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6-11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地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赏断的强烈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

(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

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意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力工入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
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
C.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
D.《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
B.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
C.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
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
B.《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
C.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
D.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
4.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
5.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句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鸡肋

徐懋庸

曹操的大军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经一个多月了。

在中军帐里,曹操心乱得很。这一天的下午,又开了军事会议。部下的文武们,仍然有意见分歧,却没有提出一点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着前额,很少说话,最后右手一摆,叫大家散会。

军事会议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烦乱了。环境很静,外面除了时而传入一阵阵的刁斗之声,万籁俱寂。头还是痛,脑筋却非常兴奋。他烦躁地在帐中踱来踱去,不断地用右手叩着头皮。偶然间,他看到一个烛台上的蜡烛快要烧尽了,正在上下地挣扎跳动。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

唉!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

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他从小是有志气的人,想做一个英雄,但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权势的英雄,他有治国安民的理想。虽然在战争中多次遭遇生命的危险,但有投死为国的决心,整个的生活充满了生气……然而,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势日益扩大,事情就起了变化。

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他们不论文武,也大抵不是单纯追求权势的人,都有治国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国计民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们能够开诚布公,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建议,有批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

阿瞒,曹操对着烛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于是拿起一把钢斧,披上一件罩袍,连侍卫也不带,走出帐去。

全军已经休息了,大营昏暗静肃,但夏侯惇的帐中,却亮着灯光,许多人影在晃动,似乎很忙乱。他就走了进去。

啊,大王……夏侯惇惊异地叫道。元让,你们在干什么?”“在收拾行装哪!

为什么收拾行装?曹操诧异地问。

大王不是传令准备退兵了吗?夏侯惇也诧异地问。谁说的?曹操带着怒意了。

禀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说,傍晚我请示口令的时候,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杨主簿听了,来对我说,‘鸡肋’是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的东西。他说大王传下此令,早晚必要退兵,所以叫我预做准备。我就把要紧的东西先收拾一下……

胡说!曹操勃然变色道,又是杨修那小子造谣生事吗?可恶!通知他明天来见我。他紧握着钢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帐中去了。

杨修进了大帐,意外地看到高级文武官员都已齐集在那里,他原来以为是魏王要同他单独谈话的。魏王尚未升帐,杨修向大家施了礼,大家只冷冷地答了礼,他便坐下。他感到情况有点严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贵,才华的优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赏识,而这次的过失也不算太大,只要随机应变,总可以滑得过去的。因此,他故作镇静,而且还做出微露骄傲的样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欢那种没有骨气的怯懦者的。

魏王升帐了。大家参拜已毕,肃然归座。杨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炯炯的目光直逼着他。

杨修,你为什么说要退兵了?

根据大王的口令。

我的什么口令?

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臣以为,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东西,用兵的人发生了这样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却了。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声,你倒是一个猜谜的老手,又在猜谜了。

臣知罪了。在大王还没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时候,我就劝夏侯将军做退兵的准备,这是我的错误。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错的。

嘿!众位,你们看他多么自以为是!曹操对着大家说,以人心之复杂,谁敢说能够窥尽别人的底蕴呢?他又对着杨修,这回你却猜错了!

啊大王……

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

大王……杨修委屈地叫了一声。

你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又仗着是杨家的儿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实学?你唯一的本领,不是只会猜谜么?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本领?你想出过一条治国安民的良策没有?

唉……杨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人们,大抵自恃聪明,但目的只在升官发财。方法呢,只凭心意,去猜测别人的心意,不顾世间的实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间用功夫,怎么办得了事?哪里会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这一番话的打击,脸色一红,哑口无言。

杨修见曹操泛论到大家,便知机似的连忙说:大王明谕,实开茅塞。臣彻底认识错误了。臣承认对于大王,实在不过是鸡肋,今后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不再弄那猜谜式的玩意儿了。

不!曹操厉声说,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大王……杨修失色了。

这样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经太久了,希望他改悔,总是不改,这回竟对军国大事都捣起乱来了。他用目光扫射了全场一遍,问道,对于他,众官有什么意见?

杨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断。全场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

曹操对瘫痪着的杨修注视了一下,沉吟了一会,然后把右手一挥,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斩首,将首级挂于辕门之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修的“自作聪明”来自对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为他有一贯以来的优越感。
B.曹操年纪已大,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
C.曹操本来就希望杀掉身边不成器的下属,因而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
D.由于杨修向来恃才傲物,与群臣关系冷淡,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对比、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衬托出了杨修的精明。
B.小说节奏有张有弛,前半段较为舒缓,后半段则通过曹操和杨修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明显加快了节奏,扣人心弦。
C.小说整体语言明快晓达,又在几处借用、化用曹操相关的古诗文,这种文白夹杂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并不显突兀。
D.小说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实为依托展开想象,既与时代背景相连,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逻辑,因而具有艺术真实。
8.小说以“鸡肋”为题,具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杨修之死”的叙述主要侧重于回顾杨修以往引发曹操疑忌的几件事,而本文则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曹操巡营前的心理描写,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07更新 | 120次组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彦章为人骁勇有力,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自梁失魏、博,与晋夹河而军,彦章常为先锋,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东路。彦章至递坊,以兵少战败,与其牙兵百馀骑死战。唐将夏鲁奇素与彦章善,识其语音,曰:王铁枪也!举槊刺之,彦章伤重,马踣,被擒。庄宗见之,曰:尔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乎?彦章对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为!庄宗恻然,赐药以封其创。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谕彦章。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馀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庄宗又遣明宗往谕之,彦章病创,卧不能起,仰顾明宗,呼其小字曰:汝非邈佶烈乎?我岂苟活者?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
B.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
C.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
D.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间遣使者招彦章”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含义相同,都是“秘密地”的意思。
C.“而谋不见用”与“冀君实或见恕”(《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都是“被”的意思。
D.龙德,是帝王年号的名称。帝号始于汉武帝,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般从次年初开始使用新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他因为能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而被称为“王铁枪”。历经多次战争都能奋勇杀敌,后受伤被俘。
B.王彦章顾全大局。他虽是没读过书的武将,却深明大义;宰相敬翔冒死推荐他担任主帅,他虽遭到赵岩等人构陷但却没有计较,愿意替国解难。
C.王彦章精于用兵之道。担任招讨使后,快速到达滑州;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用酒宴麻痹敌军,以几千兵力攻破南城。
D.王彦章品性刚烈。晋军以妻儿要挟,他斩杀来使来表明决绝的态度;庄宗、明宗轮番劝降,他坚决不从,最后因为不屈服而被杀。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谕彦章。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文章评价王彦章“其于忠义,盖天性也”,哪些事可以看出他的“忠义”?
2023-06-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节选)

胡祗通[注]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注】胡祗通,一个“文章气节,振荡一时”的元代散曲家。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六个字看似简单的情景描写,实则化用了李白“花间一壶酒”的诗意。
B.散曲前两句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将月、花、林等排列起来,极富画面感。
C.散曲表面上写渔人闲散的垂钓生活,实则字句中处处隐含作者的失落之意。
D.散曲言简意赅,“识字的渔夫”充分表明主人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16.散曲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境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
(3)《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以反衬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2023-06-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子路率而对曰   尔:……的样子。          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B.不如因善   遇:对待。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谬赏:错误的赏赐。
C.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思先祖父   厥:相当于“其”。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用作自谦。
2023-06-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