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期中 2023-09-01 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古代,依附传统经学之文字训诂是汉语虚字研究的主要手段。尽管语言学的研究早已指出,古人讨论虚字的另一途径是将其作为文论中的修辞、文章作法,但相关话题似乎未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要通解此议题,在经学传统外,还需将其置于同样强大且形态鲜明的古文辞传统下,厘清古代虚字论的发展脉络。

汉代以来,随着文章修辞观念的加强、语句的由简趋繁及偶对句式的逐渐流行,虚字渐为文家所看重的,主要是补足语句和黏合文脉的作用。特别是魏晋之后,排偶进一步发展为古文辞的重要语言形式,对偶句式的密集运用,易导致文章的意脉切割和层次弱化,因此虚字在语句和结构之间的黏合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由此不难理解刘勰对语助“弥合文体”作用的揭示,他强调在“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在文章结构脉络的层面揭示出虚字连缀文句、衔接意脉的作用,这既是对汉魏以来文辞创作及语言组织规律的总结,也为古代虚字开辟了一条辞章学的诠解之路。

中唐以降,文坛主流文体由诗赋、骈文向句式更为灵活的古文转变,善用及多用虚字成为此时期古文辞创作的一种倾向,特别是宋人,尤擅长运用语气助词。相应地,唐宋两代虚字论的一大进展,便是以语音为切入点,其理论资源当可追溯至汉以来经学训诂中的声训法,刘勰就曾指出《楚辞》“寻兮字成句,乃语助余声”。“语助余声”的说法发展到唐宋时期有两个主要趋向:一是唐人从言语和口气出发,将虚字的发声和语句的尽意结合。二是宋人归纳虚字迭用法,将《诗经》《楚辞》数句迭用“兮”字的修辞效应类推到古文中。同一虚字在句末反复出现,是唐宋文家重视虚字技法的极致化表现。从修辞效应来看,所谓古文的“起八代之衰”,虽然在语言上淡化了骈语俪句的齐整节律,但借助虚字的技巧化运用,尤其是句尾虚字的重复使用,也可获得散体文独特的节奏感。

元明时期,古文辞的发展基本上以宋代所奠立的古文之学为框架,其中一个方向是在创作论层面,强调如元人郝经、明人唐顺之所揭示的文章有法及以法为文。虚字在此背景下被进一步理解为文法要素,并成为以写作为导向的实践型文章学之重要构成。明人对此认识得更为清晰,晚明文法汇编收录《助语辞》及《文则》的虚字论部分,并视为习文必要之“操觚字法”,表明虚字作为文法的观念在明代得到强化。至清代,尽管出现了“训诂派”与“修辞派”的分庭抗礼,但事实上,如刘师培所说,“高邮王氏、雒山刘氏,于小学之中,发明词气学,因字类而兼及文法”,王、刘二氏的虚字训释也兼顾文章修辞,而体现出训诂与辞章相交叉的特征。

综上所述,古代虚字论的发展基本围绕训诂和修辞两条路径展开。“语助余声”及“弥合文体”两种说法,代表了中世文论对虚字修辞功能的基本认知,也推动古代虚字研究从经学中的字类训诂到古文辞作法的转接。宋元以后,随着文法论的推进,虚字被作为“操觚字法”而纳入近世实践型文章学的建构之中,进而影响清代“因字类而兼及文法”的虚字释义范式。

(节选自龚宗杰《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偶句式的密集运用易导致文章的意脉切割和层次弱化,因此中唐以后文坛主流文体转变成为古文。
B.散体文虽然在语言上淡化了骈语俪句的齐整节律,但是重复使用句尾虚字,也可获得独特的节奏感。
C.清代“训诂派”与“修辞派”的分庭抗礼,事实上体现的是虚字研究兼顾训诂与辞章相交叉的特征。
D.虚字论的发展基本围绕以“语助余声”为代表的训诂和以“弥合文体”为代表的修辞两条路径展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先否定虚字研究依附传统经学的做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并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作为文章修辞的虚字论在不同时期特点。
C.文章以晚明文法汇编所收录的相关内容为例,说明了虚字作为文法的观念在明代得到强化。
D.文章中多处使用了“似乎”“主要是”“基本上”等表述,充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界对从文论中的修辞和文章作法的角度去讨论虚字这一途径的关注。
B.刘勰对虚字在连缀文句、衔接意脉方面的认识在古代虚字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C.汉代以前,由于文章的修辞观念不强,句式较为简单且偶对句式不多,虚字并没有引起文家的重视。
D.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也”字在句末出现了二十余次,这是唐宋文家重视虚字技法的极致化表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也就是GPT一3.5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它能连接大量的语料库,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能够在与人类几乎无异的真正的聊天场景中进行交流。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ChatGPT仅发布2个月,月活跃用户就超过了1个亿。为达到这一数字,Facebook用了4.5年,WhatsApp用了3.5年,Instagram用了2.5年,谷歌也用了将近一年。

