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211648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方

菡子

远方的朋友托我找寻一个不相识的女友,他只依稀记得她曾到了我们省内,可是我们都相信会找到她,因为他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于是我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在所有不相识的老同志中间,寻觅我们的战友。……

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切的印象,我想你一定也是如此。你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管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可是女性矜持、温柔、坚贞的感情,总是献给前方的呵!你异常温和,这不仅因为你是一个医生,当你最早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的时候,你有一对始终笑着的眼睛。两年以后,你勇敢地在伤员中间,选择了一个年青的营长作你的爱人,后来北撤,你在众人之中只找你的老南;后来你们有了孩子,你更温柔了,直到你当了医生,有人还称你是笑眯眯的大夫,这都是从印象认识你的观感,其实与你深处的人,都知道你的温柔是有一种信念作基础的。在你微笑的眼神下面,常常潜存着泰然和坚忍;你的温柔中含蓄着生活的庄严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你的温柔在战争的年月更有动人的生命力。在你做母亲后,你那个调皮鬼老南,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可是他没有忘记一两个月给你画一只小桃(你称呼的谐音)﹔你呢,从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把自己称作你的妻子了,虽然你生怕有人瞧见,可是好像这四个字只属于你和他。

一九四八年一个金黄色的秋天,你有了第二个孩子黎黎,带着他来到驻在这儿的留守部队。前方离远了么?并不,你伏在田拢上听过轰炸济南的炮声。

你暂时不能走动,院子静了,不过黎黎的嗓门大,他嚎叫,你轻声对答,你们母子几乎日夜不停的谈话也够热闹的了;有时还加上由你嘴中说出的父亲的言语:小兵阁下,你将来是一个炮兵,还是一个空军?”“你是一个号兵么,现在就练嗓子?他自己刚参加江西红军时也当的是小号兵,难道也是在襁褓里就练的嗓门?你会心地笑了。你们结婚的时候,他给你轻轻地吹过号,至今那越过高山平原奔向前方的声音,还在你的耳边缭绕不绝。

有一种日子,比胜利更带有欢愉的气氛,它在两个战役之间,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干净彻底的歼灭战!大城市回到人民的手里,火光在前,各种车子都往前方赶着。你多少次参加这个行列,到部队休整的地方去看老南,你乘的不是车子,而是会飞的翅膀,每一次你都像新娘那样沉醉在仿佛专为自己演奏的乐队里,在千百种音乐中,辨出清脆而嘹亮的号音。

往往在等待胜利的同时,这梦一般的日子也就来了。

现在你就在等待着。女协理员给你送来一本《妻》。《妻》是写战争的,你并不觉得奇怪。写的是这位可敬的尼娜·彼得洛夫娜,在丈夫阵亡以后所过的一段坚忍的日子。当你在前方医院为伤员动手术的时候,遇到经过任何努力都难以救治的战友,你也曾想过或者看见过这样的妻子。你为她感到痛苦,也为她感到骄傲。

你仿佛偶尔记起了没有接到那前方寄来的一只桃子……

这个长夜完全属于你的冥想,作为一个坚强的妻子,你从前也有过这样的冥想。这次你梦见你的老南穿着单衣泅过小河,爬上登城的云梯,铁青的脸色遮没了他几点淡淡的疤痕,不过当他回头看见你时,还给你张着一个笑脸……

妻又走进了你的记忆,但现在你听见的不是那《妻》中主角的昵称:小陶!

但愿还能听见这一声发自肺腑的重浊的声音。

可望还不可即的事,会变得很辽远似的,但当重新获得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愉快。没有挫折,也就没有战斗的幸福。早上,你带着这样的信念醒来。

你忙着赶做上路的干粮。这一阵为前方人准备食品,占住了你的身心。

没有消息,你觉得自己逐渐严峻起来。

突然车子来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留守处的政委巍凛凛地走了下来,他直接向你走过来了。……现在他要亲自来送你,并告诉你这不幸的消息。看见你搂着孩子,什么都收拾好了,他只说了一句:小陶,你还去么?

