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5-16 2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戏剧受到舞台表演的局限,演员的表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舞台),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剧情)的展示。电视剧则不同,时间上可以随意跨越,空间也基本不受限制,场景的设置可以根据剧情不断地变换。

戏剧要求情节高度浓缩。一般情况下,戏剧冲突从一开始就展开,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再到最后的结局。电视剧的情节结构一般以集为单位,每集都要有悬念,且集与集之间留有明确的发展空间以吸引观众。因此,情节发展相对比较迟缓,矛盾的解决速度也较慢。

戏剧演员一般按照时间和剧情发展的顺序来塑造自己的角色,在这个顺序之中努力使人物性格的发展连贯、有层次、有起伏,而且前后和谐统一。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与戏剧的创作过程不同,因此,电视表演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在创作中有连续性。电视剧在制作过程中的这种特点使演员的创作无法连续进行。因此,电视演员必须在短暂的、独立的时间单位中进行表演,而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塑造他的角色。

电视表演和创作永远是在虚构与假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演员必须能够把这种虚构变为令人可信的真实。演员之间明明是同事,但在假定的情景之中则可能成为父子、兄弟、姐妹、夫妻、君臣、仇敌、情侣等。还有那生生死死、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演员把它创造成为艺术的真实。

戏剧是“演员的艺术”。在戏剧演出中,导演的构思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尽管在当代的戏剧艺术中,舞台美术等部门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根本目的还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在舞台上,只要大幕一拉开,演员就成为演出的主宰,演员表演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戏的成败。

电视剧是“导演的艺术”。一部电视剧的完成是靠整体的屏幕造型,演员的表演只是这个整体的屏幕造型中的一个元素。导演在进行创作和体现自己的构思时,要考虑的必须是整体的屏幕造型。电视表演最终的完成是在剪辑和音画合成阶段。演员在前期所拍摄的镜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给导演的屏幕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原始的资料。导演和剪辑师则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修正、升华,最终创造出完整的屏幕形象。因此,在电视表演中,演员要注意自己的表演与戏剧演出中的差异性。

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考虑到观众的欣赏要求,在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上,不可避免地要有适当的夸张甚至是变形,如绕口令、慢动作等,都需要自己去完成,而这些特点运用得充分、得当构成了戏剧演员表演上的舞台美。

而电视剧的拍摄,摄像机突破了舞台的封闭性与观众固定的视角,可以从各种角度去拍摄演员的表演。它不仅可以把演员放在极远的背景上,也可以近距离把演员的某个部位,如面部、眼睛、手和脚等拍成特写。由于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镜头前的一切,所以它也就会无情地暴露出缺陷,使一切虚假的东西都一览无余。

(摘编自窦连玺《戏剧与电视剧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戏剧在宋元之际成熟,并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中国戏剧单单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期来完善自己呢? 其原因很多,众说纷纭。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认为:因为曲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文人士大夫也有从事曲的创作的,虽然曲的地位和传统的诗不等同,但诗毕竟可以登堂入室,成为人们附庸风雅的一种形式。一向被人们歧视的技艺表演,只有找到可以庇护它的大树,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于是找到了“曲”与它结合起来,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长期以来“词乃诗之余,曲乃词之余”的倡导,虽然是人们为词、曲争得与传统诗歌相同的文学地位而做出的积极努力,但无论从创作方法还是审美价值上来说,词曲确实与诗歌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所以创作者按照曲牌的固定格律填词,实际上也就是在从事诗词创作。曲与诗一样,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只不过作曲时还要使曲词符合相对固定的曲调。南戏、杂剧、传奇都是用曲牌连套体的形式组织戏剧情节的,曲维系着一部戏剧的生命,在戏剧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戏剧与曲的结合,成为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相区别的最明显的特征。

中国古典戏剧,都是由数目不等的套曲和宾白科范组成的。当然,戏剧中的曲子与清唱的曲子也有不同,戏剧中的曲子连贯地以代言体形式吟咏某人某事,为戏剧的整体服务,从而具有了戏剧性,成为戏剧的载体。曲不仅本身就是诗歌的一种,而且曲中还大量地化用前人的诗词熔铸成优美的语句。

意象、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范畴。中国古典戏剧家对意象、意境的追求也融合在艺术创作之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世间万物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中国文人把自身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徜徉于林下山间是古代文人在精神上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中国戏剧作家也从来不把自己从外部世界中独立出来,戏剧艺术成为心与物交感的产物。因此,中国古典戏剧在情节的安排、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上都体现出写意性的特点。中国古典戏剧的意境之美与一个个意象的创造是密切相关的。戏曲家首先把主体情感渗透到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创造出情感饱满的意象,内在情感与外生的景观高度统一,就形成了极富审美价值的意境。

