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1-04 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计算机是扩展人类智慧的强大工具。在围棋比赛中,计算机借助算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下法,扩展新棋路。以往人类无法驾驭的数学定理,现在依靠强大的算法也变得唾手可得。生成式对抗网络算法甚至能创造出可以与一流艺术作品相媲美的作品。但回顾我的研究生涯,至少目前计算机还没有产生对人类创造力构成威胁的任何东西

②在我的经历中,我一直举棋不定。我曾经坚信算法永远不会生成接近人类创作水平的绘画、音乐、文学作品,但也意识到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依赖于自身的“算法”对周围世界做出响应的。有朝一日,机器是否会拥有依赖人类“算法”产生的丰富而复杂的响应能力?人类的思维和智慧虽然已进化数百万年,问题是,这种进化还能以多快的加速度发展?

③我承认,机器学习的发展对不少传统论点提出了挑战。机器是无须理解爵士乐音乐家怎样创作音乐的,因为算法可以自行获取数据并学习创作,这就反驳了机器永远不可能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当然,机器这种“创造”也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只会带来更多的“重复物”,例如,算法生成的爵士乐,就让音乐家们听到了在他们潜意识中出现但并未实现的音乐,相当于在艺术世界中开发出一个新领域。虽然许多人都认同,探索型创新和组合型创新可能是算法能够实现的,因为其依赖于人类早前的创造力,算法会扩展或组合这些创造力;但是传统看法认为,用算法进行变革型创新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被束缚于系统内部的算法不可能找到突破自我的方法。如今,人工智能新的应用展现了我们如何创建可以打破规则束缚的元算法。还有一种猛烈抨击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声音:它无法反思自己的输出,无法判断其是好是坏。现在,人们创建的具有对抗性的算法可以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因循守旧,还是过于前卫。不过,我仍然认为,即使是这些令人惊叹的新工具,也远远无法与人类的创造力相媲美。

④到目前为止,机器所有的创造力都是由人类的思维和智慧来启动和驱动的,除了我们让它们去做的事情,它们没有什么别的可表达。就像曲艺中的双簧,它们是在台前表演假动作的人,为在台后渴望表达自己的我们提供了喉舌。这种创造性是我们对自由意志的表达。我们可以像机器一样过着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也可以突然做出选择,改变自己,打破常规,创造新事物。我们的创造力与我们的自由意志密切相关,而这似乎是不可能自动化的。创建拥有自由意志的程序与自由意志的含义本来就是矛盾的。

⑤我们对创造力的痴迷其实是很有趣的。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创造力是一种表达和激活躯体所有能力的倾向,这种能力的激活增强了躯体或‘自我’。”正因如此,拥有创造力的是人类而不是机器。今天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创造力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它在促使我们更具创造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缺失的点燃创造性的“火镰”,从而帮助人类减少机械重复的行为。

⑥人类的创造力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意识的概念,我们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创造力,我们为什么会有创造力。伴随着我们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实现,人类渴望了解自己,并将所得分享给那些无法进行“自我”创造的人。被我们称为艺术作品的,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诗歌,几乎都是副产品,或者说是我们“自我”创造的一部分,而“自我”的缺位正是机器创造力的根本障碍。

⑦为什么人们会成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因为欣赏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欣赏者参与其中,通常需要一些创造力才能与许多艺术作品产生审美的联结。这些作品特意为观众、读者、听众留下空间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朦胧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欣赏者可以发挥创造力的地方。

⑧在机器变得有意识之前,我认为它不会仅仅是一个扩展人类创造力的工具。目前通过机器学习、交互式学习,人工智能具有了某种类似人脑反馈性质的行为特质。但如果机器真的变得有意识,我们怎么去感知呢?它的意识会和我们的一样吗?我相信在未来,依靠人类所有的科学成果,在创造有意识的机器的道路上,不会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一旦我们成功了,我希望机器的意识与我们的意识截然不同。到那时,创造性的艺术将成为我们互相了解的关键。

