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西 高二 期末 2024-02-10 1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之所以大家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古诗词?以唐诗为例,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阻,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一读古诗词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总之,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读一首绝句或者律诗时,文字背后的诗意、韵律也被深深印入脑海,使我们看月不仅是月,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看水也不仅是水,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古文即能见识到中文的美,也能领悟古人造诣的深度和高度,还能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
B.功利思想造成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然而学习古诗文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
C.阅读古人面对困境之作,不是为了体会其遭遇的困难和挫折,而是要学习其展现出来的自信、乐观的心态。
D.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热度不减,是因为它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动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古诗文(词)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材料一中引用顾随先生的观点,意在分析人们对学习古诗文产生误解的原因。
C.现存的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这是唐诗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D.唐诗以其特点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人们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请简述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文中引用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的话,“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学习古诗文对一个现代人的意义。
2024-0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节选)

莫言

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疯骡起初还尥蹑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他的话王脚不敢不听,疯骡把王胆咬伤后,我们都期待着再看一场好戏,但王脚一鞭也没打。他从路边石灰堆上抓起一把石灰。掩在王胆头上,把她提回家去。他没打骡子,却抽了老婆一鞭,踢了王肝一脚。

我们指指点点地议论着那头棕色的疯骡。它瘦骨伶仃,眼睛上方有两个深得可放进一枚鸡卵的凹陷。它的目光忧伤,似乎随时都会放声大哭。我们无法想象这样一匹瘦骡子怎会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当我们一边议论一边向那骡子靠近时,王脚便停止铲煤,用凌厉的目光逼视我们,吓得我们连连倒退。

堆在学校伙房前的煤堆渐渐高起来,车上的煤渐渐少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抽鼻子,因为我们嗅到了一种奇异的香味。仿佛是燃烧松香的味儿,又仿佛是烧烤土豆的味儿。我们的嗅觉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那一堆亮晶晶的煤块上。我们站在煤堆前,低头弯腰,像地质爱好者发现了奇异矿石;我们抽动鼻子,像从废墟中寻找食物的狗。说到这里,首先要感谢陈鼻,其次要感谢王胆。是陈鼻首先捡起一块煤,放在鼻边嗅,皱着眉,仿佛在思索什么重大问题。他的鼻子又高又大,是我们取笑的对象。思索了一会,他将手中那块煤,猛地砸在一块大煤上。煤块应声而碎,那股香气猛地散发出来。他拣起一小块,王胆也拣起一小块;他用舌头舔舔,品咂着,眼睛转着圈儿,看看我们;她也跟着学样儿,舔煤,看我们。后来,他们俩互相看看,微微笑笑,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地,用门牙啃下一点煤,咀嚼着,然后又咬下一块,猛烈地咀嚼着。兴奋的表情,在他们脸上洋溢。陈鼻的大鼻子发红,上边布满汗珠。王胆的小鼻子发黑,上面沾满煤灰。我们痴迷地听着他们咀嚼煤块时发出的声音。我们惊讶地看到他们吞咽。他们竟然把煤咽下去了。

他压低声音说:伙计们,好吃!她尖声喊叫:哥呀,快来吃啊!他又抓起一块煤,更猛地咀嚼起来。她用小手拣起一块大煤,递给王肝。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煤块砸碎,捡起来,用门牙先啃下一点,品尝滋味,虽有些牙碜,但滋味不错。陈鼻大公无私,举起一块煤告诉我们:伙计们,吃这样的,这样的好吃。他指着煤块中那半透明的、浅黄色的,像琥珀一样的东西说,这种带松香的好吃。我们班三十五个学生,除了几个女生不在,其余都在。我们每人攥着一块煤,咯咯崩崩地啃,咯咯嚓嚓地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秘的表情。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即兴表演,我们仿佛在玩一种古怪游戏。

肖下唇拿着一块煤,翻来覆去地看,不吃,脸上带着蔑视的神情。他不吃煤因为他不饿,他不饿因为他爹是公社粮库保管员。伙夫老王惊呆了。他手上沾着面粉跑出来。天哪,他手上沾着面粉!当时在学校伙房就餐的除了我们的校长和我们的教导主任之外,还有两个在乡下驻点的公社干部。老王惊呼:孩子们,你们干什么?你们……吃煤?煤也能吃?王胆用小小的手举着一块大煤,细声细气地说:大叔,太好吃了,给你一块尝尝。老王摇着头,道:王胆,你这小女孩,也跟着这帮野小子胡闹。王胆咬了一口煤,说:真的好吃嘢,大叔。