你就什么都知道了。你在嘱咐自己:站住,站住!把你苍白的脸孔裹在披巾里,只露出两只发亮的眼睛,看到了人们对你最恳切的信任。

去!你坚定地说。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

你仍旧听到号音,为你和孩子而奏,它亲切而雄壮地响着,不离你的左右。它使你想起老南出生的地方,有灿烂的阳光,起伏的松涛,浪花在海边轰鸣……现在他即使躺着,也不过在激战前休息一会罢了。

前方,前方!

那壮丽的目标,全部音符中的最高音,仍然是我们战斗行程中的基调。在通向前方的道路上你又看到了胜利。

满眼鞋子的队伍,山东妇女千针万线的劳绩,为的那上面绣着的打过长江去

早晨的薄霜随着人们的脚步升起了,在田野里散发着暖气和轻烟,前方到了。

部队几乎列队欢迎你,许多人在阳光里站着。你忽然想到,一个人倒下了,是为了许多人这样站着。一个巨大的人一—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了。

你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那是透明的,霞光闪闪。在团指挥所里,你在桌上添放一罐罐的肉松。放完东西,你感到万分安慰,沉静而柔声地对大家说:回家来啦!

你庄严的神色,天真无邪的眼睛,秀眉,劲挺的身材,显得你是如此俊逸,丰富而严峻的生活历程改变了你的面貌,正如水晶经过琢磨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前方”为故事背景,主要写了“后方”对“前方”的牵挂、支持与关心,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情怀和献身精神。
B.本文淡化“前方”战争场景的描写,叙述了“你”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塑造了一位信念崇高,温柔坚贞的革命者形象。
C.“梦一般的日子”是“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的日子,胜利的喜悦和奔赴“老南”的快乐让“你”陶醉。
D.面对留守处的政委的问询,“你”仍坚定地说“去”,表明了“你”的坚强,“你”仍然坚定的想要去丈夫出生的地方缅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却通过叙写几个“后方”生活片段,从“我”的角度深情地叙述“你”的故事,具有散文化的特质。
B.文中三次描写号音,情感都不相同,作者巧妙的运用这一细节展现人物的心理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C.“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运用比喻,暗示了“你”的伤痛如同即将消融的霜花一样,会随着战争的胜利渐渐消散。
D.结尾说“回家来啦!”,虽因为革命“你”失去了“小家”,却仍将前方当做“大家”,深刻地展现了革命者的大爱,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3.本文叙写“后方”生活,却以“前方”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本文充分展现出特殊年代中“女性的力量”。你认为“女性的力量”体现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骆驼

王松

汽车在戈壁滩上的高速公路上飞驰。

戈壁滩已不是当年的戈壁滩了。顾芳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几十年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一眼望去,已经看不出是戈壁,大地被茂密的树木和各种植物覆盖着,一片生机盎然。顾芳还记得,当年和潘大兴来这里时,下了绿皮火车,来迎接的卡车也是这样在戈壁滩上走着。她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荒凉的地方: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滩上,除了碎石和黄沙,几乎什么也看不到。没有树,也没有草,只有一种一蓬一莲的针叶植物。她后来才知道,这种植物叫骆驼草,学名叫骆驼刺, 是荒滩上特有的也是唯一的一种植物。因为只有骆驼才吃,所以得名。

戈壁滩上一到夜里漆黑一团,除去微弱的星光,什么也看不见。在这样的地方白天行车都没把握,夜里就更不能走了。大家只好就地露宿,等天亮再走。这时顾芳才听说,这荒滩上还有狼。她一下更紧张了,一步也不敢离开潘大兴。但潘大兴和几个一起来的同学   这时却很兴奋,坐在火堆跟前一边说笑,还唱起歌来。这是顾芳来戈壁滩的第一个晚上,就这样在荒野上度过一夜。她这时才明白,这里跟她来之前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她以为这里就像在电影上看到的,到处红旗招展,歌声飞扬,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可是这个晚上,她坐在火堆跟前,周围伸手不见五指,远处的黑暗里只有野物的嗥叫。

早晨临出发时,云姨对顾莎说,那对年轻人今天也要进矿区,正好顺路把他们带过去。云姨笑笑说,她已经都为他们安排好了,那个叫成林的男孩儿要去矿区报到,叫陈偌偌的女孩儿已经决定了,还是回去,也已为她买好了机票。成林先去报到,然后再跟车回来,去机场送陈偌偌。但这个叫陈偌偌的女孩儿又说,既然来了,就去矿区看一看。

顾芳转头朝那个叫陈偌偌的女孩儿看了一眼。

顾芳坐在车上,感觉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这种轻飘飘的感觉还从来没有过。自从几年前中风,后来又心梗,就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沉,还不仅是重量的沉,心情也沉。

这时,顾芳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鸟,飞在这片戈壁滩的上空。这个地方,她看着有些熟悉,却又有些陌生了。她在心里算了一下,自己离开这里多少年了。而自从离开这里,她就再没跟潘大兴见过面。不光是不想见,是想见也没机会再见了——相隔太远了!

