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期中 2022-12-30 2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

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簿录等。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

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雅俗。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他认为人类文明、文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章氏强调文字性,就是要求文学以质实性和直接性为基础。文学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艺术性,即在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的前提下讲求装饰性和蕴藉性,达到文质彬彬。另一方面,雅俗论又从整体文化的高度,平视”“徒论辞气,大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土地所生,婚姻丧纪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在这里,章氏把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化平等看待,既承认两者的互动,又强调二者殊流。这样的雅俗论不仅有效地打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平视雅俗的思路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

(摘编自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反对以有韵无韵区分,视前者为纯文学后者为杂文学,而主张无论有韵无韵,无论成句读不成句读,无论纯杂,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而为言。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广义上讲的文学指所有印刷品(或书写品),包括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以及已然笔录在案的口头文学)。因为文学是一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学,不仅有作者要表达者,还有如何表达。而如何表达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现实,即以作者的文心为研究核心。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开宗明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其精美复杂如同雕龙,需要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所以,文学研究也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法式上。这样理解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独特性。

所以在今天看来,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具有两大异彩:第一是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纯文学观念的作茧自缚,而在今天的意义则是可以与近50年来欧美的文学概念对话;第二是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其意义不仅结合了什么是文学怎样研究文学,而且引申出文学活动不是由作者和作品垄断,研究也不是创作的附庸的意涵。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越来越多的批评家以其理论著作加入到文学活动中,诺斯罗普·弗莱就指出这种把批评家视为寄生虫或不成功的艺术家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两大异彩也许可以看作是对章太炎文学定义的激活吧。

(摘编自张伯伟《重审中国的文学概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特点和历史变化提出的“文学总略”说,既有对文学概念的界定,也有对汉语文学传统的总结。
B.章太炎认为,文学的艺术性是建立在“文字性”基础上的,不论雅俗,都不能以辞害意,都应追求“文质彬彬”。
C.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因为给含义不断变化的文学下一个终极定义是无法实现的。
D.章太炎关于文学“法式”的观点给后来学者带来启发,文学既有表达什么的问题,还有如何表达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章太炎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也引发了后世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B.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对文学的界定以文字为准,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
C.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而文学平台不断的变换,导致文学的确立和存在的指标也在不断变化。
D.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言为文之用心也”,开“文学”概念研究之先河,为今人拓宽文学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章太炎先生可谓“全史在胸”,借助旧学新知的融会贯通,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立牢靠的根基,为后来者开无数法门。
B.章太炎论文之语,矫八股文、桐城派、新文体之流弊;提倡质朴的文学,只有从纠正一般人重文轻质的文学观入手。
C.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的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文学评论家们“在评论文学的过程中也生产文学”。
D.英国汉学家吴芳思认为,“在高雅文化的精神心理定势和非人化的诱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纽带”。
4.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同是引用章太炎的观点,但作者的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
5.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提出全新的文学概念,成就非凡,他的治学之道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章太炎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光。

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

“出了什么事?”

“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

“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

“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

萝拉抓住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

“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什么?”

“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居啊!”

“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我唱歌呢。”

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深地唱着:

生活多么令人厌烦

一滴眼泪一声悲叹

爱情反复易变

分手……在顷刻间

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彩焕发的微笑。

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新帽子。

“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

“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

“不,不是的。”

“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

“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

“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

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做的!”

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息一个下午。

“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真是一顶花哨帽子!”

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合上了花瓣。

“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

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呢。”

“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

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

“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

“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

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可怜人会愿意么?

“当然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刚才你还硬要我们同情,而现在——”

“噢,好吧!”萝拉跑去取篮子了。母亲把篮子装满了,堆得高高的。

“你自己拿去,宝贝。”母亲说。

萝拉关上花园门时,暮色正在降临。过了马路,小巷子到了。小巷子里烟熏火燎,又黑又暗。粗陋的小房子里发出低哑的嗡嗡声。她希望自己穿上外套就好了,她的裙子太耀眼啦!还有那顶炫目的大帽子。

一个小身材的黑衣女人出现在昏暗中。

萝拉说:“你是司考特太太吗?”

