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1 题号:15167140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光。

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

“出了什么事?”

“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

“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

“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

萝拉抓住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

“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什么?”

“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居啊!”

“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我唱歌呢。”

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深地唱着:

生活多么令人厌烦

一滴眼泪一声悲叹

爱情反复易变

分手……在顷刻间

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彩焕发的微笑。

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新帽子。

“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

“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

“不,不是的。”

“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

“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

“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

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做的!”

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息一个下午。

“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真是一顶花哨帽子!”

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合上了花瓣。

“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

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呢。”

“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

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

“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

“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

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可怜人会愿意么?

“当然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刚才你还硬要我们同情,而现在——”

“噢,好吧!”萝拉跑去取篮子了。母亲把篮子装满了,堆得高高的。

“你自己拿去,宝贝。”母亲说。

萝拉关上花园门时,暮色正在降临。过了马路,小巷子到了。小巷子里烟熏火燎,又黑又暗。粗陋的小房子里发出低哑的嗡嗡声。她希望自己穿上外套就好了,她的裙子太耀眼啦!还有那顶炫目的大帽子。

一个小身材的黑衣女人出现在昏暗中。

萝拉说:“你是司考特太太吗?”

那女人回答说:“我是她姐姐。请进来,小姐。”

“不,”萝拉说,“我不要进来。我只是送这篮子,母亲叫我——”

在昏暗的过道里,那小女人似乎没有听见她的话。“请走这边,小姐。”她用一种讨好的声调说。萝拉只想走开,走得远远的,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她。

一扇开着的门,里面是卧室,死去的人躺在那里。

“你想瞧瞧他,是不是?”女人说着,擦过萝拉走到床边。“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

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花园茶会,食物篮子,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离这一切都太远了。“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

不过还是不能不哭,而且她不能不对他说话就走出房间。只听得萝拉发出了孩子气的一声哭泣。

“原谅我的帽子。”

她急忙找到门,走下门径,走过黑沉沉的人群。在小巷子拐角处遇上了劳利。

“可怕吗?”

“不,”萝拉哭着,“简直是神奇。不过,劳利——”她停住了,望着哥哥。“人生是不是——”她期期艾艾,“人生是不是——”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没有关系,他很明白。

“不是么,亲爱的?”劳利说。

(冯钟璞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花园的环境,既表现了薛家对茶会的憧憬,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
B.唱歌时乔丝的神情“忧郁而又莫测高深”,本是伤感歌曲,唱完后她却露出灿烂的微笑,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
C.糕点店伙计的“兴致勃勃”异乎常情,薛先生口中的“半打小孩”把人当成物品,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冷漠无情。
D.司考特太太的姐姐“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的声音和“亲昵地揭下被单”的动作,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拉是连接花园内外两个世界的人物,小说借萝拉的视角,描述了富有与贫穷、光亮与昏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对茶会场景的描写,与对茶会前、后的描写相比,笔墨更简洁,节奏更轻快,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为美好的茶会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
C.薛太太认为“完全是好好的食物”十分适合送人,萝拉却认为这些“残渣剩屑”让人难以接受,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
D.小说在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借萝拉内心的冲突,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又用大量笔墨揭示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
3.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
4.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的一天

加西亚·马尔克斯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上穿一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不轻易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青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的十一岁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问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

“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停下蹬踏板的脚,①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镇长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疼。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③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

“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白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

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白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但是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给我记上账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三处画横线语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既暗示了主人公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心理的变化,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开头镇长出现时,牙科医生儿子的反常叫声和医生的“我不在”陡升悬念,引人入胜,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
C.小说中的“儿子”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既引出了另一个主人公镇长的登场,也侧面烘托了镇长凶残蛮横的形象。
D.从“告诉他,我不在”的拒绝,到检查细致谨慎、手术过程有条不紊的转变,表明了医生迫于形势对镇长的屈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短而精,作者不动声色地叙述,但文中暗流汹涌,颇有深意,展示了作者非凡的叙事才华和富有张力的语言技巧。
B.食腐动物“兀鹰”大多预示着恐怖与死亡,但文中“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安详静谧的氛围。
C.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采用顺序的方式,徐疾适中,张弛有度,能深刻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令人回味无穷。
D.虽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但本文没有魔幻色彩,而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3.《玩偶之家》成功地运用潜台词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在塑造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这一人物上也同样运用了这个手法,据此谈谈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4.“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是文学评论家刘勰提出的体现“隐与显”的文学创作规律,有人评价该小说也遵循了此规律,请谈谈你对本文“隐”与“显”的理解。
2023-07-20更新 | 1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苏比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苏比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也到了。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苏比的冬季寓所。他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在苏比眼里,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从慈善机构手里每得到一点点好处,都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来回报。要睡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上—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先交代清个人的历史。因此,还是当法律的客人来得强。法律虽然铁面无私,却不会去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去岛上,苏比立刻准备实现自己的计划。最舒服的莫过于在哪家豪华的餐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钱,这就可以安安静静地交到警察手里。

苏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拐到百老汇路,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门前停了下来。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他刮过脸,他的上装还算过得去。只要他能走到餐桌边不引人生疑,那就是胜券在握了。可是苏比刚迈进饭店的门,侍者领班的眼光就落到他的旧裤子和破皮鞋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发到人行道上。看来靠打牙祭去那个日思夜想的岛是不成了。

苏比离开了百老汇路。马路拐角上有一家铺子,大玻璃橱窗很惹眼,苏比捡起块鹅卵石往大玻璃上砸去。人们从拐角上跑来,领头的是个巡警。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肇事的家伙在哪儿?”警察气急败坏地问。“你难道看不出我也许跟这事有点牵连吗?”苏比说,口气虽然带点嘲讽,却很友善,仿佛好运在等着他。

在警察的脑子里苏比连个旁证都算不上,砸橱窗的人没有谁会留下来和法律的差役打交道,他们总是一溜烟似地跑。警察看见半条街外有个人跑着去赶搭车子,他抽出警棍,去追那个倒霉的人。苏比心里窝火极了,他拖着步子走了开去。两次了,都砸了锅。

街对面有家不怎么起眼的饭馆。它投合胃口大钱包小的吃客。苏比挪动他那双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裤子跨进饭馆时倒没遭到白眼。他在桌子旁坐下来,消受了一块牛排、一份煎饼、一份油炸糖圈,以及一份馅儿饼。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侍者说,“喂,阿康!”两个侍者干净利落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左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两个门面之外一家药铺前就站着个警察,他光是笑了笑,顺着街走开去了。

……

最后,苏比来到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星期天的赞美诗,正在键盘上反复练习,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皎洁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是非常熟悉赞美诗的。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环境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没干什么。”苏比回答。“那你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精要,仅第一段的“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便让人了解了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苏比宁愿犯罪去监狱过冬,也不愿接受慈善机构的接济,让我们感受到苏比精神上、灵魂上的自尊。
C.苏比为进监狱犯罪没有被警察逮捕,在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却被逮捕了,这样的结局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共同描绘出苏比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2.“含泪的笑”是欧·亨利的创作风格,“笑”是其喜剧形式,“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风格的?
3.在小说的最后部分,苏比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你觉得他能否做到?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2-01-18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前情提要][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成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给——?

给你的后爸。我姨婆说。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幢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
B.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既写出她对“我”和妈妈的同情,也表现了其嫉恶如仇的性格。
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相由心生”,选文中姨婆的表情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2022-10-03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