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末 2023-09-09 4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蔼,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污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____①_____,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____②_____。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头,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____③_____。全景式的描写远比这样的特写镜头更为细致,可以预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纵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     );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____④_____要张口说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       颠扑不破       盈盈在目       情不自禁
B.不可理喻       颠扑不破       历历在目       身不由己
C.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       历历在目       情不自禁
D.不可理喻       不攻自破       盈盈在目       身不由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景式的描写远比这样的特写镜头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B.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C.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可以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D.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预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许是因为不痛苦、不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B.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确实是无话可说
C.也许是因为不痛苦、不愤怒,确实是无话可说
D.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2023-09-09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小杰要为上海新修的一座红色革命纪念馆撰写楹联,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A.仰高山牢记使命,行景行不忘初心。
B.日暮烟霞尤绚烂,岁晚橙桔更芳馨。
C.清襟吞吐卷大海,妙笔纵横挽昆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表达和推理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历尽劫波后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B.我们科技公司竟缺乏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老师既表扬了我的优点又批评了我的毛病。
D.若不学好语文,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B.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
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2023-09-07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7.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B.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等落后农民的典型形象,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比如三仙姑迷信思想极重。她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七、八岁的童养媳。在恶势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
C.《包身工》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写包身工一整天的生产劳动画面,副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全文结构清晰,把包身工的生活也写得有点有面,详略得当。
D.《荷花淀》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段。
2023-09-09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②《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红军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时间。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③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出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艺术地揭示了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则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2019115日)

材料二

80年多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⑤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渐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和自省中,在其遭到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迈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的事实。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就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⑦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庆社会科学》201612月)

材料三:

⑨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⑩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的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出的英雄的基因,感染和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⑪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人民日报》2019624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依靠人民群众,就能建立政权,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C.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D.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10.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一位学生如此说道。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刘坪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