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一诊)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一模 2024-01-18 2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融媒介文艺批评是在继承传统文艺批评的基础上,适应网络化、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语境,以新的批评观念和方式方法分析评价具有跨艺术性、融媒介性、人机互动性的融媒介文艺作品,探究融媒介文艺创作现象和思潮流派,并在批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适应融媒介文艺发展规律的新的美学特征和评价标准。它力图以批评促进新的媒介化艺术创造,重新认识文学、艺术、科技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开拓互渗互融、多维化合、多元整合的新美学。

当前推进融媒介文艺批评发展,需建构自主性的批评理论和批评话语,不断提升批评质量。丰富的融媒介文艺实践创生了融媒介文艺批评的多重面向,尤其是以技术为中心、正在发展中的数字文艺催动文学与艺术等的批评变革,又反向指导并推动了纷繁复杂的媒介融合实践。

建构融媒介文艺批评话语,首先要研究融媒介文艺创造之道,思考和解决融媒介文艺批评面临的诸多难题。就文学的融媒介之道而言,一是使用文本内部融合法,文体文风混搭交织、古今文本互涉改写;二是使用文本外部借用法,以文学为主叙事,吸纳其他艺术灵感互借互鉴;三是使用通感整合法,打通各种感觉官能,不分界限。就文艺的融媒介之道而言,一是文图乐舞影视等艺术在叙事时间、空间、人称和意旨等方面互启互鉴;二是空间叙事在游牧地图、味觉地理、建筑小说、缝制体及触觉符号跨界创意中自如展开;三是文学与展演艺术在叙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跨界整合。

其次,很多学者在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科技发展、文化观念等差异基础上努力建构体系性的、明晰的中国融媒介文艺批评。众多学者认识到,我们需要反思西方文论霸权,破解传统文论封闭模式,摆脱失语症的困境,并积极尝试创建新的理论。

再次,理论建构要立足中华文化。一方面挖掘民间美学,改造传统批评。如张世君以建筑法研究礼经、《红楼梦》、明清评点批评;龙迪勇将空间维度引入叙事研究等。另一方面注重批评实践,对新时代融媒介文艺现象做出阐释回应,思考当下成功出圈的国风式舞蹈、音乐、综艺、网络文学、影视剧等,分析它们成功的秘诀。融媒介文艺批评致力于挖掘新文艺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也要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性传播,谋求创作国字号、国际范佳作。

最后,适应网媒载体注重线上+线下批评。融媒介文艺批评要面对学院专家术语与网民吐槽行话并存、数据质性批评与感性批评互补、批评主体更加多元的局面,以自身实践融通线上线下批评,从而努力创构出一种兼具学理性和灵活性、专业化和大众化的批评形态。

当然,手机霸屏让人上瘾,忽视过程而强调结果是否导致人类思维能力退化?直播、弹幕带来在场感,网民不再关心眼前的人、事、景,是否导致附近的消失?如何让沉溺在虚拟世界的人类返回人间?如何正确改塑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与网络环境?这些问题亟待融媒介文艺批评展开深入研究。总之,从古代文论现代文论再到融媒介文论,这既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融媒介创新需要。