天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熊德意表示,从人工智能发展角度看,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要高于7年前的“阿尔法狗”。围棋界的“阿尔法狗”刷新了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但是其本身并不能广泛应用,普通大众也难以与其直接接触。与“阿尔法狗”相比,ChatGPT可以直接应用或支撑很多场景应用和产品。如果说“阿尔法狗”是技术应用的“阳春白雪”,那么ChatGPT或许有机会成为“下里巴人”。用户们在不懈地发掘ChatGPT的用途后发现,它不仅仅是个聊天工具,还可以写代码、写情书、写论文,也可以在线问诊,编写情景脚本、诗歌、小说,甚至是拟定旅游路线、回答脑筋急转弯,可谓“有求必应”,功能强大到无法想象。ChatGPT在快速渗透各个行业,普通大众都可以成为ChatGPT的用户。

事实上,此前已有许多跟机器人聊天的相关应用,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常用的智能语首助手。ChatGPT与之有何不同呢?“智能音箱采用的同样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话式AI技术,但是语言智能比较初级。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与它们进行一问一答式的简单对话。”熊德意说,“而ChatGPT,其底层技术不仅与一般的智能音箱底层技术截然不同,而且要比它们强大得多,不仅如此,它改进了与它同类的技术IstruetGPT的人类反馈数据收集形式,在与人对话中,可以基于历史内容,支持连续多轮对话。ChatGPT是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

(摘编自张佳欣、刘园园、陈曦《ChatGPT:“顶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与忧》,科技日报,2023年2月16日)

材料三:

ChatGPT会威胁到人类吗?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ChatGPT,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险些毁灭人类文明的人工智能Moss。两者的关键不同是,ChatGPT没有自主意识,无法对自己的回答提供解释和推理,目前没有接入互联网也就无法获取数据库之外的海量知识。但ChatGPT确实存在一些隐患。一方面,你输入的所有内容,都被它当作训练数据记录,随之会产生隐私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ChatGPT创作能力的提高,它产出的内容将越来越难以被查重软件识别。为了防止学术隐患,国外多家期刊已经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生产的文本。技术革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能任由科学技术一路“狂飙”,如何守住伦理底线和法律底线,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站在个人的角度,你或许还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被ChatGPT所取代,但换个角度想想,照相技术的普及并没有让画家消失,反而给艺术带来了更多可能,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让自己与时俱进,成为新技术的驾驭者。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懂就问:ChatGPT和Moss到底有啥区别?》,2023年2月15日)

4.下列对ChatGPT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美国研发的一种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
B.ChatGPT采用InstructGPT技术来处理序列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C.ChatGPT是人工智能界具有亲民特质的模型,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
D.ChatGPT走出了实现对话式AI的第一步,从而改进了人类反馈数据的收集形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可连接包含真实世界对话的语料库,这是其与人类实现交流的重要条件。
B.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Moss具有自主意识,可以对自己的回答提供解释和推理。
C.ChatGPT的最大隐患是,用户输入的所有信息被记录以后个人隐私有可能被泄露。
D.技术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人类终将是新技术的驾驭者。
6.材料二中多次使用对比以突出ChatGPT的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

谭正壁

重阳佳节到了,在平时十分冷落的城墙上面,这天游人特别多。洪都府城隍通到章江门的大道上,人多如鲫。一到城门口,便都爬到城墙上去。

在这些游人中,一部分是来履行那年年履行的登高习俗的,一部分是来瞻仰都督公的文人大会,认识认识那些久闻大名而没有谋面的大文学家,有机会还得请他们在签字册留下几个字儿,可以拿回去骗骗乡下人,说他是某大文学家朋友。

可是他们的脚一踏到那阁前,便都大失所望。原来距离阁子四周百步以内,已经特别戒严,没有通行证不能过去。

看看太阳将近中午,用纸片做凭证而到阁子里去的客人,渐渐由稀少而至于绝迹,最后来了一个青年,穿着青布袍子,风尘满面。

守卫兵看见他没有纸片,拦着不放他进去。他痴痴地说道:

“我是来见宇文太守的,他约我这时候在这里相见。”

守卫兵还是不肯放他,大声地:

“名片!”

