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期末 2024-01-31 9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人论唐宋诗区别者,夥矣。自《沧浪诗话》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者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锺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各种论断,而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其说法是有道理的,唐宋诗确乎是两种风貌与不同性格,包括唐宋在内的历代诗人都可以各有所偏各有所好,不仅唐人可以有宋调,宋人可以发唐音,而且有时也很难严格区划。但是,这两种风格、性貌所以分称唐宋两体,不又正由于它们各是自己时代的产儿吗?风格、性分之殊,其基础仍在于社会、时代之别。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种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的变异,倒恰好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由少壮而衰老,由朝气蓬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唐诗之初盛中晚,又恰好展现了这一行程中的若干重要环节和情景。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做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前述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做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注】①夥(huǒ);多。②《沧浪诗话》:南宋诗论家严羽创作的诗歌理论著作。③殊:不同,差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音、宋调这两种风格、性貌上所呈现的差异被分称为唐宋两体,其根源在于社会、时代的不同。
B.古代的人在讨论唐宋诗的区别时,对其风格差异和创作风格的时代划分,就一直争论不休,今人也是如此。
C.对诗歌风格的喜好变化,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以及世俗地主知识分子起伏变迁的历史行程。
D.李白的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深刻地反映着盛唐时期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少喜唐音,老趋宋调”是说青年人喜欢创作意兴飞扬的唐诗,老年人追崇创作具有义理的宋诗。
B.从文中关于李白的例子反推之,即知识分子阶级在走下坡路时,就不再渴望建功立业与进入社会上层了。
C.选文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作了客观评价:兼具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而非庄的思辨力量和屈的深沉感情。
D.宣扬自我的浪漫主义文学犹如烟花绽放,肤浅华丽而短暂,不如关注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深沉扎实而长久。
3.下列论据,放在第一段最合适的一项是(     
A.“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B.“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C.“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D.“宫体诗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是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
4.选文第一段对唐宋诗殊异的原因进行精要阐述,请简述其思路。
5.从你积累的李白诗歌中选择一首,结合从选文中获得的李白诗歌内容或形式方面的知识,就诗中某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评析。
2024-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

贾平凹

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长在山里,竟为什么没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每天都会看出点内容;久而久之,好像面对着一本大书,读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其实这山来得平常,太黑乱,太粗笨了,浑浑沌沌的。无非是崛起的一堆石头,石上有土,土上长树。树一岁一枯荣,它却不显出再高,也不觉得缩小;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点,它便将日光逼走,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我却不觉得压抑,我说它是憨小子,憨得可恼,更憨得可爱。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动人处,那阳面,阴面,一沟,一梁,缓缓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二条偌大的虫,蠕蠕地从远方运动而来了,蓦然就在那里停下,骤然一个节奏的凝固。这个发现,我大惊,才明白:浑浑沌沌原来是在表现着大智,强劲的骚动正寓以屑屑的静寂里啊!

于是,我常常捉摸这种内在的力,寻找着其中贯通流动的气势。但我失望了,终未看出什么规律。一个山茆,一个山茆,见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动目?一个崖头,一个崖头,连连绵绵地起伏,却分明有种精神在团聚着?我这么想了:一切东西都有规律,山则没有;无为而为,难道无规律正是规律吗?

最是那方方圆圆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满山遍坡的,或者立着,或者倚着,仄,斜,蹲,卧,各有各的形象,纯以天行,极拙极拙了。拙到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我总是在黎明,在黄昏,在日下,雨中,以我的情绪去静观,它们就有了别样形象,愈看愈像,如此却好。如在屋中听院里拉大锯,那音响假设嘶,嘶,嘶,便是声,假设沙,沙,沙,便是声。真是不可思议。

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乱!而且没有一条直着,能从山下走到山顶,能从山顶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开,或者干脆断去了。山上啃草的羊羔总是迷了方向,在石里、树里,时隐时现。我终未解,那短的弯路,看得见它的两头,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尽头呢?如果将那弯线儿拉直,或许长了,那一定却是感觉短了呢,因为城里的大街,就给人这种效果。这效果太过直白无趣。我懂了:这就是含蓄、丰富吧!

