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7-19 2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削肩(xuē)肖像(xiāo)笑靥梦魇坚如磐石
B.盥洗(guàn)夙愿(sù)寒暄喧闹严惩不贷
C.模样(mú)诊断(zhēn)烟霭和蔼磬竹难书
D.吮血(yŭn)荫庇(yìn)赎罪渎职买椟还珠
2016-11-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文化成果丰硕,气韵悠长;      ,润物无声,让偏见和误解消于无形。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大洋彼岸的先哲      人生的答案。全球470多家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       搭起一座座汉语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外国民众立体感知当代中国敞开一扇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使人类多样文明汇聚的大舞台呈现出更加        的光彩,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本身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A.如坐春风 寻觅 交往 美好B.春风化雨 探索 交易 华丽
C.滴水穿石 探求 交换 美妙D.潜移默化 寻找 交流 绚丽
2016-11-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2016-11-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无论是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还是近期热播的《花千骨》、《盗墓笔记》,都是出自网络文学作品改编。
C.中国海南航母基地一直备受网友关注,军事专家尹卓表示,航母母港须具备能够储存武器弹药、油料,拥有能够防止空中、陆地和水下突袭的严密防御系统。
D.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也要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2016-1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2016-05-17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                      我们为文还是应该刻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肤泛猥杂的毛病。 
①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 
②文不加点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③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       
④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 
⑤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
A.④①⑤③②B.⑤②①④③C.④③⑤①②D.③④①⑤②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
丁刚
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
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在《大学真正的价值》一文中写道,他不知道《李尔王》该如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的存在,“大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座金矿”。
文明是有根的。世界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们,如今有很多都在忙于寻找不同文明的来源,文明的兴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种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一种文明崛起的道路,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故事,更不是美国或西方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现在,这个沿着历史长河走来的故事正不断地叩问着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当经典越来越远,文明之根还会有多深。
(选自2015年4月23日《人民日报》23版)
7.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人文经典,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
B.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C.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得狭小。
D.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8.8.对“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B.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C.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
D.文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
9.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B.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C.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
D.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卒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坐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①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2.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功常春翼元帅擢:提升官职
B.其魁十八人禽:通“擒”,捉
C.知海道曲折习:学习
D.寿蓝玉党死坐:因……犯罪
13.13.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团结义兵,捍乡里望复关
B.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国以无礼于晋
C.以赫久海上今无会因
D.久,封航海侯时人伤
14.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
②如今人为刀俎租,我为鱼肉,何辞为?
2016-11-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 暮春
【宋】黄公度 【宋】黄庚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唯有落花知。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17.《暮春山间》这首诗主要是怎么描写桃花的?请简要说明。
18.两首诗都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16-1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9. (1)_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
(2)开荒南野际,________。(《归园田居》)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女子的不幸遭遇应有尽头、不会永远在风浪中颠簸、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愿望。
(4)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上津城

梅 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 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 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选自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2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B.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C.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E.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21.作者是怎样围绕“白发上津城”中的“白发”二字来写上津城的?作者着墨上津的“白发”为什么先写在漫川时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22.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以什么写法来呈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23.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信中说:“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回信内容耐人寻味。请结合文中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作出探究。
2016-11-18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河北衡水冀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大量增加。总之,悬浮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2016-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5. 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墨舞冬奥”,请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
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1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8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24,2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  字形选择题
20.64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3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50.65谦敬误用选择题
6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24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50.65徽标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11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20-23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12-160.4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7-180.4
五、名篇名句默写
190.85句子默写
六、作文
260.15写作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