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1-19 2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出版的《黑池坝笔记(二)》,自然是7年前《黑池坝笔记(一)》的延续。这些碎片式的随笔,是诗人陈先发在黑池坝湖边散步时内心的游思,与黑池坝既有关又无关,体现出一种断想短章式的复合文本形式。套用宗白华先生散步美学的说法,这无疑是陈先发的散步诗学,而在我看来,这种散步诗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诗学。诗人始终端坐在语言的轮椅上,以诗一般的语言谈论写作、诗歌和诗歌语言,以语言的灵性带动思辨,融语言灵性与思想于一炉,由此建立起个人的语言史和思想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恰恰是在语言问题上,形成了诗人与诗人、诗作与诗作的根本区别。正如论者所说:陈先发式的写作,一直注重语言的‘在场’。在他看来,写作的最高意义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记录。在《黑池坝笔记(二)》中,陈先发更加坚定地通向语言之途,有意识地凸显语言的神秘性、独创性和未完成性,以此对诗人、写作、世界和时代旁敲侧击。

语言的神秘性意味着世界的神秘性。一个诗人对世界和语言要完成双重的体验。一个小说家呢?对世界重在体验,对语言则重在理解,他最核心的需要,是语言的工具理性。而诗人须更深地参与语言中禁忌的、混沌的、神秘性的一面。这种语言神秘性似乎是对世界神秘性的模仿,在坝上记事中,陈先发多次述说这种神秘性,比如那个令人费解的巫师老乔,奇异本领突然而来又突然而去;那些精神病人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刺绣作品,因为他们更能直观世界和语言的神秘。

语言的独创性意味着语言的个体性和思想的创造性。按陈先发的意思,一个优秀的诗人应当能够清算语言的遗产恢复与拓展语言的表现力,能够把字和词的沙子拧成语言的绳子形成不可复制的个体语言特性。个体化的语言并不意味着独语,而是意在提醒诗人自己,必须要有语言危机意识,慎重对待一切习以为常的公共性语言对个体语言的驯化。另一方面,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上,陈先发更强调语言的生成性。他借王尔德的话 语言,它是思想的母亲,而不是思想的孩子 表明,语言孕育思想,语言的创造性就意味着思想的创造性。他的这种笔记体写作同样如此,正是借助语言的召唤和催生,语言学、诗学、社会学、心理学、现象学哲学等各路思想纷至沓来,如奔马、闪电,亦如流水、落叶。

语言的未完成意味着作者写作和读者接受层面的创造性。陈先发不仅强调诗人写作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更深谙读者的接受美学之道。诗将世上一切‘已完成的’,在语言中变成‘未完成的’,以腾出新空间建成诗人的容身之所,这才是真正的‘在场’,而作者在一首诗中的完成度越高,读者就越难在这首诗中抵达他自己。换言之,未完成的诗歌语言为诗人的创造和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阅读,是凝视语言的发现力而抑制语言带来的每一种情绪冲动。可惜的是,今日之读者不少还陷在情绪冲动的圈囿里。

(摘编自江飞、陈先发的散步诗学

材料二:

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需要历时性地探索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理论的历史生成规律,从语言之维重新勾勒中国现代诗学及诗歌创作的语言史。同时,需要共时性地考察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理论价值的新诗语言原理,全面立体地呈现百年中国现代新诗语言艺术原理的历史脉络和整体风貌,揭示这些语言艺术原理的美学价值和推动新诗形式发展与创作实践的现实意义。

要全面发掘、整理和提炼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艺术原理。新诗是多元发生的文体,不仅是思想文化大变革的产物,也是语言大变革的产物。而现代新诗的语言艺术原理正是随着现代新诗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并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语言艺术理论的复杂性在于:其提出者是多元的,既有创作新诗的诗人,也有专业的诗论家和语言学家:其借用的思想资源是多样的,既有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观,更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语言观;其理论形态和话语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工具性的诗歌语言观,也有本体性的诗歌语言观,既有经验的感性的只言片语,也有相对科学的严谨的学理表述。因此,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文献和诗学理论中,细致而全面地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新诗语言艺术原理。

