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12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慈善现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学界还是广大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着不少偏差,大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实际上,考察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可知,慈善不仅是一种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还是一种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教化活动。

现有研究表明,“慈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前中期,即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经典中,意在表达“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说明在语源学意义上,“慈善”一词在其产生时期即包括了物质救助与劝人为善的功能。

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在中国传统慈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明末的善会具有崭新的社会性格。其中同善会是创立最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善会。

同善会最早出现于河南,而其盛行则在江南。江南地区的同善会中,以高攀龙等创立的无锡同善会和陈龙正等创立的嘉善同善会影响最大、最为典型。两地的同善会都留下了章程规则,其中均有一则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且同善会还明确规定,聚会之日须安排演讲,“司讲者用通俗言语,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换句话说,进行道德说教是同善会聚会实施救助前的一个必要程序。

从此以后,在进行物质救济的同时注重劝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传统,也成为君臣绅民的一个共识。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极为重视劝善功能,劝人为善历来是慈善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近代以来,人们依然行善与劝善并重,致力于教养兼施,物质帮助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两不偏废。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慈善文化,全面挖掘中国传统慈善的内涵,充分发挥传统慈善扶危济困、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功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王卫平《救济与劝善:“慈善”本义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慈善是指民间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社会弱势群体与困难群众的一种物质救助与精神关怀,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形式。慈善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动机上的“为人”与“无我”;二是行为上的民间性而非政府性;三是功能上的社会利益调节器与再分配形式。其中,慈善最本质的价值观是“利他性”。不过,这一概念界定仍有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一是慈善动机的层次问题;二是官办慈善的界定问题。

显然,慈善动机是具有高低层次之分的。大致来说,有“利他性”和“利他亦利己性”两种动机。前者强调一种纯粹的人道精神与奉献行为,其理想状态便是达到“为人”与“无我”的境界,即只讲付出不图回报。后者则是一种功利性之举,施善者主观上或多或少都有利己意图,但客观上却能够达到利他效果。而后者往往是慈善事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动机。我们在考察、评价慈善事业时,不仅要看主观动机;更要看客观效果。只要是客观上达到社会救助效果,即便主观上存在一定的“利己性”动机,同样是慈善行为,值得肯定。至于现实世界是否存在“为人”与“无我”式理想境界的慈善行为,我们应持肯定态度。譬如晚年的熊希龄的经历就体现了这一点。熊希龄捐献之公债票、股票、房地契票,计“大洋二十七点五二七七一四万元,白银六点二万两”,全部充作社会慈善事业之用,后人及家属只能从捐献基金息金中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用。可见,晚年熊希龄从事慈善,已然无半点功利成分,纯粹为一种人道奉献。

对于官办慈善一说,其不仅存在于历史,更存在于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慈善曾一度停滞,但官办慈善却继续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慈善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官办慈善仍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至于如何定义官办慈善,研究认为:以政府为主导或政府出面主办,以民间善款为主要资金的慈善事业,可称为官办慈善。反之,非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或是公务人员个人自发善举,则可称之为民间慈善。两者的区别在于政府部门是否起到主导或主办的作用。不过,这一概念多是针对现代慈善事业来说的,而在传统农耕社会,官办慈善实则被纳入朝廷仁政范畴,成为朝廷救荒活民的一种举措。

