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中 2023-12-02 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里,但是字的意义,在《论语》中并不如此。为人谋而不忠乎一句中的,是忠恕的注解,是对人之诚主忠信,可以和字相通,是由衷之意。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个字虽则近于忠于职务字,但是并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在《论语》中,字甚至并不是君臣关系间的道德要素,君臣之间以相结合——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所以忠臣的观念可以说是后起的,而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依旧是对君私之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构成的。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墨子无父无君了。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对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形成原理的分析,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基础,就是梁漱溟所谈的家伦理本位文化。正如《论语》里所讲述的,对于父亲偷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就是诚实是应该的,但在特殊情境下父为子、子为父说了谎,还是能被接受的。儒家是以为起点从亲人间的孝悌入手推广到他人,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人伦中,爱变得有差等,于是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让中国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圈子现象,尤其是在商场、官场上,那些有资源、有权力的人形成的小圈子更可成为有足够实力的小团体。既可以为善,变成办事有效率、有效能的团队,一加一大于二,发挥小集体的战斗力;也可以为恶,将权力私人化,为小集团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善恶之间,关键就取决于小圈子里从领袖到成员,其行为有没有愿景、能不能做到礼法并治,也就是说,有没有大家都会遵守的非正式规范或正式法则,并能有效地动态平衡礼与法的矛盾,化解原则与利益的冲突,以及平衡圈内圈外的不同利益。

圈子由关系连接而成,当极端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搞关系的人会用一切手段来拉近自己与圈子中核心人物的距离,从而换取最大利益。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化界、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人人似乎都以自己属于某个圈子为荣,想尽办法进入圈子,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依靠圈子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极端情况下,法律、道德往往让位于圈子的利益,公共权力成为各种圈子的私家领地。种种情况,都对社会的良性治理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此,有人主张用法治取代德治,有人主张去关系化,还有人主张以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法治不彰的现象,加强法制建设也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要用法来取代道德,或以契约交易的关系取代讲仁义、讲博爱的人际关系,则违背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事实上,那种主张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是因为圈子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即使是处处讲求法治的美国也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才因此发展出了对社会网的理论分析,如今在美国,社会网结构和关系研究已成为显学;另一方面,任何社会底线失守,任何治理手段都可能成为作恶的工具,崇尚法治的美国同样有安然案、安达信(美国最大的会计事务所)造假案,以及华尔街肥猫们有意设计有毒资产进而引发金融海啸等不法行为。尽管如此,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并不是法治的错,同样的,为一己之私、追逐小圈子利益而牺牲社会整体利益的现象也不是圈子和关系本身的错,而是贪婪纵欲、好大喜功又短视近利的错。社会也罢、组织也罢,要实现良性治理,需要做的不是消灭圈子,也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西方的治理体系,而是要顺应中国的社会现实,充分了解这种圈子文化,通过制度的改良和优化最终实现良性治理。

(摘编自罗家德《辨析圈子现象:圈子或善或恶原因何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洋团体格局社会不同,在中国这个属于差序格局的社会里,是找不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的。
B.在《论语》看来,君与臣的关系中,“义”的道德意义要大于“忠”,君臣之间主要是以“义”相结合的。
C.在孟子看来,否定人伦差序,强调爱无等差,是无父无君,违背人伦天性,并最终会扰乱天下的做法。
D.主张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切实际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里,往往不会有统一的价值标准,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B.将基督教不分差序的兼爱与中国有差等的爱进行对比,是为了凸显团体格局社会明显优于差序格局社会。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以“己”为起点从对待亲人推广到他人的思想,使爱变得有差等。
D.“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让中国社会形成“圈子”现象。在极端情况下,法律、道德往往让位于圈子利益。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社会特点的一项是(     
A.《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韩非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4.在“差序格局”社会里,道德观念呈现出什么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5.假如你身处一个小圈子,那么你要如何正确引导,让“圈子”为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的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冷先生指派药铺的伙计王相,到镇上的饭铺定下八个菜,又提来一瓶烧酒。他坐在上位,让白鹿两家的主事者各坐一侧,方桌剩下的一边坐的是老秀才鹿泰和。冷先生向来言简意赅,不见寒暄就率先举起酒盅与三位碰过一饮而尽,然后直奔主题:事情不必再说,现在只说怎么弄,有话明说,过后不说。一切都按着各人预定的轨道推进,没有差错。嘉轩摆出的自然是败家子羞愧的面孔,呷了一盅酒后,开口说:踢卖先人业产,愧无脸面见人,咋敢争多论少?先生哥处事公正,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我绝无二话。鹿子霖早已领得父教,严谨地把握着自己的情绪,把买地者的得意与激动彻底隐藏,表现出对于自家兄弟不幸遭遇的同情与体悯,慷慨地说:先生哥你就看着办吧!既然俺们兄弟俩信得下你,谁日后再说二话还算人吗?你说咋弄就咋弄。

