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7-30 1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11年,当意大利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在其论著《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时,电影便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同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文学和舞蹈并列的艺术门类。由于电影从建立自身艺术形式开始便成为一种叙事艺术,因而在众多艺术门类当中,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文学不仅以其丰富的经验为电影叙事提供了多种可能,并且以其悠久的传统为电影发展提供了丰盈的意义土壤。从电影艺术的研究来看,除了研究电影语言(摄影、音乐等)之外,关于意义和叙事艺术的探索基本上与文学一致。正因如此,大多数电影都是从文学那里寻求人物形象、故事框架和精神价值。文学改编就是从文学向电影转换的一种方式,也是电影创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百年中国电影文学改编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最初是通过与文学大传统中的戏剧相结合而走出了第一步,仍然具有教化的意味,接着便开始改编当时的鸳鸯蝴蝶派文学,走向了商业和娱乐,同时也开始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对娱乐文学的改编使电影仅仅走向商业和娱乐,放弃了艺术的教化功能,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起便有了左翼电影。左翼电影是把电影当成启蒙和革命的利器,使电影重新走上了教化之路。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更是如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文学改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夏衍为当时文学电影改编指明了方向:改编要忠于原著。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十七年时期。但从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的介入,电影创作开始走上了几条不同道路:文学电影改编从忠于原著开始向忠于电影转向;电影尤其是电视剧开始大量改编武侠和通俗文学;出现电影文学即剧本的独立创作。21世纪以来,忠于电影的影视文学创作观念日渐成为电影剧作家的主导观念;文学的电影改编多是从原著中吸取部分内容,然后进行加工创造,文学只是个源头,其文学的整体性属性被放弃;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剧改编的主体部分,严肃文学被冷落;古典文学成为文学改编的源头,但被IP后往往面目全非,文学经典正在被解构。从这一百年的发展来看,当电影与文学紧密结合时,往往是电影在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时期;当电影远离文学时,往往是电影走向商业和娱乐,而艺术上走下坡路的时期。

今天,因为网络的便捷,大众养成了多媒体视听习惯。如果是反映同样内容的长篇小说或电影摆在大众面前,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电影。电影还可以通过商业或观众自发的方式在新媒体上传播,其传播效果也是小说无法达到的。如电影《芳华》和《战狼II》引起的全民讨论就是非常惊人的。所以,从一个国家或人类精神的塑造层面上看,影视若不承担塑造意义空间、教育人类面向正面精神价值的责任,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而电影创作的基础是影视文学的创作,即写出好剧本。这就要求剧作家首先要担当大任,在重新塑造和弘扬中国精神方面走在最前列。如果剧本没有这样的精神追求,电影就不可能拍出这种精神来。

(摘编自徐兆寿《从文以载道影以载道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影视文学实践》)

材料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的人物形象、故事框架和精神价值都可以在文学中找到源头,这是电影与文学关系密切的表现。
B.早期中国电影与文学大传统中的戏剧的结合,以及对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改编,使其走向了商业和娱乐。
C.随着电影文学的发展,影视文学创作观念从“忠于原著”转向“忠于电影”,这加剧了文学经典的解构。
D.小说的传播效果在当下无法与电影相比,这与人们因为网络的便捷而形成的多媒体视听习惯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虽然是与文学并列的艺术门类,但大多数孕育于文学的土壤,是文学的再创造。
B.得益于新媒体的传播,《芳华》和《战狼Ⅱ》才能引起全民讨论,弘扬“中国精神”。
C.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依然可为当代影视文学的创作提供营养。
D.正确运用了新的电影技术和手段,就能让电影作品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古诗词重新谱曲演唱,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B.《华阴老腔一声喊》将现代摇滚乐和传统戏曲华阴老腔完美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无以伦比的听觉盛宴。
C.“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减轻参观活动对石窟遗址的影响,保护了珍贵文物。
D.《只此青绿》利用现代舞美展现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彩,让文物“动”了起来。
4.文学对电影艺术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5.中国电影如何实现“影以载道”?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07-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蛋蛋的夏天

王在庆

蛋蛋的这个夏天阳光灿烂。蛋蛋全身赤裸,黑不溜秋,真像条泥鳅,一跳一跳地奔跑在村外池塘边,无忧无虑地高唱着:晾——晾——晾干干,打火火,吸烟烟。他的哥哥们在池塘里打闹,你用泥巴扔我,我用泥巴扔你,从水里扔到岸上,从岸上扔到水里。可是蛋蛋不知道他的灾难已经拉开大幕,这个七岁的男孩自由自在。

