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三毕业班校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9-14 3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2023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曲为韵、以舞为语,织就出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满庭芳”是词牌名,清徐筑《词苑丛谈》认为,该词牌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后代诸多文人都曾依此词牌写下(       )的诗句,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云:“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李清照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写下:“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国色》分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种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桃红迎水袖、凝脂搭折扇、细叶载油伞、群青合翎子、沉香配宝剑……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凸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节目将四十多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让世界认识了那些充满独特东方审美情趣的中国色彩——苍烟落照、香炉紫烟、东方既白、藕丝秋半。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人间至美不过国色。这些色彩(       )了千年的审美和智慧,如沧海遗珠,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       )。

国色出圈,文化破壁。中华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藏,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技术完美结合,让青灯古卷重焕光彩,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凝结       熠熠生辉
B.名噪一时       凝聚       熠熠生辉
C.脍炙人口       凝结       琳琅满目
D.名噪一时       凝聚       琳琅满目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B.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C.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D.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3.“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中的“五彩”泛指青、黄、赤、白、黑等颜色,下列与“五彩”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出自姚鼎的《登泰山记》,以“赤”描摹日出时的色彩
B.“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出自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以“白”来凸显屈原的品德高尚,
C.“满地黄花堆积”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黄花”指菊花,菊花之“黄”正是秋日的色彩。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柳永的《扬州慢》,以“青青”写荠麦的长势旺盛,凸显扬州的繁华。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原创国产精品的变现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资源,这是国产动漫市场迈向成熟的标志。在二次元经济热潮到来的当下,作为文艺产品的动漫必须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有专家分析指出:对民族精神与文化锐度的探求,并没有违背商业逻辑。事实上,看着漫画长大的90后、00后网生代,更愿意在熟悉喜爱的文艺形式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与本土的历史文化。

在今年的博览会现场,一批具有文化自信的国产动漫晋升为年轻中国漫迷追捧的热点。一位国内视频网站动漫版权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网站推出了一部讲述明朝锦衣卫的国产原创动画片,几乎每一集的播放量都达到千万级别,可以与一些热门日本动画分庭抗礼。从评论看,不少粉丝正是被飞鱼服、绣春刀等在过往动画作品中鲜少涉及的历史元素所吸引。

(摘自《文汇报》2017年7月文章《崛起的国产动漫更要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并不在技术,而是在剧情,因为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基本保持了与现实生活一致的行为逻辑。

《封神演义》成于明清时代,里面的哪吒是一个天生异能却顽劣爱捣乱的孩子,闯出祸来,最后结局是服从命运进入时代框架里去伐纣,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哪吒,是一个为了百姓行侠仗义的英雄形象,他最后依靠自我牺牲达成了赎罪与重生,并在最后战胜压迫百姓的强大势力,他的父亲李靖传统、古板、会用父亲的权威,却仍然爱他,因为他在面对孩子举起剑时,放下了剑。

在今这个年代,要像《封神演义》《哪吒闹海》那样讲述故事显然并不合时宜。因为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需要的“改编”,并不完全是一个纯的古典故事,而是一个“兼容古典故事框架”的现代改编。

动画片《哪吒闹海》也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封神演义》中顽劣的哪吒被改编成了一个为民除害而不惜招惹强大势力的孩子。这就把故事从社会道德领域改编成对个人反抗精神的歌颂,其实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期待改革开放的精神体现。再从细处看,那个年代的孩子遇到的问题常常是闯祸,而不是孤独。所以动画片重点表现“哪吒”四处闯祸,并没有特别刻画他心里的孤独。今天,我们的生存问题已经解决,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隔阂成为大家经常面对的问题。

于是,我们有了今天这样的关心孩子,却可能没更多时间的李靖夫妇;有了一个因为缺少陪伴和理解而变得叛逆,但内心却强烈希望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哪吒;也有了一个整天关在屋里,没有玩伴,找到一个知心朋友便如获至宝一般的孤独。

(摘自腾讯网2019年8月文章《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属于一个时代》)

材料三:

国潮动画的成功,证明在表达中国文化内容的同时,离不开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创新。

从动画的艺术角度看,诞生并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学派”是最能代表中国动画艺术高度的创作流派。其美学特征是将水墨、皮影、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和工艺美术形态融入动画的视听表达中;其故事源于中国文学经典,并用夸张、幽默的动画特性进行改编和演绎;其创作重点在于将中国文化空灵浪漫的精神、兼爱和谐的内涵借助动画手法进行表达。在这些独特创作思维的指导下,诞生了一大批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的动画作品。

中国之“视”与中国之“事”相结合是“中国学派”成功的关键,国潮动画很好地借鉴了这个要点。视觉方面,国潮动画的人物造型力求表达中式神韵,拥有或唯美或个性的五官特征,身着充满中国文化符号的服饰装备,彰显独特的本土特性;场景方面,影片的背景由中式建筑、园林仙阁等元素组成,构建了富含中国特色的视觉奇观;画面氛围方面,创作者格外重视意境美和人文自然和谐气质的表达。这些特征,无疑是对“中国学派”的继承和发扬。

从商业角度看,取得商业方面的成功是动画艺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未能形成持续的商业回报是“中国学派”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国潮动画更好地适应了商业环境的必然需求。近年来,获得商业成功的中国动画作品大多选取人物成长、英雄救世、青春爱情等题材,同时注重打造战争场面、武术动作、特效奇观等视觉内容,以更通俗的语言向世人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娱乐观影需求。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20日文章《国漫崛起需艺术与商业双重创新》)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创国产动漫精品变现能力的增强,是二次元经济热潮的具体表现,也是国产动漫市场成熟的标志。
B.《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剧情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
C.将中国传统艺术和工艺美术融入到动画作品之中,是上世纪“中国学派”表现出来的主要审美特征。
D.中国文化空灵浪漫的精神、兼爱和谐的内涵,只有借助于夸张、幽默的手法加以改编才能发扬光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90后、00后所追捧的动漫作品多是能够反映自身一代生活情趣的历史题材漫画。
B.叛逆和孤独是中国孩子近几十年主要的情绪特征,它们在成功的动漫中得到体现。
C.动漫作品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剧情与时代的关系,但作品的主题可以不拘于原著。
D.过分追求艺术是上世纪“中国学派”走向衰落的原因,国潮动画接受了这个教训。
6.下列表述不符合“讲好中国故事”观点的一项是(     
A.“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国潮动画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B.“讲好中国故事”应该继承、发扬中国学派在视觉、场景和画面等几方面的优秀传统。
C.“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立足于中国古典名著,然后再对它们进行符合民族精神的改编。
D.“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是对作品中中国元素的重视,也应该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的重视。
2021-05-14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举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列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万里素天祥志节   奇异B.愀然             改变容色
C.君其               竭尽全力D.吾不能父母       护卫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故相江万里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君其勉                              其如是,孰能御
C.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险衅,夙遭闵凶
D.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独乐乐,人乐乐,孰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B.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C.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D.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D.除,古代指授予官职,也用于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与“擢”“陟”“拜”等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13.文天祥愿意“一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9-14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三毕业班校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病起书怀【注】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诗人病后瘦削,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其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相近。
C.由“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对前途仍充满希望。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15.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