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1-16 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它。语言文字是工具,但这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已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了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从而有了积极主动的作用。我们决不能自毁长城,懈怠它、作贱它,而要纯洁它、发展它。可惜这一层意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现在语言不规范现象到处可见:第一是洋文大量涌入,中西混杂;第二是随意编造,篡改词语;第三是繁简混用,有法不依;第四是文字粗糙,常有错字病句。这些与对外开放、电视普及、广告发展等有关,也正是新形势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语言首先是一种工具;其次是一种艺术;最后,在发挥工具和艺术功能的过程中,它又远远超出本能而有了全局的、政治的价值。语言质量的下降,一是将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交流的质量;二是将影响文化的积累提高,如果听之任之,多少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好书可读,无好文可诵;三是语言质量的下降,就像用低标号的水泥盖楼,将会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影响本民族的独立个性和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竞争力,这不是耸人听闻。这么想来,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梁衡《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材料二:

2015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从国家层面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

当前,文化资源的战略价值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传承文明和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理解语言作为文化资源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利用并开发语言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130多种语言和十大汉语方言,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文化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许多语言、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导致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走向衰微。在现存的130多种语言中,有68种语言使用人口在万人以下,其中25种语言使用人口在千人以下,像赫哲语、苏龙语、仙岛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已不足百人,处于濒危状态。在汉语方言中,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方言处于绝对弱势状态,如澳门土生粤方言以及各地的小方言则已成为濒危方言。语言文化资源快速流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一些机构和组织搜集、记录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语料,给国家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正确应对。

(摘编自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

材料三:

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实施方案的创新性举措,将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局面。

首先,语保工程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通过“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和专家共同实施、鼓励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开展实施,把政府、学术界、社会大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伟大事业。语保工程制定的系列工作规范标准,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调查研究,按照工程规范标准调查采集的其他语言方言材料,均可通过已有资源汇聚的工作方式纳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平台,实现长效采集保护语言资源的目的。

其次,语保工程重视发挥现代先进技术对语言资源调查、采集、展示、开发的作用,例如录音、摄像等方面的数字化新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促进了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结合。目前语保中心已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语保工程专用录音软件、摄录软件、语料标注软件等的研发工作,以建设国际化、先进性的语言资源平台。在实施过程中,语保中心针对工作规范、技术标准、软硬件使用等进行专项人员培训,逐渐培养出一支具有新思维、新技术的研究队伍。以上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最后,在“社会化”定位的指导下,语保工程高度重视对互联网的开发应用,让社会大众参与到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中来,使每个语言使用者都成为保护者。这将促使“语言资源保护”从政府工作、学者行为逐渐转变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通行动,使其内化为社会大众的共识和价值观,从而为提高国家公民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摘编自王莉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可惜这一层意思没能有引起注意。
B.针对我国语言资源的现状,材料一侧重于用语不规范的现象,材料二关注语言文化资源的流失。
C.我国语保工程实施方案中的创新性举措,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D.三则材料的选文联系紧密,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递进式关系。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     
A.材料一在论述语言质量下降的危害时,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B.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语料也可能关乎国家安全,我们应提高警惕,防止国外一些机构收集、记录。
C.国家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有效遏制了语言资源消亡、民族文化衰微的现象。
D.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语言资源的保护者,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作出贡献。
4.材料二第3段在论据的使用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论据什么好处?
5.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们该怎样保护国家的语言资源?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原来是水库建设。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看着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他感觉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样做了。他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青年战士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一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孩!"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劳动场景的刻画生动传神,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这一场景令将军十分激动,并为将军回忆昔日的战斗生活埋下了伏笔。
B.小李初见将军时便向他开玩笑,说明小李并不知道他是将军,可以推知将军形象上较为朴素,没有刻意把自己与普通战士区别开来。
C.将军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沙土,以致伤口隐隐作痛,但他没有叫苦叫累,文章最后小李选择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也是怕将军发现后拒绝。
D.当小李发现搭档是将军时,将军试图用善意的言行来打消小李的顾虑,如“嗨,你这小孩!"“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顺手轻轻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将将军过往的革命经历与劳动时的场景交叉呈现,有利于全面展现将军的形象。
B.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较为简短,且许多地方欲言又止,需要读者自行补白,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情感的直露。
C.小说既善于展现劳动、革命战争等宏观场景,也善于刻画各种细节,因此,小说呈现出富有气势又针脚绵密的面貌。
D.青年战士小李和分队长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没有着墨于他们的肖像、心理等刻画,但他们对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
8.小说写了现实、回忆中的两次与暴风雨相关的场景,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的结尾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的形象,题目却为“普通劳动者”,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26更新 | 38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石羊先生

[明]刘基

石羊先生谓郁离子曰:子不知予之忧乎?郁离子曰:何为其不知也?曰:何以知之?

