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3-12-20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说“木叶”》开头部分列举并分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关于意象的什么耐人寻味的现象?紧接着又论述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结合《说“木叶”》文章有关段落,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并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意象颜色触觉意味
树叶褐绿色密密层层、浓荫繁密充实
木叶__________________
落叶__________________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2023-12-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说“木叶”》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为什么说屈原是“惊人的天才”?“木叶”的奥妙何在?
2023-12-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如何理解这句话?
2023-12-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个“距离”指的是什么?
2023-12-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试分析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2023-12-1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8.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如何理解句中的“一言难尽”和“富于感染性启发性”?

二、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9. 根据要求答题。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注入明月中,融进月光里,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请以“古诗词中的月”为标题写一个片段,阐述你对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的理解。

要求:运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述“月”在不同意境中的不同内涵,200字左右。

2023-12-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8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1,2,3,4,5,6,7,8
2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内
2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课内
30.65理解重要概念  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课内
40.65理解重要概念课内
50.65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课内
60.65理解重要词语课内
70.65修辞手法课内
80.65理解重要概念  理解重要词语课内
二、作文
90.65微写作  抒情类微写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