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石嘴山市太西集团乌兰矿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宁夏 高二 期末 2023-08-11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经过千年的发展与积累,每个要素都有特别的含义。从服装的款式、配饰到色彩,再到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得服装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

李泽厚曾提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的特点。他指出实用理性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并阐释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富含实用主义的特征,而实用主义这一文化精神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之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为适应与以骑射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作战需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服饰改革运动。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废弃汉族传统裙式下裳而穿裤,变舄履而着靴,史称胡服骑射。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魏晋玄学的影响,追求自由飘逸、潇洒脱俗的境界。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对魏晋时期人物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多赤足散发,袒胸露乳,这种服饰潮流张扬虚无、有意仿古,体现对礼法的轻蔑。到了唐朝,政治清明,南北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等不断引入中原,服装的整体趋势从简单变得复杂,服装风格高贵奢华。另一个服饰发生明显人为变更的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满汉交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人入关,采取断发易服的强制手段,使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服制被有限终止。纵向看传统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饰的变化,是受一个时代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现实需求影响的。不论是胡服骑射”“轻蔑礼法还是对龙图腾的保存,都体现了传统服饰在变化过程中重视实际功效,讲究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儒家中庸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且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款式、裁剪之中。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对身体的遮蔽覆盖,刻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服饰深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深衣属于汉服,即取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之意,其长无曳地,短无露肤。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极好地保护了身体的私密性。同时,中国传统服饰追求儒家倡导的中和”“中正之美,所以以深衣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多采用中正裁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的认知,强调正衣立冠是为礼的礼学思想。而也正是由于礼,在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对身体轮廓的表现逐渐削弱,服装早已超越了其原始作用,不断雅化。

(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材料二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它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又注重形式美的创造,还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进而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

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于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摘编自《中国传统服饰综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服饰演变的过程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虽然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始终,但实用主义精神起主要作用。
B.在礼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服装的款式、剪裁等正不断趋向高雅化,服装对身体的遮掩等原始作用已被超越。
C.“五德终始说”是由“五方正色”图式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而出,并与生命道德相连而形成的学说。
D.黄色成为中国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始于先秦,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列举了诸多史例,证明实用主义与传统服饰的变化关系紧密。
B.材料二引用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的话语,论证服饰能反映出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
C.两则材料均阐释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蕴,均认为服装色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两则材料均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且服饰体现其物化的形态。
3.《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对其形象是有所暗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红箭袖”“银红撒红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等服饰多为红色,展现宝玉富贵活泼热情的形象特征。
B.“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等服色多为暖色调,衬托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
C.“素色小皮袄”“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等体现了黛玉纯洁坦荡的性格和寄人篱下低调含蓄的心理。
D.“秋板貂鼠昭君套”“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体现王熙凤轻薄虚荣的一面。
4.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中华地区的汉服来推广,让其成为汉族文化的代表。请结合材料一陈述理由。
5.校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服颜色不仅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还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校服颜色所蕴含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中医药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医药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抗击流行病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医药的价值。我们应进一步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

建议充分利用中医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借助各类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提高中医药产品认同感。同时依托中医药技术,可在当地建立中西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义诊活动,运用中医药治病理论、方法增进当地民众健康,提高中医药疗效认同感。通过尊重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融合方式,增进中医药文化的民心认同感。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迭代升级,新媒体技术逐渐打破传统局限,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变革力量。建议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多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包括通过各种网站和社交平台,开展实时互动性交流;制作短视频、动漫、纪录片、电影等,以图像消除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进行多模式阐释;推出远程医疗、科研互动等,让更多人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医药在健康养生、疾病防治领域的丰富经验与价值。

(摘编自李惠森《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材料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规划》的出台,旨在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近年来,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信息化支撑中医药为群众带来便捷医疗服务。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在信息化的引领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入数字化新征途。

