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中 2023-12-07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人民论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材料二:

又到月圆中秋时,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99日,松风听音名家古琴展(首展)亮相上海松江泗泾古镇,李朝阳、吴明涛等古琴演奏名家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中秋古琴音乐会。次日,上海市民艺术大课堂——淮音戏曲课堂迎来中秋专场,学员将在此学唱中秋歌曲的淮音表达。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发出“穿上国风服装,打卡不一样的花好月圆”的邀约。

内蒙古博物院在98日至9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中秋课堂《玉·见文明》”“特别企划——趣看文物·中秋篇”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其间,博物院还将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沁苑校区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课堂,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游客可用来购买享受惠民补贴的文化演出和旅游景区门票。陕西多家景区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惠民礼包。白鹿原影视城推出“走进白鹿秋色,惠享美好生活”中秋微度假系列主题活动,游客可以在景区吃月饼、赏月圆、诵诗书、行汉礼,感受传统文化。景区还向全国教师发出邀请,教师本人凭相关证件即可免费乘坐观光扶梯、观看演出。

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10日至12日,荆州方特将推出超级月亮主题造景,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柔美的汉服舞蹈快闪携手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唯美浪漫意境。武汉植物园“奇幻森林夜游”活动精彩继续,游客可在王莲展示区看明月映水照花影,还能与10米高的“超级大月亮”合影留念。

9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届时,1000架无人机集结,融合中秋月圆、竹林七贤、嫦娥奔月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云台山中秋游园会国风演艺、潮玩打卡、浪漫夜游等项目将为游客带去别样体验。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多彩文旅活动 感受花好月圆》)

材料三:

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中秋节前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巴沙以及俄罗斯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伊万等一行走进烟台,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烟台,实地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

“我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了,对中秋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热闹。”在东山宾馆,巴沙带着女儿一起跟师傅学习制作月饼,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巴沙高兴地说:“以前只吃过月饼,不知道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这个中秋节我和家人们也在中国团圆了。”

学习制作月饼、打卡百年老街所城里、观摩海阳沙滩雕塑……作为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记者,巴沙这次来烟台,也带着自己的任务。“烟台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文化浓厚的老街,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在烟台,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

(摘编自潇湘晨报《“老外”在烟台过中秋节,难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B.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可以展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携起手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根本没有办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传统节日的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吃月饼、赏月圆等,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荆州方特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
3.下列诗句中,不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项是(     
A.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4.仪式对于传统节日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节日文化。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花香包

许心龙

群茹家栽种了一棵桂花树,四季桂,一年几次开花,缕缕花香,缭绕四邻,老远都能听到人和狗吸鼻翼的响声。那花瓣如碎纸机绞碎的黄金,绽放在绿叶间,很快又天女散花般铺满树下。有心的群茹早把塑料薄膜铺于树下,一粒不落地把碎黄金尽收囊中。群茹的手香,群茹的院子香,群茹的心更香。群茹把那无数的碎黄金,缝进了一个又一个的红布包,红布香包轻盈,灵动,香气幽幽。花招蝶、香诱人,就诱来了大嫂和小妹。茂盛的桂花树下就成了女人唠闲篇的最佳去处。

大嫂晃动桂花枝,朵朵桂花纷纷散落。①大嫂鼻子吸一声,说:今年的桂花一点也不香!

小妹望一眼大嫂,感到异样,兀自笑一声。小妹分明感受到了如雾如缕袅袅升腾的香气,怎么能说不香呢?于是,小妹不耐烦地说:大嫂,你又为小刚的婚事发愁了吧?

愁啥?小刚个高人俊,聪明伶俐。群茹说。

要车要彩礼要楼房,能不愁吗?大嫂望着群茹说。

群茹笑了,开导大嫂说:一切都会有的,儿媳会有的,楼房也会有的!

站在树下,群茹就少有的舒爽,浑身通泰,头脑也清水一样明澈。群茹明白时下的农村男孩找媳妇极为不容易,要小汽车要洋楼房,最终是要了父母的命!

小妹忙说:哪能有二嫂说的这么容易?不是田地里捡粒芝麻,也不是麦屯里逮只老鼠。

所以呀,群茹说,我们要让孩子有出息,走出乡村,省得让陈规陋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大嫂望一眼群茹,说:你去年送走了阳阳,去广州读大学,可今年听说明明高考不理想呀,你咋考虑的?

