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1-16 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9届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从清洁能源,到节能建筑,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会理念。

随着赛事的开启,零碳工程师也活跃起来。他们的任务是降碳——为赛事的交通配套、智能场馆、绿电交易提供专业服务。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赛活动多,人员流动大,空调是能耗大户。如何制定一套“清凉”方案,既降温又节能?各位工程师们自有妙招:在场馆的第四和五层区域安装能够感应湿度、光照、人群密度的特殊装备,获取相关变量,进而调控温度,减少每一度电的损耗,达到精准降碳的目的。提起用电,新疆的风电、甘肃的光伏,这些来自大西北的“风光”被输送到西子湖畔,点亮了亚运的灯火。据悉,本次亚运赛事全部场馆常规用电使用绿色电力,在亚运史上还是首次。

“绿”意盎然的不仅是用电,各大场馆中的“亚运绿”更为亮眼。踱步到一片“奇山异水”间,《富春山居图》中的飘逸灵动,让人生发“天下独绝”的感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跃入眼帘,与之相伴的,是大片大片的绿:空中俯瞰,屋顶犹如铺上了一层绿毯;场馆外,欧石竹、百日草、月季等绿植郁郁葱葱;弯腰细看,鹅卵石径中隐藏着一条条地下“毛细血管”——雨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过滤杂质再用于喷泉、灌溉,预计每月节水约1000吨。

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屋顶设有绿化植被,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契合亚运会“绿色”办赛理念。场馆屋顶屋面覆土面积约2.4万平方米,多种绿植让场馆的绿化率达到45%,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空中花园”。既能固碳释氧,又让场馆内冬暖夏凉。场馆两岸还串联起一条江滨观景带,实现生态与运动的和谐共生。

如果说,水上运动中心蕴含了富春江之韵,那么与之隔江相望的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则勾画出富春山之魂。江南民居风格的中心场馆三面环山、错落有致,人字形的屋面与山势交相呼应。走进馆内,只见屋顶上纵横分布着绿色节能导光管,通过收集自然光就能让屋内十分亮堂。这既能节能照明,又可隔绝大部分紫外线,营造舒适健康的赛场环境。

位于象山的亚帆中心是杭州亚运会唯一的涉海场馆,“绿色、无废”是它最大的亮点:遵循多山地多陡坡的自然现状,陆上建筑依山而建,顺山体逐步升高,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引用了数字智能科技。比如智能交通、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均为亚运会增色添彩。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为盛会架设通信基础设施,保障赛事信息通过“一朵云”及时上传信息技术指挥中心,并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多地。

穿行在赛场内外,随时可以看到便捷畅通的城市绿道,不断优化的减污降碳系统,可供全民共享的赛后场馆……杭州在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过程中,正为“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积蓄无限生机。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令人振奋的是,杭州亚组委还提出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而杭州亚运会作为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仅运动员就有1.2万余名。从场馆建设、赛事运行到每位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碳排放。这样的目标可以说是把低碳环保理念推向极致。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在东道主的用心细化下,正在变得触手可及。比如,《“无废亚运”提升行动方案》推行绿色住宿、无纸办赛等,提出办会物资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包括绿色能源供应在内的8个专项行动。

56个亚运场馆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每位亚运村“村民”拥有首个低碳账户……一张张落在实处的绿色成绩单,让绿色亚运蓝图照进现实,更向世界交出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答卷。

杭州亚运会大胆创新,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数字烟花”,代替产生烟尘和粉尘的“实体烟花”,运用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和其他辅助手段,展示绚烂的“烟花”场景。这是全球大型体育赛事的首创。参与开幕式的杭州某市民激动地说:“我在现场观看了数字烟花,感觉不比实体烟花效果差。在灯光和音响的完美配合下,甚至比以往的感受更加惊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开幕式的重头戏,点燃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真正做到了循环内的零排放。该燃料由吉利控股集团生产制备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绿电去电解水产生氢,再用二氧化碳和氨合成零碳的甲醇,让整个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说。据介绍,绿色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除了环保,还具有安全、可靠、可视、经济等优势,如不易爆炸、储运安全便捷;可持续燃烧、极端天气不灭;火焰亮丽稳定、燃料和建设成本低的特点。除开幕式外,杭州亚运会在场馆建设、能源供应、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随处可见“绿意盘然”。绿色,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底色。

