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7-30 1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

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
B.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
C.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经验。
D.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第二至六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时,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难得的机遇,有利于打破眺望式书写构成的双重自闭。
B.“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是李世民《春日望海》中的诗句,属于海边眺望式的感性写作。
C.诗人只有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并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才能适应新的生存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D.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不能回避与海洋发生积极联系,这是创作的进步,呼应了时代的发展。
2023-07-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纪轻轻,怎么就秃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秃法……

男性群体中最常见的是“谢顶”,轻则发际线呈M型后退,重则成为“地中海”“条形码”。正常的毛囊会经历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的循环。而一部分男子的毛囊会受到雄激素影响,导致毛囊的生长期缩短,甚至长不到可以露出头皮就进入退行期。这种类型的脱发称为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可遗传。

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是女性型脱发和休止期脱发。女性型脱发主要表现为额部、头顶、颞部(耳朵上方的区域)区域性的头发稀疏。它的病理改变和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相似,而且最常见的发病人群是绝经后的女性,因此大多学说认为它与雄激素升高或雌激素降低有关。但现在这类脱发的患者正呈现年轻化,而且越是年轻,脱发带来的“心病”越大。休止期脱发是指大量本应处于生长期的毛囊进入休止期并脱落,因此脱发是弥漫性的。其实休止期脱发并不少见于男性群体,但男性的短发造型通常会让轻中度的毛发稀疏不那么明显。

“要么瘦,要么死”的追求各种减肥食谱的流传,外卖软件上“猜你喜欢”的重复推送、身不由己地加班,习惯成自然的熬夜,无所适从的焦虑……这或许都是年轻人在脱发之路上的推手。

(摘编自《秃头年轻化不是闹着玩的》)

材料二:

据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1个月可长到3毫米的毛囊。这是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成熟的毛囊,并有望用于治疗脱发。

哺乳动物的毛囊通常在胚胎中产生,这是皮肤细胞和结缔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好理解这些相互作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JunjiFukuda和同事研究了毛囊类器官。通过控制类器官的结构,研究小组能够促进毛囊的生长“我们研究了各种条件,包括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以及必要的培养基成分。

该团队的主要突破是在一种特殊的凝胶中培养小鼠胚胎皮肤细胞,使细胞可以重新再生为毛囊。“人们一想到毛囊,就知道它的中间有头发,周围还有一层上皮细胞和其他特殊细胞。”Hodivala-Dilke说这种凝胶可以让实验室中的这些细胞如同在体内一样,以相互攀越和围绕的方式生长。毛囊生长1个月后就达到了3毫米长。

(摘编自《首个人工毛囊问世为治疗脱发奠定基础》)

材料三:

临床上对于雄激素性脱发,可用口服或外用药物来加以治疗。此外,中药也是应对脱发的手段之一。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服用中药来生发或乌发,同样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其中尤以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所引起的肝损伤报道最为多见。很多人将何首乌视为乌发神药,且盲目认为中药无毒而滥用,最终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问题。

2.生姜治脱发,要当心。有些人对于“生姜能治疗脱发”深信不疑。事实上,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会引起毛囊真皮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毛发生长。

3.补充维生素治疗脱发,证据还很有限。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维持其正常摄入对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所引起的脱发是有作用的;维生素D除了在维持足够的血清钙和血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维生素E可参与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害;铁、硒、锌等微量元素的缺失与脱发也存在一定关系,对于头发重新着色也有一定帮助。尽管从单项研究看,维持体内维生素水平均衡对脱发、灰发有一定帮助,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权威证据对此加以验证,所以大家不要盲目为生发而大量服用维生素。

(摘编自《生姜、维生素……这些防治脱发偏方靠谱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在确的一项是(     
A.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1个月可长到3毫米的成熟毛囊,并有望用于治愈脱发。
B.临床上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让患者口服或外用药物来治疗。
C.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问题,所以要谨慎。
D.维持体内维生素水平均衡对脱发、灰发有一定帮助,所以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治疗脱发。
6.中国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年轻人有脱发的困扰。你认为年轻人该如何预防脱发,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南泥湾

