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二上期末(名校)-新高考1卷考区-作文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3-05-28 21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作文主题、写作

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

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3-03-2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 古人的智慧,存在于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包融着各个方面,以其无比的魅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高二庚班的同学围绕着“如何成事”的话题去阅读经典。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北宋·苏轼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荀子·修身》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综合上述材料,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作为现实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

②“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素质过硬、全面发展”“勇挑重担、堪当大任”“胸怀世界、展现担当”——二〇二二年四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用这三十二个字概括当代青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团委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组织演讲活动。请结合材料,准备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也有人说,一个人经历的范围,就是他的人生;还有人说,一个人计较的范围,就是他的胸怀。

正值芳华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药临床学有“守方”“变方”的说法。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所谓“变方”,指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无论“守方”“变方”,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如何选择,因人而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自古就有大丈夫能屈能伸之说,这一说法典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意思是:尺蠖这种小虫子身体弯曲起来,目的是为了伸长;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而《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两种人生态度各有其价值,但又似乎相互矛盾。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人生态度?请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莫言致信青年人,在信中讲述了爷爷带着自己与狂风对峙的经历。小时候他与爷爷外出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狂风骤起。莫言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而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后,车上的草被刮得只剩下一棵。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别林斯基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功绩”,但是有时候人斗争过了,也没有功绩,那么斗争的意义又在哪里?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或者体验。
【注意】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45年5月,那是抗战胜利的黎明前一段黑暗的日子。诗人戴望舒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偶成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今天,你读了这首诗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在2021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和战士们在一棵荷树下歇脚,他问:“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人说能看到江西,有人说能看到湖南。毛泽东同志则意味深长地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材料三:

古人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至今已实现400余次发射,有人曾计算,假设火箭有5万个零部件,若要使整体安全系数达到99.99%,那每个零部件的安全系数则要达到99.9999999%。

看完以上材料,作为当代新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然”是实际的样子,“应然”是应该的样子,该关注“应然”还是“实然”是人类永恒的争论。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欲匡世于既颠。桀溺不以为然:天下处处混乱糟糕,你们能和谁一起去改变它呢?在一档辩论节目中,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指出:应该的样子是虚无缥缈的,过多关注“应然”会使自己与“实然”世界格格不入。而哲学教授刘擎反驳:世界之所以会变得更美好,恰恰是因为我们知道“应然”的样子。


百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