(选编自凌逾《融媒介文艺批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融媒介文艺批评既需要运用新的观念、方式方法,也需要继承传统文艺批评,并总结归纳适应融媒介文艺发展的规律。
B.当前,只有建构自主性的批评理论和批评话语,不断提升批评质量,才能推进融媒介文艺批评的发展。
C.研究融媒介文艺创造之道,思考和解决融媒介文艺批评面临的诸多难题是建构融媒介文艺批评话语的首要任务。
D.很多学者努力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科技发展、文化观念等差异,建构了体系性的、明晰的中国融媒介文艺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重点介绍融媒介文艺批评的内涵,最后结合现状提出亟待融媒介文艺批评研究的问题,体现了论述的现实性。
B.针对研究融媒介文艺创造之道,思考和解决融媒介文艺批评面临的诸多难题,选文从“文学”“文艺”两方面展开论述。
C.选文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条分缕析地介绍了融媒介文艺批评理论和话语的建构路径。
D.选文用张世君以建筑法研究“礼经”、《红楼梦》为例,论证融媒介文艺批评要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性传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此青绿》等国风式舞蹈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并成功出圈,是融媒介文艺批评理论建构立足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
B.只有努力创构出一种兼具学理性和灵活性、专业化和大众化的批评形态,融媒介文艺批评才能面对批评主体更加多元的局面。
C.融媒介文艺批评要总结和归纳适应融媒介文艺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如何正确改塑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与网络环境”等现实问题。
D.结合现代语境戏仿《西游记》的话剧《悟空传》,在叙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跨界整合,是文艺融媒介之道的具体实践。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到我国北方的大兴安岭中的某处针叶林里散一会儿步,你可能会出现一种错觉:不管朝哪个方向走,走多远,遇见的好像基本都是那几种杉树或松树,很少遇到其它的树种。但如果到赤道周围的某片热带雨林去逛逛,你可能每走一步路都会遇见好几种之前没有见过的树,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反而很难遇见之前见过的那些树种。事实上,在热带的森林里,你可能难以见到一种树扎堆生长的情况,相反,一棵树旁更容易出现和它不同种而非同种的树。

科学家发现,在位于热带的巴拿马的巴鲁科罗拉多岛上,平均来说,一棵树和与它同种树之间的距离,是和不同种树之间距离的三倍。按理说,越靠近一棵树的成年个体,土壤里这种树的种子密度应该越大,也更有可能出现另一棵同种大树。但在这个岛上,很多树和另一棵同种树之间的最近距离,甚至会大于其大多数种子能传播的距离。事实证明在靠近大树、种子掉落多的区域,反而不如离大树远、种子掉落更少的区域容易出现同种大树。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科学家丹尼尔·詹曾和约瑟夫·康奈尔就各自独立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分别发表文章提出:越接近与其同种的成年树木,种子和幼苗的存活率越低,这后来被称为詹曾——康奈尔假说。该假说认为,距成年树木越近,针对其种子或幼苗的特异性天敌就越多,比如只感染该树种的土壤病原体和专门以该树种种子或幼苗为食的植食性动物。这些特异性天敌通常会让这些树木周围的种子和幼苗,在发育为成年树木之前就得病死掉或被吃掉,从而抑制了该成年树周围同种树的生长。詹曾在他的论文中描述了这个假说:尽管距离一棵成年大树越近,它的种子散播得越多,但由于特异性天敌的制约,反而让距离它更远的种子生长为另一棵成年大树的概率越高。所以,在距离成年大树足够远且种子能够到达的地方,才更可能生长出另一棵同种的大树。后来,其他研究者补充道,除了特异性天敌的作用,大树间对一些同物种特需营养物质的竞争,以及自毒作用,都可能会降低成年大树附近种子或幼苗的存活率。而正是这些作用,让靠近大树的区域里难以再长出同种大树,从而抑制了热带森林中同种树的密度过度增长,这个结果也被称为同种负密度依赖。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同种负密度依赖普遍存在于热带甚至一些温带的森林里,并且越靠近赤道,其作用越强。

但是,热带森林中的大树对和自己不同种的大树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热带树种对同类的排斥,通常远大于与自己异种的树,都符合同种负密度依赖远大于异种负密度依赖的现象。也就是说,针对同类,它们过于社恐;但对于其它种的树,相比起来它们甚至有些社牛,可以说是非常双标。