要还原、解析中国现代新诗语言艺术理论的历史生成特点和规律。为了实现诗体的大解放,创造国语的文学,胡适主张并践行了以白话取代文言,以语言的自然(自由)打破古典诗歌的语言束缚(格律)。这次语言解放树立了白话的正宗地位,但也造成新诗语言散文化之异。为了矫枉救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格律诗派吸纳古典诗歌和民间歌谣的语言特性,京派文人对诗语形式做了更深的学理求证,并大量翻译外国诗歌,试验外国诗体,推动了新诗第二次语言解放;三四十年代,经由三次大众化讨论和新民歌、朗诵诗、街头诗等运动,新诗语言的民间化、大众化特征日趋鲜明,自由化、散文化与格律化并行不悖。新时期,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的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被引入国内学界,在诗歌创作领域掀起第四次语言解放。诗学理论批评也发生了语言论转向。在每个时期,诗人、诗论家和语言学家都通过对西方语言、中国古典语言和中国民间语言这三种语言资源的不同配置,从各自的写作经验和专业立场出发提出自己对新诗语言的看法。

(摘编自江飞《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

材料三:

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界的泰斗《中国新诗总论》的文编谢冕一开讲就说明了自己的初心。谢冕始终关注着中国新诗领域的理论与批评。他介绍,中国新诗的创立,不是先有创作,而是先有理论。在从不成熟慢慢地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新诗的理论价值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访谈的最后环节,对于中国新诗今后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这一话题,谢冕表示,《中国新诗总论》中体现了一个核心思想——诗言志,即诗歌要表达人民的志向和愿望。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诗歌的这一伟大传统没有中断,今后的中国新诗依然会秉承着这个传统继续发展下去。

(摘编自《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回望中国新诗百年理论蝶变》)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诗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断想短章,更是诗人陈先发对创造、对生活、对时代精神的思考。
B.与小说家不同,诗人追求选用的语言与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在神韵和情感等方面高度一致。
C.语言的独创性就是用独特的方法组成语言,而这种语言形成了一种不可复制的语言风格。
D.诗人创作时应该留给读者再创造空间,读者阅读时也应该被作品带来的情感变化所左右。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立体地呈现百年中国现代新诗语言艺术原理的历史脉络和整体风貌,有助于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
B.由诗人、诗论家、语言学家等提出的新诗语言艺术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
C.胡适对现代诗歌语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新诗语言“散文化”之弊端。
D.中国现代诗歌语言借用中国古典语言和民间语言以及西方语言等语言资源,各时期它们占的地位和分量不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一篇评析创作者陈先发语言特点的小论文认为陈先发有意识地凸显语言的神秘性、独创性和未完成性。
B.材料二直接入题,指出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的要求,接着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方法。
C.材料三虽为访谈录,但特点并不明显,而主要介绍谢冕对诗歌理论的认识及对诗歌创作发展方向的理解。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所不同,但都采用的是先提出观点再分条论述的总分式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是一致的。
4.“散步诗学”是材料一提出来的理解陈先发诗学主张的一个重要概念,请给它下个定义。
5.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如何创造新时期中国诗歌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镰仓带回的照片

   

接连下了几天的雨。傍晚,天空中出现了淡淡的红霞,连柔毛一样的雨丝也终于绝迹了。我满心希望见到明天早晨的太阳,还和朋友约好明天上午到虎跑去喝茶。晚上我打开关了几天的玻璃窗门,坐在写字桌前看书。忽然桌面的玻璃板上密密麻麻聚了不少的小雨点……雨越下越大,不到一个钟点,窗前廊上居然有了荷荷的流水声。这么一来,我连书也看不进去了。窗门关上后,屋子里又很闷热。我便拉开写字桌的抽屉去拿折扇。扇子取出来了,可是我并没有用它。我在翻看同时拿出来的一叠照片。

照片全是今年四月在日本镰仓拍的,每一张上面都有我,不用说也有别人。我翻看它们,只是为了消除我心里的烦躁:我受不了好像永远下不完的雨。这些照片使我想起了两个月前在镰仓过的那些日子,它们还给我保留着春天的明媚的阳光。只有一张是在雨天里拍的,陌生人在这有花有树的照片上看不到柔毛一样的雨丝,可是我明明记得当时的情景。

