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欧·亨利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490705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苏比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苏比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也到了。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苏比的冬季寓所。他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在苏比眼里,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从慈善机构手里每得到一点点好处,都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来回报。要睡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上—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先交代清个人的历史。因此,还是当法律的客人来得强。法律虽然铁面无私,却不会去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去岛上,苏比立刻准备实现自己的计划。最舒服的莫过于在哪家豪华的餐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钱,这就可以安安静静地交到警察手里。

苏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拐到百老汇路,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门前停了下来。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他刮过脸,他的上装还算过得去。只要他能走到餐桌边不引人生疑,那就是胜券在握了。可是苏比刚迈进饭店的门,侍者领班的眼光就落到他的旧裤子和破皮鞋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发到人行道上。看来靠打牙祭去那个日思夜想的岛是不成了。

苏比离开了百老汇路。马路拐角上有一家铺子,大玻璃橱窗很惹眼,苏比捡起块鹅卵石往大玻璃上砸去。人们从拐角上跑来,领头的是个巡警。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肇事的家伙在哪儿?”警察气急败坏地问。“你难道看不出我也许跟这事有点牵连吗?”苏比说,口气虽然带点嘲讽,却很友善,仿佛好运在等着他。

在警察的脑子里苏比连个旁证都算不上,砸橱窗的人没有谁会留下来和法律的差役打交道,他们总是一溜烟似地跑。警察看见半条街外有个人跑着去赶搭车子,他抽出警棍,去追那个倒霉的人。苏比心里窝火极了,他拖着步子走了开去。两次了,都砸了锅。

街对面有家不怎么起眼的饭馆。它投合胃口大钱包小的吃客。苏比挪动他那双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裤子跨进饭馆时倒没遭到白眼。他在桌子旁坐下来,消受了一块牛排、一份煎饼、一份油炸糖圈,以及一份馅儿饼。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侍者说,“喂,阿康!”两个侍者干净利落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左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两个门面之外一家药铺前就站着个警察,他光是笑了笑,顺着街走开去了。

……

最后,苏比来到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星期天的赞美诗,正在键盘上反复练习,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皎洁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是非常熟悉赞美诗的。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环境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没干什么。”苏比回答。“那你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精要,仅第一段的“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便让人了解了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苏比宁愿犯罪去监狱过冬,也不愿接受慈善机构的接济,让我们感受到苏比精神上、灵魂上的自尊。
C.苏比为进监狱犯罪没有被警察逮捕,在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却被逮捕了,这样的结局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共同描绘出苏比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2.“含泪的笑”是欧·亨利的创作风格,“笑”是其喜剧形式,“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风格的?
3.在小说的最后部分,苏比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你觉得他能否做到?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欧·亨利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钟摆

欧·亨利

约翰和凯蒂结婚两年以来,从没分离过一晚上。他目瞪口呆地把字条读了又读。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起了波折,竟然使他不知所措了。

她吃饭时经常穿着的那件红底黑点晨衣软绵绵无精打采地搭在椅背上。匆忙之中她把平日穿的衣服扔得东一件西一件的。一个装着她爱吃的黄油硬糖的小纸袋丢在那里,包扎绳松开着。一张日报铺在地板上,上面的火车时刻表被剪掉了,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表明一种缺损,表明灵魂和生命的离去。约翰·帕金斯站在没有生气的遗物中间,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他着手收拾屋子,并尽可能布置得干净整洁。当他触摸到凯蒂的衣服时,他感到有一股恐惧之感悄悄袭上心头。他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没有凯蒂,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已经完全成为他生活的依恋,就像他呼吸的空气——时刻都不能缺少,但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现在,她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她从来不曾存在似的。当然这持续不了几天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一两个星期,但这对于他来说,就仿佛是死亡之手已向他伸出,威胁着他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的家庭已是风雨飘摇。一个扁桃腺化脓的丈母娘把他的家庭守护神和家财统统赶到了九霄云外。约翰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羊肉,煮了一些咖啡,孤零零地坐下来吃饭。这顿凄凉清冷的晚餐过后,约翰坐到了窗前。

