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09 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认为中国诗较之外国诗篇幅短小,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虽简短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使人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②冯友兰先生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它无不如此。的确,在诗歌等艺术作品中,暗示与明晰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同一艺术作品中,二者不可得兼。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偏于内向,加之儒家主张为人处世要温柔敦厚,讲求内敛,要敏于事而讷于言,影响到诗人对外部事物的敏锐感触,所以当他们将这些感触诉诸笔端时,常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中国人的性格也是含蓄、委婉的,不喜欢直白、坦露,因而诗人习惯于使用暗示性的语言。以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达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③在《谈中国诗》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一特点。

④一是将读者引入边涯,接着是深秘的静默。有时候,作者将你引诱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一般。这是中国诗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在恰当的时候静默不言,欲说还休。

⑤二是行文不了了之,引得人遥思远怅。譬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两首诗,这两个不知简直撩人心魄!

⑥三是问而不答,以问为答。作者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⑦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可从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方面的暗示性入手。譬如意象,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古诗词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暗示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则暗示离愁别绪,抒发思乡之愁;鸿雁则表达了游子思乡羁旅之情。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国人的思维。掌握这些意象的含义,就能大体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诗词的主旨。

⑧总之,中国古代诗歌虽简短但并不简单,能够在有限的文字里尽可能多地表达意味。不管是意象、题目,还是作者、注释,无不把诗人的情感精妙地暗示出来。

(选自《由<谈中国诗>谈古诗暗示情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锺书认为中国诗简短如闪电,却可于“易尽”里望见“无垠”,此观点与宋代诗人梅尧臣形近意远的诗词观相近。
B.冯友兰认为,正因为同一艺术作品很难兼有暗示与明晰两个方面,诗歌、绘画及其他中国艺术形式都富有暗示性,而不够明晰。
C.诗人创作时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是由于中华民族内向的民族心理以及儒家讲求内敛的处事主张,影响到诗人对外物的敏锐感触的表达。
D.钱锺书认为陶渊明得到生活的真谛时却欲辨难言,正是诗歌“暗示性”的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尽头,引人思索,在静默中神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合钱锺书先生的文章《谈中国诗》,着重分析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这一特点。
B.文章第二段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原因。
C.钱锺书《谈中国诗》一文从语言文字、行文结构和巧用句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所具有的“暗示性”的特点。
D.文章第⑦段列举冰雪、月亮、鸿雁等意象,是为了说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富于暗示性,并不意味着中国诗晦涩难懂;富于暗示性,恰恰是中国诗具有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B.尽管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但还是给后世的鉴赏者留下了诸多可循之迹,比如诗歌中的题目、意象、作者注释等等。
C.中国诗歌形式简短但蕴藉丰富,这不仅透露出中国诗人对语言的极致追求,也反映了中国诗人有着丰富的情感。
D.诗词中冰雪暗示心志的忠贞,鸿雁表达羁旅思乡,这已是约定俗成的意义,掌握了这些文化密码,我们就能理解中国古诗词作品的主旨。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显示,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而这一速度在未来20年还将大幅加快。

报告称,未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将远大于农业需水量。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最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正在加速全球水循环,造成湿润地区更加多雨,干旱地区更加干旱。未来数十年,水质还将进一步恶化,对人类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将只增不减。生态系统退化是水资源管理不断面临挑战的一个主要原因。自1900年起,全球大约有64%-71%的自然湿地面积因人类活动因素消失殆尽。报告强调,生态系统恶化在历史上造成了诸多古代文明的消亡。现在要避免重蹈古人覆辙,必须实现从对抗自然到顺应自然的转变,更好地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取灵感于自然,着眼于管理水的可获得性、水质和涉水风险,通过利用或模仿自然过程,致力于改善水资源的管理。

(选自冯卫东《应对水资源挑战重在顺应》有删节)

材料二

   

(来源:中国水网)

