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开学考试 2023-09-15 1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顾名思义,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富裕”,二是“共同”。“富裕”侧重经济效率,强调“做大蛋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进入较为发达国家行列。街量“富裕”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共同”侧重社会公平,强调“分好蛋糕”,要求我国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降到一定水平之下,进入收入差距较为合理国家行列。街量“公平”的常用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收入倍差等。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避免对共同富裕的误读。常见的误读有三个:一是认为共同富裕任务清单仅刺“共同”任务;二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步富裕;三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以下我们逐一进行讨论。

首先,在任务清单上,既有“共同”任务,也有“富裕”任务。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探索“共同”的任务的完成还有待加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但“富裕”仍是未完成的使命。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方面“共同”固然是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富裕”也不可忽视。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分好蛋糕”,同时仍要继续“做大蛋糕”。

其次,在进度上,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先后的富裕。把共同富裕片面理解为同步富裕,不仅不是科学的态度,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在现实中也行不通。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时间上会“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

最后,在程度上,共同富格不是同等富裕,而是有差异的富裕。如果把共同富裕片面理解为同等富裕,则不仅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而是不网人群“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

(摘编自郑伟《全面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

材料二:

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是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要实现更为高远的战略目标。面对环境和目标两者的新组合,我们需要深入准确研判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现状特征,特别是深刻把握这一事业面临的挑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形成回应方案提供逻辑起点。

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首先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迫切需要进行转换,即从主要依靠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型方式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方式,促使企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实践来看,高增长背景下形成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路径依核”特征,这对新发展动能的形成和扩展带来了明显挑战,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和进程急需加快。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光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发展的一个表现是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发展成果分事的较大落差,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依然突出。以城乡差距为例,2022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45倍,这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更是超过10倍,城乡基本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置的落差也较为突出。这种分配差异不仅仅来源于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等差异,也来源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制度因素。除了工资收入,以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为主要载体的资产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趋于增强,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普遍面临着身份转换和城市融入问题。

新时代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本质上是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平组合。基于此,在实践中必须审慎关注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果过度强调机会公平,则公平包含着“奖勤罚懒”的激励效应,从而与效率提升相一致,但这很可能导致结果的“贫富悬殊”;如果过度强调结果公平,则公平包含的“平均主义”可能会对效率提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尽管人们在发展成果获取上的落差相对较小。在实践中,现阶段我国需要将公平包含的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结合起来,警惕出现“公平抑制效率”或者“效率替代公平”这两种情形,在公平和效率两者中进行任何一种“单项选择”都会影响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这意味着我国的共同富裕制度和政策必须凸显组合特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体现机会公平,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等体现结果公平。

(摘编自高机《共同富裕: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主要看这个国家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
B.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但“富裕”的最终目标仍未完成,不可忽视。
C.要实现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起来,是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D.“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有差异的富裕,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富裕程度会有一定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需要从主要依靠粗放型方式转向主要依靠集约型方式。
B.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经济环境发生转变的需求。
C.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依然突出,工资收入和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资产因素是影响差距的主要因素。
D.要处理好机会公平的问题,可以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的一项是(       
A.《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
B.《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C.《论语》:“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D.《周易》:“君子以哀多益寡,称物平施。”
4.立论和驳论是常见的议论方式,请结合材料一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5.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国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哨位上的昼与夜

高满航

这天中午12点,轮到列兵站哨。

在南方,等不到立夏,当头烈日就压在了哨亭的正上方。列兵上哨时看了一眼天,就像看见熊熊燃烧炉膛里红透之后即将变白的炭。刺眼的阳光,瞬间使列兵觉得眼前一片模糊。列兵使劲儿眨了几次眼睛才缓过来。他觉得自己像是进了热气腾腾的桑拿房。待他整装站定时,身上已冒出密密的一层汗。

列兵觉察到毛孔里的汗液慢慢汇聚到一起,重量逐渐增大到贴不住头皮,便从额头缓缓流下,翻山越岭一样跋涉过他硬挤出的皱纹,抵达脸频,并且继续下行,沿途裹挟了更多的汗液。这种感觉像是一只虫子从他脸上爬过,虽痒得不行,但又不能动手,他只能忍着。不久,汗滴悬在了下巴上,晃悠悠垂着。列兵看不到,只觉得挠心的痒。终于,汗珠砸下来,是落在迷彩服的前襟,还是迷彩鞋的脚面,或者是他站立的水泥地面?列兵全然不知,但它们源源不断,又在下巴上聚起新的汗珠。