蛋蛋的歌声戛然而止——一块泥巴飞过来,正中蛋蛋头部,蛋蛋一下摔倒在地。等蛋蛋醒过来时,一圈光屁股哥哥大眼小眼盯着他,二正叔的白色医疗箱就在蛋蛋头边张开着。二正叔剪掉蛋蛋伤口附近的头发,用酒精消毒,疼得蛋蛋鬼哭狼嚎。他的胳膊腿都被哥哥们按着,上药,包扎。原来砸在蛋蛋头上的,并不是泥巴,而是半截砖。

池塘里还有多半池水,蛋蛋被剪掉的头发还没长出来,他又在水里和哥哥们快快乐乐地嬉闹了。和哥哥们比赛看谁游得快,一群哥哥在岸上叫喊着蹦跳着给他加油,他居然赢得多输得少。他可以憋一口气潜入水底,手刨脚蹬,在水底淤泥中快速爬行,远远地在水面冒出来,大叫大笑着向抓他的哥哥挑衅。

悲苦又降临到蛋蛋头上。五英伯的宅基地紧靠池塘,游泳的孩子们在这儿上上下下,池水日渐侵蚀宅基地。五英伯不胜其烦,干脆拿来几个酒瓶,高喊着叫池塘里的野小子们看清楚了,然后砸碎酒瓶,把一片一片碎酒瓶插在他家宅基地旁的池塘边。那儿从此成了雷区。蛋蛋也看得清清楚楚,但不久便忘得一干二净,于一次慌不择路的追逐中,一脚踏进雷区。

蛋蛋独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池塘只剩下一小片水,已见了底的部分,干透的裂纹横七竖八,如罗中立的《父亲》的那张脸。后来,池塘已不再是池塘,应该只是一条小水沟——说水沟也不准确,因为小水沟里没有水,全是泥巴。蛋蛋并不孤独,他伸伸腿就能蹬到一头猪。他和那头猪都努力把身体往下压,只把头露在烈日下。蛋蛋和那头猪的想法是一致的:泥巴太浅了,稍不小心就会把脊背和屁股露出来了。太阳太毒,晒得人和猪都受不了。二正叔赤着上身站在树荫下,肚皮耷拉到皮带下,面无表情地看着蛋蛋和那头猪。

后来连泥巴也没有了,蛋蛋只有坐在门楼下的墙角里,那里比较阴凉。蛋蛋昏昏沉沉,半睡半醒。隔壁家的伙伴们正在唱戏,有敲凳子的,有敲脸盆的,咿咿呀呀,叮叮当当,好不热闹。蛋蛋醒来时已是满天繁星,阒寂无人。

蛋蛋就像一个龇着牙的小狗,看似柔软弱小,却极不驯服。一群人在街上大声说笑。蛋蛋漫无目的地走过来,忽然从人群里伸出来一只手,一把抓住他。二正叔把蛋蛋往上一举,双手顺势往下一滑,就抓住了蛋蛋的两个脚踝,然后一圈一圈地抡起来。蛋蛋只觉得天旋地转,干呕欲吐,各个方向各个角落都有笑声传过来。蛋蛋坐到能站起来,一步一步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开。走到很远了,估计他们追也追不上了,蛋蛋放声大骂:小二正!小二正!然后飞奔而去。对于蛋蛋而言,直接叫堂叔的小名,就是对堂叔最恶毒的谩骂。

蛋蛋必然要为他的不驯服付出代价。当他去奶奶家的时候,忽听背后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不远处二正叔正往他这里蹑脚飞奔。蛋蛋如受了惊吓的兔子,扭头就往奶奶家跑。进了奶奶家院子,他听见奶奶就在厨房里做饭,风箱吧嗒吧嗒一下一下地响着。但蛋蛋不相信奶奶能保护得了自己,转身躲进东房里,藏在了床下面。二正叔前后脚闯进来,一把把二蛋从床底下拽出来,咬着牙抡起了巴掌:还敢叫我小名吗?!