他没有心思抽烟。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召唤着他出去寻欢作乐。夜晚是属于他的。他可以不受盘问地出去,像任何一个逍遥自在的单身汉那样,无拘无束地寻欢作乐。只要他高兴,他可以痛饮,游荡,尽情玩到天亮;不会有怒气冲冲的凯蒂在等着他,扫他的兴。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直到黎明的光辉盖过电灯光。以往,当弗罗摩尔公寓的生活使他厌烦的时候,他总是苦于婚姻的羁绊。现在羁绊解除了。凯蒂不在了。

约翰·帕金斯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情感。但是当他坐在那间没有凯蒂的十英尺宽十二英尺长的客厅里时,他丝毫不爽地猜中了他烦恼的主要原因。他现在领悟到,凯蒂是他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他对凯蒂的感情,以往被单调枯燥的家庭琐事搞得麻木了,如今却因凯蒂不在面前而猛然觉醒。歌喉美妙的鸟儿飞走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的歌声的可贵。

“我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约翰·帕金斯暗忖道,“我真糊涂,怎么能一直这样对待凯蒂。每天晚上出去打弹子,同朋友们鬼混,不呆在家里陪陪凯蒂。让可怜的姑娘一人留在家里,身边无人宽慰,顾影自怜!约翰·帕金斯,你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蠢货。我要弥补过去对不住那个姑娘的地方。我要带她出去娱乐。从现在起,我要同麦克洛斯基那帮人一刀两断,不再来往。”

不错,城市在外面喧嚷,召唤约翰·帕金斯出去。此刻,在麦克洛斯基那儿,朋友们正在悠闲地消磨时光,玩着每晚的游戏,把弹子打落到网袋里去。但是花花世界也好,哒哒作响的弹子棒也好,都提不起那个因为妻子不在而心情懊丧的帕金斯的兴致了。他本来有的东西被剥夺了,以往他不加珍惜,甚至有点儿轻视,现在却需要它了。泪水——是的,晶莹的泪水盈满约翰·帕金斯的眼睛。一旦她回来,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他一定要弥补以往他的所有疏忽。失去了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门打开了。凯蒂提着一个小提包走了进来。约翰吃惊地张着嘴,痴呆地望着她。

“啊呀!回到家真高兴。”凯蒂说,“妈病得并不厉害。萨姆在车站上等着我,他说妈的病只不过稍微发作了一下,电报发出之后就没事了。于是我搭下一班火车回来了。我现在真想喝杯咖啡。”

约翰·帕金斯看了看钟。八点一刻。他伸手拿起帽子,朝门口走去。

“约翰·帕金斯,我倒要知道知道,你这会儿想到哪里去?”

“我打算去麦克洛斯基那儿,”约翰说,“跟朋友打一两盘弹子。”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不避其繁地描写屋内的景象,营造出屋内的凌乱氛围,表明凯蒂临行的匆忙与慌乱,给读者留下悬念。
B.小说反复写到窗外的城市,用城市的诱惑、喧闹对比帕金斯的不为所动,帕金斯曾经想竭力逃避的生活中的一切现在竞成了奢侈的希望,这让帕金斯对妻子有着从未有过的依恋。
C.小说详细描写了帕金斯的心理活动,既刻画了帕金斯内心的忏悔、孤寂与感伤,又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D.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帕金斯的形象,寄予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3.小说以“钟摆”为题,有什么含义?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述。
2018-03-10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感恩节【注】的绅士(节选)

欧·亨利

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繁簌地扭动着。

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花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像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康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像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

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须典雅地翘着。

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

饱胀引起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

老家伙来啦,一个侍者说,他每年感恩节都请那个穷汉吃上一顿。侍者在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的食物——斯塔弗叹了口气,举起了刀叉。

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像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

