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中 2023-12-01 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面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不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字来揽括纵观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字,这个也就是和谐。环顾整个世界便会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天、地、人,人和自然发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了矛盾,等等。因此,要做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文化基因讲究,而中国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必须从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学文化体系来理解。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中国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中国古人把的根源追溯到人的生命深处,即心灵中。音乐源于心,乐的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处流出的。因此,中国古人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亦是艺术的本源,而所谓,就是儒家的仁与德的流露与显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礼乐就是通过仪式的规范来让人达到情感的、心灵的相通,从而达成一种天地人和的社会秩序。

此外,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重视人心境界的陶养和塑造,读书人不论为官或无官,都信仰一种通过文艺手段流露自我性灵的方式,尤其是借诗、书、画来表达。中国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就是自我的心灵陶养和塑造。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而且认为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因此,其对经济人生总采取消极态度,对文化人生则采取积极态度。从中国的文化基因来讲,由于其对精神的追求超过其对财富的追求,因而中国文化是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重视人生超过重视宗教的文明类型。这样的文化基因不能产生西方的宗教,也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这曾经是其短处,但在更高一层的追求高人文的时代,也许这一基因的长处能够得到发展。

(摘编自方李莉《中国文化基因与生态中国之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特点。
B.与当今“天下”的概念相比,中国古人所认为的“天下”范围要小得多,它只是当时中国古人所居住的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
C.虽然都强调“和”,但孔子和老子主要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孔子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老子强调人与天地的关系要和谐。
D.强调对精神的追求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的文明类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是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
B.从中国文化具有乡土性的文化基因来看,中国文化是早熟的,而这种早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
C.中国古人对“和”的追求,不但有孔子、老子等名家的理论阐释,而且还有如何做到“和”的具体方式。
D.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和”基因。
3.文章认为“‘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庖丁解牛时追求“道”,“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使文惠君由此“得养生焉”。
D.墨子倡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4.乡土性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说明。
2023-1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起初,麻利锋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梁姨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的往外捡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

不缺。

为啥捡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在疫情暴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你也要小心点,小杰真的不能回来了?在武汉没人管咋办呢。母亲依然没有回头,神情十分失落。

肯定不能回来的。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要怎么管?昨天不是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了吗?您不用担心。我天天上卡点,可比您孙子辛苦多了。

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您也不能下去捡,太危险了。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不放心的话,你干脆把老娘绑起来,让我等死算了!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安葬了父亲后,他就建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麻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怨,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

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没说完,老婆开火了。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母亲轻声细语地说。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您做得对!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麻利锋悄悄塞回去,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这里交代母亲的职业和收入,进一步引起读者对母亲出门捡废品原因的猜测,也为后文母亲捐物捐款埋下伏笔。
B.“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的往外捡废品”,形象描绘出母亲捡废品的行为,印证了母亲的确是在捡废品的事实。
C.得知母亲出社区是给社区人员买吃的喝的,“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这是感动,也是愧疚。因为之前他们还在责怪母亲抢了他们的废品生意。
D.结尾“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是为儿子终于理解并赞赏自己而喜悦,也为自己捐款行为而自豪,这种描写有“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为“母亲的心愿”,但文中并未直接表现母亲的心愿具体是什么,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B.小说人物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本文的对话朴素平易,既能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可以直接,反映小说人物的质朴品质。
C.小说以日常的小事和人物间的小冲突为切入点,展现了母亲及麻利锋、社区人员这些平凡而又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D.小说结尾作者采用突转的方式展现了母亲的形象,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母亲的形象。
7.小说的标题是“母亲的心愿”,你认为母亲的心愿是什么?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故事叙述方式——插叙,将情节简单的故事变得内容丰富。请你结合文章分析其艺术效果。
2023-12-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乙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屨,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9.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古人姓氏A道听B未审C议论D其学术文章E已累幅F见于坊书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读。
B.“弟子”,文中指年幼的人,《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一句的“弟子”与此同义。
C.“六艺”,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书都是文中所说的“经”。
D.“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昌黎”,故世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先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而不能传道授业解惑;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
B.《师说》中认为择师应不唯身份与地位,只要有“道”即可为师;而《续师说》中却认为只有学识渊博、兼备师德之人才有资格为师。
C.《续师说》中孙明复以石守道为弟子,而何北山却避师名而不为师。作者将二人进行对比,表达对孙明复好为人师的批评。
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少浮躁,所以两文都是为了促进“师道”传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13.甲、乙两文对“师道之不传”的原因有不同见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12-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和《登高》进行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有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之意。
B.《登高》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C.《旅夜书怀》首联孤弱的细草在风中飘摇不定,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孤苦无依。
D.《旅夜书怀》尾联用反问手法,以沙鸥的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15.清·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说《旅夜书怀》颔联“十字写得广大,几莫能测”,请你从描写角度赏析《旅夜书怀》颔联。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3)《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5)“梦”是课内外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________________”。
2023-11-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7.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qiú)劲   (xià)隙     (mǔ)山       (yìn)后檐       万类霜天自由
B.(mǎo)钉   (nà)       (gě)争流   (cháng)       而不舍
C.句(dòu)   (gǔ)          残羹冷(zhì)   乍暖(huán)寒   
D.守(zhuó)   (shàn)   周公吐(bǔ)       羽扇(guān)巾     
2023-11-30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8. 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列缺霹雳                         一尊还酹江月
B.虽有槁暴                         𫐓以为轮
C.君子生非异也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3-11-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云青青兮欲     深林兮层巅     ③闻舟中弹琵琶     ④遂命,使快弹数曲     ⑤商人别离     ⑥廉颇老矣,尚能        ⑦樯橹     ⑧赢得仓皇     𫐓以为轮     学而
A.①④⑥/②⑨/③⑦⑧/⑤/⑩B.①②④⑥/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④⑥⑨/②⑤⑩/③⑧/⑦D.①④⑥/②⑨/③⑦⑧/⑤⑩
2023-12-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0. 下列各项中全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似诉平生不得志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
2023-11-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1.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23-11-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B.其闻道也固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C.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师道不传也久矣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2023-1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安适而幽静的后院,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     )。江边有人划船,有人洗衣,有人戏水,一派天然写意。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鸟,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早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氳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     ),包括炊烟,亮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笼盖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

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     )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     )千年,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月有家的味道;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水,这里才应该是《水经注》的结尾。

但是黄姚似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2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地老天荒   缭绕   领略   穿越B.地老天荒   缠绕   领悟   穿梭
C.沧海桑田   缭绕   领悟   穿越D.沧海桑田   缠绕   领略   穿梭
24.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3-12-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而成为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学习。

中国的古诗文中蕴含着诸多有关学习的启示。《荀子》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阐释了学习的意义。《师说》中李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体现了学习的态度。苏轼曾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说明了学习的方法……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2-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文言小题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5-8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9-130.65韩愈(768-824)  论说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0.94字音  字形选择题
23-240.65一般词语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六、文言小题
180.85通假字选择类
19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200.65古今异义选择类
210.65判断句  倒装句选择类
22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七、作文
250.4引语式材料  读书·学习  终身学习  志向 信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