(摘编自齐静《中国古典戏剧与诗歌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演员一般按照时间和剧情发展的顺序来塑造自己的角色,在这个顺序之中努力使人物性格的发展连贯、有层次、有起伏,而且前后和谐统一。
B.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与戏剧的创作过程不同,电视演员必须在短暂的、独立的时间单位中进行表演,而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塑造他的角色。
C.电视表演和创作永远是在虚构与假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那些生生死死、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演员把它创造成为艺术的真实。
D.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观众的欣赏要求,在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上,夸张和变形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戏剧成功的关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戏剧中,导演的构思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而演员在舞台上就成为演出的主宰,当演员的表演突破了导演的构思时,戏剧就成功了。
B.电视剧的完成是靠整体的屏幕造型,导演和剪辑师要对演员前期所拍摄的材料进行加工、修正等,最终创造出完整的屏幕形象。
C.电视剧的拍摄,摄像机突破了舞台的封闭性与观众固定的视角,可以从各种角度去拍摄演员的表演,也就会无情地暴露出缺陷。
D.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曲子具有戏剧性,成为戏剧的载体,这是因为曲子连贯地以代言体形式吟咏某人某事,为戏剧的整体服务。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元杂剧《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B.罗贯中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论英雄古今无对,笑谈间扫清吴越国”,化自苏东坡的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诗歌借助文字来传承,更多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而戏曲则通过舞台上的表演、音乐和动作的相互配合,展现了人们所期待的具象表达。
D.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对戏曲文本的影响深远,就是戏曲的唱念做打,武打、程式,甚至是兰花指等,实际上都是戏曲动作的诗化。
4.下列关于戏剧、戏曲与电视剧、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电视剧的演员在时空上的自由不同,戏剧演员的表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完成一些戏剧事件的展示。
B.与电视剧的情节发展不同,戏剧要求情节高度浓缩,一般情况下,戏剧冲突从一开始就展开,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再到最后的结局。
C.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认为,中国戏剧在宋元时期成熟,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跟曲的流行,以及文人士大夫想借助诗来提高曲的地位有关。
D.词、曲与诗歌在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上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但长期以来“词乃诗之余,曲乃词之余”的倡导,削弱了词和曲的地位。
5.请根据材料二阐述的中国古典戏剧的意象、意境的观点,分析下列戏曲中的景物描写。

[醉花阴]忽听的摧林怪风鼓,更那堪瓮瀽盆倾骤雨。耽疼痛,捱程途,风雨相催,雨点儿何时住?眼见的折挫杀女娇姝。我在这空野荒郊,可着谁做主?

(选自杨显之《临江驿潇湘夜雨》,有删改)

[注]《临江驿潇湘夜雨》写秀才崔通中举得官,弃妻另娶,原配张翠鸾遭受诬陷被发配。张翠鸾披枷带锁行走在崎岖的路上,又逢着“淋滴骤雨”,在风雨交加中她痛苦万分地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①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②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月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③人们往往爱犯这类的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④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选自《华人优秀散文精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暗示着他与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
B.让庄子大笑不止的是,他留下的只言片语被后人抬高为神圣的经典,被圣哲化了。
C.庄子糊涂的是在庄周梦蝶中分辨不清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
D.庄子一直把自己寄存在精神和思想庄园里,用散淡的人生方式,刻意与世人保持着距离。
7.对于文章横线处句子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还原了庄子与惠子濠上观鱼的现场情境,二人对话简短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②处野草、炊烟、泥土、狗等一系列意象行云流水般出现,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
C.③处用批评口吻表现了庄子成为圣哲后,他民间、本质、散淡的生命状态改变了。
D.④处“活着的鱼和蝴蝶”指的是庄子式的思想和灵魂得以继承下来,没有被人们抛弃。
8.文章标题是“庄子的草帽”,可否换成“庄子的葵扇”或者“庄子眼中的濠中之鱼”,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9.请赏析文章尾段,并结合《庖丁解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3-04-14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二君弑死,国绝无嗣。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綦以为奉。诸侯之使垂橐而入,满载而归。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教大成,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是故大国惭愧、小国附协。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鲍叔牙之而伯功立。

(节选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霸形》)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天下小国A诸侯既许B桓公C莫之D敢背E就其利F而信G其仁H畏其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指穿着朝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的“朝服”意思不同。
B.属,指类、等,与《琵琶行(并序)》中“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意思不同。
C.有间,指不久,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的“有间”意思相同。
D.席,指用草或竹篾等编织而成的坐卧用具,与成语“座无虚席”的“席”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发生夫人和庆父之乱,两位国君相继被杀,没有了继承人,桓公听说这件事后,帮鲁国渡过危机,天下诸侯都称赞桓公仁义。
B.桓公派军队消灭了谭、遂两国却不占为己有,把齐国的鱼和盐流通到东莱,让关市稽查并征收赋税,用这些方法为诸侯谋求利益。
C.桓公对管仲非常倚重,在管仲和隰朋拜见时,看到有鸿雁飞过,他感叹自己有了管仲,就像飞鸿有了羽翼、过河有了船只一样。
D.桓公接受管仲提出的建议,但要敬告先君然后再实行,他命令百官有司削好版牍、备好笔墨,第二天在太庙朝见,向百官确立了法令。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4.为成就霸业,齐桓公对内、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05-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沛 宫

唐·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项 羽

宋·张耒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15.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胡曾瞻仰沛宫古迹,思接千载,想到高祖得胜还乡、吟《大风歌》的情形。
B.张耒诗虽题为“项羽”,但诗句是从正面写沛公,对项羽却只有侧面的嘲讽。
C.两首诗都写到了“恨”,有高祖之恨和项羽之恨,其“恨”的内涵也不相同。
D.两首诗语言明白晓畅、浅显易懂,借吟咏、评价历史人物,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16.两首诗都写到刘邦,但其表达的情思并不一样,请你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