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庖丁解牛》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一 随堂练习 2023-09-13 2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循序渐进。从最初的解牛到多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时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
B.庖丁善于总结规律。他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总结并掌握牛的构造这一客观规律,才做到了目中有牛又无牛,解牛也就化繁为简。
C.庖丁技术精湛。庖丁解牛时,手触、肩倚、脚踩、膝顶之处都发出响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解牛轻松简单,这表现出其技术的精湛。
D.庖丁追求“道”。一般人需要每月换一次刀具,而庖丁的刀具已十九年未换,这是因为他不在乎技艺高低,而注重对“道”的追求。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2. 赏析下列句子: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简述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孝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刀对曰          :擦拭
B.臣之所好者       :天道,指自然规律
C.批大郤,大窾     :顺着
D.彼节者有            :间隙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吾见其难                    庖丁文惠君解牛
B.而刀刃若新发          冰,水为之,而寒
C.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使工药淬之
6.下列句子与“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B.蚓无爪牙之利C.大王来操何D.青取之于蓝
7.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此句是庖丁用自己的技法高超来反衬“良庖”“族庖”的技法拙劣。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对上文做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刀刃锋利如初的根本原因。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足见其细心谨慎。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这几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动作。所谓“四顾”指庖丁解牛成功后四处观望。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20.85理解句段含义及作用课内
30.65分析信息,归纳要点课内
二、文言文阅读
4-80.65庄子(约前369-前286)  《庄子》  诸子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