“名片没有带,我叫王勃!”

守卫兵顿时露出瞧不起人的样子,给了他一个白眼:

“那么请你在这儿等一下,待我进去为你通报,不知宇文太守见不见客人?”一边说,一边懒洋洋地转身走进去。

没有多久,阁子里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宇文钧同阎伯屿并着肩走出来,后面跟着一大群的文士们。守卫兵满脸通红地从后面抢先跑过来,对王勃道:

“王先生,小人有眼不识秦山,刚才招待不周,请你多多包容。现在宇文太守都督爷亲来接你了。”

王勃不理他,慌忙上前先和宇文钧招呼,宇文钧便替他们介绍相见。阎伯屿兴高采烈地:

“今天重阳佳节,敝地文士们在这里举行联欢大宴,老夫虽忝为一府之长,但在文坛上无藉藉名,不足领袖群彦。恰逢高贤于今日下降,从此主盟有人,正可谓天助老夫了!请上楼与会,再行请教!”

当下王勃不免谦逊了一番,便由阎伯屿在前引道,他和宇文钧并肩居中,文士们跟随在后,一窝蜂地走上阁子里的楼上。

楼面很高敞宽大,中间设有十多桌十分丰盛的宴席。楼外正对着长江,但见江水滔滔,风帆不绝,隔岸山林村野,一片如画。

他们到了楼上,各个分位坐下。宇文钧便把当地最有名的文士十多位,一一替王勃介绍:

“这位是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先生,是当地第一流新进作家。”

吴子章露着不愉快的脸色,勉强站立起来和王勃握手:

“久仰‘四杰’大名,今日得睹龙首,正是三生有幸,过一会当将拙作请教!”

“不敢!不敢!”

“这位就是作《洪都赋》的刘静先生!”

“这位是主编府报的唐子高先生!”

“这位是洪都新诗人徐夜先生!”……

在一片“不敢”“不敢当”声中,阎伯屿站起来演说,先说了一番今天宴会的旨趣,然后再把王勃用介绍的口气着实恭维了一番,最后说:

“今天是洪都‘破天荒’的文士大会,请各位先痛饮几杯,然后分韵作诗,以留纪念,而且向王先生请教。然后再请王先生演讲,指示今后的写作方针!”

宴会一开始,酒像潮水似的只管向文士们的肚子里流。

酒过三巡,大家重新提起分韵作诗的话来。宇文钧提议道:

“从前王羲之修禊兰亭,作诗之先,先作一序。今天有诗也不可无序,此事须烦主人大笔。”

阎伯屿掀髯大笑道:

“这是宇文兄取笑小弟了!小弟既不长文事,而且今天大巫在前,小巫哪还敢班门弄斧?这事正好一烦王先生大笔。”

顿时起来了一阵热烈的拍掌声。王勃不慌不忙地站起来:

“今天小弟躬与盛会,已很荣幸。小弟在这里是客人,万不敢喧宾夺主!这篇序文,最最适当,还是请吴子章先生大笔一挥!”

吴子章顿时眉飞色舞迫不及待似的:

“王先生太谦了!既是这样,就烦王先生写一篇《滕王阁序》,小弟写一篇《滕王阁赋》来奉陪,大家分工合作,以完成今日的胜节佳会,如何?”

宇文钧不等王勃再推辞,首先点头赞成:

“很好!那么就请两位立即挥毫,再由大家各来献诗一首。”大众不约而同地高喊:“赞成!赞成!”