郁离子曰:周人有好姣服者,有不足于其心,则忸怩而不置,必易而后慊。一日,有所,袂而弗知也,扬扬而趋,乐甚。其友半途而指之,则惋而嗟,摄而搔之,去而迹在,其心妯妯然,五步而六视,不成行而复。

郑子阳好其妻。其妻美而额靥,蔽之以翟,三年未之见。一夕褫其翟,见焉,则快然不乐,申旦而不寐。其妻虽以翟蔽之,终不好矣。故阴谷之木,生于嵌岩之下,终年不见日月之光而不怨者,不知天之有日月也。

梧邱之野,人种稻以为食,岁储旧而待新,新未尝不敢竭其旧。旦日亩,视其禾皆颖而且栗,喜而归曰:‘新可期矣!’则皆发其旧,与其人饱之。旧其尽而新未熟,不胜其觖望,与其子及妻更往而迭视,蹊其亩而禾愈青。是非禾之返青也,望之者切也。

荆人有走虎而捐其子者,以为虎已食之矣,弗求矣。人有见而告之曰:‘尔子在,盍速求之?’弗信,采薪者以归,予之。他日遇而争之,其子弗识矣。

赵王之太子病,召医缓,医缓至曰:‘病革矣,非万金之药弗可。’问之,曰:‘是必得代之赭,荆之玉,岣嵝之沙,禹同青蛉之曾青,昆仑之紫白英,合浦之珠,蜀之犀,三韩之宝龟,医无闾之珣、玕、琪,合汞铅而炼之,一年而和,二年而成,三年而金粟生,则取而埋诸土中,又三年而服之,斯可以起矣!’淳于公闻而笑之曰:‘诚哉,所谓医缓矣!’

庄子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七不食,其能哀我乎?’

豢龙先生谓石羊子曰:‘往予溯于江十日而风恒从西来及还而沿又十日而风恒从东来从者恚而泣。’予唏之曰:‘天有风主,为予汝乎?何为泣也?’

(节选自《郁离子》)


【注】:①慊:满足;惬意。②妯妯:忧动,不平静。③额靥:前额上的微窝。④翟:雉羽。⑤觖望:因不满意而怨恨。⑥革:通“亟”,紧急。⑦赭:红土。⑧曾青:铜矿砂。⑨医无闾:山名。⑩恚:恼恨,发怒。
10.下列是对文中词语和句意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有所之”“旦日之亩”“庄子之齐”等句中的“之”字,都是动词,可以理解为“到、往、去”的意思。
B.“袂涅而弗知也”中的“涅”,用作动词,指沾上黑泥。而后文中的两处“涅”,则均作名词,“黑泥”的意思。
C.“视其皆颖而且栗”这句话的意思是:看着那些禾苗都已经吐穗而且颗粒饱满。颖:禾穗。用作动词,指吐穗。栗:颗粒饱满。
D.“荆人有走虎而捐其子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有个因驱赶老虎而捐献出儿子的人。荆:古代楚国的别称。走虎:驱赶老虎。捐:捐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羊先生认为郁离子不可能知道他的忧愁所在,可没想到郁离子用了多则小故事,委婉含蓄地说出了石羊先生的愁因。
B.小病不治,大病难治。赵王直等到疾病危重了,才肯请医治病,结果花费十分昂贵,要用到很多稀奇古怪的“药”。
C.“庄子之齐”的故事体现的哲理是:唯有卑微者才能看到世间的真相,高官厚禄者看到的不过是歌舞升平罢了。
D.文章最后一段启发我们这样思考:人生有顺有逆,哀叹和哭泣都无济于事;有时随遇而安,反而是最佳的选择。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往予溯于江/十日而风恒从西/来及还而沿/又十日而风恒从东/来从者恚而泣
B.往予溯于江十日/而风恒从西来及还/而沿又十日而/风恒从东/来从者恚而泣
C.往予溯于江十日/而风恒从西来/及还而沿又十日/而风恒从东来/从者恚而泣
D.往予溯于江/十日而风/恒从西来及还而沿/又十日而风恒从东来/从者恚而泣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请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2)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