事情是发生在她和潘大兴结婚的十几年以后。她当年从医科大学毕业,本来想的是,既然学了临床,将来就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可自从来到这里,她知道,当初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了。她为了这里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再这样。但她每次这样说,潘大兴都不接她的话茬。她知道潘大兴的脾气,潘大兴年轻时是“理工男”的性格,这种性格到中年,就会变成一种固执,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根筋”,或者叫“一条道儿跑到黑”。

汽车下了高速公路,向西一转,开上一条很窄的林荫道。顾莎听云姨对小秦说,先去英雄塔。

这是一座灰色花岗岩的纪念塔。在纪念塔的前面,还矗立着一面巨大的国旗造型雕塑。顾芳从车上下来,坐在轮椅上,并没过来,只是远远地朝这边看着。云姨说,这座英雄塔的塔高是19.58米,寓意这片矿区,当初是在1958年建立的。

云姨看一眼坐在轮椅上的顾芳,转身朝前面走去。

顾莎推着轮椅,跟在后面。

一条很窄的小路。路边长满了骆驼草。但看得出来,这些骆驼草显然不是野生的,而是有人特意在这里栽种的。顾莎知道,这种骆驼草看着不起眼,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它在地表只有小小的一莲,可是下面的根系却扎得极深,而且会向四周蔓延,能有几米甚至十几米。来到一座墓碑跟前,云姨站住了。这时,顾莎看清了,墓碑上镌刻着几个大字:“潘大兴同志之墓”。下面还有一行竖着的小字:“1992年敬立”。

顾芳回头看看云姨,问,他是,1992年去世的?

云姨点头说,是。

顾莎在心里回想了一下,那是自己要高考,父亲突然让云姨寄来两万元钱的前一年。接着就明白了,父亲直到临去世,心里还记着,他的女儿第二年就要高考了。

她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流了下来。

云姨说,他是个不要命的人。那次是反应堆突然出故障,他下去维修。按规定,人在下面最多只能停留四小时,可他一连待了二十几个小时,直到排除了故障,就这样……

云姨没再说下去,从背包里掏出一个东西交给顾莎。顾莎接到手里看了看,这是一块光滑圆润的深红色石头。再仔细看,竟然像一只骆驼,健壮的四肢,睁大的两眼,都清晰可见。云姨说,这种石头叫“沙漠漆”,只有这里的戈壁滩上才有,本来已经极为罕见,不知潘老师是怎么找到的。

顾莎拿在手里,仔细看着。

云姨又说,他临终时交待我,有一天你来了,就在他的墓前,把它交给你。

顾莎慢慢回过头,看着墓碑,喃喃地叫了一声,爸!

此时,顾芳正把轮椅朝墓碑的跟前摇过去 ……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戈壁滩前后景物的对比,展现了戈壁滩曾经的荒凉和扎根戈壁滩的人们对这里环境的改造。
B.两个年轻人对于离开还是留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是因为兴趣理想,也可能是因为价值权衡。
C.顾芳的回忆和云姨关于潘大兴的讲述,在文中都是插叙的内容,将潘大兴的人物形象更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D.顾芳对于潘大兴并不了解,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曾经的爱人,但青春的时光和选择铭刻心中,这让她的一生沉重而痛苦,难以放下。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骆驼草有着象征的意义,它不起眼,根系扎得极深,象征着普通人身上蕴藏的执着和坚守的力量。
B.潘大兴是一个虚写的人物,也是一个丰满的人物,既有对自己职业的坚守,也有对家人的牵挂。
C.骆驼石的交付,代表着父亲对女儿的爱,对女儿未来的期待,希望女儿能扎根戈壁、坚韧不拔。
D.潘大兴并不孤独,在矿区有理解他的人,有和他一样坚守在矿区的人,还有和他一样愿意为国家事业奉献自身的年轻人。
3.顾芳是小说中重要的人物,请你分析她在前往矿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4.这篇小说回忆与现实穿插讲述,这种讲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2023-07-10更新 | 1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雾月牛栏