列兵扭头看了一眼挂在岗亭侧面的钟,12点15分。列兵有些泄气。

他又想到,还得再坚持一百零五分钟,心中不免生出焦躁。

列兵有些眩晕。实在是太热了,就连之前守在哨位边的军犬,也早躲到了犬舍里。开始的时候,列兵还看得见军犬露在外面的尾巴,可没过多大一会儿,就看到它缩回到阴凉的小窝里。

列兵满头大汗,试图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汗滴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列兵回忆起上个月看过的那本小说。他记得小说开始的时候,主人公黄豆和爸爸正在闹别扭。爸爸是军人,总值班,也常执行任务,没时间陪他。他为此扬言和爸爸一刀两断。可是,黄豆后来又心疼和深爱着爸爸。

列兵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其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才促成了黄豆的改变。他心烦意乱,却从记忆里回想不起任何细节。记忆就像在一条长路的尽头被一堵高墙挡住,只能戛然而止。他为此而陷入苦恼之中。

列兵回到现实,他又看了一眼钟表。12点27分。列兵怀疑,挂钟是不是被灼热的太阳晒坏了。

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湿透。他真想摘掉帽子,松开武装带,并把迷彩服拉链一拉到底,那样肯定会凉快。可这是违反纪律……

秒针在表盘上缓慢地转着圈。

他又想起新兵连的战友。他们有的去了训练团,有的去了通信团,也有的去了勤务队。他们都羡慕列兵,竟然能给导弹站岗。

列兵打了一个激灵。

班长不苟言笑的面容,又一次浮现眼前。班长训练他们十分严格。他开始时埋怨班长,后来才理解了班长的良苦用心。班长也顶爱训话。列兵那时当然听不进去,感觉耳朵都被那些大道理磨出茧子来。但日子久了,他慢慢品出了话里的醇厚味道……

当下午两点钟的报时响起时,列兵下哨。

他第一次惊讶地觉出,哨位上的时间竟也过得如此匆匆

10个小时后的次日零点,又轮到列兵值夜哨。

相比于白天溽热里的安静,夜晚的哨位上倒是热闹极了。

蛐蛐此起彼伏地叫着。偶尔也能看见萤火虫家族的迁徙,它们就像一团挂着彩灯的云朵,无声无息贴着山脚缓慢地移动着。还有猫头鹰,它们时不时在哨亭的前方掠过,像是哨长在查哨。精灵停歇后,哨亭又陷入寂静中。

列兵借着星月的亮光,眺望面前的大山,就像欣赏一幅泼墨山水画。山的轮廓在月夜里迤逦壮丽,沿山脊挺立的大树则如兵阵般整齐。

困意袭来,列兵在自己身上狠狠地捏了几把,直到他觉出了痛,瞌睡也被粗暴地赶走了。没多久,他又接二连三打起哈欠。这时战友巡逻到这里,看见他疲倦的面容,坚持要替他站一会儿哨。

走下哨台,列兵把手伸进迷彩服衣兜时,触到了冰凉的橘子。

他掏出那个小橘子,摸着黑剥开,又摸着黑咬了一口。顿时,橘子沁人味蕾的酸甜之味,就像在山洞里吹来的一股冰凉之风,让列兵感到由内而外的通体畅快。尤其是缓缓入喉的瞬间,他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像是从冷水里过了一遍一样,整个人瞬间异常清醒。

曾经,列乒第一次从衣中里摸到橘子时,多少有些意外,也有幸而得之的惊喜。那是班长悄悄装到他兜里的,班长习惯了夜哨休息的间隙吃橘子。

列兵从嘴里取出含了许久的最后一粒橘籽。连之前的橘籽一起,他用手指捻着又数了一遍,一共5颗。

班长在内务柜里留给列兵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列兵第一次见那瓶子的时候,里面已经装了差不多一半橘籽。之后,每一次夜岗,列兵都会把新的橘籽放进去,眼看着就要顶到瓶盖。他每次都要往下压一压,才能放进去更多新的橘籽。

列兵又一次提醒自己,得想办法再找一个新的玻璃瓶。

列兵有时畅想,如果把每粒橘籽埋进土里都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橘树,那一瓶橘籽就能育出一大片望不到边的果园。那是班长曾经的梦想。上个月,班长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列兵怀念班长,也牢记着班长的这个心愿。