我们在镰仓也曾遇到雨天,雨时大时小,从早下到晚。可是雨并不能妨碍友情。有多少人打着雨伞来访问我们,我们也冒着雨走过不通汽车的泥泞小路,到朋友家做客。年轻的小说家有吉佐和子就是在这个雨天来访问我们的。她在我们的小客厅里整整坐了五个钟头,我只参加了最后两个小时的谈话。照片大概是在午饭后回到小客厅之前在廊上拍的。有吉佐和子姑娘靠着一根麻柱,前刘海下面健康的椭圆脸上还带着她常见的微笑。在东京我们不止一次、两次见到她的笑容。可是坐在镰仓和光旅馆客厅里小方桌旁的沙发上,她却微微埋着头、严肃地谈她自己的事情。美国人邀请她去留学,她住了一年,深深地懂得了种族歧视的意义,回到日本,马上学习中文,下决心要到中国访问,认识新中国。她的一个长篇就要在日报上连载了(可能不止一个)。据说她还在计划写一部关于原子弹的小说。我知道她写过短篇替广岛的受难者叫冤诉苦,在谈话中便提到广岛的惨剧。我一句话唤起了她许多痛苦的回忆。她的头一句答语就是:去年在广岛还有一百几十个原子病人死亡。

去年!这是原子弹爆炸以后十五年了。在小客厅里宾主五人中,除了正在讲话的客人外,只有冰心大姐到过广岛。她在广岛看见一所极其漂亮的大建筑物,说是美国人办的原子病研究所,可是从未听说哪一个病人在那里得过一点点帮助。

是啊,美国人在广岛修了许多漂亮房子,他们设立这种原子病研究所,不是来治病救人,只是为了研究病人的痛苦,拿病人来做实验,看原子弹的破坏力究竟有多火!有吉佐和子姑娘依旧声音平平地、细细地讲下去,有时微微抬起头,左手始终放在右手上面,就像我现在在照片上看见的那样。微笑早已消失了,但是她好像把痛苦和愤怒全埋在心里,不让自己露一点激动的表情。不管这些,她的话通过翻译的口却成为愤怒的控诉了。翻译同志早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小方桌的一个角上,他坐在那里,常常提高声音,挥动拿铅笔的右手来表示他的感情。

在广岛流传着种种的故事。据说,饮茶可以治疗原子病,又说喝酒才能使原子病断根,所以有些人家连大带小拼命地饮茶喝酒。可是会有什么结果呢?我的一个短篇是这样开头的:有人到广岛去探亲访友,看见主人发狂似的拼命叫孩子喝酒饮茶,觉得奇怪,主人便讲起原子病的情况来。

声音仍然是平平的、细细的。然而脸色有了改变了,两道弯弯的细眉微微聚起来,看得出一种极力忍住的忧郁的表情。她默默地望着自己胸前叠在一起的两只手,等翻译同志闭上嘴摊开笔记本的时候,便把身子略略俯向前面,又说下去:

我认识一位广岛姑娘,她生得非常漂亮。原子弹投下来的时候,她才七岁,今年二十三岁了。可是她不得不成天躺在床上。她站起来,走几步路,就会摔倒。稍微用一用思想,也会马上昏过去。她对我说,尽管她活得多么痛苦,可是她要活下去……

虽然还是平平的、细细的声音,但已经变成哀诉的调子了。廊子外面庭院中雨下大了,穿过那几扇玻璃门,我望见连绵不断的雨丝雨线。单调的雨声跟她的忧郁的故事连在一起,折磨着我的心。我不由自主地咬紧了下嘴唇。

雨一直下个不停,洗净了的绿叶带着水微微打颤。有吉佐和子姑娘的声音也开始颤抖了。这样的故事使她不能不动感情。

我仍然坐在沙发上。一面望着廊外下不完的雨,一面静静地倾听有吉佐和子姑娘的谈话,一直到雨由大变小,空中又出现柔毛似的雨丝,一直到客人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向我们告辞,我才离开了沙发。送走了客人,我也出去访友。以后我就不曾见到这位年轻的小说家了。再过一个多星期,我们离开了日本,每个人带回来不少的照片……

