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9-11 20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最能突出展现这一点的是《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集句是宋代兴盛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前人诸家诗句汇聚为一首新的作品,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敏捷才思。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来自《易·乾·文言》;“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概括;“小人请学樊须稼”更见剪裁工夫,《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待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末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辛弃疾特意强调此词专集经句,而主旨却在说归隐,在对立冲突中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从艺术技巧上说,与诗词集句颇为不同,而与宋四六化用成句同一机杼。

在化用成句之外,辛弃疾词还有着好用长句的特点。好用长句同样是宋四六特色之一。就体式而言,词与四六文显然不同,不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这一做法在长调慢词中较为常见,《水龙吟》是其中一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诸家多用独立短句,或稍加勾连,成为一组复句,意思上虽是一个整体,但小句也可以单独拎出。而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如“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

在一些词中,辛弃疾甚至会顺势融入骈句。这类情况以《沁园春》最为典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六句,实由一个领字带出四个四字句,四句的安排,有前两句、后两句各自对仗者,也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与四六文最为接近。辛弃疾的《沁园春》以这种方式最多,有意用四六法加以安排,如形容山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别将山峰比喻为谢家子弟、司马相如,直接从词中抽出,便是上好的四六对句。

化用成句,好用长句,都参与着辛弃疾笔下的风云变幻。越是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有所了解,越能感受到辛词背后的四六笔意。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正是此类文学景观中别具风采的一种。

(摘编自周剑之《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作词善于引经据典、发表议论、运用散文式章法句法,后人评价他的创作具有“以文为词”的特点。
B.骈体文章在宋代通称“四六”,与散体用途不同,骈体多用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如《贺叶留守启》。
C.与前人化用诗词的集句方式不同,辛弃疾从儒家经典中剪裁转换来集句的方式更复杂,创作的水平也更高。
D.感受辛弃疾词作蕴含的四六笔意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会随着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的了解而加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使得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
B.通过对《水调歌头》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辛弃疾直接移用前人成句来表意,但是化用自然,并未妨碍自我情感的表达。
C.辛弃疾与孔子对“樊迟学稼”这件事的态度是相反的:孔子认为这是末端的小人之事,而辛弃疾却愿意与“小人”为伍。
D.宋代文学的集成性和丰富性体现在创作者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诗与文、诗与词、论与记、赋与记等文体没有了明显区别。
3.下列选项不符合“词中融入骈句”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张先《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B.“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贺铸《沁园春》)
C.“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D.“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4.《新居上梁文》在论证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从辛弃疾词“好用长句”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炕

梁衡

我在土炕上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八岁进城就再不睡土炕了。没想到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塞外河套,又睡了六年土炕。①这好像是要特意唤醒我对土炕的记忆,激活我身上的土炕基因。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是热血沸腾写了决心书,自愿到边疆去的。有一种“男儿带吴钩”“青山埋忠骨”舍身报国勇上前线的味道。我在家只待了九天,便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谁知前来报到的应届生就我一人。一腔热血顿时冰凉。

临河是靠近黄河的一个小县,城中只有一条碎砖铺成的东西街,十分钟就可以走完。招待所在街的最西头,一院清冷。迎接我的是屋里的一盘冷炕。十二月底数九寒天,几簸箕煤的微火怎暖得身下的三尺冻土?况且孤身一人,这次第怎一个“冷”字了得。就这样,我苦挨了一个月,才等齐了七八个大学生和十几个中专生,然后被送到一个村子里插队劳动。又是一盘冷炕,上面睡着我们四个男生。虽来自不同学校,现在却都是同炕师兄弟了,上海来的年龄最大,算是大师兄,呼和浩特来的两个是老二、老三,我排老四。而四个女生则被安排在后面一个农户家里。这间寒屋已久没有人住,风吹雪埋,尘网如织,又正是塞上的隆冬季节,突然住进几个人来,不是这房子给我们避寒,反倒是靠我们的体温和哈出来的热气来给这个寒窑暖身。

本就是隆冬季节,滴水成冰,地里根本没有一点农活,何苦把我们这些人急匆匆地招来呢?“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贫下中农们”这时都正猫在自己家里的热炕头上抽旱烟,说闲话,抱孙子。这个离家、离校的第一个冬季,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躺在冷炕上无事可干,只剩了一个“想”字:想家,想学校,想未来的前途。正是岑参边塞诗里说的“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大师兄多才多艺,他的嗓音高亢甜润,唱歌极好听。在县招待所等待分配期间,闲来无事,就偶然引吭高歌一曲内蒙古名曲《骑马挎枪走天下》,②瞬间窗户外就爬满了人。他从上海来还不忘随身带了一把二胡,那琴声响起也能沉鱼落雁。我也从北京带来一支竹笛。那天我们四人躺在冷炕上说了些无聊的话,一直说到再无话可说,他就起身从墙上摘下胡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说:“《赛马》?”他说:“不,今天《草原之夜》。”于是曲随心生,如泣如诉,凄婉的乐曲回荡在塞外寒冷的夜空。众人叩炕沿而和之。

我们四个人,一个学档案,本来该是去故宫或中央档案馆里干活儿;一个学生物,该到实验室里去;一个学化工,该去化工厂;一个学建筑之暖通,该去城里盖大楼。但现在都一起被摆平在塞外的这个冷炕上。举目四望,哪有对口的单位?“长亭连短亭,何处是归程?”

