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一中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期中 2023-12-02 1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做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1949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他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小说叙述“我”与女孩因为“卫生”的问题发生争论,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矛盾。
C.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
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通过描写女孩的肖像,女孩关织布机的要求,人们关于饭食的揶揄,以及富有生活美的画面,多角度塑造了人物憨厚勤劳的特点。
B.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
C.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
D.小说用“……烧过两三回”“……也许五年……”描写战争,写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
3.孙犁曾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篇小说中,“女孩子”的哪些特质让孙犁怀有崇拜之情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回答。
4.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山地回忆》的“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已,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䲡,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已,则不过养其亲其。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䲡,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以自忧为足,则秦不出崤塞,齐不出营丘,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燕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B.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C.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D.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指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足下”不同。
B.“自完之道也”的“完”指完善,与苏洵《六国论》中“不能独完”的“完”不相同。
C.“南罢于楚”的“罢”是“疲惫”的意思,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的“罢”相同。
D.上卿,指古代官名或爵位名,文中燕昭王拜苏秦为上卿,意味着苏秦受到了重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昭王认为如果侍奉自己的大臣兼具孝、信、廉等品行,他就满足了;而苏秦却表示燕昭王如果满足于此,自己将回归田园,耕织自足。
B.苏秦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国君,要先考虑本国的大小、兵力的强弱,才能做到功成名立。
C.苏秦以秦、齐、楚三国为例,说明君王如果只有自忧之心,是无法开拓疆域的;之后他直接指出燕昭王有伐齐之心,诱导燕王继续发问。
D.当燕昭王请苏秦代表燕国出使齐国时,苏秦并未立即答应;他担心自己的忠信不被理解,反而招来灾祸,希望燕昭王能够不受制于群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2)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9.苏秦为什么不满足于兼具孝、信、廉等品行?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下列对《南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11.《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登高》尾联也说“艰难苦恨繁霜鬓”,两首诗中写出了哪些相同的“苦”?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注]①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故根难再相遇。②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东西门行》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表现愁苦的词语但语言朴实,却达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却东西门行》中“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状态,表现了征人辛苦劳累的军旅生活。
C.《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
D.《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二句,作者把自己比作乌鹊,南飞而无处栖息,暗示自己率军南下,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不知该逃向何方。
13.上面两首诗在艺术手法运用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原诗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绝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14.关于《贾生》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B.次句“才调”点明贾谊兼有才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C.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与“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含义一样。
D.《贾生》一诗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15.两首诗中作者都提到历史人物贾谊,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请试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自《诗经·郑风》,《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的复杂感情融入诗句中。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之日,冬奥启幕。在冰与雪的浪漫故事中,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次惊艳世界。

匠心独运的“中国元素”,予世界以中国“宽度”。冬奥会既是体育健儿展现竞技实力、弘扬奥运精神的全球盛会,更是一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视觉盛宴。篆刻与汉字巧妙融合,飘逸灵动的冬会徽“冬梦”“飞跃”应动而出,国宝大熊猫与传统红灯笼华丽转身,软萌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呈现眼前;自然历史文化与冬奥场馆交相辉映,“中国元素”在冰丝带、雪飞燕、雪游龙等冬奥场馆中显露英姿。

当奥林匹克会旗,一群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踏虎头鞋代表中国向世界唱响《奥林匹克颂》。自然的演唱、纯真的笑容、空灵的声音,大山里的孩子用质朴打动了无数人,也希望世界人民通过这个舞台看到他们最真实的样子。当儿童小号手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在鸟巢响起时,100余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以及56个民族的代表,手手相传,将国旗往升旗台方向传递。短短14年,从不遗余力地展示“我的国家”,到地展示“我们的人民”,从过去的“敞开大门”,到现在的“敞开胸怀”,“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是如此切中肯綮。我们在世界目光聚焦于中国的今夜彰显出了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更有气度的当代中国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气象学家用不断攀升的数字描摹高温时,生活在高温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着今夏的酷暑。“热射病”这个往年似乎不常见的词语,今年频上热搜。专家指出,热射病其实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

如何避免热射病呢?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当然,多大的运动量可以被称作剧烈运动,也要因人而异。所以不要去看所谓的剧烈运动的标准是多少,而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忽视身体感受,一旦有中暑、热射病的症状,就要及时自救。

,比如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就已经有腹泻呕吐、身体虚弱、睡眠不好等症状,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就很容易引发热射病。,应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补水、补盐、多休息。高温作业者要让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环境,每天都保持比较一致的工作时长,不要“突然增加工作量”。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马上停止工作。

20.请根据文意提出三条防止“热射病”的建议。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躺平”一词,现在用来表示看淡高强度竞争之后,放弃追求、不思进取,过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现状。有同学认为,现在才处于高一时期,时间还长,无需进取;有同学认为,即使躺平一辈子,也不愁吃穿,不用奋斗;也有同学认为,无论何时都不能躺平,要有所作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3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65孙犁(1913-2002)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5-90.4《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11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写景抒情
12-130.65曹操(155-220)  即事感怀
14-150.65李商隐(813-858)  咏史怀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