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期中 2023-11-01 3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B.“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C.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
D.“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不受约束”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B.散文化小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小说,它的突出特征是淡化情节、营造意境、突出情调。铁凝的《哦,香雪》是其代表。
C.《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
D.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不讲求任何格律。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4. 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谁沉浮(主宰)        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寥廓(怅惘,迷茫)
C.浪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面对小说《百合花》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B.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文中的“百合花被”是全文的情节线索。
C.小说的开头写部队决定晚上总攻,结尾写小通讯员赶回团部准备参加战斗,较详细地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备战全过程。
D.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战争、人性,虽然是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但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作为背景,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激烈场面。从人物的选择上,所选的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2023-10-28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迟到的春耕

申国强

眼看就要出正月了,二爷急匆匆地来到村东头的锁柱家。锁柱是二爷的亲儿子,虽然已是四十多岁,但是二爷还是一口一声地叫他的小名。锁柱的儿子在上大学,他和媳妇常年在外打工。二爷进了门,见儿媳妇不在家,就说:“锁柱,爹来求你了。”锁柱先把二爷让到炕上,然后说:“多大的事儿,能让爹来求儿子,你快说吧。”二爷说:“往年春天种地,我扶犁,你娘牵牛,今年你娘病了,没人帮我牵牛,你和你媳妇能不能春天帮我种完地,再出去打工?”

锁柱一听,沉下脸说:“爹,不是我说你,这件事我跟你说多少遍了,那地不能种了,十亩地的收入还赶不上我打工半个月的收入。”二爷也来了火气,说:“我再问你一遍,春天种完地再去打工行不行?”锁柱没有回答,从兜里掏出一摞钞票,对二爷说:“这是两千块钱,是你十亩地一年的纯收入,给你拿去花吧,明天我就得出去打工。”

二爷立即从炕上下来了,生气地说:“谁稀军你的钱,算我啥也没说。”然后拍拍屁股就离开了锁柱家。

二爷年轻时是个种地的好把式,远近有名,可是过完年就已经七十二岁了,本来种起地来就力不从心,不巧老伴又病了,种地没人牵牛打下手,不得已才来找儿子锁柱,没想到锁柱以这种方式拒绝了他。

二爷在家里闷坐了好几天,眼见外面的杨柳已经开始吐绿了。要是往年,春耕早就该开始了,想到这里,二爷再也沉不住气了。他来到了村西头的旺财家,旺财和锁柱是同龄人,但是旺财不出去打工,这几年靠承包土地搞种植也挣了不少钱。进了门,二爷就对旺财说:“我年纪大了,没力气种地了,今年把地包给你吧。”旺财说:“那没问题,不过你那是山坡地,用不了机器,只能靠人工来种,没有承包费的。”二爷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承包人家的土地还不给承包费的,这不等于白给你种了吗?”

旺财说:“您老别生气,您那山坡地,买种子,买化肥,雇人工,全部算下来,一亩地也挣不上一二百块钱,如果再给你承包费,你忍心让我喝西北风啊!”二爷不再说话,只顾吧嗒吧嗒地抽烟,抽完烟,敲敲烟袋,默默地离开了。

二爷没有回家,又来到张老汉家。张老汉和二爷一样,年轻时都是种地的好把式,两人搭伙种了一辈子地,也算是老交情了。二爷开门见山地说:“老张啊,锁柱她娘病了,我都七十二了,一个人种不了地,我把这十亩地送给你吧,总不能看着这十多亩地打撂荒吧?庄稼人让地打撂荒,那是有罪,对不起祖宗啊!”张老汉说:“老哥呀,我懂得你的心思,也知道打撂荒是有罪,可我和老伴眼瞅着就奔七十岁,我们这把老骨头也不经折腾了,我和你一样,孩子出去打工了,我自己家的十来亩地还不知道怎么种呢。”二爷默默地回到家,卧病在炕上的二奶奶问他种地的事有着落了没有,二爷什么也没说,晚上自己喝了一顿闷酒,然后就倒头睡觉了。

第二天,二爷早早地起床了,来到院子里,把放了一冬的犁找出来修理了一番,然后来到牛棚,仔细查看了一下牛的缰绳。二爷自言自语地对牛说:“老牛啊,你跟了我十来年,如今没人能帮我,只有你能帮我了,我信得过你,没人牵你,你也能顺垄沟往前走。”老牛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二爷的心思。

二爷扛着犁,牵着牛,向村外的山梁上走去。那座山的北坡是张老汉的地,山的南坡,就是二爷的地,往年春天种地,中间歇息的时候,两位老汉就会凑到一起抽烟喝水唠家常。到了山梁上,二爷摆好了犁,套好了牛,蹲下来又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犁地的铁铧。当他站起身准备开犁的时候,猛地发现张老汉站在了牛头旁。二爷说:“你不去种你的地,到这儿来干啥呀?”张老汉说:“这种地哪能是一个人的事儿呀,来吧,我给你牵牛,你扶好犁,咱们慢慢种,能种多少是多少,我就不信这一春天,二十亩地咱们还种不完。”二爷额头上紧缩的皱纹一下子舒展了开来,他敞开了嗓子,大喊一声:“开犁了!”

这喊声久久地回荡在春天的山野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二爷“急匆匆”“沉不住气了”“喝了一顿闷酒”等描写,说明二爷重视土地,将春耕看做是自己本分,舍不得放下。
B.小说多次借助矛盾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二爷与旺财的矛盾最为尖锐,旺财不给承包费导致二爷最终没把土地承包给旺财。
C.“外面的杨柳已经开始吐绿了”借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变化,衬托二爷焦急的心情,同时还有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小说通过二爷春耕时的一系列遭遇展示了乡村现状,引导人们关注乡村发展,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7.“庄稼人让地打撂荒,那是有罪,对不起祖宗啊”,这句话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二爷,也是帮助我们理解小说主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小说以“迟到的春耕”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