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7-31 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爱因斯坦曾经说,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和崭新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求真。这里讲的求真不是判断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进一步去求真、探索。

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独立和合作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上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发现的。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碰撞思想,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的重大进展。

纵观历史,可以总结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自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发现,而原始科学的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梁启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这样描述科学和科学精神: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因此,大家可以理解成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

(摘编自施一公《青年与科学精神》)

材料二:

为了让植物分类学以及献身于此业的人们能够进入公众视野,作家彭程悄然置身这一领域,凭借其一贯对自然万物的挚爱与关注,以及由此迸发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智,精心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草木葱茏》。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繁茂的植物资源,同时也催生了国人由来已久的从感性和经验入手对植物的认知与利用。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科学教育落后,加之国人的思维长于直觉而疏于逻辑,所以知识和学理形态的植物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由志在科技救国的青年才俊从国外引入。

此后近半个世纪,我国第一代植物研究者筚路蓝缕,含辛茹苦,在极端困难、简陋乃至险恶的条件下,捧出了一批坚实的成果,显示出植物分类学在中国最初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百废待兴,但党和政府还是及时关注植物研究,并作出切实的规划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植物分类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调整思路,明确目标,充实力量,补齐短板,坚实基础,有效加快了科研步伐。同时进一步拓展全球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使学科水准在取长补短中跻身世界前列。

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走过的百年历程,《草木葱茏》进行了客观精当的书写,既充分展现出巨大、显著的时代跨越,也没有讳言其起点的滞后与基础的薄弱。以及它在前行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曲折。透过全书,我们看到作家面对历史所秉持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

在《草木葱茏》中,植物学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性情与作为,但又不乏共同的人格操守与人生追求。他们都有着吃苦耐劳、精细严谨的劳动态度。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做好这项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几代植物研究者栉风沐雨,宵衣旰食,无数次跋涉和劳作于山野之间,进行植物特性勘察与标本采集。其包罗之宏富和涵盖之广大,在洋洋洒洒126册、录载了三万多种植物档案的《中国植物志》里,有着充分详尽的展示。

他们还有始终不渝的家国情怀。20世纪初,中国的植物研究从标本采集到整理鉴定,都由外国人来做。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早期植物研究者的钟观光,深感不满和不甘。为此,硬是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建立起我因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开了中国植物自主研究的先河,为国家和民族争了气。刘慎谔在欧洲从事植物研究多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被法国植物研究机构替为第一个研究法国植物的外国人,但他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植物研究的发展。他带着两万多号植物标本和一批靠节衣缩食买来的专业图书,毅然回到祖国,加入植物研究的行列。类似这样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决心以专业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在植物学界还有若干。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胡先骕当年的诗句可以作为这个群体的精神告白。

(摘编自《<草木葱茏>:扑向绿野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精神的关键是一个科学问题的真正提出而不是科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B.独立和合作作为科学精神的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独立是取待重大科学发现的决定因素。
C.科研部门加快植物科研的步伐和扩大对外交流,促使我国植物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
D.材料二是叙述、议论相结合的书评,既有对作品内容的叙述也有对作者创作态度的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哥白尼和达尔文的事例启示我们,只要勇于质疑、坚持观点就会带来科学的重大进展。
B.如果没有科学精神和基于原创性的科学理论,就没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C.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落后及国人思维的局限,导致知识和学理形态的植物研究起步较晚。
D.如果想了解中国植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草木葱茏》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朱熹详细解释了《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想要致知就要穷究事物的道理。
B.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把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
C.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科学是塑造现代性的根本力量”。
D.布鲁诺大胆否定《圣经》所说的“上帝创造宇宙论”,提出了“无限宇宙论”。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结合材料二给《草木葱茏》写一则阅读推荐语,列出推荐要点。
2021-05-03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系列)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肋

徐懋庸

曹操的大军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经一个多月了。

在中军帐里,曹操心乱得很。这一天的下午,又开了军事会议。部下的文武们,仍然有意见分歧,却没有提出一点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着前额,很少说话,最后右手一摆,叫大家散会。

军事会议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烦乱了。环境很静,外面除了时而传入一阵阵的刁斗之声,万籁俱寂。头还是痛,脑筋却非常兴奋。他烦躁地在帐中踱来踱去,不断地用右手叩着头皮。偶然间,他看到一个烛台上的蜡烛快要烧尽了,正在上下地挣扎跳动。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

唉!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

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他从小是有志气的人,想做一个英雄,但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权势的英雄,他有治国安民的理想。虽然在战争中多次遭遇生命的危险,但有投死为国的决心,整个的生活充满了生气……然而,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势日益扩大,事情就起了变化。

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他们不论文武,也大抵不是单纯追求权势的人,都有治国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国计民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们能够开诚布公,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建议,有批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

阿瞒,曹操对着烛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于是拿起一把钢斧,披上一件罩袍,连侍卫也不带,走出帐去。

全军已经休息了,大营昏暗静肃,但夏侯惇的帐中,却亮着灯光,许多人影在晃动,似乎很忙乱。他就走了进去。

啊,大王……夏侯惇惊异地叫道。元让,你们在干什么?”“在收拾行装哪!