哪怕你曾是天蓬元帅,既然下凡也只能当个猪八戒了。而后院里那几个女生,也许当初是嫦娥,现在也都成了烧火丫头。想起在学校里“东风吹,战鼓擂”,何等的天真豪迈,这才几天就北风吼,黄沙飞,冷炕侍候。

身着冷炕,心悬半空。莫非真的要没了媳妇又折了前程?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冬季,我们就这样在冷炕上辗转反侧,冷得你身寒心颤,忐忑不定。

这个冷炕真正有了一点热气是临近春节时,房东需要做年食,他家一个灶火不够用,借我们的灶煮肉、蒸馍、炸油糕。当地俗语“牛头不烂,多费柴炭”,把这个冷炕狠狠地烧了几天,才透过了热气。还有一件小事,房东李大爷突然得了一个怪病。他家里又没男丁,只有一个闺女侍候不便。我们几个男生就用小毛驴车把他送到公社卫生院,陪着住了几天。李大爷康复出院后就给我们提来了一条羊腿,表示感谢。还借着吃年饭在炕桌上摆了一席。当地最好的年饭是油糕羊肉汤,一碗下去浑身冒汗。这大爷虽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知书达理,通于世故。那些历史故事、评书演义,肚子里也装了不少。一杯酒下肚,便掏出了心窝子话。他说:“娃们,我看你们总是提不起气。俺们这个地方是苦一点,但你们是公家人,迟早待不住的。再说了,公家人由公家做主,个人说了也不算。有一句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挑上就走。那昭君是个皇帝的公主吧?把她嫁到塞外她也得走,不是还跟人家匈奴单于生了几个孩子吗?”说得我们哈哈大笑。这下我们彻底认了命,就知道我们都是些已经出了塞的王昭君,还妄想再过什么宫里的生活?既来之则安之,就知足吧。

开春后天气慢慢变暖,我们也渐渐习惯了边地的生活。于是白天劳动,晚上又重新收拾起书包,再当读书郎,只是不上学堂而是上土炕。来时各人都带了些书,又不断向家里要了些书。还有邻村的知青,因各种家庭背景带来的各色杂书。大家交换着读,又沉浸在书海中。读书可以治病,一点不假。④文学永远是穷困潦倒时最好的兴奋剂,而诗歌更是强心针。一本《朗诵诗选》被我们翻烂了,背熟了,我几乎手抄了一遍。大家在炕头上大声朗读着,好像是要和窗外的北风较劲儿。

从来知识分子的流放都伴随着知识和书籍的传播。在这塞外的冷炕头上,我却遇到了按原来的人生轨迹根本不可能读到的两本书。一本是《太平洋战争》,它激发了我一个男子汉的热血情怀,也顺便养成了我对军事题材作品的阅读爱好。第二本是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它影响了我后半生的学术事业。谁能想到“文革”三年在学校吵吵闹闹学无所得,而在塞外荒村的这一方冷炕上却狠狠地补了一课,埋下了若干学术的种子。

是这盘热炕焐热了我们的身子,也回暖了我们的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时“我”热血沸腾,积极报名支援边疆,到达后却发现条件异常艰苦,一腔热血变得冰凉,接着展开对边地生活的叙述。
B.知青们在隆冬季节没有农活却被迫下乡劳动锻炼,而贫下中农们却在热炕头上谈天说地,这更让知青们感觉到上级安排的不公平。
C.四人夜里躺在冰冷的炕上百无聊赖,大师兄起意奏响了《草原之夜》,曲随心生,乐声凄婉,引发众人情感共鸣,叩炕沿而和之。
D.文章叙写房东李大爷之事,体现了知青们与当地百姓互帮互助的人情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是知青们情感产生变化的转折点。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提到的唤醒记忆、激活基因,是指土炕给“我”的身心留下的烙印。
B.句子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大师兄嗓音美妙,歌曲动听,才艺突出。
C.句子③中“天蓬元帅”变成“猪八戒”,运用对比体现知青下乡前后的反差。
D.句子④用比喻表现文学的作用,人在穷困潦倒时能从文学中得到教育和感化。
8.有评论认为,梁衡散文语言既典雅又通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读者评刊”栏目征集关于作品《土炕》的文学短评,请以“冷·热”为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3-09-11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智能”,而不知卑主国者之必以仁义智能也。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然使郎中日闻道于郎门之外,以至于境内日见法,又非其难者也。

