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9-22 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战争年代,死,也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老妻,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感觉像是梦一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

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并由此得到升华。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用孔子的话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

这种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的礼乐文明传统,知行合一,家国一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魏晋时期王弼解释《周易》说: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里强调一个字,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强调真、善、美的完整统一,而不是刻意追求科学的而忽略人伦的和艺术的

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坚持合作理念。这种精神特质,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强调天赋人权,崇尚个人主义,信奉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这些时代难题,中华文明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德认为中华文明能长期存续,源于中国人始终信守“斯文”,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汉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B.杜甫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是迈克尔·伍德认为他能超越李白成为中国最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
C.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大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
D.鲁迅所谓“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就是中国人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的生动诠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现代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杜甫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B.“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这句话恰恰体现出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所具有的以文化人的基础性作用。
C.《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以一对鸳鸯相向而鸣象征爱情的永久不渝,将悲剧的题材处理成爱与生命的胜利,这是坚强乐观民族精神的体现。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学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往往需要通过平凡的细节描写来完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文学力量。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孙犁《荷花淀》中约水生嫂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C.沈从文《边城》翠翠成熟的生命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
D.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4.为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原文简要概述。
5.孙犁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小气,无法叫西方人理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

(节选自孙犁《嘱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之歌

杨沫

黎明前,道静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里。疲倦、想睡,但是倒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除夕的鞭炮搅扰着她,这一夜的生活,像突然的暴风雨袭击着她。她一个个想着这些又生疏又亲切的面影,卢嘉川、罗大方、许宁、崔秀玉、白莉苹……都是多么可爱的人呵,他们都有一颗热烈的心,这心是在寻找祖国的出路,是在引人去过真正的生活……想着这一夜的情景,想着和卢嘉川的许多谈话,①她紧抱双臂,望着发白的窗纸忍不住独自微笑了。

二踢脚和小挂鞭响得正欢,②白莉苹的小洋炉子也正旺,时间到了夜间两点钟,可是这屋子里的年轻人还有的在高谈,有的在玩耍,许宁和小崔跑到院子里放起鞭炮;罗大方和白莉苹坐在床边小声谈着、争论着,他似乎在劝说白莉苹什么,白莉苹哭了。

道静和卢嘉川两个人一直同坐在一个角落里谈着话。从短短的几个钟点的观察中,道静竟特别喜欢起她这个新朋友了。他诚恳、机敏、活泼、热情。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卓见更是道静从来没有听见过的。他们坐在一块,他对她谈话一直都是自然而亲切。他问她的家庭情况,问她的出身经历。还问了一些她想不到的思想和见解。她呢,她忽然丢掉了过去的矜持和沉默,一下子,好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把什么都倾心告诉了他。尤其使她感觉惊异的是:他的每一句问话或者每一句简单的解释,全给她的心灵开了一个窍门,全能使她对事情的真相了解得更清楚。于是她就不知疲倦地和他谈起来。

卢兄(她跟许宁一样地这样称呼他),你可以告诉我吗?红军和共产党是怎么回事?他们真是为人民为国家的吗?怎么有人骂他们——土匪?

卢嘉川坐在阴影里,面上浮着一丝调皮的微笑。他慢慢回过头来,睁着亮亮的大眼睛看着她,说:

偷东西的人最喜欢骂别人是贼;三妻四妾的道德家,最会攻击女人不守贞操;中国的统治者自己杀害了几十万青年,却说别人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和土匪……这些你不明白吗?

道静笑了。这个人多么富有风趣呀!她和他谈话就更加大胆和自由了。

卢兄,道静又发问道,你刚才说青年人要斗争、要反抗才有出路,可是,我还有点不大相信。

卢嘉川稍稍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怎么,你以为要当顺民才有出路么?

