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17-07-19 48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bīn)临、百(kě)、(bì)益、含英(jǔ)华
B.油(nì)、(fěi)薄、(dǔ)实、(hún)水摸鱼
C.(qīnɡ)刻、(ɡuō)噪、(qiǎo)然、不(zhuó)边际
D.脑(suǐ)、(zhènɡ)言、(xiànɡ)道、提纲(qiè)领
2016-04-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休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熔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另外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D.明末清初牙雕“题扇”仕女,略显头大于身,明显受到明万历时期板画的影响,身材过度修长而显现出大头仕女,彰显出明代工艺的特征。
2016-04-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农民女诗人余秀华在网上一夜走红,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而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她竟然是一位天生脑瘫的残疾人。
B.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直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C.那边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往行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D.乡下人最爱走亲戚,好像不走亲戚,人就偏离了社会、离群索居了一样,逢年过节,非得去走一趟亲戚不可,跟亲戚“说道说道”。
2016-04-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75岁以上的人士将失去攀登珠峰的资格。
B.郭先生常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件质朴的外套,他除了对理论有精深研究,他的课堂也是趣味横生的。
C.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
D.2015年,一项利用人体上皮细胞成功制造某种干细胞的重大科研成果将他第一次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中。在此之前,他并不被为人所熟知。
2016-11-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的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 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4)
6. 诗人田间在1938年写的街头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语言坚实,却含义深刻,成为抗战的鼓点和号角,点燃了广大读者的心头之火。结合本诗内容,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出“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的严重后果。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两种严重后果: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京剧大青衣刘桂娟头上的一抹蓝却让人心情复杂,招致无数鸟类爱好者和网友的口诛笔伐。原来京剧演员刘桂娟在微博上炫耀,其12万的点翠头饰是用80只活翠鸟的羽毛制作而成的。刘桂娟说:“这一头点翠头饰,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人民币,今天即使是40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对艺术负责,宁可多花钱,多一倍的翠鸟,也要买最好的”,刘桂娟如是说。
(1)对刘桂娟的行为,你持何种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
(2)针对这一现象,拟写一条宣传语,呼吁人类爱护鸟类。要求:语言形象、生动。
2016-11-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媒体成为青年群体进行自我表达与自我展示的新平台和新场域。对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巢乃鹏表示,长久以来,自我表达始终没有走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媒体的出现则给了社会个体自我表达的渠道和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闫方洁认为:一方面媒体使个体获得了发布信息和创作文本的权利;另一方面,媒体在文化气质上与个体主义、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一拍即合,作为“催化剂”进一步强化了当代青年自我表达欲求。
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看来,“晒”行为是网络时代人们社会参与度提高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晒”的过程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青年的“晒文化”呈现何种特点?巢乃鹏认为,传统的自我表达,表达者更注重表达内容的理性化,关注内容的公共性,即更多地表达公众感兴趣的或者自己专业性的内容,以显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晒文化”则因为媒体所具有的即时传播和互动传播等特点,因此自我表达的频率更高,自我表达的主题也丰富多彩。他们自我表达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同样也是自己情感的表露或情绪的宣泄。
在闫方洁看来,“晒文化”呈现出以下三种特点。其一,表达的“声音”热烈而喧嚣,甚至带有某种刻意为之的迹象;其二,表达“内容”日常化和微观化,较多地从个体感受与有限经验的层面来对具体的现象表达细致而长久的关切,较少宏观性话语,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诉求弥散于微观叙事中;其三,表达“形式”戏谑化,青年在媒体空间常常用游戏化的手法、漫无边际的嬉笑怒骂以及各种自组织语言,拆解传统话语的神圣、深刻和优雅。
闫方洁认为,“晒文化”背后隐匿着青年更为深层的世界观、价值观。它反映了青年群体很多内在需求,比如,希望通过与其他群体的区分完成个体对自我的确证和自我认同;力图创造青年群体独属的话语和仪式,通过媒体平台上的集体式狂欢获得表面愉悦和感性消遣;以媒体作为个体意见的发声器和公共生活的参与渠道,希望自我价值被他人和社会认同,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
当前社会物质主义文化盛行,青年群体在自我表达上难免会关注消费和享受。在闫方洁看来,“晒文化”的浅表化倾向会使青年越来越沉溺于所谓的绝对隐私而无法自拔,无视对民族、社会、政治、宗教、信仰、历史等宏观命题的关注与思考;它用“个体”不断挤压“社会”,加速青年公共意识的萎缩,使他们热心物质超过热心精神、热心享乐超过热心理想、热心权利超过热心责任。
学者们认为,应该构建和谐向上的青年“晒文化”。对此巢乃鹏建议,可引导大家更多关注公共议题,在自我表达中更理性、积极、正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以及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在倡导和谐“晒文化”的过程中,应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模式,而应更多采用青年群体能接受的新语言、新方式。闫方洁认为,相关部门还可在实践中通过创立各种“优质公众号”的形式为青年作恰当的引领和示范。
(节选自2015年12月30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杰)
8.下列有关“晒文化”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播即时性和互动性,注重自我情感的表露。
B.内容日常化和微观化,对宏观性话语不太感兴趣。
C.手法上的戏谑化,拆解传统话语,力图创造群体独属的话语和仪式。
D.总体倾向浅表化,在集体式狂欢中获得表面的愉悦和感性的消遣。[来源:学|科|网]
9.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媒体的文化气质,强化了当代青年的表达欲求,但也使青年在自我表达上难免会去关注消费与享乐。
B.“晒”能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晒”的行为应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提倡。
C.青年群体的热烈发声,有时是刻意为之的,在这背后隐匿着他们更深层的观念、反映着他们诸多的内在需求。
D.无视对宏观命题的关注,是“晒文化”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物质主义文化的盛行。
10.10.本文围绕“晒”这一现象,说了哪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2016-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丽江浪淘沙
孙见喜
⑴帘外水潺潺。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在丽江古城的小客栈里,在纳西族少女频频的劝茶声中,我心醉帘外的小桥流水、目迷小巷的灯红酒绿,哀思这滇北的山沟沟里,何以会有大唐的遗韵?追索这弱小的纳西民族,何以苦吟华夏正声?
