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一 期末 2024-03-15 16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被反复阐说的理论,永字八法的意义不应忽视。

楷书的笔画是多种多样的,至少有二十余种。诸种笔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方向的,如横、竖等,一类是多方向的,如横折、竖弯钩等。多方向的笔画可以看作是由单方向的笔画合成的,比如横折是由横和竖连接而成的,竖钩是由竖和钩连接而成的。这样,楷书的笔画便可分为基本笔画合成笔画。随着合成次数的增加,笔画的路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竖钩由两个基本笔画合成,横折钩(的第一笔)由三个基本笔画合成,横折折撇(的第二笔)由四个基本笔画合成,横折折折钩(的第二笔)由五个基本笔画合成 。楷书的书写元素是笔画,笔画又是由基本笔画以及基本笔画的结合构成的,所以只要找出这些基本笔画,就真的可以该于万字了,而这正是永字八法的一大贡献。提炼出八法,就可让楷书繁杂的笔画显示出清晰的秩序,这对理解楷书的构成是极为有益的。

除了有助于理解文字,永字八法也有助于学习书法。从众多笔画中提炼出基本笔画,可谓化繁为简。而书法艺术的点画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众点齐列,各有不同。研习一种法帖,循着基本笔画的线索,把握这种法帖中各种笔画的多种写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功课深化日常临帖之所得,这样的过程可谓执简驭繁。

不过,永字八法的作用也曾被夸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一个笔画有其基本的形态,比如撇可以描述为向左下的斜笔,任何一个写出来的撇画既然能够被称为,自然是符合它的基本特征的。书法的练习虽不违背笔画的基本特征,却并不是以吻合基本特征为指归的。撇画的形状在不同的汉字结构中是各不相同的,撇画作为基本笔画的形态和它在合成笔画中的形态也是各不相同的,更不要说,书法家在不同的时候书写同一个字中的同一个撇画,也会有不同的塑造。

从理论的层面看,用永字八法来解说笔法也面临不堪重负的难题。既然永字八法作为基本笔画可以构成所有的楷书字形,那么对每一法的阐释在理想状态下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能够体现每一笔画的特征所在,或曰体现每一笔画不同于其他笔画的独特之处。其次,对某一笔画的书写要点的阐述不仅适用于基本笔画,还应当适用于包含这一基本笔画的合成笔画,假如对横的指点只适用于一个单独的横画,而不适用于横撇中横的部分,那么永字八法该于万字的意义就形同虚设了。再次,对某一笔画要点的阐述不仅适用于它在字中的写法,还应适用于它在其他字形中的写法,理由同上。做到这三点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执取八法而忽视对于众多鲜活的书法艺术范本的体验,是对永字八法的理论限度的无视。其实,对于书法艺术而言,永字八法只是一种途径,它以分解的方式提供了一种观察范本的方法。以永字八法之简进入众多范本、众多字形、众多点画之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范本的把握。只有在对众多范本的亲切体验中去领悟那不拘于任何经验范本的法则,才能真正实现永字八法的价值。

(摘编自邓宝剑《永字八法的价值与限度)

材料二:

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区别,皆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象。所谓千笔万笔,统于一笔,中国的大书法家正是运此一笔来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历代丰富的书法。

这里所说的一笔书、一笔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像宋人郭若虚所说的,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一篇之文、一物之象,而能一笔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这才是一笔书、一笔画的正确定义。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为一个艺术境界。那么,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成为艺术境界呢?

三国时魏国大书法家钟繇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点画,突破了空白,创造了形象。从这一画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内心之美。没有人,就感觉不到这美;没有人,也画不出、表达不出这美。画家、书家、雕塑家创造了这条线(一画),使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这就是!美是从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划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而这条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墟甲骨文里、在商周钟鼎文里、在汉隶八分里、在晋唐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