迟子建

宝坠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每逢六月,雾就不绝如缕地飘来了。从早到晚,能持续一个月,只有每天的正午时分雾气才会消散一刻。

宝坠就住在牛屋,他经常在暗夜中倾听牛反刍的声音。这种草料与唾液杂糅的声音使他陷入经常性的回忆。他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裹在这声音里,可回忆像深渊一样难以洞穿,他总是无功而还。尤其是在有雾的日子里,他就格外想哭。他坐在炕上,环顾着愈发显得昏暗的牛屋,不明白那雾怎么年年都来。

继父大约是快死了的缘故,这一段他几乎天天都来牛屋和宝坠说话。有时他一言不发地抚摸宝坠的脑袋,眼睛里漫出浑浊的泪水,把目光转向那道白桦木的牛栏。牛槽上的牛栏被一东一西两根柱子支撑得永远那么牢固。黑色的树斑像是一群人的大大小小的眼睛嵌在那里,有的炯炯有神,有的则呆滞不堪。三朵拴着牛的梅花扣在雾气中颤颤欲动,仿佛真正的花在盛开。

这一切都使他心中的隐痛再次发作,他的眼前闪现出八年前的宝坠。他第一次见到这孩子时就喜欢上了他。他生得虎头虎脑,很爱笑,生父因为打草遭毒蛇咬而丧了命。那时宝坠的妈妈不像现在这么邋遢,炕上的被褥拆洗得有皂香味,锅碗瓢盆绝不存一丝污垢。想到这他便悔恨难当,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冲动的一拳会葬送继子的前程。

宝坠童言无忌,出言冒犯了刚到这个家的自己。他当时觉得自己的尊严受了伤,出于愤怒立刻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宝坠的脑袋重重地磕在牛栏上,“呃”了一声,然后像一股水一样泻倒在牛槽里了,隐约听到牛反刍的声音。他当时还以为自己不过是把宝坠打昏了,于是就抱着他回屋,对正在灶房忙碌的女人说:“宝坠自己把头磕到牛栏上了。”“他是个灵巧的孩子,怎么会磕到那儿?”女人叫着去试宝坠的鼻息,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就放宽心说,“磕昏了,睡一觉就会好的。”宝坠在雾中一直昏睡了一天,他起来后是又一个雾天的早晨了。他看着一切都觉得陌生,目光呆滞,母亲喊他宝坠时他也不知道答应。当天夜里宝坠就闹着要去牛屋住,他说不能和人住在一起,也坚持不回人住的屋子。后来他们发现宝坠不断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而且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他们便知宝坠丧失了一部分意识,沦为一个弱智儿童了。

他不敢把真实的一幕说给老婆,只是默默地把牛屋装修起来,为宝坠盘了一铺火炕。他每天给宝坠送饭,跟他说话,希望能打开他记忆的闸门。三九天北风呼啸的时候,他几乎每到半夜都要起炕到牛屋给宝坠的炕填些柴火,顺便也喂喂牛。每年的除夕,他一大早晨就来到牛屋为宝坠换上新衣,将窗户贴上“福”字,还送给宝坠一盏他亲手糊的灯笼。宝坠喜欢金黄色的南瓜灯,他就年年送他一盏。夜半吃饺子放鞭炮的时候,他还把宝坠带到院子,让他看火花和听响儿。宝坠乐得忘乎所以,能吃下两大盘饺子。

眼前的雾气使白桦木的牛栏显得更粗了一些。他盯着那道罪恶的牛栏,恨不能将它当成脆骨嚼碎,咽进肚子,把它带到地狱去。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希望宝坠能回到人住的屋子,这样也许会使他的病慢慢好转。可宝坠昨晚的话却使他最后的一口气没能畅快地吐出来。他说继父死后还会来个活叔和妈住在一起,人住的屋子依然没有宝坠的位置。这朴素的道理他怎么就没想到?

