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高二 期中 2023-11-05 3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社会调查的烙印。对“人”的理解、现实的观照、理论的创新,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贯穿学术传统始终。有学者在民生疾苦中理解社会性质。陈翰笙的经济调查蕴含人文精神,认为只有深刻认识数量众多的农民的生存状况,才能理解乡村社会,并据此判断中国社会的性质,进而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学者在人的处境中寻找和确立立场。雷洁琼在江西的经历使她始终秉持“用资料说话”的精神,反对“为了社会学而社会学”,主张着重观察社会变迁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学者用社会调查串联起学科的本土化与国家发展战略。费孝通所著《江村经济》,既是社会学实地调查的范本,也是他后来开展研究的出发点。改革开放后,费孝通三访江村,通过小城镇研究的系列成果,探讨了中国式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总结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框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驻足当下,如何应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回顾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将社会调查的实践精神融入历史的、具体的情景之中,发现社会生活“活”的表达,使“人”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性。

今天,我们正步入一个需要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所能做的,恰是通过社会调查,把握根植于我们历史与文化之中、与时代变迁相碰撞所激发出来的体验与思想。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理提炼,就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对外提供世界认识中国的途径,对内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建构本土化与自主性兼具的知识体系。

(摘编自邢婷婷《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人”》)

材料二:

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是社会用以规定生命时间结构的一个关键要素,它一方面呈现了生命的时间序列,另一方面也让生命时间具有规范性,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指定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位置。正因如此,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就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对于“青年”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而言,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这看似同义反复的话语其实预示着青年的本质属性——有着看似用不完的时间和一生中最为旺盛的体力精力。我们研究青年,有必要重拾被忽视的问题——时间,以获得一种关于如何走入青年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由时间生发开去,我们就可以找到理解青年的钥匙。本文以时间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探讨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工作的真实状态以及时间制度是如何影响青年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体会到周遭的世界在不断地加速,对于青年个体而言,他们只能主动跟上或被裹挟着卷入加速的时间之中。这种加速的时间观念外化为工作制度,使得青年的工作状态呈现出“节奏快”“并行多”“协同杂”“全天候”的特征。同时,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有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而这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使用的数据涉及笔者参与的三次社会调查,三次调查均在35岁以下大城市就业青年群体中展开。其中,2019年“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蜂鸟)调查”在北京进行,发放有效问卷1692份,访谈62人;2020年“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码农)调查”在深圳进行,发放有效问卷505份,访谈46人;2021年“高校青年教师(工蜂)调查”在上海进行,发放问卷1031份,访谈54人。三次调查虽然开展的城市不同,关注的群体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间对于青年的塑造和修饬。其实,我们一旦了解了制度如何设计时间,也就知晓了社会究竟怎样对待青年。

(摘编自廉思《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试图理解和把握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内容,是社会调查具象化特征的体现。
B.长于共情的社会调查将会从情感上激发对“人”的体恤之情,调查者也会成为完全的参与者,从而提炼出有直指人心力量的理论。
C.通过社会调查,挖掘西方视域下的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及特征,之后再去梳理整合,这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D.时间社会学认为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由此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被指定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位置。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要努力构建出能够阐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体系。
B.社会调查要在情境和过程中加深对人的理解,善于观察人在情中展现出来的想法和习惯,深刻领悟社会大众的所思以及所为。
C.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劳动者自由时间增加,它们之间形成的自然联系将使人类的创造性得到极大提升。
D.移动互联时代,时间的强制性成为控制青年的枷锁,外卖骑手接单后面对倒计时模式,常常会压力陡增,甚至忘记自我。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门见山,开篇即鲜明点出我们要传承注重社会调查这一学术传统。
B.从陈翰笙等人的例子中可看出,他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
C.比较而言,费孝通的研究更呈现理论的创新性,放在文段最后更有说服力。
D.材料一在论证中既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现实责任。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时间”,但两者议论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11-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①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快来,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大院去。果然,刚到大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的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于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作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黑的和小花的,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重视这个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的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凳狗,安然的在家门口坐着:大黑的身分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

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慢的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的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的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预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啾着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时,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的叫。大黑回头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嘹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注】①出自老舍作品集《骆驼祥子·狗之晨》。本篇小说发表于1933年,老舍感时忧国,揭露问题,透视现实。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黑认定灵魂在老太太手里拿着,这与结尾形成呼应,同时也表明大黑是一条忠诚的狗。
B.大黑对小花的爱并非是真诚坚定韵,更多的则是出于一种自恋的心理安慰和自大的臆想。
C.“觉得自己伟大而重要”的大黑重视名字中的“大”,因为这寄予了老太太对他的厚望。
D.大黑知道了门外是送信的邮差,依然作“扑着往外咬”之势,可见敢打敢拼,护主心切。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只狗在一个早晨的活动和心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却起伏有致,变化多端。
B.小说在描写大黑时运用对比手法,在变化着的情境中,大黑时而自鸣得意,时而尴尬难堪。
C.小说题目中“晨”字,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D.老舍的文字,仿佛凌空挥舞、柔韧有力的一条鞭子,可起到“刮骨疗毒,治病救人”之效。
7.文中画横线部分反映了“大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8.老舍曾说过,“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则有更高的企图。请结合文本分析本篇小说的“更高企图的幽默”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固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扇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叔瞻叉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a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Q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B.针石,用砭石制成的石针,用于针灸治疗,也比喻摆脱困厄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C.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假”意思相同。
D.举,指发动,与《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举”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认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衰弱,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让他认识到楚国同,样存在这种问题,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是司命神所管的事,大夫己无能为力,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医治。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为晋所灭。这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是没有好结果的。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站立、跨大步行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2)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13.《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2023-11-0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