那女人回答说:“我是她姐姐。请进来,小姐。”

“不,”萝拉说,“我不要进来。我只是送这篮子,母亲叫我——”

在昏暗的过道里,那小女人似乎没有听见她的话。“请走这边,小姐。”她用一种讨好的声调说。萝拉只想走开,走得远远的,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她。

一扇开着的门,里面是卧室,死去的人躺在那里。

“你想瞧瞧他,是不是?”女人说着,擦过萝拉走到床边。“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

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花园茶会,食物篮子,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离这一切都太远了。“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

不过还是不能不哭,而且她不能不对他说话就走出房间。只听得萝拉发出了孩子气的一声哭泣。

“原谅我的帽子。”

她急忙找到门,走下门径,走过黑沉沉的人群。在小巷子拐角处遇上了劳利。

“可怕吗?”

“不,”萝拉哭着,“简直是神奇。不过,劳利——”她停住了,望着哥哥。“人生是不是——”她期期艾艾,“人生是不是——”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没有关系,他很明白。

“不是么,亲爱的?”劳利说。

(冯钟璞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花园的环境,既表现了薛家对茶会的憧憬,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
B.唱歌时乔丝的神情“忧郁而又莫测高深”,本是伤感歌曲,唱完后她却露出灿烂的微笑,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
C.糕点店伙计的“兴致勃勃”异乎常情,薛先生口中的“半打小孩”把人当成物品,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冷漠无情。
D.司考特太太的姐姐“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的声音和“亲昵地揭下被单”的动作,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拉是连接花园内外两个世界的人物,小说借萝拉的视角,描述了富有与贫穷、光亮与昏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对茶会场景的描写,与对茶会前、后的描写相比,笔墨更简洁,节奏更轻快,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为美好的茶会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
C.薛太太认为“完全是好好的食物”十分适合送人,萝拉却认为这些“残渣剩屑”让人难以接受,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
D.小说在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借萝拉内心的冲突,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又用大量笔墨揭示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
8.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
9.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在文中指管理者、统治者。
B.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
C.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不能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
B.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奇兵袭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
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战四方时,常常陪伴在左右,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购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②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5)《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以“兴”为主,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又用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出关》一、二句写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一派雄壮气势。
D.《出关》三、四句写临出关的刹那士卒回头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士卒的心理世界。
(2)两首诗都属于边塞征战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12-27更新 | 4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各种人,有贤者也有不贤者,《论语》中“__________”是孔子的经验总结,提醒我们无论遇见怎样的人都可以完成自我成长。
(2)《礼记·大学》“__________”两句话谈到每样东西、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3)《五石之瓠》中庄子谈到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因为“_____”。
(4)《春江花月夜》开篇,诗人入手擒题,用“__________”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5)《将进酒》中“_____”李白运用比喻,以朝暮之间的巨大变化夸张悲叹人生苦短;“_____”又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者无功                                伐:攻伐
B.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C.恶得不禁恶而爱?             劝:鼓励
D.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4. 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壹是皆修身为本
A.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B.圣人治天下为事者也
C.故贼人利其身
D.是圣人欲不欲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5.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父自爱也,不爱子
C.自知者明D.句读之不知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都有午休的习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家说,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的做法。那时的人类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休成为人们躲避高温的方法。

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据《纽约时报》报道,24分钟的午睡,能够有效地改善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工作表现。(     )。国外有资料证明,,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是有充分的道理的。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午休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
B.午休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
C.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D.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作为现实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

②“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素质过硬、全面发展”“勇挑重担、堪当大任”“胸怀世界、展现担当”——二〇二二年四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用这三十二个字概括当代青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团委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组织演讲活动。请结合材料,准备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小题
3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0.65边塞 征戍  诗经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文言小题
130.8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140.8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150.65倒装句选择类
六、语言文字运用
16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语言表达
17-180.65情境补写  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七、作文
19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任务驱动型作文  国家情愫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