一小时之后,斯塔弗往后一靠,这一仗已经打赢了。

多谢你,先生,他像一根漏气的蒸气管子那样呼哧呼哧地说,多谢你赏了一顿称心的中饭。

接着,他两眼发直,费劲地站起身来。一个侍者把他像陀螺似地打了一个转,推他走向门口。老先生仔仔细细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小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镍币做小费。

他们像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斯塔弗往北。

在第一个拐角上,斯塔弗转过身,站了一会儿。接着,他的破旧衣服像猫头鹰的羽毛似的鼓了起来,他自己则像一匹中暑的马那样,倒在人行道上。

救护车开到,年轻的医师和司机低声咒骂他的笨重。既然没有威士忌的气息,也就没有理由把他移交给警察局的巡逻车,于是斯塔弗和他肚子里的双份饭就给带到医院里去了。

过了一小时,另一辆救护车把老先生送来了。他们把他放在另一张床上。

不多久,一个年轻的医师碰到一个眼睛讨他喜欢的年轻的护士,便停住脚步,跟她谈谈病人的情况。

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说,你怎么都猜不到,他几乎要饿死了。从前大概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注】1620年,英国清教徒不堪宗教压迫,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洲,其遇到困难处于饥寒之时,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之后为表达感恩之情,设立了感恩节,并成为美国法定节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绅士既指每年请皮特饱餐的老人,也指假装饥饿的穷人皮特,作者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善,以小见大地赞美了人性的光辉。
B.文中“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两处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感恩节和谐美好的气氛。
C.皮特“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呼吸停止了等”神态描写,用夸张的笔法设置了悬念,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先生的出场。
D.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来客观表达,此写法更易使读者深入故事,形成共鸣。
2.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文章老先生饿昏这一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缘于前文多次作了铺垫与暗示,请找出几处并分析。
2022-06-10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功的莫利

欧·亨利

莫利漫步走过联合广场,以同情的目光看了看坐在公园长凳上的懒洋洋的人们,他想:如果我有几百万美元,一定找公园的负责人,让他们把长凳加以改造,以便女士们坐在上面时,脚可以安然地垂落地面;我还会为城镇装备图书馆,或者为那些教授修建疗养院……

他向那些浑身肮脏的不幸的人们报以微笑。他们身上同样一无所有,即使当太阳第一缕光线照在广场西侧那高高的建筑物上时他们也不会有,但到那时莫利就会有足够的钱,以往也是这样:太阳落山时囊空如洗,太阳升起时囊中饱满。

他先来到麦迪逊大街,走进一位牧师的房子,拿出了一封伪造的介绍信,信是由印第安那州一位牧师发出的。经确认,这是一笔被延误的汇款,莫利在信背面签上字后,净赚了五美元。当他在一间烟雾缭绕的屋里赌了十分钟后,那原本五美元的家产还剩四十分币在口袋里叮当作响。他出了门,在附近徘徊、闲荡,一时不知去哪儿好。

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走过来了,显然是冲着大街对面不远处灯火通明的药店去的。莫利面带迷人的微笑,用和蔼的话语拦住了小男孩。

你是在问我吗?小男孩说道,妈妈给了我一美元,让我去药店买瓶药。

很好!莫利说,真是个男子汉,可以为妈妈办事了。但我必须领你一起过马路,以防往来的车辆碰到你。

莫利领着小男孩走进了药店,他连钱带药方一同递了过去。

他面带微笑,对药店老板说道:我要一品托的氯化钠溶液,别想骗我啊,我可很清楚这药的行市呢。

药店老板眨了眨眼睛,给他装完了药后说:十五美分,我知道你懂得药的价格。通常此药的价格应是一美元。

那只能骗骗小孩子。莫利微笑着说。

莫利把包好的药交给小男孩,并把他送到了拐弯的路上。莫利凭着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口袋里又多了八十五美分。

可要当心车辆呀,孩子!他愉快地冲那个小小的猎物说道。刚说完,他就看见两辆电车突然从相反两个方向向小男孩驶来。一看此景,莫利立刻冲向路中间,从两车之间将那小男孩抢了出来,并把他送到了安全的回家路上。