这是中医传承的梦想,这是中医创新的远征。信息化成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当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发展面临着数据壁垒兼容梗阻的困境,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仍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古老的中医药如何乘上信息化的快车,在现代化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规划》提出融合发展,协同共享的基本原则。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印象,反映了中医药学立足整体、把握宏观,有点像绘画中的大写意。而信息化手段就是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换接口,帮助导出清晰数字的工笔画。比如习医者常把脉诊作为难以攻克的大山,他们时常发出感叹: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如果人体脉象能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记录、分析,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脉象,指下难明将不再是道难解的方程式。为此,推进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中医药与数字化融合的多元场景,统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治理、共享及创新应用,将让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也离不开一批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古老的中医药将在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中历久弥新。

(摘编自丁玲《信息化,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要尊重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方式,争取民心认同。
B.信息化手段将打破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规律,成为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换“接口”,让传统中医与现代生活相融。
C.目前中医药的发展,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应用存在短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
D.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应大力培养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及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传承,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不同,各有侧重。
B.材料二通过举习医者难以攻克脉诊的例子,说明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C.在信息化的引领下,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得到了极大发展,即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目标。
D.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将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认同感。
8.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医药智慧化建设举措的一项是 (  )
A.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让中医药在治病时能像西医一样快速见效,改变人们对中医药“慢郎中”的刻板认识。
B.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
C.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
D.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
9.“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出自《说苑·谈丛》,是说顺流而下行船,容易到达目的地;借助风力奔跑,容易跑得远。请据此分析该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10.如何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可怜的女子

冯铿

猛烈的太阳,正高高挂在天上;射得四周的天空,连一些云霞都没有。人们在屋里摇着扇子,还怨道没有一点凉气呢!那田里的禾,被这太阳的光线射着,都低了头,弯了腰,表示它不能和这强权者宣战的模样!

这时田里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上面穿了领七空八洞的蓝布衫,下面穿一条百结的黑麻布短裤;面上布满了手甲的伤痕,和一块块的红肿;额上的皱纹积得有成十来层,不知的或者想她是几十岁的人呢!她脸上和手足,又好似戴上一层黑膜一般;这些都是她这十年来悲苦的成绩。她手里拿了一枝镰刀,曲着腰把成熟的禾稻一把把割下。通身的汗象菽米大一颗颗流出来,透得衫子都湿了。一会,她觉得热不可耐,而且力竭神疲了。她举起头望着对面几株大树,绿叶满布,树下很是浓荫,二三只狗儿在那里打瞌睡;那夏蝉也在树上唱歌,表示它的得意。她看了这般情景,眼眶里的眼泪,不觉簌簌地滚下来!她咒诅太阳,她又怨恨她的身世,为什么连狗和蝉都不如呢?她一面拭泪,一面仍旧继续她的工作。但是身体终于忍不住,竟和她起了反抗了!脑痛得要裂,口渴得要烧,偏偏那树里的狗和蝉,和似乎透出来的凉翳,都好象引诱嘲笑她一般!她决然弃了工作,走到溪边,捧些水饮下。又到树荫里,脚儿一伸直,倒下去。觉得腰脊好似铁打般的酸痛,几乎动弹不得。她再也起不得身,就闭眼略躺一躺。

停了一会,扑的一声,她被打了一个耳光!她吓得跳起来看时:原来是她的婆婆站在面前。她觉得身体的温度,骤降低了几许,浑身打颤起来。还有她的小叔也站在一旁,她才知道婆婆命他在那里监督她的工作。那时婆婆把她的手一拉,狠命的牵向屋里去。

邻家的张婶站在门口,听见伊的惨呼声,不觉叹口气道:李婆又虐打媳妇了!贫家人无力养育女儿,宁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养媳,活受这磨难。说完很觉伤感。太阳渐渐斜西了,她婆婆站在门口喊道:阿香还不回来炊饭么?她连忙丢了田具,走向灶边去,婆婆口里还唠叨的发话道:平日天犹未黑,就赶快炊煮,快点充满你的烂肚。今天却和我斗气,要我们受饿。今晚偏不给你吃,看你待怎地?哼!你这烂骨头!自九岁到这里来,带累公公也死掉了,丈夫也日见不成材,赚的钱都在外边打混,却要我养你,这都是你命硬克伤所致!哼!我有朝总要把你……