中国人用笔写世界万象,从一笔入手,但一笔画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著名的“永字八法”包括侧法、勒法、努法、趯法、策法、掠法、啄法、磔法等,八笔合成一个“永”字。这些笔画,由于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一个点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它是螺旋运动的终点,显示着力量,映入眼帘。可见,“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这里所见到的中国人的美学倾向在于壮美。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字八法”的意义不应忽视,除了有助于理解文字,“永字八法”也有助于学习书法。
B.只要以“永字八法”之简进入众多范本、众多字形、众多点画之繁,就能完全把握所有范本。
C.书法用笔中的一笔书强调的是在构成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时应注重一气呵成、血脉不断。
D.中国书法虽从一笔入手,但也重视笔画的变化多端,比如“永字八法”包括侧法、勒法等八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在对众多范本的亲切体验中去领悟那不拘于任何经验范本的法则,就能真正实现“永字八法”的价值。
B.假如对横的指点不仅适用于一个单独的横画,而且适用于横撇中横的部分,那么“永字八法”的“该于万字”的意义就能够实现了。
C.正是因为有“人心之美”与“万象之美”的艺术追求目标,我们才更加青睐于壮美的书法作品。
D.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永字八法”,材料一侧重阐释它的价值与限度,材料二则侧重借“永字八法”来阐释书法的用笔。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唐代李阳冰在《翰林禁经》中曾云:“昔逸少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
B.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C.唐代林蕴在《拨镫序》中曾云:“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
D.姜夔《续书谱》中说:“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材料一对我们练习书法有哪些启示?
2024-03-1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外有山天外天

林斤澜

①北温泉有江边码头,一上码头就上山坡,坡上转弯地方,有薄板搭起来的小饭馆。当门账桌上,坐着一位中年汉子,平头,高颧,宽肩膀,两眼闪闪,独腿。据说是冯玉祥的老兵,抗日拼大刀丢掉一条腿。厨下堂上,都是退伍军人,都是北国口音,都有见过世面的气派。

②流亡学生到学校二三天,就在温泉游泳池打了一架,把老板打到水沟里动弹不得,看门的扫地的当下住手,哈腰央告,这才让老板顺沟溜走,得胜收兵。

③老板额角有暗红胎记一大块,袍哥中称三爷陈大疤。

④起因是一个东北学生跑来告诉,只因无票进门小事,受了干预之气。论流亡,东北资格最老,不过这一位却口讷体弱,只有回到学校里吞吞吐吐的份儿。大家刚来,素不相识,不过同是天涯流亡人,当以义气为重。几个东北学生振臂一呼,义无反顾,蜂拥跟上,到位就开打。陈大疤闻声出来,当门一站,还没有及时拿言语,一个老东北军子弟,把来将通名都省略掉了,箭步挥拳……

⑤须知袍哥打架,拿言语是大关节,言来语去,倒把两手反剪起来,那就只见扭头犟颈,吐沫车载斗量。流亡学生辩论是辩论,打架是打架,分做两回事,到了打架份上,更不搭话当场开彩

⑥这位老东北军子弟,其父没等他翅膀长硬,先送学兵连练操盘杠子,而后才斟酌上洋学堂,因此有一些幼工上身,说不上出手不凡的话,也是出手不孬。那陈大疤敢开浴室、游泳池,也不是等闲之辈。当年凡在市井做卖票出入的营生,都是有两手的角色。多半因双方程序不一,弄得个措手不及;又可能还没有和学生对过阵,先乱了步法,失脚落沟。凑巧那水沟高齐胸口,窄如肩宽,在里边只有吃打的份儿,没有施展的余地,立刻无条件停战了。

⑦陈大疤还是有后台的,后台告到学校去。学校当局按中庸之道处理:打群架不提,外无赔情内不记过。单说起因,某生行为不轨,不具体说明不出告示,个别劝告自动离校。那学生也不作声,只管卷行李。学校派人跟着,是押送也是护送。

⑧众流亡学生想道:岂不是打架打坏了?若不帮衬盘缠,不说遭人耻笑,也是仁义上过不去。只是流亡学生有一个通病,经常腰无分文,仗义大方,疏财羞涩。有一位心血来潮,会同二三人,直奔水码头老兵搭的薄板小店,说明原委,张口一百元,有借有还。坐账桌的独腿老兵,二话不说,拉开抽屉,数出一沓票子来。当年一个月的伙食费,还到不了二十元,一百不是小数。学生接钱道一声谢,回头就走了。过后才想起来,不但没有写下字据,连归还的日期也没有说定。啊呀,双方都还没有通名道姓。

⑨一二个月后,学生得了一注钱财,走到小店去,心想人家将本求利,难得这样痛快,就添上十元,也不说明,把一百一十做一搭递上账桌。回头坐下,要了个油煎豆腐,一人一碗酒。当地喝烧酒,也论碗。才喝上几口,独腿过来,把十元拍在桌上,只说:咱们不来这个。学生才要解释,独腿已把双拐一甩半个圆圈,扭过身子了,学生几张嘴同声叫道:喝酒,来来,喝碗酒。”“有事。独腿坐到账桌那里了,两眼闪闪,有微微的笑影。