“宝坠——”他对着那道惨白的牛栏低低地叫了一声,泪水流得更凶了。他在生命的尽头,他想起了传说中狰狞鬼有长而尖的利牙,在他看来,这道牛栏就是谁栽在他家的一颗牙。

“我要拔下这颗牙。”他暗暗地对自己说。

他环顾牛屋,在西北角的工具箱里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小斧子,然后返身走到牛槽前,试探着往上攀,可他觉得身上的力气已经逃命在先了,他拼足劲也站不到牛槽上。他这样僵持了大约不到两分钟,忽然觉得更浓的雾气涌来,白色的牛栏狡猾地隐身其中,仿佛一道云层后的闪电让人捉摸不定。他的眼前渐渐模糊,先是无边的白色,接着是更强大的黑色,他摇摇晃晃地冲着牛栏唤了一声;“宝坠——”然后扑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之后的一天,宝坠像往常一样跳下牛槽,给牛们填了些豆饼,然后坐在炕沿望着牛栏上的三朵梅花扣。这时同母异父的妹妹雪儿对他说:“哥哥,我昨天梦见爸和你了。”宝坠探询地看着雪儿,“我梦见爸领着你过年。”雪儿颤着声说,“天很黑,还下着雪,爸领着你在院子里放炮仗。炮仗声很响,爸怕吓着你,还帮你捂耳朵。”

宝坠非常想哭,因为梦和雾气一样都不能使他抓到手。他不知道梦会是什么滋味。

“我还梦见爸来到牛屋看刚满月的小牛,夸你把牛照顾得好。他还伸手摸小牛的鼻子,小牛不认识他,就伸出蹄子踢他。”

“小牛怎么能那样。”宝坠伤感地说,“那不是叔么。”

那一夜宝坠听着牛反刍的声音,再一次竭尽全力回忆这声音里曾包裹着什么重大事情。他想得脑袋发麻,可回忆的周围仍然是森严的高墙,难以逾越。他又打开灯去看那道白桦木的牛栏,漆黑的树斑睁着永不疲倦的眼睛望着悬在它身上的梅花扣。他的回忆缥缈如屋外的白雾,暗无天日。宝坠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望着睡态可爱的小牛。他对自己说:“和牛过得好好的,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什么。”

宝坠关了灯,睡了。他的睡眠没有梦,因而那睡眠就干干净净的,晶莹剔透。早晨被一道亮光扰醒,他打开门深情地望着屋外久违的阳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提到宝坠在听到牛反刍的声音时,经常陷入回忆却什么也想不起来的情节,这是因为他在有意识地忘记伤痛的过去。
B.小说中的继父是个圆形人物,一方面自私、阴险,有意教训宝坠并隐瞒其失忆的真相,一方面又在伤害宝坠后深怀自责和愧悔。
C.小说中继父将牛栏比作狰狞鬼的利牙,在生命最后时刻想要砍掉它,这表明继父深受良心的煎熬,想以此来获得内心的安宁。
D.小说中宝坠在听到雪儿诉说的继父和自己的梦时“非常想哭”“伤感”,这些都表明了宝坠已经开始原谅继父对自己的伤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宝坠是一个“弱智儿童”,本文采用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叙事,通过宝坠充满童真、童趣的眼反观人性的丑恶、扭曲,更能发人深思。
B.小说巧用现实与回忆穿插交错的叙事手法,在故事主线中插叙宝坠受伤的经过和继父对宝坠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故事的情节更丰富、合理。
C.小说多处运用“反复”的手法,构思巧妙。如多次提到“梅花扣”这一细节,既有引出下文叙事情节的作用,同时又突出宝坠的悲惨处境。
D.小说没有大段的环境描写,而那些零星的环境描写往往意韵深远。如宝坠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象征闭塞、孤独的生存环境。
3.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雾月牛栏”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2-09-28更新 | 2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不换

刘正权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不换。

看见这行字,他喟叹了一下,在心底,面上是微哂的表情。

表情是稍纵即逝的,却依然被老中医眼角余光捕捉,这老中医不愧出身于中医世家,望闻问切乃看家本领。

可别小看这三七!老中医友情提示的口吻很浓。

怎么又让人高看呢?区区一味中药而已。他用话外音质疑。

人这一生吧,凭你怎么努力,也不外乎三成收获,七成损失。老中医并非话外音的回应不亢不卑。

他是来看病的,口鼻出血,头痛欲裂。谈人生,相比一区区老郎中,他自认自己这个多年混迹官场的人绝不逊色。

还有一个任期就到站了,选择见好就收,还是剩勇追寇,成为困扰他官场生涯的头号难题。

急惊风偏遇上个慢郎中。老中医对三七青眼相看也就罢了,居然还摆出喋喋不休的架势,直接不把他这个父母官放在眼里。

三七,一味中药而已,纵是高看,又能看出人生几重境界?