冷先生连着喝下几杯酒,冷冷的面孔开始红润活泛起来,更见一副耿直不阿的风采:话怕明说。你们两家是白鹿村的大家户,二位令尊与家父都是义交。我虽无意偏袒任何一方,但话说回来,再准的尺子也都量不准布,还要二位贤弟宽谅。说罢眼光锐利地瞅一瞅鹿子霖,鹿子霖以同样坚定的眼光作了回答。冷先生再转过头瞅着白嘉轩,白嘉轩却一把捂住腮帮,似乎要哭出来,低下头去。冷先生紧紧追问:嘉轩似有反悔之意?如是,现在还来得及。人说泼出去的水推倒了的墙——难收难扶。现在水还没泼墙还没倒,你说了不迟。嘉轩抬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说:反悔倒不反悔,只是畏怯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随之吞吞吐吐说出换地的想法来:二亩水地还是卖给鹿子霖,鹿家原坡上那二亩慢坡地转到白家,好地换劣地的差价,由鹿家付给自家。嘉轩说出这个方案后忽地站起,手抚胸膛红着脸说:全是为了顾一张面子呀!还望先生哥和子霖兄弟宽容。

此话一出,毕竟是节外生枝,冷先生不大高兴地说:既有这话,你该早说,我也好与买方早早说透。不过现在说了也好……说完就瞅一眼鹿子霖。鹿子霖原以为嘉轩事到临头要反悔要变卦了,单怕到手的二亩水地又黄了,听明白了是换地,就作出豁达的气魄说:这倒好!只要于嘉轩兄弟面子上好看,就那么办。冷先生自己当然对两厢情愿的事不再有什么话说,只是这突然的变故打乱了他事先与两方交换过的关于地价的估计,随机应变的办法很快也就形成。既然如此小有变故,这事也不难办。冷先生说,嘉轩的水地是天字号地,子霖的慢坡地是人字号地,天字号地和人字号地的价码,按朝廷征粮的数目就可以兑换出来。如果二位同意这个弄法儿,事情就简单不过了。

无论白嘉轩或是鹿子霖,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的手掌而是他们的土地。他们谁也搞不清自哪朝的哪一位皇帝开始,对白鹿原的土地按天时地利人和划分为六个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征收交纳皇粮的数字;他们对自家每块土地所属的等级以及交纳皇粮的数目,清楚熟悉准确无误决不亚于熟悉自己的手掌。土地的等级是官府县衙测定的,征交皇粮的数字也是官家钦定的,无厚此薄彼之嫌,自然天公地道,俩人都接受了。冷先生取来算盘,推给老秀才说:你给兑换算计一下。老秀才噼里啪啦拨动看算盘上的珠子,连拨两遍,一亩天字号地大体可以折合四亩人字号地。这样就推算出鹿子霖应该净给白嘉轩的银两,如果按市价折合成粮食或棉花该是多少石多少捆。冷先生就歪过头对老秀才说:现在该你忙活了。老秀才这时接过药铺伙计王相送来的砚台,开始研墨。他被请来的职责很单纯,那就是双方把话说到以后写买卖土地的契约。