此外,更多以绿色亚运为主题开展的活动吸引着人们。“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为载体,开发“浙里种树”应用程序。截至目前,共有1800余万人(次)参加,植树4800余万株,建设26片亚运碳中和林。为了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裁判体会绿色亚运带来的魅力,杭州亚运村特别为每位“村民”创建了亚运史上首个低碳账户。“村民”可以通过回收水瓶等方式累积低碳积分,兑换礼品,或捐赠转换成“亚运林”,留下自己的低碳心意,此环节也成为杭州亚运会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自低碳账户向村民开放以来,已经有来自日本、斯里兰卡、伊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村民”参与其中。目前,每天仍有1000多位来宾不断注册成为新用户,加入杭州绿色亚运大家庭,成为向世界讲述绿色中国故事的新成员。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既降温又节能,零碳工程师们在场馆内安装能够感应湿度、光照、人群密度的特殊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B.第19届杭州亚运会赛事全部场馆用电均采用绿色电力,供电来自新疆的风电、甘肃的光伏,这些大西北的“风光”被输送到了西子湖畔。
C.杭州亚组委提出的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在东道主的用心细化下,变得触手可及。
D.《“无废亚运”提升行动方案》推行绿色住宿、无纸办赛等,提出办会物资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这些举措助推杭州亚运会绿色理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春山居图》中的飘逸灵动,让人生发“天下独绝”的感慨。这感慨不乏对场馆中亮眼的“亚运绿”的肯定。
B.江南民居风格的中心场馆三面环山、错落有致,人字形的屋面与山势交相呼应,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富春山之魂。
C.“数字烟花”运用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和其他辅助手段,不仅避免了“实体烟花”粉尘污染,而且在灯光和音响的完美配合下,更加惊艳。
D.杭州亚运会作为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仅运动员就有1.2万余名。因此,杭州亚组委提出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杭州亚运会绿色理念的一项是(     
A.赛事信息通过“一朵云”及时上传信息技术指挥中心,并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多地。
B.涉海场馆象山亚帆中心,“绿色、无废”是最大亮点,陆上建筑依山而建,顺山体逐步升高,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C.点燃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整个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具有可持续燃烧、极端天气不灭、火焰亮丽稳定等优点。
D.在“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中,截至目前共有1800余万人(次)参加,植树4800余万株,建设26片亚运碳中和林。
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评价说,这届赛事将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根据你的了解,“新标杆”包括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文本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900个脑袋,才够保证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发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先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

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

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个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叫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真舒坦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有删改)

文本二:

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文化模式的新旧转变过程。韩少功先生的《青龙偃月刀》实际上就塑造了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冲击的矛盾斗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展现量小说主人公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断游走的文化思考与抉择,富有现代气息的批判和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所处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又在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出路,呈现出现代性与民族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表现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作者对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探寻。

(节选自王帅《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下的人生探寻——<青龙偃月刀>的内在文化分析》)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既是何爹剃头生意日渐冷淡的部分原因,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B.文本一将何爹的剃刀比作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仅是因为何爹出神人化的剃头功夫,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和关羽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C.文本一中写到,在没有生意的时候,何爹会同叫花子流浪仔说说话、活活手,有时还背诵古人诗作,体现何爹有善心、附庸风雅的形象。
D.通过文本二可知,文化转型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其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文化模式的新旧转变过程。
7.下列对文本一中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何爹的重情重义,他发现老友三明爹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次头。
B.“含着泪”“带着笑”运用外貌描写,写三明爹临终前与何爹之间的交谈,体现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C.“由强渐弱”说明剃头工序即将完成,三明爹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小说逐渐走向尾声。
D.“最后的极乐”有双关的意义,既是写三明爹感受到的快乐,也暗示何爹剃头绝活走向完结。
8.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文本一的语言特色。
9.文本二中的加点词语,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黄泉,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等。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②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4.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①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本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笔,自去年春天在长安与友人分别已一年,花开花落,作者触景生情,不由引发下文对世事变幻的感叹。
B.颔联“世事茫茫”既指个人命运,亦指国家前途。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作者忧愁苦闷低沉失落,一筹莫展,难以成眠。
C.尾联作者登楼望月,借明月这一特殊意象,传递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李早日来访的急切之情,点明了寄诗的用意。
D.本诗语言平白晓畅,无穰丽绝艳之词,首联因花思友,尾联因讯登楼,中间四句自述近况,于质朴浅切中流露真挚的感情。
16.后人评价此诗是“仁者之言”“不负心语”,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