(摘编自马库斯·杜·索托伊《天才与算法:人脑与AI的数学思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地发展、进化,在艺术创作等领域的表现越来越出色。
B.机器无法像人一样拥有自由意志,因为它们过着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
C.人工智能是扩展人类创造力的工具,它能够为人们的创造带来灵感、提供辅助。
D.通过创造性艺术,我们可以了解他人意识,甚至了解未来机器可能拥有的意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直举棋不定”,是因为他无法确定人类思维和智慧的进化速度到底有多快。
B.艺术家也要依赖自身的“算法”进行艺术创作,人类与计算机在算法上可互相借鉴。
C.“曲艺中的双簧”这一比喻,形象说明机器作为人类的工具,无法拥有主人的地位。
D.作者对算法的看法并非一味肯定,亦非一味否定,更非一成不变,有辩证分析意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第七段论据的一项是(     
A.杰罗姆·布鲁纳说:“‘自我’可能是我们创作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复杂的艺术作品。”
B.圣佩韦说:“不去考察作家而要判断他的作品,是很困难的,因为‘有其树,必有其果’。”
C.雅各布森说:“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就在于文学性,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中。”
D.费尔巴哈说:“当音调抓住了你,你在音调里听到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声音吗?”
4.机器学习的发展对哪些传统论点提出了挑战?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5.“至少目前计算机还没有产生对人类创造力构成威胁的任何东西”一句,“至少目前”“任何东西”都有强调意味,作者为何要这样强调?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3-12-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兰吾妻

乔叶

奶奶说她是文盲,我原本是信的。直到在村小上了学,才发现她也能识些字。有一次,我在写天字,写得马虎,那一竖便往上顶破了横。她路过时看了一眼便站住,问,你写的这是个啥。我说是天。她说我看像是夫。我说就是天。她说天字出头就是夫。我不耐烦地说夫什么夫,她说丈夫的夫。①我翻眼看她,她却突然红了脸,疾步离开了。

再后来我才知道,在同村的老太太里,只有她识些字。她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和自己名字相近的字,即自己名字的周边。和玉长得像的王,主,甚至圭,和兰形貌近的羊,美,竺。家这个字她也认识,还知道女和子凑在一起是个好。村里刷标语,她能准确地读出“农村”“形势”“建设”“贡献”之类的词。我写作业时她常在旁边入迷地看着,很喜欢听我念书,念得越大声越好。有时我故意扯破了喉咙念,然后喊累,让她给我烙鸡蛋饼,要油大的,层多的。她一边骂一边做,骂时做时都喜滋滋的。

那个初秋的中午,院子里晒满了预备过冬的被褥枕头,屋子里的箱柜也都大敞着口。奶奶和七娘在院子里说话,我吃完饭,还不到上学时候,有些无聊,也有些好奇,便往箱柜里翻看。就看到一个卷得很紧的包袱,便一层层打开,是一件大红碎花的棉袄,虽是一股子陈气,颜色却还很艳。我想试试,便抖开,就掉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很自然地就拆开了里面的信。屋里光线昏暗,我便拿到堂屋去看,不自觉地念了出来:

玉兰吾妻:

见字如面。我这里都还顺利。勿念。你在家照顾老小,我知十分辛苦,实为不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村很需要建设,你要多参加新社会的学习,要多做贡献。现在形势大好,我估计最迟到明年春天就能完全胜利,安心等我回来就好。

夫绍功即日

有些字我还不认得,就只能蒙个音儿。正磕磕巴巴地念着,奶奶就跑了进来,边跑边骂,你个鳖孙在那儿干啥哩?我就堂皇回答,认字呢。这是信吧?我念念咋啦?她伸了伸手,似乎想要夺过来,又缩回去,似乎是怕把信扯坏了,瞪了我好一会儿,方才抖着手说,你给我搁桌上,赶紧爬去上学。

我便搁桌上,爬去上学。她激烈的反应让我越发好奇,就总想再去偷看,她却换了地方。我找了又找,终于发现她藏在了枕头里,便故意拿到她跟前抖搂,这回她好像没那么生气了,温言款语地哄着我,叫我把信还她。然后她再藏起来,我再找。像捉迷藏似的,我们俩玩了好几个回合。

每到天气转凉,她就会开始泡脚,也让我一起泡。一个晚上,我们俩又泡脚时,她问了一番我的功课,我的语文刚考了个满分,看她喜悦,便顺势吹牛,说老师夸我在全班识字最多,普通话最标准。