⑩有天路过店门口,听见里边有人高谈阔论,只看得见守着账桌的独腿,不时点点头,答答应,一脸少见的恭敬。不免朝里张张,看见高谈的人,那是陶行知,人称陶老夫子。夫子时任育才中学校长,经常在重庆校场口分校和草街子分校(位于北碚、合川交界处)之间奔走。当年车无时间表,船看日头。夫子等船的工夫,就在小店里传道

⑪北温泉的流亡学生中,男多女少,草街子的男生还未长个,女生先苗条起来了,总是造化的功德,两厢来往频率,日渐提高。

⑫陶老夫子的高风亮节,自然撞进耳轮。这里仅记两次愤愤之情。一次是学校内部晚会演出,一个老师编排了一个舞蹈《农家乐》。育才的文艺老师,论艺术流派,是兼容并蓄。这个舞蹈是东方的现代舞。演完才闭幕,陶老夫子就在观众席上高声问道:现在农家还有乐吗?随着当众直抒己见,他说的,指的是田园牧歌”“春秋抒情等等,在山穷水尽的现实农村,这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说着有些愤然。编排老师也根据他的艺术角度,分辩一通,言来语去,夫子愤愤溢于言表。过后,没有行政处理,归在学术上的争鸣了。

⑬再一次是召集全校学生讲话,讲的是近来纪律不怎么好,声色愤愤,全场哑默。接着列举事实,数落真人真事中间,不免涉及大多学生是从难民收容所挑来的难童。比如有个男生,原是端着个饭碗,去打两个铜板酱油,回头落下炸弹,一片火烧瓦砾场。这个男生的身世记忆,只剩下端碗打酱油。夫子不觉老泪夺眶,台上唏嘘,台下饮泣。这也没有行政处理,归用不着了。

⑭育才在北碚公演,北温泉流亡学生当作好机会,跑去帮忙。到那里看见把门任务,已是老兵包圆。门口一盏发蓝光的气灯,灯下正中间,站着独腿老兵,金鸡独立,又有双拐斜撑,鼎足而三。散披军大衣,分外肩阔膀圆。两眼闪闪,平头高颧,微露笑影。这气派,别说陈大疤,就是流亡学生也玩不出来,山外有山天外天也。

⑮凡袍哥、特务、青皮、痞子,一概销声匿迹,唯有蓝光一片,丝丝作响,弥漫夜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山外有山天外天”的含义是“人外有人”,而文中所写的第一高人应是老兵。
B.本文开头介绍老兵的相貌和身世,突出其不同凡响,为后文写流亡学生的求助做铺垫。
C.陶行知利用等船的工夫在小店里“传道”,他的高谈阔论感染、折服了独腿老兵。
D.育才在北碚公演时,流亡学生跑去帮忙和老兵“包圆”把门任务,动机各不相同。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塑造陶行知形象,既有正面着笔,又有侧面烘托,写法摇曳多姿,形象丰满生动。
B.本文主要采用反衬手法,以陈大疤的厉害反衬流亡学生的仗义,以流亡学生的仗义反衬老兵的慷慨豪爽,以老兵的非凡气派反衬陶行知的高风亮节。
C.文中多次出现“两眼闪闪”,采用间隔反复的手法,渲染了独腿老兵的侠义精神。
D.“凡袍哥、特务、青皮、痞子,一概销声匿迹”,从侧面表现了老兵威镇全场的气概。
8.本文最后两段以独腿老兵为育才公演把门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⑫、⑬两段表现了陶行知先生怎样的“高风亮节”?请简要概括。
2024-03-15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三军,云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闾伍之中                                擢:提拔
B.援鼓之急则忘其身                         枹:鼓槌
C.遂取所亡内故境而引兵归               封:分封
D.用兵行威,大穰苴之法                  放:通“仿”,模仿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B.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C.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D.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庶子,妾所生的儿子。“庶”与“嫡”词义相反,“嫡”指正妻。
B.立表下漏:竖起测量日影的标竿,设下计时的漏壶。
C.文中“申明约束”与“临军约束则忘其亲”两句中的“约束”含义相同。
D.“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与“持节云中”两句中的“持节”含义相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主动请缨,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B.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示众,君王的使者驾车驰入军中,也被处罚。
C.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多病者关怀有加;他率兵抗敌,士卒都乐于为之效命。
D.齐国大夫妒忌穰苴功高位尊,向齐景公进谗言,景公因此撤了穰苴大司马的职务。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15.简要概括司马穰苴能战胜燕晋之师、博取军功的原因。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郢人有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

(《韩非子·外储说》)

1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遗:_______________          ②尚:_____________          ③白:_____________
17.根据上面这则寓言,解释成语“郢书燕说”的意思。
2024-03-15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