道静低着头,摆弄着一条素白麻纱手绢,好像有些难过,她低声说:你不知道……我斗争过,我也反抗过,可是,我并没有找到出路。

卢嘉川突然挥着手笑起来了。他笑得那么爽朗、诚恳,像对熟朋友一般地更加亲切和随便。

原来如此!来,小林,我来给你打个比方……他看看一屋子喝酒畅谈的青年人都在一边说着、吃着,就用手比划着对道静说起来,小林,这么说吧,一个木字是独木,两个木就成了你那个林,三个木变成巨大的森林时,那么,狂风再也吹不倒它们。你一个人孤身奋斗,当然只会碰钉子。可是当你投身到集体的斗争中,当你把个人的命运和广大群众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时候,那么,你,你就再也不是小林,而是——而是那巨大的森林啦。

林道静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卢兄,你说话真有意思。过去,我是只想自己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别的事我真很少去想。今夜里,听了你们那些谈话,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

好像什么?

好像个糊涂虫!林道静天真地迸出了这句话,自己也不禁为在一个刚刚认识的男子面前竟放肆地说出这种话而吃惊了。

卢嘉川还是随便地笑道:

大概,这是你在象牙之塔里住得太久的缘故。小林,在这个狂风暴雨的时代,你应当赶快从个人的小圈子走出来,看看这广大的世界——这世界是多么悲惨,可是又是多么美好……你赶快走出来看看吧!

多么热情地关心别人,多么活泼洒脱,多么富于打开人的心灵的机智的谈话呵……④道静越往下回忆,心头就越发快活而开朗。

小林,你很纯洁、很直爽。后来他又那么诚恳地赞扬了她,你想知道许多各方面的事,那很好。我们今晚一下谈不清,我过一两天给你送些书来——你没有读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吧?可以读一读。还有苏联的文学著作也很好,你喜欢文艺,该读读《铁流》《毁灭》,还有高尔基的《母亲》。

第一次听到有人鼓励自己读书,道静感激地望着那张英俊的脸。

道静和白莉苹在深夜寒冷的马路上送着卢嘉川和罗大方。白莉苹和罗大方在一边谈着,道静和卢嘉川也边走边说:

真糟糕!卢兄,我对于革命救国的道理真是一窍不通。明天,请你一定把书给我送来吧。

好的,一定送来。再见!卢嘉川的两只手热烈地握着白莉苹和道静的手。多么奇怪,道静竟有点不愿和他们分别了。

这是些多么聪明能干的人啊!……清晨的麻雀在窗外树上吱吱叫着,道静想到这儿微笑了。但是这时她也想起了余永泽。他放了寒假独自回家过年去了,和父母团聚去了,因此一个人留在公寓里,这才参加了这群流浪者的年夜聚会。想到他,一种沉痛的感觉突然攫住了她的心。

和他们一比……呵,我多么不幸!她叹息着,使劲用棉被蒙住了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道静参加聚会回到小屋之后心潮澎湃难以入眠,开篇以心理活动描写展开情节,在回想中介绍人物并概述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B.文章第二段是典型的场景描写,简笔勾勒参加聚会的青年们的行为状态。既呼应了第一段中的人物,也是青年群体的集中展示。
C.小说多次写到卢嘉川的笑,有调皮的笑,有爽朗的笑,也有随便的笑。从林道静的眼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风趣、开朗、活泼的新青年。
D.卢嘉川用小林的姓打比方,形象的阐释了参加集体斗争的重要意义,幽默风趣的表达,让林道静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使她的革命信念进一步坚定。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她紧抱双臂”这个姿势表达的不只是谨慎和防备心理,更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
B.第②句,“小洋炉子也正旺”既渲染了热闹的除夕氛围,也暗示出此刻林道静的内心的昂扬和热烈。
C.第③句,对林道静低着头摆弄手绢的细节刻画,表现了她历经抗争后无路可走的迷茫和无奈。
D.第④句,把叙事从回忆拉回现实,既强化了回忆的氛围,也为下文林道静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张目。
8.一位评论家说:“回忆是为了怀旧,为已在时光的流转中丧失了确定性和安全感的生存做一次精神溯源。”本文从回忆的角度展开叙事,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效果。
9.“无论谁挨着你都会被你这种热情所感动。”这是书中人物江华对林道静的评价,也是每一位读者掩卷深思后的由衷赞美。请结合文本分析林道静的这些“热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太祖善御豪杰,得人之死力。居常多幸讲武池,临流观习水战,因谓左右曰:人皆言忘身为国,然死者人之所难,言之易耳。时禁卫将帅军主皆侍侧,有天武厢主李进卿前对曰:如臣者,令死即死耳。遂跃入池中,上急令水工数十人救之,得免,几于委顿。左右内侍数十人,皆善武艺,伉健,人敌数夫,骑上下山如飞。上慰抚养育,无所不至,然未尝其威权。泗洲生虎来献,上令以全羊臂与之,虎得全肉,决裂而食,气甚猛悍,欲观之也。俄口呿不合,视之,有骨横鲠喉中,上目左右,内侍李承训即引手探取,无所伤。尝因御五凤楼,有风禽罥东南角楼鸱尾上,上顾左右曰:有能取之否?一内侍,失其姓名,摄衣攀屋桷以登缘,历危险,取之以献,观者胆落,盖试其趫捷也。