材料三

众所周知,人口850多万的以色列,国土面积仅为2.5万多平方公里,且60%为沙漠与旱地,水资源极为匮乏,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毛之地”。然而,随后短短几十年里,以色列在生态环境治理特别是水环境治理方面成就斐然。在以色列人的历史故事、宗教观念和风俗传统中,敬水是重要内容。而在以色列的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理念是重要环节。在以色列的国家法治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也得到强化。20世纪50年代末,以色列就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水法》,其中规定:凡是在以色列发现的一切水资源都是国家公共财产,即便是从天而降的雨水也归国有。若一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水资源,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水资源治理的技术创新方面,农业科学家大胆创新,采用精准滴灌的方式节约水资源,同时兼顾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较之于漫灌的方式,滴灌最高峰值时可以节约70%的用水量。作为天然水资源乏之国,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程同样突出。上世纪90年代末,以色列政府就对未来20年的海水淡化做出了全面规划。在海水淡化技术上,以色列也由最初的多级闪蒸逐步发展到世界领先的低温多效和反渗透膜技术。当前,以色列正在大力推行“大规模海水淡化计划”,以期缓解淡水的供需矛盾。

(选自陈华文《中国治水的国际启示》有删节)

材料四

中国政府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走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一是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倒逼着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二是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效益,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三是注重水资源开发中生态保护,推进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四是加快水污染防治,改善流域区域水体质量。五是开展水生态修复,提升水源涵养保护能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六是完善水治理体系,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选自殷森《中国积极践行生态环保理念,走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有删节)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上述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的需求速度在未来20年将大幅加快。
B.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最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那些新兴经济体。
C.从材料二可看出,中国人均水资源约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我国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是基于我国的水生态修复、提升水源涵养保护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便利,也带来诸多问题,直接导致工业用水需求量远大于农业需求量。
B.气候变化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加速了全球水循环,使湿润的地区更加多雨,使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
C.中国在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比如在生态资源开发中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
D.在以色列,所有的水资源都属于国家公共财产,若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水资源,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6.针对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以色列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柴庄主厚待林教头

施耐庵

行到晌午,早望见官道上一座酒店,三个人到里面来,林冲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

坐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主人说道:“你这人原来不知我的好意。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我是好意。”林冲听了,对两个公人道:“我在东京教军时常常听得军中人传说柴大官人名字,却原来在这里。我们何不同去投奔他?”店主人道:“只在前面,约过三二里路,大石桥边,转湾抹角,那个大庄院便是。”

林冲等谢了店主人出门,走了三二里,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阴中显出那座庄院。三个人来到桥边,与庄客施礼罢,林冲说道:“相烦大哥报与大官人知道,京师有个犯人送配牢城,姓林的求见。”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林冲道:“如此是我没福,不得相遇,我们去罢。”

别了众庄客,和两个公人再回旧路,肚里好生愁闷。行了半里多路,只见远远的从林子深处,一簇人马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齿皓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带一张弓,括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 ”又不敦问他,只肚里踌躇。

只见那马上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期缘浅, 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林冲连忙答礼。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得识尊颜,宿生万幸!”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柴进见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唗,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 ”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 ”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在酒店里“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又主动敲着桌子催促店主,体现了对两个押解公差的殷勤,这与林冲配军犯人的身份相合。
B.林冲访柴进,先是未遇,被庄客同情“没福”,心里愁闷时又撞见,这样安排不但使情节生波澜,而且也突出了林冲落难的境遇。
C.柴进厚待林冲,是因为林冲敢得罪高太尉,这让柴进好生敬佩,再加上林冲的讲述中称自己为“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而感到高兴。
D.柴进有意安排洪教头来与林冲比武,一来要看看林冲的武艺,二来也是想让狂妄粗暴的洪教头吃些苦头。
8.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子,林冲为什么“不敢”与洪教头比武?
9.柴进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回中作者对他的描写颇用笔墨,金圣叹点评道:“写柴进亦是写林冲。”试就这种说法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祖易,齐征士。父肩吾,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邑五百户,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请托。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其辞曰:“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嗣。

(《周书·列传·卷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B.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C.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D.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如陶渊明,去世之后,其好友为之作《陶征士诔》。
B.传,属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春秋左氏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C.聘,或指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或指请人担任某种职务,或指定亲、嫁。文中“聘”均指出使。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代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可指平民间的友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信出生优越,且少负盛名。他父亲为朝廷命官,他本人聪颖过人,初入仕后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庾信名满文坛,但少有战功。“侯景之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后流寓北方,未能南归。
C.庾信身历四朝,均居高位。他分别受到梁、西魏、北周、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
D.庾信以文名世,文学风格前后迥异。早期作品绮靡浮艳;晚期作品苍劲沉郁,如《哀江南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2)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