为什么收拾行装?曹操诧异地问。

大王不是传令准备退兵了吗?夏侯惇也诧异地问。谁说的?曹操带着怒意了。

禀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说,傍晚我请示口令的时候,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杨主簿听了,来对我说,‘鸡肋’是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的东西。他说大王传下此令,早晚必要退兵,所以叫我预做准备。我就把要紧的东西先收拾一下……

胡说!曹操勃然变色道,又是杨修那小子造谣生事吗?可恶!通知他明天来见我。

他紧握着钢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帐中去了。

杨修进了大帐,意外地看到高级文武官员都已齐集在那里,他原来以为是魏王要同他单独谈话的。魏王尚未升帐,杨修向大家施了礼,大家只冷冷地答了礼,他便坐下。他感到情况有点严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贵,才华的优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赏识,而这次的过失也不算太大,只要随机应变,总可以滑得过去的。因此,他故作镇静,而且还做出微露骄傲的样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欢那种没有骨气的怯懦者的。

魏王升帐了。大家参拜已毕,肃然归座。杨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炯炯的目光直逼着他。

杨修,你为什么说要退兵了?

根据大王的口令。

我的什么口令?

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臣以为,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东西,用兵的人发生了这样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却了。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声,你倒是一个猜谜的老手,又在猜谜了。

臣知罪了。在大王还没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时候,我就劝夏侯将军做退兵的准备,这是我的错误。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错的。

嘿!众位,你们看他多么自以为是!曹操对着大家说,以人心之复杂,谁敢说能够窥尽别人的底蕴呢?他又对着杨修,这回你却猜错了!

啊大王……

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

大王……杨修委屈地叫了一声。

你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又仗着是杨家的儿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实学?你唯一的本领,不是只会猜谜么?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本领?你想出过一条治国安民的良策没有?

唉……杨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人们,大抵自恃聪明,但目的只在升官发财。方法呢,只凭心意,去猜测别人的心意,不顾世间的实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间用功夫,怎么办得了事?哪里会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这一番话的打击,脸色一红,哑口无言。

杨修见曹操泛论到大家,便知机似的连忙说:大王明谕,实开茅塞。臣彻底认识错误了。臣承认对于大王,实在不过是鸡肋,今后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不再弄那猜谜式的玩意儿了。

不!曹操厉声说,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大王……杨修失色了。

这样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经太久了,希望他改悔,总是不改,这回竞对军国大事都捣起乱来了。他用目光扫射了全场一遍,问道,对于他,众官有什么意见?

杨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断。全场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

曹操对瘫痪着的杨修注视了一下,沉吟了一会,然后把右手一挥,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斩首,将首级挂于辕门之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修的“自作聪明”来自对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为他有一贯以来的优越感。
B.曹操年纪已大,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
C.曹操本来就希望杀掉身边不成器的下属,因而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
D.由于杨修向来恃才傲物,与群臣关系冷淡,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对比、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衬托出了杨修的工于心计。
B.小说节奏有张有弛,前半段较为舒缓,后半段则通过曹操和杨修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明显加快了节奏,扣人心弦。
C.小说整体语言明快晓达,又在几处借用、化用曹操相关的古诗文,这种文白夹杂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并不显突兀。
D.小说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实为依托展开想象,既与时代背景相连,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逻辑,因而具有艺术真实。
8.小说以“鸡肋”为题,具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杨修之死”的叙述主要侧重于回顾杨修以往引发曹操疑忌的几件事,而本文则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曹操巡营前的心理描写,这样改写有什么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轩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传国之宝。
B.“欲王者”与“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两句中的“王”字含义相同。
C.“故拔一国”与“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拔”字含义不同。
D.寡人,意为寡头,在文中是秦王自称,春秋战国时君主常如此显示自己大权在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错、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先攻打蜀国,张仪表示反对并主张先攻打韩国,秦王于是让张仪阐述先攻打韩国的理由。
B.张仪认为:韩国占有三川的有利地势,先攻打韩国,可逼迫周王交出九鼎宝器;而攻打西方的蜀国,劳民伤财,成就不了霸王之业。
C.司马错依据夺取天下的规律否定了张仪的意见。他认为要想国家富强,先要扩张领土;要想兵强马壮,先要使人民富足;要想称王,先要广施仁政。
D.司马错分析说,秦国攻打蜀国容易取胜,可以得到扩大版图、使百姓富足等好处,还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可谓名利双收;攻打韩国则很危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
(2)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
14.司马错为什么主张先攻打蜀国?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刘长卿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

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注】李相公:李忠臣,战功显赫,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加同平章事衔,即为事实上的宰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取“建牙”“吹角”等意象,表现了军营旌旗招展、鼓角震天和军令严明的特点。
B.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老将和儒生对比突出李相公的威望及平素求贤若渴的精神。
C.结句风格雄浑,状写将军骑着白马驰骋郊外,打仗似打猎,表现其作战能力出众。
D.这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用语委婉,生动细腻地勾勒出了一位保家卫国的将帅形象。
16.前人论此诗,认为颔联写出了千古将军风范。对这一评点应该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