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一 期中 2023-12-20 3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辑成书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是相配合的名词。按照天命之谓性的说法,人之本性来源于天,由天所赋予,所以人性等同于天德,因此人们经常把人生来具有的本性称之为天性

如果儒家学派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

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社会有许多仁人君子时,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在《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用“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由取代了商,首次体现出道德意义超越人类力量。
B.孔子认为天命是上天给个人的使命,“性”是天生的禀赋,“命”“性”是相配合。
C.孔子总是从个体角度来看待仁,他盼望个体成为“仁人君子”从而形成一个美好的社会。
D.“知命”是一种竭尽全力,不计成败人生态度,其价值为做事的过程,而淡化行为结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经》《中庸》所谈的“命”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本身对自身命运掌握的渴望。
B.孔子在承受迫害时所说的话和竭尽己力所做的事,将成为鼓舞后世人勇担使命的精神动力。
C.儒家认为“仁”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性和本质,可见发抒人性成为“君子”是人的本能追求。
D.孔子周游列国,改造世界,明知不成功却坚持不懈,不难发现他在这里将成败归结于“命”。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凡人之命,不由己也。(《孟子》)
B.命运如风,何必执着。(《佚名》)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D.我命在我不在天。(《抱朴子内篇》)
4.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商朝时期到孔子对“天命”理解的发展变化。
5.习总书记曾经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现在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人生与使命”的班会课上向同学们阐述你的人生观,请结合材料内容,列出你的发言大纲。
2023-12-1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方

菡子

远方的朋友托我找寻一个不相识的女友,他只依稀记得她曾到了我们省内,可是我们都相信会找到她,因为他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于是我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在所有不相识的老同志中间,寻觅我们的战友。……

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切的印象,我想你一定也是如此。你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管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可是女性矜持、温柔、坚贞的感情,总是献给前方的呵!你异常温和,这不仅因为你是一个医生,当你最早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的时候,你有一对始终笑着的眼睛。两年以后,你勇敢地在伤员中间,选择了一个年青的营长作你的爱人,后来北撤,你在众人之中只找你的老南;后来你们有了孩子,你更温柔了,直到你当了医生,有人还称你是笑眯眯的大夫,这都是从印象认识你的观感,其实与你深处的人,都知道你的温柔是有一种信念作基础的。在你微笑的眼神下面,常常潜存着泰然和坚忍;你的温柔中含蓄着生活的庄严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你的温柔在战争的年月更有动人的生命力。在你做母亲后,你那个调皮鬼老南,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可是他没有忘记一两个月给你画一只小桃(你称呼的谐音)﹔你呢,从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把自己称作你的妻子了,虽然你生怕有人瞧见,可是好像这四个字只属于你和他。

一九四八年一个金黄色的秋天,你有了第二个孩子黎黎,带着他来到驻在这儿的留守部队。前方离远了么?并不,你伏在田拢上听过轰炸济南的炮声。

你暂时不能走动,院子静了,不过黎黎的嗓门大,他嚎叫,你轻声对答,你们母子几乎日夜不停的谈话也够热闹的了;有时还加上由你嘴中说出的父亲的言语:小兵阁下,你将来是一个炮兵,还是一个空军?”“你是一个号兵么,现在就练嗓子?他自己刚参加江西红军时也当的是小号兵,难道也是在襁褓里就练的嗓门?你会心地笑了。你们结婚的时候,他给你轻轻地吹过号,至今那越过高山平原奔向前方的声音,还在你的耳边缭绕不绝。

有一种日子,比胜利更带有欢愉的气氛,它在两个战役之间,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干净彻底的歼灭战!大城市回到人民的手里,火光在前,各种车子都往前方赶着。你多少次参加这个行列,到部队休整的地方去看老南,你乘的不是车子,而是会飞的翅膀,每一次你都像新娘那样沉醉在仿佛专为自己演奏的乐队里,在千百种音乐中,辨出清脆而嘹亮的号音。

往往在等待胜利的同时,这梦一般的日子也就来了。

现在你就在等待着。女协理员给你送来一本《妻》。《妻》是写战争的,你并不觉得奇怪。写的是这位可敬的尼娜·彼得洛夫娜,在丈夫阵亡以后所过的一段坚忍的日子。当你在前方医院为伤员动手术的时候,遇到经过任何努力都难以救治的战友,你也曾想过或者看见过这样的妻子。你为她感到痛苦,也为她感到骄傲。

你仿佛偶尔记起了没有接到那前方寄来的一只桃子……

这个长夜完全属于你的冥想,作为一个坚强的妻子,你从前也有过这样的冥想。这次你梦见你的老南穿着单衣泅过小河,爬上登城的云梯,铁青的脸色遮没了他几点淡淡的疤痕,不过当他回头看见你时,还给你张着一个笑脸……

妻又走进了你的记忆,但现在你听见的不是那《妻》中主角的昵称:小陶!

但愿还能听见这一声发自肺腑的重浊的声音。

可望还不可即的事,会变得很辽远似的,但当重新获得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愉快。没有挫折,也就没有战斗的幸福。早上,你带着这样的信念醒来。

你忙着赶做上路的干粮。这一阵为前方人准备食品,占住了你的身心。

没有消息,你觉得自己逐渐严峻起来。

突然车子来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留守处的政委巍凛凛地走了下来,他直接向你走过来了。……现在他要亲自来送你,并告诉你这不幸的消息。看见你搂着孩子,什么都收拾好了,他只说了一句:小陶,你还去么?

