天干十字在商代人心目中拥有至尊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帝王都以之为名,用为帝号。
D.中国最准确的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庚申共和元年,这是李学勤先生等人推断出来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殷人所创制的干支表可谓至美至善,说明殷人已懂得并运用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数学知识。
B.十进位记数之法对数码化意义重大,没有山顶洞人的十进位记数之法,人类就跨不进数码化的时代。
C.已知201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寅年,那么可推断出北京奥运会召开的2008年是干支纪年的壬辰年。
D.屈原在《离骚》开篇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自报生辰,这里便运用了干支来纪日。
2023-07-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发生了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变异。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魏晋哲学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在思辨上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却是空前的。

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上的一个飞跃。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这种新的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品评、评论)里来的。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魏晋则是政治混乱、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风骨便是一例。从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从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书法。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摘编自解芳《风骨之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较少受统制束缚,魏晋产生了纯正的哲学与文艺,进而形成了中国思想上的最大一次飞跃。
B.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新思潮,它在文艺审美心理领域反映得更加敏锐和鲜明。
C.魏晋诸多诗歌通过外在乐观的语言表达形式内蕴了他们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深厚情感。
D.汉代与魏晋对人物品藻是有差别的,这主要是因为魏晋时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下列选项中,最不支持材料二中“风骨”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B.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温庭筠《南歌子》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班级举行“魏晋文学艺术作品”鉴赏交流活动,请综合上述文本,列出你的发言要点。并结合所学过的古诗文做简要分析。
2023-07-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斜背着一件日本皮大衣,偷过了平汉路,天刚大亮。家乡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见,并不生疏。这八年,他走的多半是山路,他走过各式各样的山路:五台附近的高山,黄河两岸的陡山,延安和塞北的大土圪塔山。枪背在肩上,拿在手里八年了。

水生是一个好战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副教导员。可是,他也常常想到家,特别是在休息时间,这种想念,很使一个战士苦恼。他也曾有过一种热望,能有个机会再打到平原上去,到家看看就好了。

现在机会来了。他请了假,绕道家里看一下。今天晚上,就可以到家了。

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许多高房,大的祠堂,全拆毁修了炮楼,幼时记忆里的几块大坟地,高大的杨树和柏树,也砍伐光了,坟墓曝露出来,显得特别荒凉。但是村庄的血液;人民的心却壮大发展了。一种平原上特有的勃勃生气,更是强烈扑人。

家近了,就要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一种沉重压迫。他在心里驱逐这种思想感情。他决定坐在这里,抽袋烟休息休息。他坐下来打火抽烟,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村边,家就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烧,街里很安静。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叫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在院里停了停。他听着女人忙乱地打火,灯光闪在窗户上了,女人喊:进来吧!还做客吗?

女人正在叫唤着一个孩子。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水生说:来!我抱抱。

老婆把孩子送到他怀里,他接过来,八九岁的女孩子竟有这么重。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

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水生在屋里转着,在那扑满灰尘的迎门橱上的大镜子里照看自己。

女人要端着灯到外间屋里去烧水做饭,望着水生说:

真的!你也想过家吗?

水生说:

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忿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爬到孩子身边去,她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丈夫诉说。

水生看着她。离别了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脸孔苍白了一些,可是那两只眼睛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冰花,夜深了,大街的高房上有人高声广播:

民兵自卫队注意!明天,鸡叫三遍集合。带好武器,和一天的干粮!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

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河两岸残留的芦苇上的霜花飒飒飘落,人的衣服上立时变成银白色。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冰床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了冰面行走。她连撑几杆,然后直起身子来向水生一笑。她的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漩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出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

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来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上的女人。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

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斜背着一件日本军大衣,暗示他参与抗日战争,从五台高山,到黄河两岸,再到塞北高原,写出带他在作战时间之久,同时为下文思家之情蓄势。
B.水生快到自己家时,并未感到太多的欣喜,而是一种心烦意乱的沉重压迫,为此他抽烟调整情绪,这与古人所谓“近乡情更怯”是同样的心理状态。
C.女人看到水生后,先是惊喜,继而开始哭泣,写出她对丈夫的抱怨,得知丈夫第二天就要再次出发去的打仗,她临行嘱托,展现了她深明大义的形象。
D.小说开头写水生因战争结束而有机会回家,结尾又因战争而再出发,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表达只有敢于出去打,才能打出活路、翻身解放的主题。
8.经典的文学作品必然产生经典的人物形象,如米考伯、圣地亚哥等,他们甚至已经成为某一类人物的象征。文中的女人“水生嫂”是作者极力刻画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9.有人评价孙犁的小说,“以清新笔触刻画勇敢善良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种诗情画意的美。”请结合小说分析“诗意美”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卫人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

(节选自《春秋左氏传》)

【注】①石碏:卫国大夫。②羽父:鲁国公子翠的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B.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C.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D.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整治,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与屈原《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修”意思不同。
B.公,指鲁隐公。因《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鲁及诸侯国的事件,故常用“公”代鲁君。
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常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老子、孔子等。文中是对石碏的尊称。
D.逆,与“顺”相对,文中指迎接,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就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首诗赞颂她的美德。
B.石碏劝卫庄公应以道义去教育州吁,而不要过分宠爱他,并禁止儿子与他交往,都没效果,就告老回家。
C.州吁即位后期望与宋、陈、蔡一道攻打郑国,以此报先君之仇,同时求得诸侯的尊崇,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D.石碏设计让州吁去朝见陈桓公,借此机会让陈国除掉州吁。陈国抓住州吁和石厚后让卫国派人处置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2)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2023-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