帘外一钩新月,照得帘内人的身上像着了冷水一般,感到一阵阵侵骨的寒意,屋里的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寂寞。阎小姐坐在闺房一角,她紧皱着眉,满面的不痛快。

吴子章垂头丧气,丈人阎伯屿预先给他作的《滕王阁赋》,他在宴会现场竟然只能记起大半,然后再也写不出来了。下午那场景他连投江的心都有了,但他舍不得自己死,只能装羊癫风发作。

王勃从大醉中醒来,挤挤眼,一看已是换了一个日子,自己的身子早已回到船上。他才模糊地想起昨天的事。当他在滕王阁上把那篇《滕王阁序》在不到半个时辰里一挥而就后,得到了阎宇二公及全体文士的倾服,每个人都向他敬酒,他喝得大醉。后来仿佛是有人扶着送他下船,此后便昏然睡去,一切都不知了。

他看见天色已明,便唤醒书僮琴儿,问他自回船后,有没有人来看过他。琴儿说:

“当公子被送回来的时候,阎都督派人同时送来白银千两,说是他送给公子的程仪,叫我代为收下。现在我去拿来交给主人。”

他想,果然不出宇文世伯预料,现在盘缠既有了着落,不如早些开船。因为他知道洪都城里一般文士们都知道他在这里,今天他们一定都要来拜访他。他应酬几句话倒不怕,怕的是把他当做明星看待,要问他要什么亲笔签名的照片。所以他不再上岸去向朋友们告别,便命船夫解缆东驶。

长江在曙光里滔滔地流。

(有删改)

7.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重阳节,一者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呼应,一者也揭示了该小说与《滕王阁序》都表达了登高望远的主旨。
B.小说介绍文士时虽然用了相同的句式,但介绍的顺序很有讲究,表现了场面上说话的特点,也让读者有了“古今一体”的感觉。
C.小说中的场面描写较生动,有客套的对话,有热烈的拍掌声,有生动的神态,又在“赞成!赞成!”中戛然而止,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小说结尾部分不仅补充交代了与王勃相关的故事情节,而且“今天他们一定都要来拜访他”也与开头的游人心态照应,结构颇具匠心。
8.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叙写故事有什么效果?
9.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流传,本文对《膝王阁序》的内容却只字未提。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绍者,赵人也。以孝闻于当世,武灵王颇重之。王立周绍为傅,曰:寡人始行县,番吾,当子为子之时,践石以上者皆道子之孝。故寡人问子以璧,遗子以酒食,而求见子。子谒病而辞。人有言子者曰:‘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也。’故寡人以子之知虑,为辩足以道人,足以持难,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诗云‘服难以勇,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学,义之经也。循计之事,失而累;访议之行,穷而不忧。’故寡人欲子之胡服以傅王乎。周绍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王曰: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君,寡人也。周绍曰:立傅之道六。王曰:六者何也?周绍曰:知虑不躁达于变,身行宽惠达于礼,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恭于教而不快,和于下而不危。六者,傅之才,而臣无一焉。隐中不竭,臣之罪也。傅命仆官,以烦有司,吏之耻也。王请论。王曰:知此六者,所以使子。周绍曰:乃国未通于王胡服。虽然,臣,王之臣也,而王重命之,臣敢不听令乎?再拜。王曰:寡人以王子为子任,欲子之厚爱之,无所见丑。御道之以行义,勿令溺苦于学。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子能行是,以事寡人者毕矣。《书》云:去邪无疑,任贤勿贰。寡人与子,不用人矣遂赐周绍胡服衣冠,具贝带、黄金师【注】,以傅王子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注】师比:带钩,古代束在腰间皮带上的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B.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C.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D.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意思是经过,“过”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含义相同。
B.“危”意思是端方正直,“危”与《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的“危”含义不同。
C.“莫若”意思是比不上,“若”与《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含义相同。
D.“更”意思是重新,“更”与《孔雀东南飞》“夜夜达五更”的“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绍以至孝闻名于世,赵王诚心召见他,并委以重任,然而他却称病避而不见,一再推托,最终拒绝赵王委任。
B.赵王借助《诗经》的诗句有力阐释了征召周绍的缘由,但是周绍认为赵王选错了人,自己只能辜负赵王的美意。
C.周绍认为做王子的太傅必须符合六条标准,而赵王认为周绍深谙其理,于是认定他是担任王子太傅的不二人选。
D.赵王不顾周绍婉拒,依然坚持说服他担任太傅,并且希望他悉心教导王子,还赐给他胡服衣冠以及贵重的佩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寡人问子以璧,遗子以酒食,而求见子。
(2)《书》云:去邪无疑,任贤勿贰。寡人与子,不用人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