你就什么都知道了。你在嘱咐自己:站住,站住!把你苍白的脸孔裹在披巾里,只露出两只发亮的眼睛,看到了人们对你最恳切的信任。

去!你坚定地说。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

你仍旧听到号音,为你和孩子而奏,它亲切而雄壮地响着,不离你的左右。它使你想起老南出生的地方,有灿烂的阳光,起伏的松涛,浪花在海边轰鸣……现在他即使躺着,也不过在激战前休息一会罢了。

前方,前方!

那壮丽的目标,全部音符中的最高音,仍然是我们战斗行程中的基调。在通向前方的道路上你又看到了胜利。

满眼鞋子的队伍,山东妇女千针万线的劳绩,为的那上面绣着的打过长江去

早晨的薄霜随着人们的脚步升起了,在田野里散发着暖气和轻烟,前方到了。

部队几乎列队欢迎你,许多人在阳光里站着。你忽然想到,一个人倒下了,是为了许多人这样站着。一个巨大的人一—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了。

你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那是透明的,霞光闪闪。在团指挥所里,你在桌上添放一罐罐的肉松。放完东西,你感到万分安慰,沉静而柔声地对大家说:回家来啦!

你庄严的神色,天真无邪的眼睛,秀眉,劲挺的身材,显得你是如此俊逸,丰富而严峻的生活历程改变了你的面貌,正如水晶经过琢磨一样。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前方”为故事背景,主要写了“后方”对“前方”的牵挂、支持与关心,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情怀和献身精神。
B.本文淡化“前方”战争场景的描写,叙述了“你”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塑造了一位信念崇高,温柔坚贞的革命者形象。
C.“梦一般的日子”是“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的日子,胜利的喜悦和奔赴“老南”的快乐让“你”陶醉。
D.面对留守处的政委的问询,“你”仍坚定地说“去”,表明了“你”的坚强,“你”仍然坚定的想要去丈夫出生的地方缅怀。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却通过叙写几个“后方”生活片段,从“我”的角度深情地叙述“你”的故事,具有散文化的特质。
B.文中三次描写号音,情感都不相同,作者巧妙的运用这一细节展现人物的心理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C.“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运用比喻,暗示了“你”的伤痛如同即将消融的霜花一样,会随着战争的胜利渐渐消散。
D.结尾说“回家来啦!”,虽因为革命“你”失去了“小家”,却仍将前方当做“大家”,深刻地展现了革命者的大爱,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8.本文叙写“后方”生活,却以“前方”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本文充分展现出特殊年代中“女性的力量”。你认为“女性的力量”体现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且夫吴王又喜安逸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于是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邦,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申胥曰: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吴王不听。申胥曰: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太宰嚭从旁对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嚭何惑吾君王也?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太宰嚭申胥。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不听辅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居三年,越兴师伐吴,吴王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与之剑,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请籴内传》)

材料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行成:订立合议。③卜:本为占卜,此指试探。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⑤太宰嚭():本名伯嚭,任太宰,故称太宰嚭。⑥翙翙(huí):本为鸟飞声,此指多,即指伍子胥话太多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吴王又喜安逸A而不听谏B细诬C而寡智D信E谗谀F而远士G希须臾之名H而不顾后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先秦诸国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宋代大夫和医生开始产生联系。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中华民族最为重视土地和粮食,因此社稷又代指国家或朝廷。
C.短,文中两处“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作动词,意为(地位)低于;后者作形容词,意为时间不长。
D.弼,意思是“辅佐”,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战败,派文种前去与吴王议和,并使其入吴宫侍奉三年,管理吴王车驾屋舍,在吴王马前退步而行,如此谦卑越国才得以保全。
B.吴王轻信寡谋,前有勾践谦卑示弱意在试探,后有伯嚭阿谀迎合假意奉承,他都只看表面,不能识人,也不能对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C.作为忠臣贤士,伍子胥竭忠尽智极力进言,反对请籴,却被赐死;太宰伯嚭嫉贤妒能,却得到吴王信任。
D.材料二中所阐述的先汉与后汉兴亡原理,在越兴与吴亡的历史中也得到了具体的印证,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4.越王勾践能够灭吴成功是因为做到了哪些方面呢?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明亡之后,吴伟业不肯屈事新朝,无意仕进,遂隐居长达十年之久。将所居之所取名梅村,因自号梅村。②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步向山村人家的沿途所见景色,由远及近,写出山家居住环境的明净清幽。
B.写山家室中所见,以木几、窗纱、瘿尊的细节暗示主人讲究器用的雅致,实为隐士。
C.本词善于铺陈写实,多角度叙事,以“堪夸”总领山翁劳作不辍,收获颇丰的山家生活。
D.以“烂熳”为诗眼,既结住山家怡然自乐的心境,也表明了词人纵情山水的心迹。
16.吴梅村的词素以秘丽密致见称,而这一首别有疏淡、潇洒的情调。请结合全词,从内容、情感、手法、语言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赏析。
2023-1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