鹿子霖看着老秀才不慌不忙研墨的动作,心里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只要能把白家那二亩水地买到手,用十亩山坡地作兑换条件也值当。河川地一年两季,收了麦子种包谷,包谷收了种麦子,种棉花更是上好的土地;原坡旱地一季夏粮也难得保收。再说河川地势平坦,送粪收割都省力省事,牛车一套粪送到地里了。他家在河川有近二十亩水地,全是一亩半亩零星买下来的,分布在河川的各个角落。最大的一块不过二亩七分,打了一口井,两季保种保收。其余都是亩儿八分的窄小地块,打井划不来,不打井又旱得少收成。嘉轩这二亩水地正好与自家的那块一亩三分地相毗邻,含在一块就是三亩三分大的一个整块了,整个河川里也算得头一块大地块了。春闲时节就可以动手打井,麦收后如遇天旱,就可以套上骡子车水浇地不失时机地播种了。他眯着眼装作瞅着老秀才写字,心里已经有一架骡子拽着的木斗水车在嘎吱嘎吱唱着歌。

白嘉轩双手抱成一个合拳压在桌子上,避眼不看老秀才手中的毛笔,紧紧锁着眉头瞅着那个密密麻麻标着药名的中药柜子,似乎心情沉痛极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那块蕴藏着白鹿精灵的风水宝地已经属于他了,只等片刻之后老秀才写完就可以签名了,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此项买卖土地当中的秘密。

老秀才写好契约,冷先生先接到手看了一遍,又交给买卖双方的主人都看了一遍。冷先生把笔交给白嘉轩,白嘉轩捏着毛笔稍停了一下,似乎下了狠心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鹿子霖接过笔很轻松地划拉了一阵。冷先生最后在中人款格下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落尾才由老秀才签名。冷先生取来印泥盒子,四个人先后用食指蘸了红色印泥,然后一齐往契约上按下去。一式两份,买方和卖方各据一份。冷先生给每人盅里斟上酒,一齐饮了。

文本二: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关系上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卖地过程中,白嘉轩着意表现自己非常痛苦的原因,是因为踢卖先人业产,会招来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
B.冷先生连着喝下几杯酒后,面孔开始红润起来,更见耿直不阿的风采,然而事实上冷先生是偏向白嘉轩一方的。
C.白嘉轩临时提出以好地换劣地再补差价的方案,冷先生虽然对此不大高兴,但是认为白嘉轩此时提出也不算迟。
D.因为鹿子霖非常同情与体悯白嘉轩的遭遇,所以当白嘉轩提出新的卖地方案时,他便十分慷慨且爽快地答应了。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人物刻画得真切生动,个性鲜明。
B.小说叙述视野开阔,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全景式地展现出酒馆里白鹿两家换地的一幕。
C.小说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先生哥”“呷了一盅酒”“弄法儿”等。
D.文本一以冷先生提烧酒上饭馆开始,以斟酒齐饮结束,表现出冷先生热情、豪爽的性格特征。
8.文本一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个性鲜明丰富,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分析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如何体现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2023-12-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抗曹,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 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之,为之流涕。既出,遂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
公谓A诸将曰B吾降C张绣等D失不便取E其质F以至G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闻种走”中“走”意为逃跑,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的“走”意思相同。
B.“公嘉之”中的“嘉”意为赞赏,与“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意思相同。
C.“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二者意思不同。
D.孝廉,是汉代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有为。曹操年少尚义任侠,机灵能干,桥玄、何颙认为他是治国安邦的人才。
B.曹操躬身自省。曹操在遭遇军队战败、长子被杀等困境时,仍能主动检讨自己的过失。
C.曹操心胸宽广。毕谌曾背叛过曹操,活捉毕谌后,由于众人的求情,曹操继续重用他。
D.曹操重视人才。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招纳贤才,希望有才能的人来辅佐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2)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14.文段二针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进行论述,曹操的观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论证这个观点?请简要分析。
2023-12-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①春中:即仲春,农历二月。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探测、察看。④御:饮、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
B.颔联“持”“伐”“荷”“觇”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农人忙于农事的场景。
C.颈联中旧屋主人翻看新年的日历,让诗人产生时光飞逝之痛,年华老去之悲。
D.尾联中诗人想到远行客无缘享受这美好的田园春光,不由得为之惋惜和惆怅。
16.同为意象,本诗“归燕识故巢”的“燕”和《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的“鸟”,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12-02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7. 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                           来江口守空船
B.烟涛微茫难求                 低眉手续续弹
C.曲罢惘                           輮使之
D.吾从而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023-12-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