夜深了,小小的屋子里透出一线灯光。她独自一个坐在房里,右手一转一转纺着纱,泪痕布得满面都湿。可怜她自今天四点一骨碌起身,到此时——十一点——还没得休息,目前积下的头晕,肚痛,因上午受了一顿毒打,晚饭又不得吃,到了此时,忽然满眼金黄,不省人事,连人带椅都跌落地下!

明净的月儿高挂空中,伊的光亮从云中透过来,照得地平线上发出黑黯的色彩,仿佛现出凄凉景象来!这时她一步步悄走出屋外,到日间捧水吃的溪边坐下。原来她晕醒后,已经怀了死志!恍惚听着命运的神和她说道:你的痛苦已受够了。你丈夫既不成人,你父母又都死掉。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你的留恋了!死实在快乐……可怜她竟信了这话!只听得扑通一声,浪花四溅,她已离开人间的地狱,到天堂去了。月亮又在云里钻出来,但伊好似不忍见这惨剧,仍旧躲入云里。这样,大地又现出惨淡的旧观了!

明天她婆婆找不见她。忽然邻家的小童报道:香姑已死在溪里了!她婆婆也觉有点懊悔,说道:此后没人和我作工了。

唉!当这女权伸张,人道盛倡的二十世纪,尚有此等怪剧出现,我们应该快谋救护的法子呵!

【注】冯铿,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遇害。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太阳”是“强权者”,此处是有象征意蕴的,它既可指向香姑的婆婆,也可指向以婆婆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度。
B.“可怜她竟信了这话!”中“可怜”二字,既表现了作者对香姑命运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香姑采取自杀这种逃避方式的理解和无奈。
C.“宁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养媳,活受这磨难”,张婶的话不仅点出香姑遭遇的原因,还暗示香姑的命运并不完全是个体原因。
D.婆婆并没有因为香姑的投河自杀而感到伤心,只是因损失了家里的劳动力而感到懊悔,说明香姑在婆婆的心中只是劳动工具而已。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香姑人生最后一天的遭遇,时间节点清晰,不仅能使全文情节紧凑,也能凸显香姑每天都像机器一样忙碌的形象。
B.小说的情节至倒数第二段已经完整了,结尾处又加上一段近似直白的呼告,主要起到了卒章显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
C.小说在塑造香姑形象时,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有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侧面有环境烘托等手法。
D.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不仅能够客观全面地表现香姑的可怜命运,而且可以暗示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当时不止一个。
13.本文中的香姑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被旧时代毁灭的妇女形象,但是她们悲剧的原因,以及面对悲剧命运的态度却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14.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策划了“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收录了近百年来的百部文学经典力作。所有入选作品都要经过专家们从作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纬度,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综合评定。本文入选了这套丛书,请你谈谈入选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①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尝伐赵,夺地,杀众,赵怨之。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②?”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③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鲫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②武安君:白起。③应侯:范雎,曾任秦国相国。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B.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C.甘罗曰/应候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D.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与武安君”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孰与”含义相同。
B.“请因孺子而行”与“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
C.“府具币”与“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两句中的“具”含义不同。
D.“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与“赍钱三百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赍”含义相同。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甘罗与文信侯、张唐、赵王的对话,塑造了甘罗年少聪慧、能言善辩、胆识过人的少年英雄形象。
B.文信侯不相信甘罗能让张唐去燕国做相国,甘罗不亢不卑,用项橐七岁时就可做孔子老师的事例,表明自己能有所作为。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警醒过来,张唐立即同意出任燕相。
D.甘罗通过分析形势发展,迫使赵王就范,让赵王割五城给秦国,又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主要是为了弥补赵国的损失。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2)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