我早早晚晚是要看一阵山上的云雾的:陡然间,那雾就起身了,一团一团,先是那么翻滚,似乎是在滚着雪球。滚着滚着,满世界白茫茫一片了,偶尔就露出山顶,林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接着山根也出来了。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正感叹着,一眨眼,云雾却倏忽散去,从此不知消失在哪里了。我想这不是别的什么,大概这阅历久久的大山们在显示妩媚和灵怪,也说不定。

如果是早晨,起来看天的四脚高悬,便等着看太阳出来,山顶就腐蚀了一层红色,折身过山梁,光就有了枝角,谷沟里的石石木木,全然淡化去了,隐透出轮廓,倏忽又不复存在,如梦一般,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样看不清任何东西,使我久久陷入迷惘,至今大惑不解。

看得清的,要算是下雨天了。自然那雨来得不要太猛,雨扯细线,就如从丝帘里看过去,山就显得妩妩媚媚。渐渐黑黝起来,黑是泼墨地黑,白却白得光亮,那石的阳处,云的空处,天的阔处,树头的虚是处……一时觉得山是个莹透物了,似乎可以看穿山的那边,有蓄着水的花冠在摇曳,有一只兔子水淋淋地喘着气……很快雨要停了,天朗朗一开,山就像一个点着的灯笼,凸凸凹凹,深深浅浅,就看得清楚;远处是铁青的,中间是黑灰的,近处是碧绿的,看得见的那石头上,一身的苔衣,茸茸的发软发腻,小草在铮泠泠挺着,每一片叶子,像长着一颗眼珠,亮亮地闪光。这时候,漫天的鸟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

我总恨没有一架飞机,能使我从高空看下去山是什么样子,曾站在房檐看院中的一个土堆,上面甲虫在爬,很觉得有趣,但想从天上看下面的山,一定更有好多妙事了。但我却确实在满月的夜里,趴在地上,仰脸儿上瞧过几次山。那是月亮还没有出来,天是一个昏昏的空白,山便觉得富富态态;候月光上来了,但却十分地小,山便又觉得瘦骨嶙峋了。

到底我不能囫囵囵道出个山来,只觉得它是个迷,几分说得出,几分意会了则不可说,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无穷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给人类的一个窥视吗?我趴在窗口,虽然看不出个彻底,但却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觉从家里出来,走到山中去了。我走月也在走,我停月也在停。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想,夜露就潮起来了,山风森森,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