蛋蛋只觉得后背嗵的一声遭到重击,身子飞出去,脚尖几乎离了地。他并没有叫,但从胸腔里挤出半个来,眼冒金星。渐渐地,东房里响起疾风暴雨般的嗵嗵声和一个男孩不似人声的啊啊声,十米之外的厨房里响着吧嗒吧嗒不紧不慢的风箱声。

蛋蛋蜷缩在他的小床上睡着了,睡着了的蛋蛋还在一抽一抽地哭泣。哭泣的蛋蛋从窗口里飞出去,白色云朵在他脚下飘来飘去。蛋蛋用手背左一下右一下抹着眼泪,他确定自己在寻找着什么,却又忘记了要找什么。蛋蛋好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扭头一看,一个慈眉善目的人站在一朵白云上,左手托着一个瓷瓶,右手拿着一截杨柳枝,凝神聚气瞧着他。那人用枝条在瓶里蘸一下,往他头上一洒——

妈妈回来了!

满脸泪痕的蛋蛋跳起来,看见将近一年不见的弟弟跨过横放在大门前挡猪羊的门板,用普通话高喊着。

(有删改)

【注】①《父亲》:中国当代画家罗中立创作的人物肖像画,画中的人物是一位头裹白布、手端旧碗、满脸皱纹的普通农民。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蛋蛋被哥哥们砸伤后又很快和他们嬉闹,在比赛游泳时哥哥们又为他加油,表现出孩童的纯真。
B.作者将池塘的裂纹比作“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那张脸”,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情结和悲悯情怀。
C.二正叔给蛋蛋粗暴上药,当众戏耍蛋蛋,后来又报复蛋蛋,表明他是一个性格暴躁、毫无爱心的人。
D.小说结尾写将近一年不见的弟弟用普通话高喊“妈妈回来了”,暗示出蛋蛋留守儿童的身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蛋蛋并不孤独”,其实是反语,在“池塘”里陪伴他的只剩一头猪,恰恰表现了他的孤单寂寞。
B.蛋蛋被形容成泥鳅、小狗、兔子,这些比喻既符合孩童的特点,又表达了“人的物化”这个主题,饱含深意。
C.池塘边夏日的快乐,实际上蕴含着生活的悲苦,但作者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用笔克制,点到为止。
D.小说没有集中完整的情节,而是截取几个片段加以叙述;不以人物性格的刻画为主,而重在表现人物命运。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9.小说结尾写蛋蛋梦见了观世音,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2023-07-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衔《孝经》《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先生虽不得专功于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而寓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先生喜曰: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于门外。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自称弟子。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明日入见,且告之悔。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阳明以先生意气太高,行事太奇,痛加裁抑,及门三日不得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至庭下,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阳明方揖之起。阳明卒于师,先生迎哭至桐庐,经纪其家而后返。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主席。阳明而下,以辩才推龙溪,然有信有不信,惟先生于眉睫之间,省觉人最多。谓百姓日用即道,虽僮仆往来动作处,指其不假安排者以示之,闻者爽然。

(节选自《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处士王心斋先生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
B.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
C.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
D.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书,即接受文化教育。“书”指“五经”中的《尚书》,古代教育以教授“五经”为主,故有“受书”之说。
B.良知,指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所以人们又将心学称为“良知之学”。
C.经纪,指料理,安排,“经纪其家”即安排、处理好家中事务。现代所说“经纪人”中的“经纪”含义与之不同。
D.会讲,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研讨方式。会,聚集;讲,讲学。会讲常采用当众辩论的形式共同交流学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艮家境贫寒,不能支持其完成学业,但他天资聪颖,加之勤学好问,靠自学成才,而且学问远超常人。
B.王艮通过黄文刚之口方得知有王阳明其人其学,且在亲见阳明并与其两次长时间辩驳问难后才心悦诚服。
C.王艮心高气傲,言行太过奇特,让王阳明深感痛心,将其赶出家门,王艮再三认错恳求,王阳明才作罢。
D.王艮继承王阳明衣钵,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其“百姓日用即道”的主张具有浓厚的平民化倾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
(2)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
14.从王艮拜师王阳明的经过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治学精神?请简要概括。
2023-07-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李嘉祐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日晚长烟高岸近,天寒积雪远峰低。

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万里”状写距离之遥远,以“千溪”表现路途之阻隔,为下文写长途跋涉的艰辛蓄势。
B.颔联“近”“低”二字不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是对空间错觉的摹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C.颈联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等诗句,但意象虽然相似,感情基调却不相同。
D.末句“兰叶正萋萋”以景结情,不仅渲染出美好欢乐的气氛,而且有着丰富的暗示性,耐人寻味。
16.诗人展开想象,将不同时空的场景汇于笔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强化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