⑵广袤的中原沃土上,一千三百年来,哪一个英雄不在替天行道,哪一个豪杰不在救民水火,可在成就王道与霸业的时候,我们大汉的、大唐的,精神的美丽与物质的瑰宝被一代代地丢弃了……可是,南唐最悲哀的皇帝李煜,他的遗民在溃逃中没有丢弃皇上的亡国之词《浪淘沙》,他们在追兵难寻的荒蛮之地安顿了妻小,在刀耕火种之余,教子孙吟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⑶从纳西古乐会浓艳的庭堂里出来,我排徊在四方街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梦里不知身是客啊,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一位坐牢二十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一出狱就寻集古乐遗老,就整理传谱旧器,就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免费给群众演出、给外来人演出;二十余年来,已有二十九位古乐老人逝世!他把他们每一位的遗像放大,一排排地悬挂在乐堂里;如今,三十一人的古乐社平均年龄七十七岁,十三把大胡子里最长者已八十八岁高龄!他们传唱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他们演奏李后主的《浪淘沙》;他们复活了李白倾听过的《水龙吟》、佛教音乐《十供养》;他们无伴奏古语吟诵《爱莲说》《老子颂》……他们整个乐队无指挥,不分声部,延用工尺五音,一切都是原生态,木鱼与编磬交响,古筝与铃铛合鸣,报幕由编锣乐师唱吟;他们琵琶无半音,三弦是四丝,就在这极端不与国际接轨的顽固中,他们应邀出访欧美二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⑷纳西古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认为“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
⑸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我们不是急死冒进地要与国际接轨吗?我们不是津津有味地宣扬文化趋同论吗?行走在纳西古街,脚下是碗大瓮大的石块,石块与石块之间可以很容易地插进一只手掌,所以丽江古城里少有车辆,着高跟鞋的外来者也须步步留神!我想,最便宜又简单的办法是用水泥把石缝抹平,这不是很现代化吗?但他们拒绝了……
一股清瑞之气淘挠肺腑,玉龙雪山在丽江城的背后肃穆。如钩的银月清辉明静,大水车的木轮子吱咛吱咛讲述着前朝旧事。我明白了,正是丽江人秉赋着太多的拒绝,这边陲小城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⑺丽江是人类的。
⑻谁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这来自大唐天都的游子,花三十元购一颗青铜的布农铃,是要替古人消解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寂寞吗?谁说“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四海的旅客在丽江城会合,饮一捧雪水,吸一袋毛烟,或在篝火旁收受纳西少女的一方热帕,或在木府与苍老的和姓守门人照一张合影,旅游者排解的岂止是现代文明病患者的孤独?
⑼丽江无浪,水中无沙。李后主的愁恨被淘得清白,宋元明清的气数只在肥沃处惆怅。纳西人是大唐的子民,四方街的篝火晚会上,转圈舞的古乐里,那么多人都在唱:采桑子时望江南,清平乐中虞美人……
13.简析第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14.第三段中“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第五段中“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作者“心疼”什么?“悲哀”什么?
15.赏析第六段中画线句。
16.文章以“丽江浪淘沙”为题有什么好处?
17.第八段由四个反问句组成,联系全文说说这些反问背后的含义,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少喜言兵,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向,每一至则五路皆。叔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而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选自《宋史·三百五十三》,有删改)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至则五路皆         竦:高耸。
B.画攻取之策,得之       讫:最终。
C.帝遣使蜡书       赍:赠予。
D.既白沟       次:驻扎。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然后议所向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       不知东方之既白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富有远见谋略。在担任兰州录事参军时,他依据地形灵活指挥,一举解决了兰州的边患。
B.张叔夜治军严格,统率有方。金兵攻入时他受命率军保卫京都;皇帝在南薰门接见他们,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大为高兴。
C.张叔夜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曾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并斩杀金环贵将二人。在都城失陷之后,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D.张叔夜对宋朝极为忠诚。他抗击金兵失败被俘之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路上绝食以示抗争。渡过界河时,他突然惊起,仰天大呼,第二天就去世了。朝廷给他“忠文”的谥号,显示了对他忠诚品质的嘉许。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2)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②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23.“牧马群嘶边草绿”这句诗在展现西北边地的景色方面,可以与北朝民歌《刺勒歌》里所描绘的“         ”景象相媲美,都描绘了         的边地风光。
24.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2016-04-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25.从子夏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_________
26.以上语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它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2016-11-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2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016-1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容易(0.94)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熟悉。
一天,华人妇女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6-1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3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著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7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9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9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50.65语句复位选择题
60.64选用句式  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70.65宣传语  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8-12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13-170.4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18-220.65《宋史》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23-240.94
五、名著阅读
25-260.65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六、名篇名句默写
27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作文
280.94写作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