在一般情况下,你也不必太担心数量稀少的稀有物种会在当地灭绝。那些稀有树种,它们之所以成为稀有树种,可能不是因为生存能力不如其它树,而是自己的存在抑制了附近同类的生长。因为一旦种群数量受到干扰,同种负密度依赖的作用就会解除,新的个体会迅速生长,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另一方面,由于周围其它树的种子仍然被自己同种成年大树的同种负密度依赖作用抑制,因此这棵稀有树的种子和幼苗更容易在与其它树的竞争中胜出,成功生长为新的大树,取代原来那棵树的位置,使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摘编自《如何让社恐变成社牛?建议向树学习一下》)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丹尼尔·詹曾和约瑟夫·康奈尔都发现,树种的特异性“天敌”和同物种特需营养物质的竞争会降低成年大树附近种子或幼苗的成活率。
B.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以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得出的,因此这一结论并不适合热带雨林之外的地方,比如我国的大兴安岭。
C.某些树种之所以成为“稀有物种”,往往是“同种负密度依赖”的作用导致,而并不是因为这些物种的生存能力更弱。
D.一旦某个树木种群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树木对同种树木的抑制作用会消除,使得种群树木迅速恢复。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将在大兴安岭和热带雨林看到的不同景象进行对比,意在引出下文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B.文章第二段,以巴拿马巴鲁科罗拉多岛上的树为例,说明热带的树喜欢和同类保持距离,显得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C.文章第三段,从热带雨林物种的特异性“天敌”和同物种对特需营养物质的竞争两个方面论述出现“同种负密度依赖”的缘由。
D.文章在论述科学道理的过程中,运用了“扎堆”“天敌”“社恐”等词语来表述,使文章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6.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指出“针对同类,它们过于‘社恐’;但对于其它种的树,相比起来它们甚至有些‘社牛’”,请简析“社恐”和“社牛”在文中的含义,并谈谈这给我们的社交带来怎样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落石巨

段爱松

父亲跟我说过,雨水和石头,一直在争斗。原来是石头占了上风,但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雨水不是一天淋,也不是一个月淋,更不是一年淋,而是常年累月不断地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神格蒙更喜好雨水,后来雨水完全占据了上风,它们在山林间下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多天都在下,再坚硬的岩石也给淋泡松了,一旦松了,就随时可能垮掉下来。

让父亲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常年穿梭在落石频发的山崖小径。甚至有一次,他上山采药,眼睁睁看到,这个穿军装的青年要不是闪躲得快,差点就被一块从山上滚落的大石头砸中。

这个青年的故事在我们族人中传得很多。我的父亲甚至告诉过我,天神格蒙在梦中启示,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中间,有一块神石,它是活的,会移动,还会自行闯入到族人的梦境中。碰巧的是,这块神石的汉字发音,和这个青年的名字一样,叫枝柱。

瓦拉夺是我们族群最远也是最难进去的村寨,居住在那里的族人把病痛死亡之事传到我的父亲这里,到得进去时,往往距离这事已经过了几周。不过,自从穿军装的人们来了之后,这样的不幸事情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会定期送医送药。我的父亲不但看到过,而且这次还准备和枝柱一起进去。

让我的父亲颇感意外的是,在去瓦拉夺的路上,枝柱居然能够用半熟练的独龙族语和他交流。

你什么时候学的独龙话呀?我的父亲问道。

刚入伍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连队有个传统,老兵要指导新兵学习独龙话。枝柱笑着答道。

你们怎么还有这个传统?我的父亲有些不解。

如果不学会独龙话,咋和您交流?连队领导第一天集训就下了命令,为了更好地服务独龙族群众,每一位战士都得学好独龙话。枝柱边说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我的父亲和枝柱赶到妮娜家时,天色已晚。妮娜脸色苍白,躺在用一些粗麻破布铺成的地铺上,血迹斑斑,正痛苦地呻吟着。旁边的接生婆也焦急得手足无措,她跟我的父亲说,用了很多土办法,但就是没有办法接生出来,再这样下去,大人都要疼死掉了。

我的父亲和枝柱几乎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立刻将妮娜转移到二十公里外的乡卫生所。

此时天已经黑了,本来就阴沉沉的天,加深了这种黑,宛如野兽深色的瞳孔,令人生畏。

枝柱将包里的手电筒取出,拿给我的父亲,请他打着照亮道路。他和随队的小战士立刻扛起妮娜,向着乡卫生所出发了。还没走出一里地,飘起了小雨,道路越发崎岖烂滑。枝柱和小战士争分夺秒,一路小跑。衣裤被荆棘刮破撕裂,手脚也被划伤出血,这些都顾不上了,黑夜中两个晃动的身影,就像两个正拼尽全力和死神抗争搏斗的勇士,在高黎贡山中,宛如天神格蒙在我的父亲梦境里安放的那块会活动的神石