小妹说:二嫂是有主见的人,听说二嫂那年差几分没考上大学,家里困难没再复读,要不然我们也成不了一家人。

群茹瞪一眼小妹,说:就你知道的清!又叹一声,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要再复读一年……往事不堪回首。大嫂,你别难过,小刚找媳妇,没钱,我们共同想办法,众人拾柴火焰高。

对,二嫂说得对!小妹说,别人能办的,我们也能办。

②大嫂俯身嗅一下手里的一簇桂花,说:香,真香。

二嫂,明明你咋考虑的?小妹瞅着群茹问道,可不能再作大嫂这样的难!

是啊,不能再为了给孩子娶个媳妇作难了,群茹边捡着几粒桂花边说,我准备让明明当兵去,到部队这个大世界长长见识。

二哥同意吗?小妹问。

他下月回来,群茹说,我给他说了我的想法。

大嫂望一眼群茹,说:这是个好出路,就不能让孩子都待在身边,没出息!

听说,兵也不好当。小妹说,指标少,想当兵的人多,还要花钱的。

城里我娘家坤哥在政府工作,找找试试吧。群茹说。

坤哥,是群茹叔伯哥,群茹结婚前还被他安排在政府大院当过保洁员呢。

只是这么多年不联系了,找他还能帮上忙吗?小妹担忧地问。

应该没问题,我们毕竟一个爷爷。群茹笑说。群茹想起了自己当保洁员时给坤哥送红薯、送花生的情景,那时坤哥都是笑盈盈地接收了,还说,我送的红薯可甜了,花生可香了。

那是当时,现在咋样了?大嫂说,人都会变的。

给他送些钱,小妹说,花钱能办成事,也是好事啊!

你二哥下月从上海回来,群茹说,他准备好了五万块钱。

中,送吧!大嫂说,比给孩子娶媳妇花五万块钱强!

这场夏季桂花开时的对话还没落音,一晃又到了深秋的桂花绽放时。

好香啊!大嫂脚没迈进院门就喊道。

这棵树上的花越开越香了。站在树下的小妹望着一树桂花说。

群茹从屋里走出来,递给二人一人一个桂花香包。

桂花香包!小妹惊喜不已。

二嫂,明明当兵,花了多少钱?小妹郑重地问。

大嫂也盯着群茹等答案。

坤哥说孩子够条件,不需要花啥钱。送的那5万块钱原封不动退了回来。群茹说,不过,我可是送了坤哥宝贝东西的。群茹神秘地眨一下眼睛。

什么宝贝东西?大嫂小妹异口同声。

群茹望一眼大嫂,又望一眼小妹,盯着她俩手里的香包,笑而不答。

桂花香包!小妹顿悟,尖叫一声。

世上珍贵的东西不多,群茹说,就像这香包,普通却真情,我一下送了坤哥十包呢。坤哥告诉我,他把香包送给了同事,他们把香包放在案头,工作起来可精神了!

有意义,小妹说,值得点赞!

明明当兵走时,我也让他带走一个,群茹说,好让他常想家,好好发展。

群茹真有心!大嫂说。

小妹左手下意识地揉着桂花香包,心里不禁一阵阵起伏,望着群茹说:二嫂鬼点子就是多。

就你的嘴利索!群茹推了小妹一下,不想把小妹推到了桂花树上。霎时,受惊的桂花树簌簌飘落起了碎黄金,散了群茹一头,散了大嫂一头,散了小妹一头。于是,墨绿的桂花树下,出现了三个金黄头发的女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盛的桂花树下就成了女人唠闲篇的最佳去处”,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引出了下文出场的人物。
B.小说中农村青年娶媳妇难、请人办事要花钱等话题给人以压迫感,也增强了小说针砭力。
C.小妹“有意义”的点赞,既是对群茹赠香包及解说的点赞,更是对明明去当兵报效祖国的点赞。
D.当年因没有条件复读改变命运的遗憾和眼下农村的现实,促使群茹下决心送次子参军磨炼。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群茹的描写少从正面着笔,多为侧面描写,如插叙其经历和大嫂、小妹的评说。
B.受制于篇幅,微小说往往人物较少、情节简单,然而以少胜多,以微观反映宏观,本篇亦如此。
C.特定场景的设置、乡村生存状态的展示、生活化的语言等,使小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D.小说借助桂花树、桂花香等意象的营造,淡化情节和人物的散文化写法让读者耳目一新。
8.“言,心声也。”(汉·扬雄《发言·问神》)“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境。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用“桂花香包”作为标题的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除知抚州。年未三十,在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俄起A知潭州B为政简易C时以威D济之E湖南F遂以无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指平素、往常,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中的“素”含义不同。
B.寻,指不久,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中的“寻”含义相同。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与“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中的“路”含义不同。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
B.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又设立万盈仓。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平江府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担任抚州知府时,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
14.请结合全文分析高宗称赞张孝祥“必将名世”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插秧歌

扬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刘诗中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刘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16.《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