(有改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心疲倦,在老家看山时有所思悟,这与《荷塘月色》中作者漫步荷塘寻得宁静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作者从小长在山里,以前从没感受到山的新奇和厚重,是因为他对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留意过,认真读过。
C.山路很乱且总感觉不到尽头,作者却感到有趣,这表现出作者飞扬活泼的思绪和不惧困难的强劲生命力量。
D.作者从多个角度读山,感悟丰富深刻,但也只能说出几分,还有几分说不出,大自然有无穷奥秘,需要不断去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读山”不仅是读山中之景,更是读山代表的哲理。作者以“读山”为切入点,进而推及人生,耐人寻味。
B.文中“活泼泼”“黑兀兀”这些词语具有较强的乡土特色,这体现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一般会受到地域的影响。
C.文章灵活运用白描与工笔,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凸显了山中物态,彰显了其艺术表现力,使文章读起来不枯燥。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早晨到晚上依次描写了山的多种特点和山中景物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8.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9.作者“读山”读出了哪些感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1-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讳己之A不能B忌C人之有D善E自矜F自是G大言H欺人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中的“已”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含义相同。
B.“假舆马者”中的“假”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假”含义不同。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文中用于形容极短的距离。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中的“笃”与成语“笃而论之”中的“笃”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
B.材料一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C.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寄寓于大量的浅显贴切的比喻中,使行文变得生动形象,“木受绳则直”就喻示了接受学习的重要性。
D.王守仁认为勤学需要先立志,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君子应勤于治学”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14.关于学习的要求,两则材料有什么相似之处?
2024-01-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开篇即以千树繁花、如雨星辰形容元宵夜的灯火通明、烟花绚烂的盛景,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气氛。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是达官显贵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银色的蛾子在柳丝周围乱飞狂舞,在灯火的映照下,柳树像披挂着千万条金丝线,富丽堂皇,仪态万方。
D.“众里寻他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词人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16.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丙卷评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辛弃疾实为表达壮志难酬的落寞。请结合你对辛弃疾的了解,对此加以解说。
2024-01-3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抒发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小鹿在田野间悠然自得的样子,以此来起兴,表达了曹操对宾客来访、宴会欢饮之场面的期待。
(3)《赤壁赋》中侧面表现箫声悲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腹底铭文。尊是商周时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宗室贵族制作的祭器。何尊的铭文记载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完成武王_____①_____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了天子对宗小子何的___②___,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___③__,即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接受天命、革故鼎新的___④___,也勾勒了周天子定鼎洛邑、治理天下的宏伟蓝图。

学界普遍认为,何尊最大的价值是铭文中中国两字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在何尊中,的写法是。《说文解字》释: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之后又分化出表示国家的阈(国)与表示疆域的。尽管铭文中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不是同一概念,更有国之中央”“天下四方中心的意思,但两者之间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

18.下面四个词语都表示言说,被小林同学在抄写时遗漏了,请你将它们分别填写在文中横线处。
训诰     宣言       祷辞     遗训
19.请将下面的词语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汉字

本义

引申义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例:①

三方并立的

例:三国鼎立

树立、建立

例;革故鼎新

例;大名鼎鼎

住宅

例:黄芦苦竹绕宅生

居住

例;宅兹中国

居、存

例;宅心仁厚

例:宅男宅女


20.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一词的词义演变。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乡土中国》不过是他厚重的积累中的一小叠字纸,但是,①____。费孝通的人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三个“朝代”,临近人生的终点,内心却仍旧保留绅士的认同。

作为清王朝终结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②___________,又浸染于乡土家学的传统中,可谓学贯中西。20世纪40年代,费正清及夫人费慰梅女士曾去他在呈贡魁星阁的工作室参观。工作站同仁艰苦的工作精神、明确的工作目标及费孝通天才般的创造性,都给费正清夫妇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费孝通告诉他们,中国能否在战争中坚持下去,不仅要顺应剧变,完成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还应鼓舞民族团结之精神。而这项工作应先从汉人农村展开,接着再把经验传递到民族地区。

因此费先生当时写作《乡土中国》的诸篇短文也绝不是没有目的的抒情,也不仅是要挖掘出中国社会深层次的社会运作逻辑,③______________。解决原本封闭完好的乡村社会如何因为现代性以及城市资本的蛀蚀而土崩瓦解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维护原有乡村社会秩序的文化精英(绅士)如何渐渐离开乡村而移居城镇,使乡村的人文生态受到蛀蚀,社会的养分如河水冲刷土地一样随着绅士们纷纷涌进城市而被带走,而原有的人文生态究竟是如何遭受到营养缺失的破坏的问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广大青年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人要勤劳,才能有所收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告诉我们,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今天,许多先进人物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劳动光荣,

材料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青春激扬的时期,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开出最美的生命之花;我们的先辈用笔尖呐喊,写出灼人心肺的文字。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有不同。你会为你的青春赋予怎样的颜色呢?

阅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劳动”“青春”为话题,从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65贾平凹(1952-)  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荀子(前313-前238)  《荀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辛弃疾(1140-1207)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  词义表达题组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话题作文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