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全国 高一 专题练习 2023-09-15 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                       犹:如同
C.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问君能有几多                       愁:忧虑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着幽愤之情。
2023-09-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2023-09-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2023-09-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下列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用发人深思的反问,点明抽象的“愁”,接着以具象的流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极为贴切形象。
B.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C.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D.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无穷无尽的愁情写得如此深重、强烈,触手可及,极具想象力和感染力。
2023-09-14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意蕴十分深刻,这既是人生郁闷、苦于无解的呼问,也是人生痛苦、不堪忍受的悲吟。
B.“应犹在”含有丰富的感情,它表达的是既含疑虑又有企盼,既疑其是否“犹在”又盼其应该“犹在”的复杂感情。
C.词人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并提,以“改”和“在”对比,以“只是”和“应犹”呼应,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
D.词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事沧桑之无常;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宇宙永恒不变。
2023-09-1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使作者历尽折磨。
C.“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作者把思国之情与悲情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D.作者写出了沦为阶下囚的苦痛哀思,将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无尽无休。
2023-09-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8.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 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
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
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
2023-09-1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诗篇全解 课内练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