案头发黄的《本草纲目》翻在三七那一章,被老中医悄无声息地合上。

合不上的,是他心头剧烈翻滚的念头。停?改?关?境内十多个磷化工企业都悄无声息等待着他的决定,确切地说等待着他去与留的决定。

一企一决策,面对国家环保部大力整治污染企业的要求,他要求那些污染企业,停产一年时间,第二年若还整改不到位,第三个年头直接关停。

环保,关乎国家民生大计,必须重拳出击!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的把戏,在他这里行不通。

行不通不怕,有阳奉阴违的污染企业老总私下扬言:他不怕老了葫芦,我们还怕老了南瓜?

本地老话,葫芦老了两个瓢,南瓜越老越上粉。

污染企业老总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眼前缺失点利润不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依照官场升迁惯例,他是日头薄暮的西山,他们则可东山再起,怎么说这些本土企业根系都扎根在自己的营盘,他这条过江龙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兴风作浪。

这些污染企业老总的想法他心知肚明,要不然咋会为这事茶饭不思,口鼻出血?

单单止血散血,三七是配不上金不换这响亮名头的!老中医目光越过他的肩头,看向高远处。他不顺着老中医视线都知道,高远处是小城几家知名的磷化工企业,林立的大烟筒,已不再吞云吐雾。

停产当天,多少百姓为政府此举鸣炮相庆。

要知道,这些污染企业都是小城的利税大户,他这是壮士断腕呢。

那三七是如何配上金不换名头的?他迎上老中医收回的目光,不耻下问。

他得的是心病,自然不指望老中医能开出心药,跟老人家胡诌几句中药药理,权当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一下心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呗!老中医捋一下胡子,竟然扯的不是药理,三七在中草药中除了有补血第一美誉,还有一个特别功效——定痛。

定痛?他脑海中灵光一现,企业能够补血,老百姓能够定痛,于他,何尝不是一种救治之道,非得政府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境地?

是啊,定痛!这三七,听听名字就晓得,它对成长环境要求可高了!

愿闻其详。他由衷生出了好奇心。

三七的生长土壤必得三分潮湿七分干燥,外部环境须是三层阳光,七层阴凉。而且每株三七只长三茎,每茎七个叶片。至关重要的是,三七只有长到三至七年才有功效。否则,何以定痛?老中医意味深长地望着手中的三七,又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何以定痛?老中医这一诘问如迎头棒喝,他顿时神清气爽,离开诊所时,脚步沉稳了许多。

痛定才能思痛。

一周后,上级环评组和考核组如期而至。环评过关是毋庸置疑的,考核满意是人心所向。偏生,提拔在即,他犯了书生意气,提出留任要求。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面对组织部门的最后征询,他态度很是坚决,搬出了《乐羊子妻》里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向上级明志。

消息不胫而走,越老越上粉的老南瓜们百思不得其解,他还真不怕葫芦老了两块瓢?

两块瓢就两块瓢吧,一瓢为企业造血,一瓢为百姓定痛,同样是金不换呢。

口鼻早已不再出血的他,窃笑起来,颇为得意地把玩着手中几粒以铜或铁骨著称的三七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心底明叹,“面上是微哂的表情”,这个“哂”有含蓄否定的意味,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的“哂”相似。
B.“他不怕老了葫芦,我们还怕老了南瓜?”化用俗语,借力反问,表现出污染企业老总们打算跟任期将满的“他”死磕到底的嚣张气焰。
C.以“金不换”称誉“三七”,突显了“三七”的奇特功效,小说以此为题目,旨在说明“三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做人处事方面的巨大作用,
D.本文多用短句和独立段落,语言简洁、自由灵动;同时典雅深蕴,富有哲理,如“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不思浮云遮望眼”等。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构思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述其构思特点。
2023-07-29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