太祖始自总戎,为士众畏服,及践祚,善训戎旅,隶兵籍者多以配雄武军。自此或习试武艺,或角力斗殴,以较胜负,渐增俸缗,迁隶上军。十月后,骑兵皆侵晨出城习马,至暮归饲马,不令饱,虽苦寒,马常汗洽,耐辛苦,不甚肥盛。初议取蜀,有天武军主武超曰:西川除在天上不可到,若舟车足迹可至,必取之耳。士皆贾勇思奋,平蜀止六十日,用精兵才七千人。居常卫士直庐中,咸给以棊枰,令对弈为乐,曰此徒端居终日无他思虑以此使之适情耳

太祖平蜀,择其亲兵骁勇者百余人,补内殿直,别立班院,号川殿直。南郊赏给,比本班减五千,遂相率击登闻鼓诉其事,上大怒曰:朝廷给赐,自我而出,安有例哉?尽捕连状者四十余人,斩于市,余悉配隶下军,遂废其班。一日,内酒坊火,悉以监官而下数十人弃市,诘得遗火卒,缚于火中,自是内司诸署,莫不整肃。

(选自《杨文公谈苑》)

【注】①趫(qiáo),指行动轻捷。②棊(),同,一种文娱用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祖)曰A此徒B端居C终日D无他E思F虑G以此H使之I适情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厢,指军事单位,厢主是本级军事单位主帅,文中李进卿即为天武厢主帅。
B.假,指授予、给以,与《劝学》“假舆马者”中的“假”含义不同。
C.槛,指用笼子装,与《过秦论》“赢粮而景从”中的“景”用法相同。
D.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与“门衰祚薄”中的“祚”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观看水战,因言生者难以誓死效忠,导致李进卿跳水自杀力证忠心,足见太祖善御豪杰的能力。
B.宋太祖示意内侍虎口中徒手取骨以及攀援屋檐获取凤禽的做法,都是为了试炼臣下身手是否矫健。
C.当卫士值宿时,宋太祖为他们提供棋盘消遣,体现出太祖对臣下的关心,这正是他被人敬畏的原因。
D.宋太祖训练的骑兵,天不亮就出城驯马,傍晚归来才喂马,严酷的训练大大提高了战马的耐受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皆贾勇思奋,平蜀止六十日,用精兵才七千人。
(2)尽捕连状者四十余人,斩于市,余悉配隶下军,遂废其班。
14.宋太祖赵匡胤善于御下,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遣怀(其二)

文征明

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酒歌。

意外纷纭知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注】①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明代藩王)意图夺取皇位,效仿王莽礼贤下士非常谦卑罗致英才博取名声,就给文征明送来了聘书和聘礼,文征明称病请辞。②冥鸿:指高飞的鸿雁。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出诗人长久卧病无聊,对酒当歌排遣闲愁。
B.诗人认为,自古以来,很多贤达之士担忧自己的名声。
C.诗人用“逸骥”“冥鸿”自比,表明自己具有远大理想。
D.尾联表达出无人理解心事,不愿继续深耕儒学的情感。
16.文嘉在《先君行略》一文中写道,“衡山文先生征明有《病起遣怀二律》,盖不就宁藩之征而作也。词婉而峻,足以拒于千里之外。”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2023-09-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