一张雨天的照片使我想起了许多事情。其实这些事我一直不曾忘记。前两天我还对人讲过我在镰仓小客厅里听来的故事。今后我得向更多的人讲到它们。

我郑重地将照片放回到抽屉里,然后打开了折扇,拿着它从容地扇起来。

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五日在杭州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追忆在日本镰仓访问时的片段,记载了日本青年作家讲述的原子弹给广岛人民造成灾难的故事。
B.翻译同志“挥动拿铅笔的右手”的细节流露出他内心的情感,从侧面写出故事讲述者有吉佐和子的愤怒。
C.雨天“我”“静静地倾听有吉佐和子姑娘的谈话”,表现了“我”心胸阔大,能够包容一切的苦痛。
D.作者以“镰仓小客厅里听来的故事”组织全文,表达对原子弹的强烈愤怒和对广岛人民的同情。
7.关于文中对“雨”的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能够烘托特定的气氛,本文的“雨”对气氛的烘托恰到好处。
B.开头写雨连续下子好几天,而且越下越大,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时大时小的雨没能阻挡“我”踏着泥泞小路拜访好友,足见友情深厚。
D.使人难耐的雨天及有吉佐和子讲述的催人泪下的故事给作者绝望之感。
8.有吉佐和子的情感随着她所讲故事而不断变化。请简要分析。
9.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不仅是日本普通百姓的灾难,也是人类历史上巨大的灾难。本文从普通百姓落笔,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櫜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欤?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②武安君:白起。③应侯:范雎(j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B.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C.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D.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文中是人质的意思。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国家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B.孰与,意思是“与……相比,谁更”,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与”的含义相同。
C.“请因孺子”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因”的用法与意义相同。
D.币,古人指礼物、财物,“应具币”与《屈原列传》中“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中“币”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张唐认为自己要到燕国去,必然经过赵国,那时一定会被赵国捉住,所以他推辞了,这令文信侯不高兴。
B.武安君在秦国对外战争中,为秦国夺取了不计其数的城邑,但在是否攻打赵国上与文信侯意见不一致,就被绞杀在咸阳城外。
C.甘罗见到张唐,以武安君和张唐、应侯与文信侯作比较,让张唐认识到拒绝文信侯的利害关系,成功说服张唐主动接受使命。
D.赵王割五座城池给秦国以扩大河间的地盘,是因为甘罗许诺割城后,秦国就会让燕太子回去,与燕断交,转而与赵国一起攻打燕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2)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14.文信侯与甘罗都要从赵国得到土地,但做法不同,请简要概述。
2022-11-16更新 | 123次组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刘长卿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

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注】李相公:李忠臣,战功显赫,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加同平章事衔,即为事实上的宰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取“建牙”“吹角”等意象,表现了军营旌旗招展、鼓角震天和军令严明的特点。
B.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老将和儒生对比突出李相公的威望及平素求贤若渴的精神。
C.结句风格雄浑,状写将军骑着白马驰骋郊外,打仗似打猎,表现其作战能力出众。
D.这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用语委婉,生动细腻地勾勒出了一位保家卫国的将帅形象。
16.前人论此诗,认为颔联写出了千古将军风范。对这一评点应该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写出峰峦接天的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景象。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龙”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频频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礼》之新疏的礼图具有一观就一目了然、一用则文意清晰可见的图像特质。礼,履也,礼之内涵重在践行。礼图可谓政治、社会、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冗繁的《周礼图》《仪礼图》被司马光、朱熹等,编成简洁易懂的《书仪》《家礼》。这类居家礼仪规范得到广泛推广。时至今日,此类规范依然是一些地方家风、村风、社风的圭臬。

礼图文献的影响力由古至今,且远播周边国家。当前,日本等国的礼图汉籍及具体礼仪依然带有中国礼图文献和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礼图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域外汉籍的整理,如钱宗武教授所言,更能厘清汉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存在形态与演变脉络,发掘出双方文化的共性因子与异质元素,通过中外文化对话,激活对话对象的历史记忆,提升对话己方的文化自信

礼图作为承载六经之本的重要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不可缺失的文献依据与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开展礼图及礼图学研究,是深刻体认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二者,,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说:我不会常常倒霉,这次的情境别人也碰到过,只是他碰到时,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就不会觉得怎么别人运气都那么好,只有自己这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遭遇不幸时,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应该有一颗平常心。这话听起来很平常,。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

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加点的“他”,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B.你们三个人一块去的,怎么就你们两个回来了?他呢?
C.一个人离开了集体,他就将一事无成。这是毋庸置疑的。
D.孟子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也有人说,一个人经历的范围,就是他的人生;还有人说,一个人计较的范围,就是他的胸怀。

正值芳华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  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巴金(1904-2005)  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刘长卿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