这时已是傍晚,红日西沉。那两个在这里搭伙就餐的公社干部骑着车子来了。他们也被我们吸引住了。老王挥舞着扁担轰赶我们。那个姓严的公社干部——好像是个副主任——制止了老王。他的脸色很难看,挥了一下手,转身钻进了伙房。

(节选自莫言小说《蛙》,有删改)

文本二:在莫言看来,想象力就是一个作家的灵魂。在《生死疲劳》中,他透过充满想象力的动物视角,为读者讲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等牲畜的故事。故事有些荒诞,但其中情节我是早就构思好的。想到用‘六道轮回’来布局整篇小说后,我就一气呵成写完了《生死疲劳》这部作品。

对于莫言,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予的评价是: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节选自《莫言谈文学:最疯的想象,最真的现实》,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身体部位和器官给孩子取名,这种古怪的风气隐喻了特殊年代里人们对身体对生命的重视。
B.车夫从县城运来煤块,他身材魁梧,性格豪迈,在饥饿年代里,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
C.文本一中孩子们吃煤的情节,与《百年孤独》丽贝卡吃土的情节相似,都是通过荒诞的手法来反映现实。
D.王脚擦汗时看到孩子王肝和王胆,大声喝斥他们回家割草去,可见因为饥饿,人们亲情淡漠。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蛙》时我们会感觉到残酷:一是来自情节和人物命运,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B.小说的细节富于表现力,比如王脚两次鞭打咬人的疯骡,前后做法截然相反,从中可以看出王脚是一个没有原则,喜怒无常的人。
C.小说极富荒诞色彩,融合了诙谐、戏谑风格,看似诡异,脱离现实,实则亦虚亦实,亦幻亦真,匠心独运而富有张力。
D.小说视角独特,笔触细腻,貌似平静追忆,细细咀嚼则苦涩难耐,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艰难。
8.文本一中关于吃煤的情节很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情节的?
9.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联系文本一,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矣。(《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选自《论语》,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B.“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C.春秋末期,孔子首创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弟子,从此,经书就成了儒学的经典。
D.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14.材料一第三段与材料二第四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2-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诗和苏词都属于悼亡之作,表现了两位诗人对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B.元诗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表达了对亡妻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C.苏词善于刻画形象,“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便道出了十年间岁月沧桑。
D.苏词中处处实写死别之悲、独处之苦和世路艰辛,道出生死相隔,深情不减。
16.这两首悼亡之作结尾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差异?请简要赏析。
2024-02-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论语〉十二章》中曾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功业无成的感慨,或表达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这么一座古村落,历史悠久,在桂林境内_________________;有这么一座古村落,文化历史脉络传承清晰,古建筑种类齐全;有这么一座古村落,福扇雕花玲珑剔透,书法文字矫健有力;有这么一座古村落,祖祖辈辈坚持清正做人,廉洁做官……它就是位于桂林漓江上游的灵川县的江头村。江头村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以爱莲文化为核心而建的村落,已有800多年建村历史,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100余座,老房屋_________________地排列着,青砖灰瓦,古朴典雅,宛如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映刻了苍苍岁月间的巨大历史变迁痕迹。该村自明朝以来,秉承着真诚和谐,仁爱廉洁的爱莲文化, _________________的周氏家训教导着周氏子弟,此后这里人才济济,清官辈出,造就了江头村才子村”“百年清官村的美誉。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105日下午,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挪威作家约恩·福瑟(JonFosse)被授予该奖项。算上本次的获奖者,在1901年以来,已有包括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以及莫言等120位作家获得。

在过往的百年岁月中,国际文坛一批文豪级别的作家,_________①________。这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咖,还有中国语文课本中的“常客”: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卡夫卡、契诃夫等。2023年,世界文坛陨落了一位巨星——米兰·昆德拉。他早年用捷克语写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一直用法语写作。20世纪末,昆德拉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知》《玩笑》等作品为世人所熟知,在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这位传奇作家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6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直到去世,他还是未能获奖,成为“遗珠”。_________②________,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了。29岁以《且听风吟》声名鹊起,几年后《挪威的森林》风靡全球,2006年获得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卡夫卡奖后,村上春树常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各大赔率榜上处于前列。其粉丝每年也都会聚会,翘首以盼“获奖一刻”,但结果是年复一年地失望而归。因此,________③________。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夏衍《包身工》)
B.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
C.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D.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五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向远方;二是显微镜,看得细致;三是放大镜,看得透彻;四是太阳镜,抵挡强光;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麦家在这里所说的五副眼镜,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果想给自己配置两副必需的眼镜,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莫言(1955-)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论说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悼亡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