概言之,慈善是一个历史变动中的概念,所含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完全一致。譬如古代慈善事业多系直接性物质救济,呈现出重养轻教的特征。但近代以来,愈发重视慈善教育的功能,强调教养并重。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更是朝着社会公益服务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不管如何变化,慈善的根本内涵没有改变,即民间社会各界秉持人道善心,救助、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与困难群众,这也是慈善本义内容所在。至于慈善的外延表现,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譬如慈善动机、慈善形式、慈善流程等。我们在讨论慈善概念的时候,应该对其内涵与外延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考察慈善发展历史,便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摘编自周秋光《内涵与外延:慈善概念再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学界和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即为慈善,忽略了慈善劝人为善的功能。
B.河南、江南两地同善会的章程有一则相同的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
C.动机上的“为人”与“无我”是慈善的三个本质特征之一,也能够反映出慈善最本质的价值观一“利他性”。
D.以政府为主导或政府工作人员的自发善举都可称为官办慈善,官办慈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末清初是中国传统慈善史上的重要时期,明末的善会具有崭新的社会性格,其中的同善会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B.“利他性”慈善动机强调纯粹的人道精神与奉献行为,“利他亦利己性”慈善动机带有功利性,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官办慈善继续存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官办慈善在慈善事业中仍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
D.海外华侨华人捐助医疗物资、国外医务人员驰援我国抗击新冠肺炎,这些大爱无私的善举,属于慈善的外延表现。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们“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B.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设立义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确立《义庄规矩》的同时,“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
C.清朝慈善家潘曾沂曾撰写《劝济溺说》一文,规劝消除民间的溺婴之风,倡导官绅创建育婴堂,并身体力行。
D.时人评价晚清慈善家余治:“君平生以劝善为主,手著劝世文字不下数千篇,凡化导愚顽之法,几于穷思极想,百出其奇。”
4.两则材料在对“慈善”在这一概念的认识上,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8-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

【日本】大西赤人

开车后不到一小时,雨下得更大了。我放慢车速,和前头的车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只见前边的尾灯在大雨中影影绰绰……刚巧碰上路口亮着红灯,我打了个呵欠,揉揉双眼。

严格说来,现在我是违章的。我正带醉驾车,虽然只喝了两三杯斟得不算满的啤酒。自从三年前夏天患肝痛以来,我差不多戒了酒。但是,遇到今晚这种情况,需要到饭馆那种地方去商量点事儿什么的,就得凑凑兴,不得不陪着喝上两杯。

戒酒后,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主动充当高级出租车司机的角色,用自己的车送上司回家,颇得上司欣赏。今晚也同样,这不,刚刚把部长送回家了。本来开车时,我满以为只喝了一点啤酒,那点醉意马上会消失的,不料,部长刚一下车,驾驶座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时,全身骤然瘫软下来。不,我没醉,大概是太疲劳了吧。

我在中坚商社担任部长助理,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经济萧条中,终日疲于奔命。公司业务不景气,公司内部甚至传出风声,说要裁减职员。儿子哲夫明年即将考大学,现在正是紧要关口。我已年过四十,如果被裁下来,那可太糟了。因此,我拼命地干着。

车从大马路拐向我家所在的方向。街上阒无人迹。这没什么奇怪的,雨这么大,加之又已过十一点。随着家门的临近,我的睡意越来越浓。

我朦朦胧胧,漫不经心地将车向狭窄的十字路口左侧拐去,突然,车灯光柱的前端浮现出一个黑影。我慌忙紧急刹车,可已经迟了。车明显地震动了一下,无力地停了下来。

我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摇下车窗,把头伸到雨中。我悄悄向后望去,沉沉夜色中只见一个人倒在后轮和保险杠之间。一把伞正好盖住了他的身体,其余什么都看不见。我下意识地去开车门,手刚摸到门柄,又僵住了。

霎时,各种想法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转动起来。我又看了看那倒着的人影,那人似乎在轻轻蠕动着。我飞快地摇上车窗,周围依旧空无人影,路旁的房子里也没人出来。我重新握住方向盘。踩下油门。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两个讨厌的词眼涌上心头。总而言之,要让警察知道就麻烦了,毫无疑问,责任该由我负……

我离开那儿,莫名其妙地绕远道回到家。我定定神,按了门铃。里面响起妻子直子的脚步声门开了。

啊,你回来了,我还以为是哲夫呢!

哲夫?他出去了?这么大的雨?!