侯发山

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也有说他是苏联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

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还没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有的地块小,其实根本算不上地,仅能站下一头牛,生产队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种子,或莱,或庄稼。我记得有块,年年收四五棵玉米,因为地块太小了,实在不能多种。

⑦到了1982年,我已经上高中了。榆林市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榆林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

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我已经习惯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

⑨不止榆林来的人失望,我和母亲也很失望。父亲不满我和母亲的表现,说:当农民咋啦?科地吃粮,问心无愧。

⑩父亲的老家是河南,他为什么没有回老家却来到了米脂?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家没亲人了,那地方也……再说,禾脂的姿娘,绥德的汉。"父亲说到这里,不自然地挠了挠头。当时母亲也在旁边,撇了撇嘴:还老实呢。父亲赧然一笑,算是回应母亲的嗔怪。

⑪我没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曾有过外出打工的想法,都让父亲给堵了回去。这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父亲的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带着我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在地里忙活。在我们那个村,年年就属我家打的粮食多。吃不完,便积攒起来,遇到哪里有了难,捐,可劲儿地捐。为此,家人没少跟他闹别扭。

2021年夏的一天,父亲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我要送他去医院,他说:我知道自个儿的病,上医院白花钱。八十个春夏秋冬了,就是一台机器也该歇歇了。"尽管父亲这样说,我还是请了村医。村医诊断后,开了点药走了,临走他留下话:赶紧准备后事吧。

⑬没过两天,父亲便溘然长逝。老人家临咽气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我来到米脂,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

⑭我依照父亲的遗愿,背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南泥湾。看到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后悔真相知道的太晚了,没早点带他老人家来。

⑮我一直羞于说出父亲的名字,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这是他在南泥湾时那些叔叔婶婶给起的昵称,他一直没改过。父亲去世后,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把姓改成了

(摘编自《教师报》)

文本二:

文学构思的第二个层面属于微观方面,是对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细微构想,类同于建筑规划中的施工图纸设计,具体规定了长度、宽度、高度、墙体厚度、门窗大小等数据及施工方法。没有构思,创作就没有了中心,没有了灵魂,注定不能结出优秀成果。因此,构思这一核心作用不容轻视。创作就是创新,力求出新。用好素材、使之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构思决定作品的主题高下、人物形象的丰满羸弱、篇章结构的优劣和语言运用的妥否。

(节选自曹安国《侯发山小小说构思艺术技巧初探》)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简单交代了父亲去世的事实,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
B.小说运用“我”回忆追述的方法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厚重。
C.第⑤⑨段均写到“我”想利用父亲的身份捞点好处,意在表现“我”的自私狭隘。
D.本文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作者用平和朴素的语言达到了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
8.文本一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文本二指出,“构思决定作品的主题高下、人物形象的丰富羸弱、篇章结构的优劣和语言运用的妥否。”请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谈谈小说结尾处多次提到“南泥湾”这一构思的妙处。
2023-08-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以韩卒之勇,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清河,涉渤海也。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阊鞠。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B.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C.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D.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诸侯独秦能赵”与“空自亡人之地”《苏武传》两句中的“苦”字含义不同。
B.“苏秦阴遣其舍人金币资仪”与“赍钱三百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赍”字含义相同。
C.“坚甲”与“秦王复击轲,八创”《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被”含义不同。
D.“清河”与“云气,负青天”《逍遥游》两句中的“绝”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游说各诸侯国,未遇到了解自己的明君,后被苏秦用计入秦,张仪知道后感慨自己比不上苏秦。
B.苏秦主张六国“合纵”抗秦,他游说韩国、齐国时,都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切中利害,让国君信服。
C.临淄城富足殷实,城中百姓整天玩乐斗殴,所以苏秦建议齐王将他们编军,然后厉兵秣马,与秦国抗衡。
D.苏秦在游说齐王时先指出齐国的优势,接着分析秦国不敢轻易进攻齐国的原因,最终成功说服了齐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2)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2023-07-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