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14 2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战争年代,死,也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老妻,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感觉像是梦一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

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并由此得到升华。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用孔子的话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

这种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的礼乐文明传统,知行合一,家国一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魏晋时期王弼解释《周易》说: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里强调一个字,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强调真、善、美的完整统一,而不是刻意追求科学的而忽略人伦的和艺术的

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坚持合作理念。这种精神特质,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强调天赋人权,崇尚个人主义,信奉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这些时代难题,中华文明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德认为中华文明能长期存续,源于中国人始终信守“斯文”,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汉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B.杜甫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是迈克尔·伍德认为他能超越李白成为中国最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
C.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大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
D.鲁迅所谓“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就是中国人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的生动诠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现代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杜甫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B.“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这句话恰恰体现出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所具有的以文化人的基础性作用。
C.《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以一对鸳鸯相向而鸣象征爱情的永久不渝,将悲剧的题材处理成爱与生命的胜利,这是坚强乐观民族精神的体现。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学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往往需要通过平凡的细节描写来完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文学力量。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孙犁《荷花淀》中约水生嫂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C.沈从文《边城》翠翠成熟的生命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
D.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4.为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原文简要概述。
5.孙犁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小气,无法叫西方人理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

(节选自孙犁《嘱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

【美】赫伯特·戈德斯通

“主人!”

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

“怎么啦,罗洛?”

“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

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

“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

“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

“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

“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

“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

钢琴家双手一举。

“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

钢琴家把烟头摁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

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

“主人!”

“怎么啦,罗洛?”

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

“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

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

“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

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

“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

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

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

“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

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

“是,主人!”

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

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娟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他笑了。

他坐在床边,听着。

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

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

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

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

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

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

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

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

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

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

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

“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

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

“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

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

“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

“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

他起劲地来回走着。

“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

“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

“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

“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

“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洪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

“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

(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B.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
C.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
D.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
B.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
C.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D.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
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
9.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②而察青黄?区冶③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形容,伯乐不能以④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给予,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含义不同。
B.其,代词,与《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用法相同。
C.顾,回头看,泛指看,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含义不同。
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
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
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
2023-10-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

韩琦

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

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

魏境民流河抹岸,颍湖春早柳萦桥。

相从谁挹浮丘袂,左在琴书酒满瓢。

[注]①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②魏境,指大名府境。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
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
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
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
16.《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