起风了,卷起的尘土眯了眼,列兵流出泪来。

列兵擦干眼泪,紧攥着橘籽走上哨位。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十分简洁,“列兵站哨”点明了中心事件,“中午12点”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引出下文对烈日的描写。
B.文中所写列兵对天气的直接感受与军犬缩回到阴凉的小窝里的表现强化了天气的炎热,突出了列兵站哨的艰苦环境。
C.列兵回忆小说中黄豆和爸爸的事情,但想不起黄豆因什么细节而改变,这让他很苦恼,原因是这与列兵的经历相似。
D.小说结尾通过“列兵擦干眼泪,紧攥着橘籽走上哨位”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列兵对班长的尊重与思念之情。
7.关于小说中班长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长对列兵十分严格,经常进行教育,但他对列兵的关心,引起了其他列兵的埋怨。
B.班长有夜哨休息的间隙吃橘子的习惯,还会在列兵站哨时偷偷地将橘子装进其兜里。
C.班长的心中有一个关于果园的梦想,但没有实现就牺牲了,列兵决心实现班长心愿。
D.班长对列兵的影响很大,不仅体现在吃橘子留下橘籽的习惯上,还体现在精神上。
8.小说中“他第一次惊讶地觉出,哨位上的时间竟也过得如此匆匆”一句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9.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小说内容任选两点简要分析。
2023-09-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来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擅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戊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泓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14.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2023-09-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阀。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这首词大约作于其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与“千里澄江似练”一样,都是近景,突出了长江的壮阔。
B.“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词人慨叹六朝兴亡、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令人吃惊。
C.“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词人哀叹自己被贬的遭遇,以及老来无成的命运。
D.词中既有“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这样直接的抒情,又有间接的借景抒情。
16.请结合“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的含意,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看到的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情景;诗人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
2023-09-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郊一生不得志,生活贫困,韩愈总是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他________的关心。孟郊每有挫折,韩愈总是以诗文相勉。798年2月,韩愈作《醉留东野》,全诗令人动容,韩愈也是心气高傲的人,从不轻易赞许别人,但对孟郊,则愿意“低头拜东野”。他把自己和孟郊的关系,定位成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可见韩愈早就有与孟郊一起称雄诗坛的愿望。“韩孟”联句,堪称________,806年是两人联句的高峰期,流传至今的有14首之多。这一年,韩愈刚刚从贬谪地被召回长安,两人久别重逢,经常聚会吟诗。

联句”,不仅需要联句者心灵相通,更需要高超的技巧,关于主题的把握和韵味的营造,都能心领神会。古人在花前月下宴饮场合往往喜欢联句,偶然相逢,偶尔为之,可能难免有应酬之作,但是,“韩孟”这样成为固定的“联句搭档”,创作了大量联句佳作,则必定是________、心心相印的结晶。“韩孟联句”,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则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时间独自探寻幽微的人性,即使是对于强健的心灵来说,也是考验。为了缓解写作中巨大的精神压力,村上春树开始跑步,日日十公里,坚持了二十余年。,为村上春树的这份放松保鲜。在向前奔跑时,他绝不构思情节,亦摒除一切生活的杂念,只观察云彩的形状,感受河畔温润的雾气。渐渐地,他发现,在身体经历长距离奔跑的疲惫后,人才能心平气和地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一个人总有自己理解不了的情感,笔力无法描绘的体验。认识到自己是个能力有限的凡人,作家才不会陷入创作者的狂妄。于是,孤独、静默的长跑,成为他最好的放松,每当写作将精神的弹簧拉至最紧绷的时候,一场酣畅淋漓的长跑,总能让弹簧松弛下来

普通人或许没有村上春树的意志力,但会发现,——在韦应物独处过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溪洞之侧,在杜甫流连过的“桃花一簇开无主”的桃花丛旁,在王维徘徊过的“空山新雨后”的山径上,在孟浩然拜访过的“绿树村边合”的村路上……腿在一步一步往前迈,身体上的苦痛有一点点,但心境因此更平和,思维因此更自由,可以放空,。而无论想还是不想,总会觉得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渐渐明亮起来。正如陶渊明虽在“道狭草木长”中步步艰难,却因“但使愿无违”而更加坚定。

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处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论你是否觉察,真理不会为之改变。
B.这次比赛很关键,你要把握好机遇。
C.你不要和他争辩了。
D.明天早上你和我一起去!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构成及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也曾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可见,人生的路上,我们要做大事,这是我们的追求;但是想要成就大事,也不能忽视细微,忽视根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咏史怀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