(节选自《韩非子·说疑》)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选自《贞观政要·论仁义》)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当思之①在心②常令③相继④若⑤斯须⑥懈怠⑦去之⑧已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危险,使动用法,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中的“危”词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B.比,近来,与归有光《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并不相同。
C.胜,超过、胜过,与《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的“胜”词义相同。
D.物,众人,此指百姓,与《谏太宗十思疏》“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物”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韩非子看来,治理国家,仅仅靠赏罚是不够的。赏罚不当就不能称为明察;赏罚虽当,但作用有限,并不能鼓励立功和禁止犯罪。
B.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可以吸取前代帝王成功的经验和灭亡的教训,并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借鉴,这样就可以铲除近代的浮薄之风。
C.唐太宗原先认为在战乱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难以改变,但后来通过事实发现,施政措施得当与否,对民间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影响。
D.唐太宗认可整修兵器防御寇乱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不能重蹈隋炀帝灭亡的覆辙,让群臣怨恨叛离,并希望大臣们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
(2)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14.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的治国理念有何不同?
2023-09-0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

韩琦

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

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

魏境民流河抹岸,颍湖春早柳萦桥。

相从谁挹浮丘袂,左在琴书酒满瓢。

[注]①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②魏境,指大名府境。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
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
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
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
16.《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写出边地自然环境的艰苦,“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小明酷爱音乐,在阅读古诗的时候,他发现古人描写音乐往往都借听者的表现或感受来展现音乐的美妙,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7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光对睡眠的影响,可能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来源于生活中的这些经历: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很难睡着,即使睡着也睡不安稳;当环境从黑暗到明亮,无论睡没睡够,我们都更容易醒来……相比昏暗的光线, A

普遍认为,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它能够使个体感到睡意,警觉性下降。①褪黑素在傍晚开始分泌和累积,②在夜间睡眠过程中浓度会逐渐加强,③凌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④褪黑素的分泌深受光照所影响。⑤当光线强时,褪黑素分泌的就少,人会感到清醒;⑥当光线弱时,褪黑素分泌的就多,人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⑦科学研究发现,⑧深夜手机屏幕和电子设备哪怕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光,⑨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物节律。相关数据显示,35岁以后,人体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明显减少,导致睡眠紊乱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调。可以说,褪黑素水平降低、睡眠减少是人衰老的重要表现。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白天应多接触室外的阳光,让光照减少褪黑素分泌; B ,保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以维持正常的生物钟和健康的睡眠。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就在无定河旁边,听它日日夜夜的歌唱。据说,河走到哪里,它泛出的光泽,足以照耀你一生的岁月。年过,立春。硷畔底下只是一条小河,从石缝里流出来,温和、平静,但清冽。河水像一条细小的长蛇,冬季过后褪去冰层,亮出清澈见底的汩汩流水,像人体上的一根动脉血管,蠕动着,跳跃着,欢呼着。每个季节不会一样,只有在春天,它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流出很远很远,都是漫长地跋涉……

小河与另一条河交汇后,无论是保持清澈还是混浊,都不影响大河的澎湃汹涌。无定河吸纳了千河万溪,哪怕一滴水珠,从不厌倦地改变着自己最初的样子,成为黄土高原上生命的象征。春风吹过,土地需要人去耕耘,我梦中的庄稼长势正好,出土的声音,拔节的声音,抽穗的声音,成熟的声音,多么壮观啊!

这年的春天,我看着无定河冰面融化,冰凌堆叠着缓缓前行。春天,是个源头。一个人要找到归宿,还要经历多少次的仪式。与无定河一样,提炼、重构、流光溢彩地走向壮阔……

20.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叶圣陶《苏州园林》
B.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鲁迅《出卖灵魂的秘诀》
C.据说,时间是最好的医师,能慢慢治好了一切苦痛。对于瑞丰,这是有特效的……——老舍《四世同堂》
D.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赵宗成《观潮》
21.文中第一段“蠕动着,跳跃着,欢呼着”如改成“蠕动,跳跃,欢呼”,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三个逗号不能改成顿号,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各种影响:人们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有可能缺少劳动的快乐;人们在交流频繁的同时,也有可能疏离情感;人们在加快节奏的同时,也有可能远离诗意……科技使人们获得一些新的东西,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4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韩非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酬和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0-22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