莫利走出一家餐馆后,口袋里只有一枚孤零零的硬币。他站在马路边,用略带嘲笑的眼神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他要撒网捉条大鱼,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和需求。

这时,一位老人穿着身不大合体的衣服,手里拿着把大雨伞,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钻了过来,走到莫利身边。

年轻人,他对莫利说,打搅你一下,你知道这城里有一个名叫索门·斯马瑟斯的人吗?他是我的儿子,我是从艾伦维尔来看他的,我真没用,我把他的地址弄丢了。

莫利说:我认识的人里没有叫什么斯密瑟斯的,我还是劝你……

斯马瑟斯,不是斯密瑟斯。老人打断了莫利的话,怀希望地看着他说,他身材矮胖,约五英尺高,黄色的皮肤,二十九岁左右,两颗前门牙外露着……

噢,是‘斯马瑟斯’呀!莫利高兴地大声说,索门·斯马瑟斯?啊,他和我是邻居呢。我还以为你说的是‘斯密瑟斯’呢。

长岛的主教原来和我约好了,莫利说,八点钟在这碰头,他要和我在海鱼夜总会一同进餐。但我怎能让我朋友的父亲独自立在大街上呢,刚才我正打算去那家酒吧要杯姜汁酒,外加少许葡萄酒,但敬爱的老人家,我一定把您送到您儿子家中,但我们乘车前我希望您能与我共同……

一小时之后,莫利坐在麦迪逊广场上一只长凳的一端,嘴里叼着二十五美分一支的雪茄,他衣服的内兜里装着一百四十美元的钞票。此时的莫利很惬意,他达观地看着月亮被云团遮住又露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低着头坐在了长凳的另一端。

过了一会儿,那老人抬起头看了看与他同坐一凳的伙伴,似乎发觉他的身份与平时坐在这里的人不同。

行行好吧,先生,他哀求着。给我一美元吧,哪怕几美分也行。

没等他说完,莫利就扔给他一美元。

上帝保佑你!老人说,我一直在找工作……

工作?莫利带着响亮的笑声重复着老人的最后两个字,我的朋友,何必找工作?拿我来说,我现在无论想要什么,这世界都能给我。

莫利站起来,走到了拐角。

多么美的月亮啊!

时钟敲响了,这是九点钟的报时,一个年轻女子在拐角处停了下来,她在等那辆马上要进站的车。她显得很匆忙,好像是刚下班。她的眼睛是那么纯,那么亮,她身着素的白衣,她急切地等待着汽车,丝毫未向左右两旁环顾。

莫利认出了她。八年前在学校时他俩是同桌。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是单纯的友谊。

莫利没与她打招呼,而是突然拐进一条小街道,走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把他那突然发烧的脸贴在了电线杆上,有点儿绝望地自语道:

上帝呀,我真希望我自己立刻死掉。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莫利对联合广场上的穷人们报以微笑,因为他对他们的贫穷而无能充满了怜悯与鄙视。
B.莫利从小男孩买药一事上赚了钱,所以对小男孩有好感,在其遇到危险时施予了援救。
C.莫利说长岛的主教和他约好一起进餐,是谎言,主要目的是让老人心生愧疚同时信任他。
D.莫利偶遇女同桌,看到她端庄大方,更感到自己没有资格爱对方,所以恨不得立刻死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落山时囊空如洗,太阳升起时囊中饱满”一句设置悬念,引人遐思:莫利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花钱的?又是怎样挣到钱的?
B.“他要撒网捉条大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莫利希望发现一个被骗的对象,从而得到一笔较大数额的钱的心理。
C.小说没有写莫利骗取那个寻儿老人的钱财的过程,只写了他嘴里叼着雪茄、兜里装着钞票的结果,这种留白引发了读者的丰富想象。
D.小说最后莫利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想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这个结尾很出人意料,具有欧·亨利小说结尾的一般特点。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莫利的心理有怎样的表达意图?请简要说明。
4.请简要赏析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多么美的月亮啊”。
2021-11-03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