就知道俺萍精能得很。她摩挲着我的脸。

你把那信拿出来,让我给你念念。我大剌剌地说。

她似乎是寻思了一会儿,方才把信从贴身小衣的口袋里拿出来。信纸摸起来已经润润的了。她说,你爷爷就写了这么一封信,就这一封。

你仔细拿着,好好给我念一遍。她说。

不要声高。她又说。

被她的郑重拘着,我便好好念了一遍。也没有声高。念完才看见她满脸的泪。

奶奶,你咋啦?被她的泪吓着,我瞬间也哭起来。

乖啊,不哭。她把我抱过来,却依然无声地哭着,哭着。我在她的怀里,也哭着。不明白她为什么哭,便哭得茫然。又因她的哭而难过,便也哭得恳切。我们两个就这么哭了好一会儿,她方止住。拍了一下我的脑袋说,这封信连你爸你叔都没看过,咱家只有你看过,只有你啊你个小鳖孙。

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的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一筷子。④从来没有。

小鳖孙到底是小,她的悲伤对我而言难以理解,那便不去理解。能确凿理解的是我已经掌握了她的核心机密,这让我越发有恃无恐,恃宠而骄,不知分寸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时不时地以这封信为把柄戏弄戏弄她。比如我会偶尔冷不丁地喊一声,玉兰吾——

眼看她要打过来,再接上一个“奶”字,还戗她,咋啦,叫玉兰吾奶不中?玉兰吾奶,玉兰吾奶!

她便又气又笑地骂,中你个鳖孙。

玉兰吾妻,玉兰吾奶——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只知道她叫玉兰。什么时候她还被叫作迎春呢?

迎春,这是她出嫁前的闺名,无疑的。那么便可以就此推断,玉兰肯定是爷爷在婚后给她起的新名。这两样花开的时令也一样。相较而言,迎春更偏乡土,玉兰更偏雅致。在那个年代,给妻子取一个新名,是不是相当于送上了一件非物质的爱情礼物?

后来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其实是奶奶的小闺蜜,最小最亲的闺蜜。她给我的,是至高的闺蜜待遇,才会对我分享这封信。只是这个小闺蜜实在是太小了,太糊涂了。以至于多年后的现在才意识到,这封信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情书。而这封信对她的意义,却绝不仅仅是情书。

(节选自《宝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里与奶奶同辈的老太太都不识字,而“我”能在村小上学,两代女性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化。
B.奶奶藏信的地方换了几处,棉袄、枕头、贴身小衣的口袋等,每处都隐秘、私人且妥帖,如同她对爷爷的感情。
C.我无法理解奶奶的悲伤,甚至恃宠而骄,借信中的内容来戏弄奶奶,这暗示奶奶把我当作小闺蜜其实是个错误。
D.“我”对奶奶的回忆有着丰富的细节,蕴含着“我”对亲人、故居与童年的深情,也包含着“我”对成长过程的反思。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红了脸”和“疾步”,是奶奶心绪翻涌的外在表现,为下文写到信做好铺垫。
B.句子②再现了初秋农村小院的生活场景,既是一幅农村风情画卷,又使小说真实可信。
C.句子③“不要声高”与前文奶奶喜欢听我大声念书形成对比,表现奶奶此刻羞涩不安的心理。
D.句子④与前句重复,却独立成句,显得短促有力,强调奶奶对爷爷牺牲的事实始终难以消受。
8.奶奶说自己是文盲,为什么却认识那么多的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过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迎春·玉兰·奶奶,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书信。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3-12-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尽,与《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意思不同。
B.无端,无始无终,与《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无端”意思相同。
C.隙,矛盾,与成语“白驹过隙”“乘隙而入”中的“隙”意思不同。
D.飨,用酒食慰劳士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的“飧”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地阐述了战争中既要正面交战,又要会用奇兵出奇制胜,奇正结合,变化无穷的道理。
B.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于是燕惠王就让骑劫取代乐毅成为将军,乐毅因此投奔赵国。
C.田单为了鼓舞士气,在即墨士兵们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亲自拿着工具,并且把自己的家人也编在军队中以抵御燕军。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作战中出奇制胜的问题,材料一主要从理论上来阐述,而材料二则主要通过作战案例来具体说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14.田单是如何做到“以奇胜”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①此诗歌为1959年毛泽东登庐山时所作。②陶令:指陶渊明,他曾任彭泽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山飞峙大江边”交代了庐山的地理位置,一个“飞”字写出庐山凌空的雄姿。
B.“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登庐山的过程,“四百旋”三个字写出了庐山景色的秀美。
C.颔联中“冷”是冷静,冷淡的意思,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样表达了蔑视之情。
D.颈联写登上庐山后远眺和想象的景色,大江奔流的景象与诗人豪迈的情怀相通。
16.请结合全诗赏析“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一联的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