是啊。他说收音机的电池没电了,到自动销售机那儿去买几节。我让他明天再去,可是……

我突然不安起来,莫非……我又回忆了一下刚才那人影的样子。衣着什么的都没看见。伞呢?那伞倒确实是把大黑伞,可也算不得特殊,不能说是特征。直子和我说话,我心不在焉地应答着,一个劲儿竖着耳朵听门铃响没响,可是,传入耳膜的只有哗啦啦的雨声。

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响了。我的掌心猛地沁出了一阵汗来。直子出去接电话。

这么晚了,谁还打电话来?喂,我是宫田。嗯……嗯……啊?

直子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我撞了自己的儿子,然后逃走了。虽然电话通知说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自己开车了。我安抚着激动的直子,叫了出租汽车。十分钟后,车向医院驶去。三四分钟后,便到了久保田外科医院。我们被带到急救室。哲夫正躺在床上,和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巡警谈着话。

听护士说,还算幸运,哲夫伤不重,左腰部分被车身擦肿了,右肘被保险杠狠撞了一下,断了,流了好多血。为了安全,今晚暂时让他住院观察。

你还没回忆起那车子的特征吗?再想想看。

巡警正在询问哲夫。我的心突地一下抽紧了。

那是一瞬间的事,加上当时我疼极了,糊里糊涂的。

我松了口气,太可怕了。

说得也是啊。但是,把人压了,还逃走,实在太卑鄙了。明天也行啊,要想起什么线索,请和我联系。

巡警留下这句话,走出病房。我和直子一块儿把他送了出去。回到病房,哲夫已坐了起来。

能坐起来吗?

不要紧。口真渴啊!接待室有自动销售机,给我买点儿汽水吧!

我去吧。

我正想抬脚,直子已抢先一步走出了门。我害怕单独和哲夫呆在一块儿,含糊地嗫嚅着:稍等一下……便想到走廊上去。这时,哲夫开口了。

爸爸!

嗯?

那辆白色的‘红焰’牌。

……

“1975年型的。

……

车号是7604。”

哲夫!

那是我的车!哲夫什么都知道,可他什么都没说。

真糟糕,天太黑,我没认出你,所以,把你扔在那儿了……幸好伤不重。你没说出我,实在太对不起你了。

这时,我第一次正视哲夫的眼睛,我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我买了柑子和葡萄……

直子回到病房,她像是看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极不自然地打住了话头,沉默下来。

哲夫看着我,他的视线犹如绵绵不绝的冷雨,立即,我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仿佛全身内外被淋得透湿一般。我呆呆地伫立着。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自然段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很重要,它为哲夫的出场和后面的情节作了铺垫。
B.“我”开车撞到人原因诸多,使得这场车祸不只是一则生活奇闻、一幕家庭悲剧。
C.儿子有意支开母亲,直子也善解人意,打断了“我”与儿子的对话,化解了尴尬。
D.“我”心灵受到多次猛烈轰击,情境不同并不显重复,反而一次比一次强烈深刻。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既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又便于展现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
B.小说开头段的写法正似一个精神恍惚者的喃喃自语,恰与“我”当时的身心状态相吻合。
C.小说中的对话设计颇具匠心,看似平淡简短却又耐人寻味,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意蕴丰富。
D.肇事者与受害者关系特殊,小说并未写得惊心动魄,只是层层铺垫、设置误会,别有意味。
7.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车祸”为题比“雨中”更好。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8-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
B.在于至善                                        止:达到
C.足以四海                                        保:保护
D.自者无功                                        伐:夸耀
2023-08-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其声而然也                                 施不孝
B.众人之所过                                     师道之不,可知矣
C.欲正其心者,先其意                       能见可欲
D.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                    治乱者何独不
2023-08-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为之于未有
B.仁以为己任                                        察此何自起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客有吹洞箫者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2023-08-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论语》等儒家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后者。
B.庶人: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D.“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2023-08-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