由于抢救及时,妮娜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枝柱和小战士都很兴奋,我的父亲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像妮娜这样的情况,在以前只有等死,而现在,这些战士、医生,所有从外面来帮助族群的人们,多像是天神格蒙派来拯救族人苦难的天使。

一天,小战士找到了我的父亲,他说,前几天枝柱带着他们,又去帮独龙族孤寡老人孟腊打柴火去了……

都怪我啊,连累了班长,小战士难过得说不下去,沉默了一阵,又接着说,我们下山往回走的时候,雨开始下大了。我不知道踩到了什么,脚下一滑,朝着悬崖摔去。这时,一只手猛地将我拽住,我还来不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一大坨石头砸中一个影子,班长连人带柴火坠下了悬崖,和那块落石一起翻滚进独龙江。小战士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簌簌往下淌。

我的父亲又回想起枝柱救孕妇时憔悴而坚定的神色,那神色和他梦境中的神石是一样的。

今天早上,一个小孩抱了一只鸡来,说是要送给枝柱叔叔。我们一问,才知道这是班长一直在资助的学生……小战士突然想起了什么,抹了抹鼻涕眼泪说。

我的父亲此时也忍不住了,泪水充盈着他的眼眶……

我的父亲说,后来他再没有梦到过神石,但他梦到过枝柱,梦到过枝柱身上的雨水,梦到过雨水中的军装闪闪发亮。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多次出现“雨”,既表现出独龙族人生存环境的恶劣,也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
B.小说通过抢救孕妇、帮老人打柴火、资助学生三件事来塑造枝柱的形象,后两件事通过小战士的视角叙述,颇具匠心。
C.父亲再也没有梦到过“神石”,枝柱却进入他的梦中,说明解放军的努力,让独龙族人走出了蛮荒状态,不再迷信鬼神。
D.小说通过对枝柱言行的刻画,细腻地再现了一位服务边疆的伟大军人形象,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军民鱼水深情颂歌。
8.本文中多次出现“神石”,有什么作用?
9.小说从“我的父亲”角度将故事讲述得灵动而真实,叙事风格独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世以礼法为闻家。第进士,调寿安尉。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诏示裘,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诏使问状,对曰:臣闻《礼》:‘迎猫,为其食田鼠。’以其为人去害,虽细必录。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臣愚以为当命有司察贪吏,诫边候,勤徼巡,则猫能致功,鼠不为害。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新即位,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自至德、乾元以来,天下战讨,官赏缪紊。永泰后,稍稍平定,而元载用事,非贿谢不与官,划塞公路,纲纪大坏。载诛,杨绾相,未几卒。衮当国,惩其敝,凡奏请一杜绝之,惟文辞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曰: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是岁疾,诏肩舆至中书,卧而承旨,若还第,即遣使咨决。薨,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令 A   臣进拟 B 庶官 C   夫进拟者D必悉其才 E 行 F 如不与 G 闻知 H   何由得其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阙,指缺失、过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用法相同。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意思不同。
D.被,指遭受,本义是被子,引申出遭受、蒙受之意,如成语“被泽蒙庥”中的“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祐甫性格刚强耿直,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当常衮率百官向皇帝道贺猫鼠同乳的时候,唯有崔祐甫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B.历经战乱之后,全国官制奖赏混乱,常衮当权,改革弊政,只要考中科举就能任官,结果造成愚人和贤才一样得到任用。
C.崔祐甫执掌朝政时,举荐凭公心行事,熟悉人才的才能和品行,不到一年就任命官员近八百人,这些人全都是称职的。
D.崔祐甫谋略过人,李正己害怕皇上威严,献上三十万贯钱,以观朝廷态度,皇上采纳了崔祐甫的建议使李正己惭愧顺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
(2)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
2024-01-1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一诊)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